学术投稿

骨化三醇对血液透析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低反应性患者的影响

袁飞;莫文辉;谭艺灵;刘思明;刘国辉

关键词:骨化三醇, 血液透析, 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 微炎症状态
摘要:目的:探讨骨化三醇对血液透析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治疗低反应性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EPO皮下注射或者静脉注射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口服治疗,低剂量治疗组予骨化三醇0.25μg/d口服,高剂量治疗组予骨化三醇0.5μg/d口服。以16 w 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检测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清钙、血清磷和甲状旁腺激素以及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低剂量治疗组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清磷水平,hs-CRP,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血清钙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高剂量治疗组相对低剂量治疗组hs-CRP、IL-6水平进一步降低,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进一步提升,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和血清钙磷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液透析EPO低反应性患者采用骨化三醇口服治疗,不仅仅是通过降低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纠正钙磷代谢紊乱,从而改善贫血;更多的是同时能明显减轻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并且可能是改善EPO低反应性更重要的途径。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脑卒中照顾者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照顾者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便利抽取郑州市2个社区的110例脑卒中患者及照顾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照顾者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情况。结果照顾者积极应对分值低于常模(t=-2.001,P<0.05),消极应对分值高于常模(t=2.360,P<0.05);社会支持得分为(30.02±4.98),低于国内常模(t=-9.353,P<0.001)。积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796,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832,P<0.05)。结论社区脑卒中照顾者主要采用消极应对,社会支持低,社区医护人员应重视改善照顾者的应对方式,给予并指导促使其有效利用社会支持。

    作者:梅永霞;张振香;林蓓蕾;张瑞星;张秋实;朱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骨化三醇对血液透析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低反应性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对血液透析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治疗低反应性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EPO皮下注射或者静脉注射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口服治疗,低剂量治疗组予骨化三醇0.25μg/d口服,高剂量治疗组予骨化三醇0.5μg/d口服。以16 w 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检测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清钙、血清磷和甲状旁腺激素以及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低剂量治疗组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血清磷水平,hs-CRP,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血清钙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高剂量治疗组相对低剂量治疗组hs-CRP、IL-6水平进一步降低,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进一步提升,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和血清钙磷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液透析EPO低反应性患者采用骨化三醇口服治疗,不仅仅是通过降低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纠正钙磷代谢紊乱,从而改善贫血;更多的是同时能明显减轻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并且可能是改善EPO低反应性更重要的途径。

    作者:袁飞;莫文辉;谭艺灵;刘思明;刘国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经直肠超声造影下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特异抗原灰区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下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特异抗原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可疑前列腺特异抗原灰区前列腺癌患者110例,其中经直肠超声造影穿刺者(研究组)58例,普通直肠超声穿刺者(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穿刺情况。结果研究组所有者共穿刺456针,平均为7.9针,对照组所有者共穿刺426针,平均为8.2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10例为前列腺癌,其阳性率为15.5%,对照组7例为前列腺癌,阳性率是1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显示,研究组阳性的针数为56针(12.3%),对照组为20针(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过程中均存在不适感和疼痛感,但是均可以耐受,穿刺结束以后研究组血尿8例,血便3例,发热1例,对照组血尿9例,血便2例,发热3例,经过处理以后上述症状均消失。结论经直肠超声造影下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特异抗原灰区前列腺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安全可靠。

    作者:何毅;姜睿;李映川;袁方;张利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高脂饮食和老化对大鼠血脂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和老化对大鼠血脂和心功能的影响及其交互效应。方法采用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皮下注射D-半乳糖的方法建立大鼠老化模型;高脂饮食的同时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复合病理模型。生化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 TC)含量、载脂蛋白E、低密度脂蛋白( LDL)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的心钠肽、脑钠肽含量和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采用析因设计对高脂和老化两种因素的交互效应进行分析。结果高脂饮食组和老化组的TC、载脂蛋白E、脑钠素含量均较空白组有显著差异。析因分析显示,高脂饮食和老化因素对载脂蛋白E、LDL/HDL比值、血管紧张素Ⅱ、心钠肽和脑钠肽的影响有交互效应。结论高脂饮食和老化两个因素对于大鼠的脂质代谢紊乱和心功能减退上有交互作用,过度摄入高脂食物会加速机体的衰老进程。

    作者:郁志华;陈久林;陈川;迟惠英;邢三丽;刘特;吴蓓玲;林水淼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1年随访肺功能及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对轻症患者肺功能及临床表现的长期影响。方法回访2009年确诊的甲型 H1N1流感所致轻症患者48例,患者出院1年后进行门诊随访(12±1)个月进行肺功能检查、评价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或喘息等)和体征,分析远期改变与患者甲型 H1N1流感病情的关系。结果48例甲型H1N1轻症患者恢复1年后,仍有26例(54.2%)肺功能异常,其中弥散功能障碍者占33.3%、出现小气道功能障碍者占33.3%。肺功能异常多为轻、中度改变。肺功能异常组出现呼吸道症状12例(25%),肺功能正常组出现呼吸道症状者2例(4.2%),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1年后肺功能改变与患病时病情轻重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甲型 H1N1流感轻症患者出院1年后仍有部分患者肺功能异常,伴有较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应重视对这些患者的监测和随访,进而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作者:王丽辉;刘伟;彭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川芎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肺组织炎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ICS/LABA联合川芎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大鼠肺部炎症的干预作用。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模型组( B组)、川芎嗪组( C组)、中剂量ICS/LABA组( D组)、中剂量ICS/LABA联合川芎嗪组( E组)、高剂量 ICS/LABA组( F组)、高剂量ICS/LABA联合川芎嗪组( G组),每组10只。采用烟熏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 LPS)法建立COPD模型。吸入ICS/LABA中、高2个剂量及川芎嗪腹腔注射进行干预。观察大鼠肺功能及肺组织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测定血中CD4、CD8值,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泡灌洗液(BALF)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物(SLPI)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MMP-9 mRNA的表达。结果 B组大鼠肺泡壁破坏,肺大疱形成,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符合COPD肺组织病理改变,各干预组均有所减轻;B组大鼠MMP-9及其mRNA相对含量、TGF-β1浓度比A组大鼠显著升高;CD4/CD8比A组大鼠明显降低。经ICS/LABA及川芎嗪干预后,各组大鼠MMP-9及其mRNA相对含量、TGF-β1浓度与B组大鼠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CD4/CD8、SLPI比B组大鼠有显著提高(P<0.05),以G组疗效明显(P<0.05)。相关分析表明,MMP-9与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FEV0.3)/用力肺活量(FVC)呈负相关(r=0.8613,P<0.01);SLPI 与FEV0.3/FVC呈正相关(r=0.8321,P<0.01)。结论 ICS/LABA和川芎嗪均可抑制COPD大鼠肺部炎症,高剂量ICS优于低剂量ICS,且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GF-β1、MMP-9水平并调节SLPI及CD4、CD8的表达而实现。

    作者:金明哲;熊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老年人开胸手术术后镇痛中的疗效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采用椎旁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康复意义。方法选用该院60岁以上老年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麻醉前行椎旁神经阻滞,术毕给予地佐辛辅舒芬太尼静脉PCIA,对照组术毕给予地佐辛辅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 PCIA)。记录两组患者Prince-Henry术后疼痛评分,PICA按压次数、患者满意度并观察和统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及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6、12、24 h各时间点Prince-Henr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未发生因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引起的并发症,48 h时间点Prince-Henry评分差别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需要额外追加芬太尼的例数及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辅以持续静脉输注镇痛效果显著,明显减少静脉麻醉镇痛药使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人开胸手术术后镇痛。

    作者:刘伟;孙前闯;宋智敏;塔怀峰;潘振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2013年遵义市急诊老年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探讨遵义市疾病分布情况以进行针对性防治。方法选取该市医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中急诊死亡者334例,统计患者的性别、死亡原因、死亡时间、死亡季度等病情资料,使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急诊老年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死亡病例的性别分布、死因分布、死亡时间及季度分布。结果死因分布:按频率排列为心脑血管病、创伤和猝死、消化系统病、呼吸系统病、中毒等,其中心脑血管病多见;季度分布:第一和第四季度死亡较多,而第二和第三季度较少;死亡时间分布:急诊死亡多发于0∶00~6∶00;性别分布:男女之间死亡率差异明显,综合男女比例为1.34∶1。结论应根据疾病的流行病学规律制定防治措施,包括重点关注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病、创伤和猝死疾病,注重凌晨时间段的急救护理;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老年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表达、幽门螺旋菌-L型感染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分析老年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C、-D、A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2的表达和幽门螺旋菌( Hp)-L型感染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胃癌患者手术病理组织蜡块标本90例,采取免疫组化法测定 VEGF-C、-D、-A、FGF-2、Hp-L型表达水平,计算微淋巴管密度(LVD)。结果 Hp-L型阳性组VEGF-C、-D阳性率显著高于Hp-L型阴性组(P<0.01)。 VEGF-C、-D阳性表达组和 Hp-L感染LVD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C、-D、FGF-2表达和 Hp-L型感染阳性率、LVD 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1)。LVD和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Hp-L型感染、VEGF-C、-D、FGF-2和胃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Hp-L型感染、VEGF-C、-D在胃癌组织淋巴管生成方面具有一定作用,Hp-L型感染、VEGF-C、-D、FGF-2可共同促进胃癌的淋巴结转移。

    作者:王成;袁丽萍;殷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米诺环素保护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作用的时间窗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损伤的脑保护作用的时间窗。方法72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预处理组、30 min组、4 h组及12 h组,每组12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放射免疫法、RT-PCR、Ho-echst染色评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环氧化酶(COX)-2、前列腺素(PG)E2、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ICE)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情况。用核磁共振DWI扫描及增强扫描观察各组大鼠细胞性脑水肿及血管源性脑水肿情况。结果预处理组、30 min组、4 h组能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后COX-2、PGE2、ICE的表达,减轻细胞及血管源性脑水肿,抑制细胞凋亡。12 h组对脑缺血再灌注后 COX-2、PGE2、ICE 的表达,细胞及血管源性脑水肿及细胞凋亡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米诺环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有一定的时间窗。

    作者:熊建忠;易飞;揭文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期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人骨科手术患者,按患者的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的方式进行麻醉;对照组40例,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使用药物的比例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显著,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且不良反应少,并不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臻杰;李钊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唑来膦酸联合推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背痛的疗效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推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酸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该院就诊的87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背痛患者,按随机码对应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束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10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日常活动功能、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结束时完成全过程观察患者72例,其中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骨密度t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1、3个月骨密度t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骨密度t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3、6个月,两组腰背部疼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治疗前后两组日常活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推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腰背痛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依从性好且安全性高。

    作者:顾夙;郭一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山茱萸多糖提取纯化方法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山茱萸又叫石枣、药枣,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 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干燥成熟果肉,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本文着重就山茱萸多糖的提取纯化方法及山茱萸多糖的药理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杨雪;季红;刘颖男;张玉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莪术多糖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莪术多糖(CZP)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 CZP对 Lewis肺癌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中性红比色法检测CZP对小鼠脾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建立 Lewis肺癌荷瘤小鼠模型,检测CZP对Lewis 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脏器指数及细胞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表明,CZP对Lewis肺癌细胞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显著增强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巨噬细胞吞噬活性(P<0.05或P<0.01);体内实验表明,CZP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26.9%、31.9%和39.7%,荷瘤小鼠脾脏指数、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或 P<0.01)。结论CZP对小鼠Lewis肺癌具有抑制作用,可改善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实现有效的抗肿瘤作用和免疫调节功能。

    作者:陈志强;张英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长寿之乡”成因研究述评与展望

    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现象是21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1〕。在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中国长寿人口数量在1980年以后呈直线上升的趋势〔2〕,长寿现象及其相关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学术界、政府和民众的关注。

    作者:黄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颅内静脉窦血栓( CVST)早于1825年由Ribes报道,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脑血管病,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脑静脉系统狭窄或闭塞,颅内静脉回流受阻,伴随颅内压增高为特点的神经系统疾病,约占所有脑卒中的0.5%〔1〕,以中青年人多见,病因复杂,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被临床医师漏诊或误诊。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CVST逐渐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病死率已有所下降。本文总结近几年CVST的影像学检测方法,描述其临床表现,旨在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

    作者:朱美娜;邢影;吴淼;郑昭时;杨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究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纤维蛋白原( FIB)及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 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使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 FIB和 hs-CRP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均大于21分,hs-CRP和FIB含量相当(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9.32±2.08)分,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平均(15.53±2.24)分,观察组患者hs-CRP和FLB含量较对照组下降较多(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1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高达96.43%;对照组患者9例痊愈,5例有效,8例患者有进步,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2.7484,P=0.0060)。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有1例患者出现血管疼痛,1例患者出现面部潮红的现象,对照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出现,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仅1例复发,对照组有6例患者复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ACI患者有较好临床疗效,治愈率高,复发率极低,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有利于患者预后,同时显著降低患者体内FIB和hs-CRP水平,降低血管内血液瘀滞,改善血液循环。

    作者:熊劲;江显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时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的变化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应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时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的变化及乌司他丁(UTI)的干预效应。方法3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糖尿病组( DM 组), DM UTI 干预组( DM-U 组),每组15例。 DM-U 组在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5000 U/kg UTI,DM组静脉给予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观测各组患者在麻醉前(T1)、麻醉后单肺通气前(T2)、手术结束前(T3)、术后24 h(T4)各时点血糖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2、IL-4、IL-6、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变化以及T2、T3时点双肺泡灌洗液中上述炎性因子的变化;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T3及T4时点血糖及血清中IL-6、IL-8均较T1时点升高(P<0.05),DM-U组T3、T4两个时点血清中的IL-6、IL-8较DM组降低(P<0.05);T3时点双肺泡灌洗液中IL-6、IL-8、TNF-α均较T2时点升高(P<0.05),通气侧肺各因子较同时点非通气侧肺明显减低(P<0.01),与同时点DM组比较,T3时点双肺泡灌洗液中TNF-α降低(P<0.05),但IL-6及IL-8则DM组和DM-U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肺通气时DM患者血清中IL-6、IL-8及肺泡灌洗液中IL-6、IL-8、IL-10及TNF-α均升高,预先静脉给予5000 U/kg UTI可抑制单肺通气时DM患者血清中IL-6、IL-8及肺泡灌洗液中TNF-α的释放。

    作者:张灿洲;古妙宁;吴苏龙;冯凤兰;叶靖;梁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褪黑素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褪黑素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高糖饮食配合中等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高剂量(20 mg/kg体重)和低剂量(10 mg/kg体重)褪黑素灌胃16 w,测量心脏重量,计算心脏指数;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免疫荧光检测心肌HSP70含量。结果褪黑素对糖尿病大鼠体质量、心脏指数和血糖值的变化无影响。褪黑素可以下调HSP70在心肌的表达,改善心肌功能。结论褪黑素可以下调HSP70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的表达,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起保护作用。

    作者:韩雪;孟德欣;孙权;华锋;王瑶;李若男;王亮;齐亚灵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经皮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老年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联合经皮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RL)治疗老年患者上尿路结石(结石直径2~3 c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确诊的老年上尿路结石(结石直径2~3 cm)患者,男34例〔年龄(68.30±5.98)岁〕,女26例〔年龄(66.71±5.03)岁〕。全部患者分别先行ESWL后,再根据具体的碎石效果由医生决定是否接受URL。对患者接受ESWL或联合URL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一次ESWL术后5%(3例)患者的腰痛等不适症状得到改善,结石清除率为70.0%,不再继续接受碎石术;95%(57例)患者继续接受二次手术URL后,99%患者的腰痛等不适症状明显改善或者基本消失,结石清除率为98.05%。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仅5例患者术后出现单纯高热(37.8℃~39.7℃),2例患者有轻微-中度的尿潴留,经对症治疗后均得以缓解或消失。结论对于老年上尿路结石患者,尤其是直径2~3 cm的上尿路结石,推荐ESWL联合URL,不但能迅速消除临床不适症状,结石清除率高,且安全可靠。

    作者:赵增喜;王晶;李霞;张尚华;陈宝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