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脏上皮间质表型的影响

高世娇;陈文龙;何英;曹文富;赖国旗

关键词:肝纤维化, 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 上皮间质转化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上皮间质表型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组及肝纤维化模型组用CCl4和高脂低蛋白饮食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组每日用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灌胃,肝纤维化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则用等体积生理盐水。12 w后,采用Masson染色及电镜观察大鼠肝脏纤维化程度。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肝脏 FSP1、TGF-β1、α-SMA 及 E-cad mRNA 的表达,采用 Western 印迹法检测大鼠肝脏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FSP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及E-钙黏附蛋白(cad)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组肝组织Masson染色及电镜下均可见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组 FSP1、TGF-β1、α-SMA mRNA 及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 P<0.05),而E-cad 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一定干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肝组织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有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卒中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0年4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入住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观察组6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连续给药6个月。动物试验:将左侧大脑中动脉阻断( MCAO)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阿伐他汀组与阿司匹林联合阿伐他汀组,每组20只。对照组20只,仅接受假手术。结果临床试验:两个组别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个组别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HSS显著降低(P<0.05)。治疗6个月内,对照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6例,病死2例;观察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1例,病死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动物试验: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脑梗死面积显著增高(P<0.05),阿司匹林组、阿伐他汀组和阿司匹林联合阿伐他汀组均可降低 MCAO大鼠脑内GAP43、VEGF表达和脑梗死面积(P<0.05);阿伐他汀组与阿司匹林组GAP43、VEGF表达和脑梗死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与阿司匹林组和阿伐他汀组比较,阿司匹林联合阿伐他汀组可显著降低MCAO大鼠脑内GAP43和VEGF表达与MACO大鼠脑内梗死面积(P<0.01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良好,可能与降低患者脑内GAP43与VEGF表达、增强脑皮质功能可塑性有关。

    作者:孟明;张春梅;赵旭伟;张丽艳;张亚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丹参注射液对 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方法120 mg· kg-1· d-1 D-半乳糖注射6 w建立衰老小鼠模型,第15天随机分组后,丹参组注射丹参注射液0.1 ml/d连续28 d,空白对照和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试剂盒测定血清和脑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单胺氧化酶( MAO)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血清和海马组织 SOD、GSH-Px 活性下降,MDA 含量增加 MAO 活性升高(P<0.05);腹腔注射丹参后小鼠认知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血清和海马组织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而MDA含量减少(P<0.05),海马中MAO活性降低(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和脑组织中 SOD、GSH-Px活力,降低血液和脑组织中MAO活性、 MDA含量有关。

    作者:刘品月;晋贞超;邓小兰;袁莉;郑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新宫颈癌肿瘤标志物P16自身抗体的表达

    目的:研究早期宫颈恶性肿瘤、宫颈良性肿瘤和健康人群P16自身抗体表达情况。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 P16表位多肽片段作为包被抗原,采用改良EliSA方法检测141例宫颈癌患者、133例宫颈良性肿瘤患者和148例健康志愿者血浆中P16自身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恶性肿瘤组P16自身抗体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4.016,P<0.001)和良性肿瘤组(t=3.879,P<0.001)。Ⅰ期宫颈癌组和Ⅱ期宫颈癌组 P1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t=7.800,P<0.001;t=5.198,P<0.001)及良性肿瘤组(t=4.466,P<0.001;t=2.288,P<0.001),且Ⅰ期宫颈癌组与Ⅱ期宫颈癌组P16自身抗体表达水平存在差异(t=2.012,P<0.05)。宫颈癌组特异度为90%时,敏感度15.6%,曲线下面积为0.652。Ⅰ期宫颈癌组抗P16的IgG自身抗体特异度为90%时,敏感度达到了20.3%,曲线下面积为0.719。结论 P16作为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其自身抗体可以反映出宫颈病变的连续发展变化,可能是早期诊断宫颈病变的一种潜在血清学标志物。

    作者:于士龙;陈健;金刚;孙宝胜;李彦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在该院就诊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单用依达拉奉,治疗组采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脑卒中量表( ESS)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ESS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升高(P<0.05);且治疗4 d及14 d后治疗组的E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的ADL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出现2例皮疹,未处理患者自行缓解;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发热、颅内出血或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依达拉奉相比,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用于治疗老年人脑梗死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黎彬如;龙佳佳;韦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针刀结合臭氧治疗髌下脂肪垫劳损120例

    髌下脂肪垫劳损又称髌下脂肪垫损伤、脂肪垫肥厚及脂肪垫炎。一般认为损伤或劳损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也可由关节内其他疾病继发引起,多发生于运动员及膝关节运动较多者,是膝痛症中多见的病种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前痛及膝关节功能受限,易被误诊,缠绵难愈。本文分别运用小针刀松解结合臭氧和针灸推拿治疗本病效果满意。

    作者:周世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电针对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大鼠睾丸P450 scc/SF-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老年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DAM)大鼠睾丸细胞色素P450侧链裂解酶(P450scc)和类固醇生长因子-1(SF-1)的表达及电针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P450scc和SF-1在电针调节睾酮分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n=10)和造模组(n=30),造模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复制PADAM模型。从造模成功的大鼠中随机选取20只分为电针组(n=10)和模型组(n=10)。电针组取“肾俞”“关元”针灸,留针15 min,每日治疗1次。在第8周用ELISA分别检测正常组、电针组和模型组大鼠血清的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450scc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SF-1蛋白表达;RT-PCR检测P450scc和SF-1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8 w时,ELISA结果显示,电针组血清TT、FT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 P<0.01);电镜结果显示,电针组Leydig细胞正常,线粒体和内质网含量较模型组多;HE染色结果显示,电针组睾丸组织中曲细精管管腔肿胀程度较模型组减轻,Sertoli细胞较模型组排列整齐;免疫组化和WB结果显示电针组P450scc和SF-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RT-PCR结果显示,电针组P450scc和SF-1mRNA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且两者具有相关性(|r|≥0.8,P<0.01)。结论电针能明显升高PADAM大鼠体内睾酮水平,改善睾丸Leydig细胞和Sertoli细胞病理表现。电针干预后可提高P450scc和 SF-1的表达,这可能是电针治疗PADAM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任毅;杨晓光;李学智;张愉;汪莹;傅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长期使用抗青光眼药物对老年患者睑板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滴用抗青光眼药物对老年患者睑板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48只眼)长期局部滴用抗青光眼药物的老年患者病史、问卷调查、眼部常规检查:Sc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裂隙灯观察睑板腺情况。结果48只眼中有32只眼患有睑板腺功能障碍,用药时间的增长会增加对睑板腺功能的损害。经过分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6.87%。结论长期局部滴用抗青光眼药物可损害睑板腺功能,可能造成睑板腺功能障碍。

    作者:杨立;晋秀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XELOX方案与SOX方案治疗老年Ⅳ期肠型胃癌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 XELOX )方案与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 SOX)方案治疗Ⅳ期肠型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65例Ⅳ期肠型胃癌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XELOX 方案与SOX方案,至少规律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 XELOX组与SOX组总有效率(RR)及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神经病变等毒副反应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肝脏毒性、手足综合征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案治疗Ⅳ期胃癌有效率及临床获益率较高,疗效相当。毒副反应方面SOX肝毒性较XELOX 组明显。

    作者:姬颖华;杨晓煜;陈美玲;王荦楠;张敏;靳彩玲;苗战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目的:调查和分析老年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OLP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比较老年OLP患者和中国常模的SCL-90评分结果,并探讨老年OLP 患者的临床特征与 SCL-90总分的关系。结果老年 OLP 患者的 SCL-90总分( t=2.168,P=0.03)、总均分(t=2.289,P=0.02)、阳性项目数(t=7.683,P<0.01)均明显高于常模组;老年 OLP患者的抑郁(t=2.434,P=0.02)、焦虑(t=6.876,P<0.01)、恐怖(t=4.241,P<0.01)、偏执(t=2.262,P=0.02)得分均明显高于常模组;糜烂型老年OLP患者的 SCL-90总分显著高于非糜烂型患者(P<0.01),而SCL-90总分与老年OLP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初复发情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OLP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相对偏低,且糜烂型患者表现更为严重,主要心理问题集中于抑郁、焦虑、偏执和恐怖。

    作者:高琪;闫丽娜;陈惠珍;柴宝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社区老年人疑病倾向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

    疑病倾向表现为明显的对健康过分担心、胆小、固执、刻板等个性特点〔1〕,出现不应有的恐惧心理,给家庭生活带来阴影。目前研究者都较为一致地认为家庭功能可以显著地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如家庭功能发挥过程或结果越好,个体的抑郁和焦虑等问题就越少;而相应地问题行为也越少〔2〕。本研究探讨社区老年人疑病倾向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耿朝辉;宋伟;刘美玲;于瑞丽;王颖;钟玉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重庆市某区60岁及以上居民对家庭健康管理的服务需求

    目的:探讨重庆市渝中区60岁以上居民对家庭健康管理的需求情况。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渝中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社区的3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并对有合作意愿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充分了解老年人家庭健康管理服务需求情况。结果本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率为60.07%,超过一半的居民患有一种或多种慢病,居民对健康体检和基本药品供应的需求率分别达到83.09%和74.82%。结论增加家庭健康管理的优惠服务项目、通过政府加强宣传社区医院、对口三甲医院建立有效和稳定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以满足居民对家庭健康服务的需求。

    作者:侯峰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情绪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沧州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 G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社会支持量表( SSRS)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整群随机抽样的12所养老机构内730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1.6%,其中体育锻炼、社会支持水平、睡眠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及业余爱好为老年人抑郁发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结论生活在老年机构的老年人抑郁情绪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复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得到社会和相关部门的关注。

    作者:邵通;王红英;陈长香;李淑杏;张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脏上皮间质表型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上皮间质表型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组及肝纤维化模型组用CCl4和高脂低蛋白饮食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组每日用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灌胃,肝纤维化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则用等体积生理盐水。12 w后,采用Masson染色及电镜观察大鼠肝脏纤维化程度。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肝脏 FSP1、TGF-β1、α-SMA 及 E-cad mRNA 的表达,采用 Western 印迹法检测大鼠肝脏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FSP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及E-钙黏附蛋白(cad)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组肝组织Masson染色及电镜下均可见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组 FSP1、TGF-β1、α-SMA mRNA 及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 P<0.05),而E-cad 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一定干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肝组织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有关。

    作者:高世娇;陈文龙;何英;曹文富;赖国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PIK3 CA、TIEG1在老年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比较老年卵巢癌、癌旁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的磷脂酰肌醇3磷激酶催化亚基α基因( PIK3CA)、转化生长因子( TGF)-1诱导的早期反应基因(TIEG1)表达差异及其与卵巢癌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手术治疗的40例老年宫颈癌患者手术过程中均取适量卵巢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行石蜡切片。比较三种组织的PIK3CA、TIEG1表达差异及其与卵巢癌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种组织的 PIK3CA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χ2=50.76,P<0.01),卵巢癌阳性表达高,正常卵巢组织低;三种组织的 TIEG1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χ2=26.27,P<0.01),其中卵巢癌低,正常卵巢高。卵巢癌组织的PIK3CA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χ2=10.72,P=0.005)、淋巴结转移(χ2=4.191,P=0.041)均有显著的相关性;TIEG1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χ2=9.462,P=0.009)、淋巴结转移(χ2=9.724,P=0.002)也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PIK3CA、TIEG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正常卵巢组织有显著性差异,两者与卵巢癌的发展、转移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卢建军;宋建东;张林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严重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固定治疗肱骨髁间严重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43例严重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24例采用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B组13例采用肘后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C组6例采用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三组均采用双侧重建钢板内固定。对比三组患者在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43例均获随访,时间4~26个月(15±3.2)个月。根据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功能。 A组优15例,良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3.3%(20/24);B组优7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4.6%(11/13),C组优3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83.3%(5/6)。结论三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严重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及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合适手术入路主要依患者骨折类型而定。

    作者:张健;王丰岩;蔺利朋;刘双鲁;刘光耀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放疗对老年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直肠癌是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1〕,而且老年人往往存在多种疾病并存的现象,手术的风险率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直肠癌高龄患者实施放射治疗,探讨其疗效以及分析预后影响因子。

    作者:邓侃剀;陈旺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β射线近距离外照射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疗效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病情较重者肩关节活动受限,影响工作及生活,目前治疗该病主要是理疗、局部封闭,多数患者疗效欠佳。本文采用β射线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见效快、疗效好、副作用少,方法简便易行。

    作者:郝海涛;崔亚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孕激素受体状态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复发特点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孕激素受体( PR)状态与雌激素受体( ER)阳性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E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183例,根据PR状态的不同将患者分成( PR+组和PR-组),分析这些患者的复发转移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183例E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中,PR+组患者105例,PR-组患者78例,两组患者中位发病年龄分别为43岁和49岁,未绝经患者 PR+组为65.7%, PR-组为48.7%,绝经患者两组分别为34.3%和51.3%,Ki-67高表达(≥30%)患者两组分别为31.4%和57.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HER)-2阳性率两组分别为15.2%和35.9%,脉管癌栓发生率两组分别是21.9%和50.0%,组织学分级(Ⅲ级)分别为11.4%和32.1%,内脏转移发生率分别为36.1%和51.2%,骨转移发生率分别为43.8%和44.9%,7年无病生存期( DFS)分别为47.3%和31.8%。结论与PR+患者相比,PR-患者高表达Ki-67、HER-2更容易发生内脏转移,DFS较短,预后差。

    作者:胡春艳;吕铮;陈井彦;宋薇;宋艳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性别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内脏脂肪与冠心病关系的影响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内脏脂肪与冠心病的关系在男性及女性中是否有差异。方法入选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就诊于该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305例(已排除有饮酒史、病毒性及自身免疫性肝损害的患者),其中男111例,女194例,平均年龄61.2岁。按性别将入选患者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用飞利浦彩超仪测量每组患者是否患有 NAFLD及内脏脂肪厚度(心外膜、肝前、肾旁、肾周围的脂肪厚度),根据造影结果应用gensini评分,计算冠脉评分;根据冠脉评分将两组又分为3~6分,7~10分,>10分3个亚组。比较NAFLD的发生率、内脏脂肪层厚度、冠脉评分是否有差别。结果男性组与女性组相比,NAFLD发生率、内脏脂肪层厚度及冠脉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男性亚组间相比结果与女性相同,7~10分组及>10分组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NAFLD发生率与冠脉评分明显高于3~6分组(P<0.05);>10分组的心外膜脂肪层厚度、NAFLD发生率与冠脉评分明显高于7~10分组(P<0.05)。3个亚组间肝前、肾旁、肾周围的脂肪厚度与冠脉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性别不影响NATLD、内脏脂肪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心外膜厚度及NAFLD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冠心病的一个新的预测因子。

    作者:蔡鹤;郑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