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士龙;陈健;金刚;孙宝胜;李彦豪
围绕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黏度等)开展社区人群综合防治是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1,2〕。早在古代即有艾灸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大量记载。孙思邈在枟备急千金方枠指出:“心懊憹微痛,烦逆,灸心俞百壮。”、“心痛如锥刀刺气结,灸隔俞七壮”、“心痛暴绞急绝欲死,灸神府百壮,在鸠尾正心有忌”等〔3〕。艾灸对于血液流变学异常、高脂血症、高血压及血糖异常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而且能同时调整机体多种异常状况,也即达到了“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整体调整”的效果,且无副作用。本文就艾灸干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熊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疑似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ACD)患者常见的过敏原及其特点。方法对98例老年疑似ACD患者进行斑贴试验检测,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斑贴试验总阳性率63.27%,阳性率前五位的过敏原依次为硫酸镍、重铬酸钾、甲醛、布罗波尔、对羟基苯甲酸酯混合物。不同性别的疑似ACD患者的阳性率不同,女性患者对硫酸镍、甲醛的过敏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男性( P<0.05)。不同部位的疑似 ACD患者的阳性率不同,重铬酸钾、布罗波尔在手部较面部和躯干四肢有更高的阳性率(P<0.05);对羟基苯甲酸酯混合物、香料I在面部较手部和躯干四肢有更高的阳性率(P<0.05);甲醛在躯干四肢较手部和面部有更高的阳性率(P<0.05)。结论斑贴试验是诊断 ACD的重要手段,不同性别、不同发病部位常见过敏原不同。
作者:邹晴;周开华;康道现;康絮煦;王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比较动力髋螺钉( DHS)和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 PF-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别行PF-LCP(34例)或DHS(40例)固定,对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和C反应蛋白(CRP)、肌酶激酶(CK)及白细胞介素(IL)-6指标进行比较。结果74例患者都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8~38个月,平均24个月,在手术时间上,DHS组少于PF-LCP组(P<0.05),在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和CRP、CK及IL-6指标上,二组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DHS和PF-LCP并无显著差异,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把患者的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身体情况以及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作者:吴炳华;徐聪;凌强;戴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该院就诊的40例脑卒中患者,于住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出院后1个月,糖尿病对Barthel指数( BI)评分具有明显影响( P<0.05)。陪护者对BI指数评分及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GOS)影响显著(P<0.05)。康复理疗对 BI指数评分、GOS评分影响明显(P<0.05)。脑卒中患者住院时、出院时各量表评分与出院后BI指数、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GOS评分显著相关。随着恢复时间的递进,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及预后情况均明显好转( 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预后评分都较低,生活质量不高,受入院和出院时的疾病情况、预后情况、陪护情况、康复理疗等方面的影响,应加强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视,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志萍;苏娅;陈秀红;肖丹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随着肾素-血管紧张素( Ang)系统( RAS)的不断认识,发现脑中有着独立的RAS,且运用其阻断剂不仅在心血管疾病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甚至发现在脑缺血性损伤及其他脑功能退化性疾病中有着巨大潜力。该系统阻断剂的作用超越了调控脑血液循环,具有更大的保护神经的作用。这为脑缺血性损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为更深入地了解RAS及发现新的治疗药物找到了新的切入点。本文对目前脑RAS在脑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鲁国洲;黄新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常用的辅助检查结果判断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APTE)的患病风险。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疑诊APTE患者425例,以 CT肺动脉造影( CTPA)结果分为 APTE组确诊组(161例)及 APTE 排除组(264例),分析疑诊APTE患者的临床易患因素以及心电图异常( V1~V4导联T波倒置或SIQIIITIII)和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内径增大或三尖瓣中度以上的返流或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升高)异常的发生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异常患者的APTE患病风险。结果对于疑诊APTE的患者,与排除组比较,确诊组中存在APTE或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病史的比例明显增加,近期手术或制动病史比例明显增加,咯血比例明显增加,下肢DVT征象比例明显增加,心电图异常比例明显增加,心脏彩超异常比例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对于疑诊APTE 的患者,提示右心室负荷增加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异常具有较高的APTE患病风险。
作者:刘山;张晨;张尉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 XELOX )方案与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 SOX)方案治疗Ⅳ期肠型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65例Ⅳ期肠型胃癌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XELOX 方案与SOX方案,至少规律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 XELOX组与SOX组总有效率(RR)及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神经病变等毒副反应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肝脏毒性、手足综合征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案治疗Ⅳ期胃癌有效率及临床获益率较高,疗效相当。毒副反应方面SOX肝毒性较XELOX 组明显。
作者:姬颖华;杨晓煜;陈美玲;王荦楠;张敏;靳彩玲;苗战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经皮肾标准通道碎石应用于老年肾结石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经皮肾标准通道治疗的肾结石患者,其中老年组(≥60岁)95例,青年组(≤40岁)136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老年组和青年组的一般资料无差异,两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中转开放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同时,老年组没有严重出血、邻近脏器损伤、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术前积极的调控及充分准备,对于老年患者,经皮肾标准通道碎石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会朋;王艳波;赵明;姜凤鸣;许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是积极老龄化视野下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形式之一。探讨老年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建议,有利于形成老年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长效机制,推动老年志愿者活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作者:夏辛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除给予糖尿病教育、基础治疗和前列地尔10μg静点2 w。治疗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联合贝前列素钠40μg,2次/d,口服3个月;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肢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无痛行走距离与大行走距离、踝臂指数(ABI)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局部皮肤温度、ABI、无痛行走距离、大行走距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治疗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有效,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翁莉;张秀娟;孟姝含;王梦杰;乔廷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华佗五禽戏对中老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简化McGill疼痛询问表疼痛指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练功+药物组(实验组)和药物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颈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练习后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 P<0.01)、疼痛分级指数显著改善(P<0.01)。两组练习前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练习后两组比较多数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五禽戏对中老年颈椎病的康复以及预防有着积极的意义,能够有效减缓颈椎病的发病率。
作者:张鹏程;兰崴;唐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其出院结局不良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连续性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688例,收集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结局不良定义为患者出院时改良的Rankin评分( MRS)≥3分,结局良好MRS<3分。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血浆Hcy水平与出院结局不良的关系。结果结局良好组与结局不良组入院时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用三分位数法将入院时 Hcy 水平分为3组,<12.5μmol/L,12.5~18.6μmol/L,>18.6μmol/L,3组的结局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9.47%,34.30%,36.23%。经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与入院时<12.5μmol/L 组相比,>18.6μmol/L组发生出院结局不良的OR值(95%CI)为1.332(1.012~1.752)。经多因素调整后,同样>18.6μmol/L组增加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OR值(95% CI)为1.455(1.025~2.131),并且随着 Hcy水平的升高发生出院结局不良的风险也在增加(趋势性P<0.05)。结论入院时血浆Hcy水平升高可增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结局不良发生的风险,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晓璇;仲崇科;曹星华;邱海鹏;赵亮;李佳佳;高燕军;许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59.2%~85%〔1〕。缺血性脑损伤包括缺血期原发性损伤和再灌注期继发性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IRI)可发生于多种脑血管疾病中,其病理生理过程是多因素、多环节、多途径损伤的酶促级联反应,发病机制复杂〔2〕。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是一种作用广泛的神经营养因子,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发育、生长、成熟及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3〕显示,CIRI本身可诱导缺血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DNF,参与内源性神经保护过程,而GDNF也可促进CIRI后脑组织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中医药可通过调节CIRI后GDNF的表达发挥抗CIRI、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任非非;刘敬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对于减少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有着重要的作用〔1〕,在同型半胱氨酸( Hcy )的代谢中,叶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故近叶酸也被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但是目前尚不明确叶酸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2〕。本研究旨在通过持续跟踪研究,探讨叶酸对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作用。
作者:刘坤杰;赵洁;孙艳红;单伟超;丁振江;王静钦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影响广州地区百岁老人的健康及生活因素。方法由专职医护人员对广州市23例百岁老人入户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留取化验标本。分析其健康状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1)百岁老人中女性比例占82.6%,明显高于男性;女性日常生活能力高于男性(P<0.05);(2)大部分百岁老人性格外向,饮食及生活习惯良好(高纤维素饮食,进餐定时,饮食清淡,进食7分饱左右,不吸烟、饮酒,睡眠充足,定时排便);(3)坚持散步的百岁老人日常生活能力高(P<0.05),独居老人日常生活能力高(P<0.05);(4)有朋友关心及与家人同住的百岁老人心理健康指数高(P>0.05);(5)高密度脂蛋白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高(P<0.05);56.5%的百岁老人血 TCO2>25.5 mmol/L。结论百岁老人的健康生活方式是:合理膳食,生活规律,适量运动,心态平和,人际关系和谐。
作者:符丽;黎振声;梁惠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检测胰腺炎患者外周血中胰蛋白酶(TryR)和降钙素原(PCT)的活性在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急性胰腺炎( AP)患者,40例慢性胰腺炎( CP)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ryR和PCT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AP患者组外周血中 TryR和 PCT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中 TryR和 PCT的活性的测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P患者组外周血中TryR和PCT对AP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吴翠翠;张雪琦;宋伶俐;李彬先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和分析老年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OLP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比较老年OLP患者和中国常模的SCL-90评分结果,并探讨老年OLP 患者的临床特征与 SCL-90总分的关系。结果老年 OLP 患者的 SCL-90总分( t=2.168,P=0.03)、总均分(t=2.289,P=0.02)、阳性项目数(t=7.683,P<0.01)均明显高于常模组;老年 OLP患者的抑郁(t=2.434,P=0.02)、焦虑(t=6.876,P<0.01)、恐怖(t=4.241,P<0.01)、偏执(t=2.262,P=0.02)得分均明显高于常模组;糜烂型老年OLP患者的 SCL-90总分显著高于非糜烂型患者(P<0.01),而SCL-90总分与老年OLP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初复发情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OLP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相对偏低,且糜烂型患者表现更为严重,主要心理问题集中于抑郁、焦虑、偏执和恐怖。
作者:高琪;闫丽娜;陈惠珍;柴宝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 CP)患者精浆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无菌收集前列腺按摩液及按摩前后尿液并进行常规镜检及细菌学培养。确诊50例正常对照者和128例CP患者,Ⅱ型前列腺炎31例,Ⅲ型前列腺炎97例,其中ⅢA型前列腺炎45例,ⅢB型前列腺炎52例。禁欲4 d以上,手淫法采集精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精浆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 IL-10和IL-6的含量。结果Ⅱ组、ⅢA 组患者IL-1β、TNF-α、IL-10水平显著高于ⅢB组和对照组,Ⅱ组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β与TNF-α之间存在正相关(r=0.582,P<0.01), IL-1β、TNF-α水平与EPS中白细胞计数之间不存在相关性,IL-1β与 IL-10呈正相关(r=0.382,P<0.05),IL-10水平和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CPSI疼痛症状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602,P<0.01)。结论 TNF-α、IL-1β作为炎症促发因子,其表达水平与前列腺按摩液( EPS)中白细胞计数之间不存在相关性,IL-10与CP患者的疼痛症状评分呈正相关,提示检测患者IL-10的浓度可能成为一个判断CP疗效的指标,针对IL-10的细胞因子阻断治疗也许能改善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症状。
作者:桂士良;王茉琳;罗振国;郭玉刚;曹会峰;迟宝进;王伟群;张鹏霞;吴长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右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在该院老年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难治性右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左西孟旦组和常规治疗+米力农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测定 N末端 B型脑钠肽前体( NT-proBNP)、Tei值、右室射血分数( RVEF)等指标,并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左西孟旦组用药后呼吸困难明显改善,与米力农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西孟旦治疗在降低NT-proBNP、Tei值、改善RVEF方面均优于米力农(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低血钾、低血压。结论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右心衰竭患者,可明显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心功能,改善右心衰竭的症状,且安全性及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余淑华;陈晖;刘毓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