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右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余淑华;陈晖;刘毓

关键词:左西孟旦, 右心衰竭, 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Tei值, 右室射血分数
摘要: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右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在该院老年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难治性右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左西孟旦组和常规治疗+米力农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测定 N末端 B型脑钠肽前体( NT-proBNP)、Tei值、右室射血分数( RVEF)等指标,并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左西孟旦组用药后呼吸困难明显改善,与米力农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西孟旦治疗在降低NT-proBNP、Tei值、改善RVEF方面均优于米力农(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低血钾、低血压。结论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右心衰竭患者,可明显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心功能,改善右心衰竭的症状,且安全性及患者耐受性良好。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ACE基因导向治疗对高血压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基因导向治疗后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对照组、基因导向治疗A组(Ⅱ型)、B组( ID型)和C组( DD型)各20例。基因导向治疗A组选用依那普利15 mg,基因导向治疗B组选用依那普利10 mg,基因导向治疗C组选用依那普利5 mg,对照组选用依那普利10 mg,均1次/d口服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当天、治疗3、6、9个月跟踪回访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记录颈动脉IMT变化情况,同时监测血压变化。分别比较四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颈动脉内膜厚度变化及血压变化。结果3个基因导向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IMT、IMI/内径比率( diameter)、收缩压( SBP)及舒张压( DBP)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 P<0.05),且基因导向治疗C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基因导向治疗B组,基因导向治疗B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基因导向治疗A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ACE基因多态性分型进行基因导向治疗(主要是DD型和ID型),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有效控制血压。

    作者:彭鹏;董天崴;高雨田;张峰;王爽;隋晓芳;于艳艳;杨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及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情况,并对老年人跌倒干预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05年选取北京市东城区龙潭街道办事处所管辖的社区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1512人进行基线调查后,每年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制定个性化方案、科普知识普及等,2009年再次对相同社区老年人的跌倒情况进行随访调查,调查方式均采用按统一设计的老年人跌倒调查问卷,以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入户调查。结果272人(18.0%)在1年中发生跌倒高于干预后随访调查的老年人标准化跌倒率(11.6%)(χ2=7.330,P=0.007)。随访调查的472例老年人干预后认为自己得到预防跌倒知识、步态正常、从不担心和经常担心自己跌倒、情绪不稳定的比例均为高于干预前(均P<0.05);而常服药的比例干预后低于干预前(P=0.002)。结论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且老年人跌倒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预防老年人跌倒应采取多方面的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石婧;姚慧卿;陶永康;周白瑜;于普林;段春波;张传芳;覃朝晖;孙振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TOAST分型老年脑梗死患者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不同TOAST分型的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和胱抑素 C(Cys-C)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接受治疗的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依据TOAST分型标准分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25例;小动脉性闭塞性脑卒中(SAO)28例;心源性栓塞(CE)7例;不明原因性脑卒中(SUE)18例;其他原因所致脑卒中(SOE)4例。此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受试者42例(排除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等〕和血清内 Cys-C、Hcy以及hs-CRP指标的水平及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患者的Cys-C、Hcy以及hs-CRP指标的水平。结果脑梗死和正常对照组性别、年龄、BMI、空腹血糖、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脑梗死组血清内Cys-C、Hcy以及 hs-CRP 指标的水平明显比正常对照组高( P<0.01)。不同TOAST分型患者Cys-C、Hcy以及hs-CRP水平各不相同,且为 LAA组水平高,CE 及 SOE 组水平较低。结论联合测定血清 Cys-C、Hcy以及 hs-CRP指标水平,对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机制以及评估其病因分类均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朱衡亚;胡兴越;马红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病情反复发作,在呼吸道急性感染等诱因的作用下,可导致COPD急性发作,发生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无创通气是通过无创呼吸机加压通气,改善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状态,以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1〕。呼吸道黏膜炎症因子浸润是导致COPD患者气道痉挛的主要原因,因此减轻患者呼吸道的炎症反应,改善支气管的痉挛状态也是缓解呼吸衰竭病情的关键〔2〕。舒利迭为沙美特罗和氟替卡松的混合制剂,具有抑制呼吸道非特异性炎症及扩张支气管的作用。本研究探讨舒利迭无创通气对老年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丁晓英;李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老年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老年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该科收治的78例老年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干预组(观察组)以及常规急救干预组(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两组患者急诊室停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急诊至手术间隔时间、入院至手术间隔时间等急救反应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救治结果,主要包括抢救成功、致残及死亡比例,观察并发症情况。随访半年,采用SF-36评定其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急诊室停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急诊至手术间隔时间、入院至手术间隔时间均缩短明显,救治成功率升高明显,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降低明显(P<0.05)。两组存活患者均无失访现象,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随访3、6个月时的PF、 RP、RE得分均升高明显(P<0.05,P<0.01)。结论在老年严重创伤患者中应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不仅可有效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死及致残率,而且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吴浩;赵占江;梁冰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微出血患病率及分级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合并脑微出血( CMB)患者的患病率与分级情况。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在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0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中青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扫描,对不同类型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合并CMB患者的患病率、分级以及危险因素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心源性脑栓塞、小动脉性脑梗死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年龄、不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影响患病率的主要因素。结论尽早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进行检测,能够提高对该疾病的治疗与预后效果。

    作者:牛延良;蒋超;田志强;贺刚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Keap1-Nrf2-ARE信号通路与2型糖尿病氧化应激相关性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糖尿病( DM)病因和发病机制与遗传、环境、病毒感染、肥胖、种族、营养物质代谢和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1,2〕。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是近年来抗氧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以Keap1-Nrf2-ARE信号通路介导多种抗氧化基因和Ⅱ相解毒酶的转录,被认为是抗氧化机制中重要的通路。激活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减少活性氧( ROS)的产生,改善氧化应激( OS)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IR),以纠正DM高糖因素导致的组织细胞生化功能紊乱,发挥其抗OS、抗慢性炎症反应的细胞保护功能,在 DM 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Keap1-Nrf2-ARE信号通路与DM OS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宋媛;李虹;闫海震;赵仓焕;欧仕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性肾衰竭发展进程中血液流变性变化

    急性肾衰竭(ARF)是患病机体发展为多器官衰竭(MOF)的重要原因之一〔1〕。为了深入研究ARF的发生机制、探讨治疗措施,学者们根据ARF的病因学复制了多种动物模型,有以氯化汞为代表的重金属中毒、以甘油为代表的挤压综合征、以庆大霉素为代表的药物中毒、以脂多糖( LPS)为代表的生物毒素中毒等肾毒性ARF模型;还有以失血性休克、肾动脉夹闭引起的肾缺血再灌注为代表的肾缺血性ARF模型及以脓毒症引起的炎症反应为代表的炎性ARF模型〔2~5〕。血液流变性异常可直接影响组织微循环的血流灌注,在多个病理过程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导致重要脏器缺血性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6〕。研究〔7~10〕表明,血液流变性异常在多种原因导致ARF的发病学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众多学者也根据不同需要,从不同侧面,以血液流变性为切入点,研究了血液流变性在ARF发生、发展进程中的变化,进行ARF的监测、预防、治疗及疗效评估,为ARF的防治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与临床资料。本文对ARF发展进程中的血液流变性变化进行综述。

    作者:李宝亮;侯亚利;牛春雨;赵自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采用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康复治疗,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评定患者认知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两组治疗前后 Moc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脑诱发电位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记忆力、注意力、语言、执行能力、视空间以及Moca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300潜伏期显著高于对照组,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脑诱发电位,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坤彬;姚先丽;孙平鸽;张娅丽;杨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运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心室心肌力学变化

    目的:运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肺动脉高压( PH)患者左室扭转的变化。方法 PH组为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入的PH患者45例,健康对照组为45例健康体检者,所有受试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得到左室心肌力学参数。结果 PH组均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PASP)为(98.4±27.7)mmHg,肺血管阻力(PVR)为(1325.9±697.8)dyn.s/cm2。 STI分析显示左心室心底部、心尖部和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均较小(P<0.05),心底部的扭转速率较低(P<0.05)、解旋率达峰时间延迟P<0.05),左心室的扭转速率较低(P<0.05)。 PH组的心尖-心底达峰时间差绝对值和用收缩期标化后的百分数均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心底部的扭转速率值和达峰时间与肺动脉收缩压负相关(r=-0.610,P=0.018)。结论早期轻度PH时,左心室心底部的扭转幅度降低,重度PH会影响心底部、心尖部和左心室整体的扭转功能,提示STI可用于早期评估PH患者的左心室扭转功能。

    作者:张文兰;李建;朱述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脑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随着肾素-血管紧张素( Ang)系统( RAS)的不断认识,发现脑中有着独立的RAS,且运用其阻断剂不仅在心血管疾病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甚至发现在脑缺血性损伤及其他脑功能退化性疾病中有着巨大潜力。该系统阻断剂的作用超越了调控脑血液循环,具有更大的保护神经的作用。这为脑缺血性损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为更深入地了解RAS及发现新的治疗药物找到了新的切入点。本文对目前脑RAS在脑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鲁国洲;黄新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D64感染指数和降钙素原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索CD64感染指数联合降钙素原( PCT)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 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66例AECOPD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38例和非细菌感染组28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各组外周血中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强度,获得CD64感染指数,并通过免疫荧光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PCT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CD64指数和PC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后CD64感染指数和PC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D64感染指数和PC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64感染指数联合PCT可为老年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有助于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朱建俊;姚一楠;周建娅;周建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γ-干扰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质量指数及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影响

    目的:研究γ-干扰素(INF)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影响。方法选取16周龄雄性SHR( SPF级别)32只,按照完全随机法1∶1分成2组,将16只予生理盐水大鼠作为SHR实验对照组,16只予 INF-γ20万 U· kg-1· d-1作为SHR干预组,另选16只同周龄健康雄性维斯塔京都大鼠(WKY)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分析治疗后的血压(SBP)、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AGEs含量。结果与WKY组比较,SHR各组大鼠的SBP、LVM与LVMI水平、AGEs与受体 RAGE蛋白、mRNA含量及 RAGE 蛋白免疫组化阳性面积率均显著升高(P<0.05);SHR干预组治疗8 w SBP明显低于同时期SHR实验对照组,LVMI水平与AGEs含量均有下降(P<0.05)。结论INF-γ能够降低SHR LVMI 水平与AGEs、RAGE 含量,抑制RAGE mRNA 的表达。

    作者:刘畅;李莉;崔天祥;赵狄;刘洪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城市化程度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城市化使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发生急剧的变化,此种老年人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移居老人〔1〕,即为追求更好更高的生活质量,更妥善的养老安排或更方便地照顾子女和孙辈或更方便地被子女或孙辈照顾,从农村或其他小城镇向大城市转移的老年人,此类老年人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主动性;另一种是生活在城乡结合部中受城市化进程影响的老年人〔2〕,此类老年人基本上为被动型,不论其希望或是不希望,城市化进程都不可能因此而加速或停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老年村民”变成“老年市民”〔3~5〕。本研究考察不同城市化程度区域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任一波;葛国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鹿角霜治疗恶性肿瘤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鹿角霜单味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原则,选取放化疗时伴白细胞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鹿角霜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利血生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肝功血常规等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疗效。结果白细胞、谷草转氨酶( AST)、谷丙转氨酶( ALT)在不同疗程的治疗结束后,组间的差异及不同疗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胆红素(TBIL)及其他血液学指标的差异不显著(P>0.05)。白细胞治疗的临床效果在不同分组间及不同治疗疗程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鹿角霜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可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使白细胞数量增多,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肝功的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中医辨证治疗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的恶性肿瘤患者时选择具有升高白细胞作用的单味中药提供了临床依据。

    作者:全天一;陈文裕;黄国虹;周颖芳;冯崇廉;李伟明;徐学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社区老年人疑病倾向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

    疑病倾向表现为明显的对健康过分担心、胆小、固执、刻板等个性特点〔1〕,出现不应有的恐惧心理,给家庭生活带来阴影。目前研究者都较为一致地认为家庭功能可以显著地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如家庭功能发挥过程或结果越好,个体的抑郁和焦虑等问题就越少;而相应地问题行为也越少〔2〕。本研究探讨社区老年人疑病倾向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耿朝辉;宋伟;刘美玲;于瑞丽;王颖;钟玉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严重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固定治疗肱骨髁间严重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43例严重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24例采用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B组13例采用肘后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C组6例采用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三组均采用双侧重建钢板内固定。对比三组患者在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43例均获随访,时间4~26个月(15±3.2)个月。根据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功能。 A组优15例,良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3.3%(20/24);B组优7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4.6%(11/13),C组优3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83.3%(5/6)。结论三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严重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及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合适手术入路主要依患者骨折类型而定。

    作者:张健;王丰岩;蔺利朋;刘双鲁;刘光耀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原地区静止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状况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 MRI)等检查手段的进步,静止性脑梗死( SCI)诊断率已明显上升〔1〕,成为脑梗死中常见的类型〔2〕。近年来研究发现,SCI并不是真的没有神经系统症状的体征,它常常合并一些不容易引起患者重视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头晕、头痛、视野缺损及认知功能下降等〔3〕。目前临床通常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来评估患者认知功能,蒙特利尔量表( MoCA)推出后〔4,5〕。本研究拟探讨兰州地区(平均海拔1500 m) SCI患者认知障碍状况。

    作者:乾栋梁;张艳芳;王力群;雒扬;瞿学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复极跨壁离散度与前脑钠肽的相关性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炎患者复极跨壁离散度的特点,分析T波峰末(Tp-Te)间期与前脑钠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实验组,收集性别、年龄、肌钙蛋白(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前脑钠肽( BNP)等数据,测量心电图的心率、QT间期、Tp-Te间期。另外收集与实验组性别、年龄几乎匹配的78例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时未发作)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对照组上述数据。结果两组 QT间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Tp-Te间期延长(P<0.05),BNP较对照组高(P<0.05)。另外,对急性心肌炎患者进行心律失常亚组分析,心律失常组与未发生心律失常组相比,Tp-Te间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BNP水平差异显著(P<0.05);Tp-Te间期与BNP无相关性(r=0.201,P=0.254)。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Tp-Te间期延长,BNP水平升高,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BNP水平更高,但两者无相关性。

    作者:钟元林;马懿;汤展;夏皓;黄兆辉;刘东凤;刘昌松;吴赛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过程中血肿清除时间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过程中血肿清除时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基底节出血患者60例,手术时间为出血后6~12 h,设定血肿清除>90%为完全清除,根据血肿清除情况分为四组,首次血肿完全清除为脑出血1组,24~48 h 完全清除为脑出血2组,48~72 h完全清除为脑出血3组,72 h后完全清除为脑出血4组。手术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术后观察再出血率、脑水肿体积,病后3个月随访,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神经功能转归及残障水平。结果脑出血1组再出血率为23.08%(3/13),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2、3、4组间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别(P>0.05);脑出血4组第1天脑水肿体积与其他3组无明显差异(P>0.05);第2、3、4天脑水肿体积与其他三组有明显差异( P<0.05),1、2、3组间脑水肿体积无明显差别( P>0.05);脑出血4组 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其他3组( P<0.05),1、2、3组间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血肿清除时间影响预后,并且与再出血密切相关。

    作者:冯肖亚;郇英;孙良伟;陈兴旺;赵修敏;吕涌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