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鹏;董天崴;高雨田;张峰;王爽;隋晓芳;于艳艳;杨军
目的:探讨检测胰腺炎患者外周血中胰蛋白酶(TryR)和降钙素原(PCT)的活性在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急性胰腺炎( AP)患者,40例慢性胰腺炎( CP)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ryR和PCT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AP患者组外周血中 TryR和 PCT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中 TryR和 PCT的活性的测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P患者组外周血中TryR和PCT对AP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吴翠翠;张雪琦;宋伶俐;李彬先 刊期: 2015年第10期
2013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9%,其中“失能老人”的总数已超过3700万人,预计到2015年将接近4000万人〔1〕。随着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层次的提升,如何评价和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机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的研发成为影响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作者:王章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检测苏拉明对肺癌Calu-1细胞上清液诱发的淋巴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对淋巴管内皮细胞进行鉴定;应用Matrigel立体培养法检测淋巴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能力。结果苏拉明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管腔形成能力无显著影响;肿瘤上清液能够增强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管腔形成能力,呈剂量依赖性;而苏拉明能够抑制肿瘤上清液诱发的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管腔形成,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肿瘤上清液能够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管腔形成,而苏拉明能够抑制这种促进作用。
作者:徐永良;孙平;张大伟;冯克俭;张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在诊断老年人颈性眩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来该院就诊的老年颈性眩晕患者72例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老年受试者72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评估两组受试者的椎动脉,统计观察组患者椎动脉异常的情况,对比两组受试者椎动脉内径以及血流的参数。结果观察组72例患者中,64例(88.89%)发现血管存在狭窄,其中椎动脉发现狭窄常见,占56.94%(41例),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上动脉狭窄分别占19.44%(14例)和12.50%(9例)。观察组的左侧椎动脉内径为(3.28±0.31)mm,右侧椎动脉内径为(3.18±0.15)mm,左侧峰值流速为(39.62±4.85)cm/s,右侧峰值流速为(39.13±5.42)cm/s,左侧血流量为(131.63±17.95)ml/min,右侧血流量为(116.12±17.83)ml/min,总血流量为(245.73±17.36)ml/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评价椎动脉病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检查手段,可以为老年颈性眩晕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作者:王进生;郑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随着肾素-血管紧张素( Ang)系统( RAS)的不断认识,发现脑中有着独立的RAS,且运用其阻断剂不仅在心血管疾病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甚至发现在脑缺血性损伤及其他脑功能退化性疾病中有着巨大潜力。该系统阻断剂的作用超越了调控脑血液循环,具有更大的保护神经的作用。这为脑缺血性损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为更深入地了解RAS及发现新的治疗药物找到了新的切入点。本文对目前脑RAS在脑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鲁国洲;黄新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老年抑郁症伴高血压或不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抑郁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合并高血压;对照组39例,单纯老年抑郁症。进行为期6 w治疗后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治疗的各时间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MA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09%,31/43 vs 74.36%,29/39;χ2=0.053, P=0.817)。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8%,7/43 vs 20.51%,8/39;χ2=0.245,P=0.620)。两组治疗后2 w 内血压呈现上升趋势,至治疗后2 w达到高峰,而至治疗后4 w逐步恢复到治疗前水平。治疗后2 w,观察组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t=2.376,P=0.020),舒张压差异亦显著高于对照组(t=2.714,P=0.008)。治疗后4 w,两组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8,P=0.367),舒张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854,P=0.067)。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无论合并高血压与否,对文拉法辛的治疗反应性均较佳,在治疗后早期(2 w)血压会可逆性上升。
作者:张俊;陶连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常用的辅助检查结果判断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APTE)的患病风险。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疑诊APTE患者425例,以 CT肺动脉造影( CTPA)结果分为 APTE组确诊组(161例)及 APTE 排除组(264例),分析疑诊APTE患者的临床易患因素以及心电图异常( V1~V4导联T波倒置或SIQIIITIII)和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内径增大或三尖瓣中度以上的返流或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升高)异常的发生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异常患者的APTE患病风险。结果对于疑诊APTE的患者,与排除组比较,确诊组中存在APTE或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病史的比例明显增加,近期手术或制动病史比例明显增加,咯血比例明显增加,下肢DVT征象比例明显增加,心电图异常比例明显增加,心脏彩超异常比例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对于疑诊APTE 的患者,提示右心室负荷增加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异常具有较高的APTE患病风险。
作者:刘山;张晨;张尉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直肠癌是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1〕,而且老年人往往存在多种疾病并存的现象,手术的风险率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直肠癌高龄患者实施放射治疗,探讨其疗效以及分析预后影响因子。
作者:邓侃剀;陈旺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0年4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入住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观察组6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连续给药6个月。动物试验:将左侧大脑中动脉阻断( MCAO)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阿伐他汀组与阿司匹林联合阿伐他汀组,每组20只。对照组20只,仅接受假手术。结果临床试验:两个组别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个组别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HSS显著降低(P<0.05)。治疗6个月内,对照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6例,病死2例;观察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1例,病死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动物试验: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脑梗死面积显著增高(P<0.05),阿司匹林组、阿伐他汀组和阿司匹林联合阿伐他汀组均可降低 MCAO大鼠脑内GAP43、VEGF表达和脑梗死面积(P<0.05);阿伐他汀组与阿司匹林组GAP43、VEGF表达和脑梗死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与阿司匹林组和阿伐他汀组比较,阿司匹林联合阿伐他汀组可显著降低MCAO大鼠脑内GAP43和VEGF表达与MACO大鼠脑内梗死面积(P<0.01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良好,可能与降低患者脑内GAP43与VEGF表达、增强脑皮质功能可塑性有关。
作者:孟明;张春梅;赵旭伟;张丽艳;张亚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和分析老年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OLP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比较老年OLP患者和中国常模的SCL-90评分结果,并探讨老年OLP 患者的临床特征与 SCL-90总分的关系。结果老年 OLP 患者的 SCL-90总分( t=2.168,P=0.03)、总均分(t=2.289,P=0.02)、阳性项目数(t=7.683,P<0.01)均明显高于常模组;老年 OLP患者的抑郁(t=2.434,P=0.02)、焦虑(t=6.876,P<0.01)、恐怖(t=4.241,P<0.01)、偏执(t=2.262,P=0.02)得分均明显高于常模组;糜烂型老年OLP患者的 SCL-90总分显著高于非糜烂型患者(P<0.01),而SCL-90总分与老年OLP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初复发情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OLP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相对偏低,且糜烂型患者表现更为严重,主要心理问题集中于抑郁、焦虑、偏执和恐怖。
作者:高琪;闫丽娜;陈惠珍;柴宝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除给予糖尿病教育、基础治疗和前列地尔10μg静点2 w。治疗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联合贝前列素钠40μg,2次/d,口服3个月;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肢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无痛行走距离与大行走距离、踝臂指数(ABI)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局部皮肤温度、ABI、无痛行走距离、大行走距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治疗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有效,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翁莉;张秀娟;孟姝含;王梦杰;乔廷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上皮间质表型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组及肝纤维化模型组用CCl4和高脂低蛋白饮食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组每日用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灌胃,肝纤维化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则用等体积生理盐水。12 w后,采用Masson染色及电镜观察大鼠肝脏纤维化程度。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肝脏 FSP1、TGF-β1、α-SMA 及 E-cad mRNA 的表达,采用 Western 印迹法检测大鼠肝脏成纤维细胞特异蛋白(FSP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及E-钙黏附蛋白(cad)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组肝组织Masson染色及电镜下均可见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组 FSP1、TGF-β1、α-SMA mRNA 及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 P<0.05),而E-cad 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益气化瘀化痰养阴剂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一定干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肝组织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有关。
作者:高世娇;陈文龙;何英;曹文富;赖国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6+X点穿刺活检术在老年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该院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6+X点穿刺活检术的80例可疑前列腺癌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6+X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检出前列腺癌29例(36.25%),前列腺增生及增生伴炎症5例(63.75%)。采用6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检出前列腺癌22例(27.50%)。前列腺异常区域或异常结节X定点穿刺检出前列腺癌20.69%。两种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患者出现发热2例(2.5%),血尿8例(10.0%),大便带血3例(3.75%),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老年前列腺癌诊断中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6+X点穿刺活检术不仅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而且定位准确、并发症较少。
作者:丁波;李秀兰;孙文兵;肖艳;袁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用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对患者高分辨 CT半定量评分、肺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单纯口服泼尼松治疗。观察组:接受泼尼松治疗的同时应用缬沙坦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不同疾病分级患者的HRCT肺气肿视觉评分、肺间质纤维化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1);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2.93±0.42)L、大呼气峰流速值(PEF)(4.67±0.62)L/s、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2.67±0.52)L都高于对照组〔FVC(2.26±0.38)L、PEF(3.79±0.43)L/s、FEV1(2.05±0.40)L〕(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2〔(72.72±8.55)mmHg〕高于对照组〔(58.15±6.79)mmHg〕PaCO2〔(46.37±4.21)mmHg〕低于对照组〔(55.58±5.18)mmHg〕(P<0.01);6MWT〔(402.8±67.4)m〕高于对照组〔(368.1±59.8)m〕(P<0.05)。结论缬沙坦联用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能够降低高分辨率CT半定量评分,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
作者:吴键锋;刘云;张晨光;李淑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复方灵芝孢子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59例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采用紫杉醇+顺铂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口服复方灵芝孢子胶囊,对照组在化疗基础上加服安慰剂,6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012,P=0.025)。观察组临床稳定率高于对照组(χ2=4.230,P=0.040);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中 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CD8+较治疗前升高( 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率、胃肠功能异常率低于对照组(χ2=5.732,P=0.017;χ2=4.768,P=0.029)。两组肾功能异常率、肝功能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复方灵芝孢子胶囊联合紫杉醇+顺铂治疗非NSCLC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减轻骨髓毒性、消化道反应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福友;吴穷;李玉梅;汪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 CHD)患者9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组。将接受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非体外循环组,接受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的52例患者纳入体外循环组。对比两组在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非体外循环组对比,体外循环组患者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 CHD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康复时间短、并发症风险小,今后可将其作为老年CHD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王新宽;尤涛;阎慧婷;丁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 WBC)计数水平与老年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心血管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STEMI急诊老年PCI老年患者,以入院即刻外周血 WBC计数(×109/L)分为<10组、10~12组、12~14组、14~16组、≥16组,分析各组30 d的心血管终点事件。结果外周血WBC≥12×109/L的所有患者中,随外周血WBC计数升高急诊PCI术中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增加,30 d联合终点事件及死亡率与外周血WBC计数呈正相关。外周血WBC≥10×109/L的所有患者中,随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各组间死亡率呈增加,外周血WBC水平与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及 N 端脑钠肽测定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负相关。结论入院时外周血WBC计数是老年STEMI患者急诊PCI近期心血管事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大一;王智昊;潘震华;李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鬼臼乙叉甙、亚叶酸钙、氟尿嘧啶( ELF)两种化疗方案对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老年晚期胃癌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化疗2个周期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病程、基础疾病、病理诊断、肿瘤转移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2个周期后,观察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χ2=8.977,P=0.030);观察组恶心呕吐(χ2=6.146,P=0.013)、骨髓抑制(χ2=6.848,P=0.009)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在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中疗效更佳,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马保庆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适用于老年人群的准确、方便的肾功能评估方法。方法234例患者以99m Tc-DTPA 动态显像法测定的肾小球滤过率为标准,比较Cockcroft-Gault( CG)公式、简化MDRD公式、基于胱抑素C的Levey 1和Levey 2公式的相关性,准确性,诊断效能。结果15%和30%的相对准确性排序均为Levey 1公式>Levey 2公式>Cokecroft-Gault公式>MDRD公式。结论在老年人群中,Levey1和 Levey2公式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孟瑚;罗惠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老年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DAM)大鼠睾丸细胞色素P450侧链裂解酶(P450scc)和类固醇生长因子-1(SF-1)的表达及电针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P450scc和SF-1在电针调节睾酮分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n=10)和造模组(n=30),造模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复制PADAM模型。从造模成功的大鼠中随机选取20只分为电针组(n=10)和模型组(n=10)。电针组取“肾俞”“关元”针灸,留针15 min,每日治疗1次。在第8周用ELISA分别检测正常组、电针组和模型组大鼠血清的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450scc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SF-1蛋白表达;RT-PCR检测P450scc和SF-1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8 w时,ELISA结果显示,电针组血清TT、FT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 P<0.01);电镜结果显示,电针组Leydig细胞正常,线粒体和内质网含量较模型组多;HE染色结果显示,电针组睾丸组织中曲细精管管腔肿胀程度较模型组减轻,Sertoli细胞较模型组排列整齐;免疫组化和WB结果显示电针组P450scc和SF-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RT-PCR结果显示,电针组P450scc和SF-1mRNA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且两者具有相关性(|r|≥0.8,P<0.01)。结论电针能明显升高PADAM大鼠体内睾酮水平,改善睾丸Leydig细胞和Sertoli细胞病理表现。电针干预后可提高P450scc和 SF-1的表达,这可能是电针治疗PADAM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任毅;杨晓光;李学智;张愉;汪莹;傅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