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疑似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邹晴;周开华;康道现;康絮煦;王璐

关键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斑贴试验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疑似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ACD)患者常见的过敏原及其特点。方法对98例老年疑似ACD患者进行斑贴试验检测,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斑贴试验总阳性率63.27%,阳性率前五位的过敏原依次为硫酸镍、重铬酸钾、甲醛、布罗波尔、对羟基苯甲酸酯混合物。不同性别的疑似ACD患者的阳性率不同,女性患者对硫酸镍、甲醛的过敏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男性( P<0.05)。不同部位的疑似 ACD患者的阳性率不同,重铬酸钾、布罗波尔在手部较面部和躯干四肢有更高的阳性率(P<0.05);对羟基苯甲酸酯混合物、香料I在面部较手部和躯干四肢有更高的阳性率(P<0.05);甲醛在躯干四肢较手部和面部有更高的阳性率(P<0.05)。结论斑贴试验是诊断 ACD的重要手段,不同性别、不同发病部位常见过敏原不同。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噻托溴铵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治疗高龄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白细胞介素( IL)-6影响。方法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高龄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同时联合应用噻托溴铵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TNF-α和 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大呼吸峰值(PEF)以及第1秒肺呼吸量百分比(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A、IgM以及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噻托溴铵治疗高龄重度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肺功能,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雷永红;郑丽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电针对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大鼠睾丸P450 scc/SF-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老年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DAM)大鼠睾丸细胞色素P450侧链裂解酶(P450scc)和类固醇生长因子-1(SF-1)的表达及电针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P450scc和SF-1在电针调节睾酮分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n=10)和造模组(n=30),造模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复制PADAM模型。从造模成功的大鼠中随机选取20只分为电针组(n=10)和模型组(n=10)。电针组取“肾俞”“关元”针灸,留针15 min,每日治疗1次。在第8周用ELISA分别检测正常组、电针组和模型组大鼠血清的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450scc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SF-1蛋白表达;RT-PCR检测P450scc和SF-1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8 w时,ELISA结果显示,电针组血清TT、FT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 P<0.01);电镜结果显示,电针组Leydig细胞正常,线粒体和内质网含量较模型组多;HE染色结果显示,电针组睾丸组织中曲细精管管腔肿胀程度较模型组减轻,Sertoli细胞较模型组排列整齐;免疫组化和WB结果显示电针组P450scc和SF-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RT-PCR结果显示,电针组P450scc和SF-1mRNA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且两者具有相关性(|r|≥0.8,P<0.01)。结论电针能明显升高PADAM大鼠体内睾酮水平,改善睾丸Leydig细胞和Sertoli细胞病理表现。电针干预后可提高P450scc和 SF-1的表达,这可能是电针治疗PADAM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任毅;杨晓光;李学智;张愉;汪莹;傅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五禽戏对中老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简化McGill疼痛询问表疼痛指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华佗五禽戏对中老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简化McGill疼痛询问表疼痛指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练功+药物组(实验组)和药物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颈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练习后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 P<0.01)、疼痛分级指数显著改善(P<0.01)。两组练习前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练习后两组比较多数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五禽戏对中老年颈椎病的康复以及预防有着积极的意义,能够有效减缓颈椎病的发病率。

    作者:张鹏程;兰崴;唐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病情反复发作,在呼吸道急性感染等诱因的作用下,可导致COPD急性发作,发生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无创通气是通过无创呼吸机加压通气,改善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状态,以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1〕。呼吸道黏膜炎症因子浸润是导致COPD患者气道痉挛的主要原因,因此减轻患者呼吸道的炎症反应,改善支气管的痉挛状态也是缓解呼吸衰竭病情的关键〔2〕。舒利迭为沙美特罗和氟替卡松的混合制剂,具有抑制呼吸道非特异性炎症及扩张支气管的作用。本研究探讨舒利迭无创通气对老年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丁晓英;李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情绪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沧州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老年抑郁量表( G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社会支持量表( SSRS)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整群随机抽样的12所养老机构内730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1.6%,其中体育锻炼、社会支持水平、睡眠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及业余爱好为老年人抑郁发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结论生活在老年机构的老年人抑郁情绪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复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得到社会和相关部门的关注。

    作者:邵通;王红英;陈长香;李淑杏;张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与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 WBC)计数水平与老年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心血管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STEMI急诊老年PCI老年患者,以入院即刻外周血 WBC计数(×109/L)分为<10组、10~12组、12~14组、14~16组、≥16组,分析各组30 d的心血管终点事件。结果外周血WBC≥12×109/L的所有患者中,随外周血WBC计数升高急诊PCI术中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增加,30 d联合终点事件及死亡率与外周血WBC计数呈正相关。外周血WBC≥10×109/L的所有患者中,随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各组间死亡率呈增加,外周血WBC水平与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及 N 端脑钠肽测定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负相关。结论入院时外周血WBC计数是老年STEMI患者急诊PCI近期心血管事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刘大一;王智昊;潘震华;李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安神方治疗中老年人原发性失眠的疗效及对肝肾功能和焦虑评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安神方治疗中老年人原发性失眠的疗效及对肝肾功能和焦虑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中老年原发性失眠患者21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102例和对照组115例,研究组予陈宝田教授研制的安神方治疗,对照组予传统的辩证分型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并评价肝肾功能及焦虑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594,P=0.006)。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01),且治疗组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05)。结论安神方治中老年人原发性失眠较传统辨证分型治疗效果好,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对肝肾功能影响小。

    作者:高媛;伍志勇;白方会;林文耀;姜婷婷;魏赈权;洪新;陈宝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澄迈长寿村居民头发中微量元素谱特征

    目的:研究澄迈长寿村居民头发微量元素谱特征。方法选择澄迈6个长寿村,每村选取6个长寿家庭,采集长寿老人(90~110岁)及其成年亲属(40~60岁)头发样品,检测样品中12种微量元素含量,对长寿老人及其成年亲属以及相关文献等头发元素谱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澄迈长寿老人头发元素谱特征为:高的Mg、Ni、Cr,偏高的Fe、Sr,正常的Ca、Pb、Mn,明显低值的Cu、Zn、Cd,其中高 Mg和低 Cu的特点较为突出。而长寿家庭成年人发元素谱特征为:高的Sr、Ni、Cr、Mn、Mg,正常的Ca、Fe、Pb、Cu,低的Zn、Cd。头发元素谱分布模式比较,长寿组为Mg >Ca >>Zn、Fe>Ni、Cr>Cu、Sr>Mn、Pb>F>Cd,成年组为Mg >Ca >>Fe、Zn、Sr>Ni、Cr、Cu、Mn、Pb>F>Cd,两者总体分布类似、个别元素分布有交叉,Sr含量差异较大。从成年组到长寿组,发Zn、F、Cu含量并不突出,但却高度稳定,尤其是 Zn。结论澄迈长寿村居民居住生活环境对其身体有影响,生命火花Zn元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于洋;王雅娟;肖钰杰;贺杨洋;罗盛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化疗前后肿瘤患者的证候规律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前后中医证候变化与代谢组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在查阅相关文献并临床基础上,制定中医证候调查量表。对晚期初治肿瘤化疗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结果31例患者化疗前后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其中主要改变的症状是精神萎靡、语声低微、爪甲淡白、胸闷、恶心、呕吐、宿食不化、大便秘结、尿频等。结论肿瘤化疗后以虚证为主,气阴两虚证为常见证候,为证候研究的理想模型,为从代谢组学角度研究中医证候的现代内涵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越;杨焱;马伊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两对半模式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 HBV)-DNA定量结果与乙型肝炎两对半模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感染科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和门诊收治行HBV-DNA定量检测和乙肝两对半检查的疑似乙肝患者600例,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乙肝两对半,荧光定量PCR法定量HBV-DNA,分析乙肝两对半与HBV-DNA定量的关系。结果大三阳( 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检出率和HBV-DNA水平高于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阳性)患者(P<0.05);乙型肝炎两对半不同类型 HBV-DNA 阳性检出率和定量水平也不同,有相同的两对半模式者HBV-DNA 含量也可能不同;HBeAg阳性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HBV-DNA水平可反映HBV复制水平,同时检测乙肝两对半可以提高临床检测效果。

    作者:谭斌;杨文才;李嘉;龙丽;余丽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肿瘤疼痛患者口服止痛治疗依从性

    目的:探讨老年肿瘤疼痛患者口服止痛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15例老年肿瘤疼痛患者的一般情况、疼痛评估、依从性评估、影响依从性原因进行收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疼痛评分2~10分,平均(5.92±2.31)分。其中56例(48.69%)服药依从性好,59例(51.31%)依从性差。不同年龄、个人月收入水平、医疗缴费情况、疼痛程度的老年肿瘤疼痛患者的口服止痛药治疗依从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60~74岁、低收入者、部分报销或自费、疼痛程度轻的老年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结论老年肿瘤疼痛患者口服止痛治疗的依从性差,年龄、个人月收入水平、医疗缴费情况、疼痛程度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应给予适当的干预。

    作者:夏姣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服务供应链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服务体系构建

    当前,计生家庭中的老人,特别是计生家庭中的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的老龄服务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1,2〕。然而,现有服务还不能从根本上满足计生家庭老年群体的需求,服务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加强计生家庭老龄服务建设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重要内容。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计划生育家庭老龄服务工作,特制定计划生育家庭老龄服务管理体系。

    作者:张智勇;赵俊;石永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鹿角霜治疗恶性肿瘤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鹿角霜单味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原则,选取放化疗时伴白细胞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鹿角霜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利血生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肝功血常规等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疗效。结果白细胞、谷草转氨酶( AST)、谷丙转氨酶( ALT)在不同疗程的治疗结束后,组间的差异及不同疗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胆红素(TBIL)及其他血液学指标的差异不显著(P>0.05)。白细胞治疗的临床效果在不同分组间及不同治疗疗程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鹿角霜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可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使白细胞数量增多,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肝功的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中医辨证治疗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的恶性肿瘤患者时选择具有升高白细胞作用的单味中药提供了临床依据。

    作者:全天一;陈文裕;黄国虹;周颖芳;冯崇廉;李伟明;徐学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文拉法辛治疗老年高血压或不伴高血压的抑郁症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老年抑郁症伴高血压或不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抑郁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合并高血压;对照组39例,单纯老年抑郁症。进行为期6 w治疗后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治疗的各时间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MA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09%,31/43 vs 74.36%,29/39;χ2=0.053, P=0.817)。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8%,7/43 vs 20.51%,8/39;χ2=0.245,P=0.620)。两组治疗后2 w 内血压呈现上升趋势,至治疗后2 w达到高峰,而至治疗后4 w逐步恢复到治疗前水平。治疗后2 w,观察组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t=2.376,P=0.020),舒张压差异亦显著高于对照组(t=2.714,P=0.008)。治疗后4 w,两组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8,P=0.367),舒张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854,P=0.067)。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无论合并高血压与否,对文拉法辛的治疗反应性均较佳,在治疗后早期(2 w)血压会可逆性上升。

    作者:张俊;陶连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右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右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在该院老年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难治性右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左西孟旦组和常规治疗+米力农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测定 N末端 B型脑钠肽前体( NT-proBNP)、Tei值、右室射血分数( RVEF)等指标,并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左西孟旦组用药后呼吸困难明显改善,与米力农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西孟旦治疗在降低NT-proBNP、Tei值、改善RVEF方面均优于米力农(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低血钾、低血压。结论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右心衰竭患者,可明显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心功能,改善右心衰竭的症状,且安全性及患者耐受性良好。

    作者:余淑华;陈晖;刘毓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 TUPKP)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188例TUPKP术老年患者,记录术后感染情况,分别采用单因素及Logisitc多因素分析TUPKP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并发尿路感染38例(20.21%)。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年龄>80岁、备皮至手术时间>6 h、住院时间>14 d,合并糖尿病、术前行导尿术、导尿管留置时间>5 d,导尿次数>3次,手术操作不规范、术前未应用抗生素、肥胖等患者TUPKP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率较高( 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年龄>80岁( OR:3.066,95%CI:1.021~7.298)、术前行导尿术(OR:2.984,95%CI:1.021~5.201)、导尿次数(OR:2.451,95%CI:1.042~3.552)、导尿管留置时间(OR:2.328,95%CI:1.066~3.452)、合并糖尿病(OR:2.587,95%CI:1.085~3.412)是老年TUPKP术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术前应用抗生素则是保护因子。结论针对TUPK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要对超高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加以重视,提升操作技能,提高医务工作者医院感染意识,术前合理利用抗生素,有效降低老年TUPK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发生。

    作者:吴涛;沈洪;冷国雄;章久武;胡尚武;王海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叶酸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对于减少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有着重要的作用〔1〕,在同型半胱氨酸( Hcy )的代谢中,叶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Hcy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故近叶酸也被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但是目前尚不明确叶酸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2〕。本研究旨在通过持续跟踪研究,探讨叶酸对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作用。

    作者:刘坤杰;赵洁;孙艳红;单伟超;丁振江;王静钦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D64感染指数和降钙素原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索CD64感染指数联合降钙素原( PCT)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 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66例AECOPD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38例和非细菌感染组28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各组外周血中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强度,获得CD64感染指数,并通过免疫荧光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PCT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CD64指数和PC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非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后CD64感染指数和PC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D64感染指数和PC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64感染指数联合PCT可为老年AECOPD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和鉴别提供一定的依据,有助于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朱建俊;姚一楠;周建娅;周建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常用的辅助检查结果判断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APTE)的患病风险。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疑诊APTE患者425例,以 CT肺动脉造影( CTPA)结果分为 APTE组确诊组(161例)及 APTE 排除组(264例),分析疑诊APTE患者的临床易患因素以及心电图异常( V1~V4导联T波倒置或SIQIIITIII)和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内径增大或三尖瓣中度以上的返流或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升高)异常的发生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异常患者的APTE患病风险。结果对于疑诊APTE的患者,与排除组比较,确诊组中存在APTE或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病史的比例明显增加,近期手术或制动病史比例明显增加,咯血比例明显增加,下肢DVT征象比例明显增加,心电图异常比例明显增加,心脏彩超异常比例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对于疑诊APTE 的患者,提示右心室负荷增加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异常具有较高的APTE患病风险。

    作者:刘山;张晨;张尉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 OH) D3〕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132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病例组,同期选取10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血清D3(25-(OH)D3)、氨基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记录入院24 h内的心脏超声指标;记录3个月随访时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心衰复发入院、心源性死亡或者恶性心律失常)。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D3(25-(OH)D3〕明显降低(P<0.05);血清25-(OH) D3严重缺乏组〔25-(OH)D3<10μg/L〕的血浆 NT-proBNP及hs-CRP水平、含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Ⅲ~Ⅳ级患者的比例及发生近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25-(OH) D3缺乏组(>10且≤20μg/L)、不足(>20且≤30μg/L)及充足组(>30μg/L)(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则低于余3组(P<0.05);NYHAⅢ~Ⅳ组及心血管事件组血清25-(OH) D3、NT-proBNP及hs-CRP水平高于NYHAⅠ~Ⅱ组及非事件组(P<0.05),而LVEF则低于另两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 D3水平与LVEF呈正相关(P<0.05);而与NT-proBNP及hs-CRP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清25-( OH) D3水平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结论血清25-( OH) D3水平在老年心衰患者中明显升高,随心功能恶化而增高,并且与近期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血清25-( OH) D3水平对于评估老年心衰病情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玉娟;景增秀;康桂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