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

赵玉娟;景增秀;康桂兰

关键词:心力衰竭, 25-羟维生素D3, 维生素D缺乏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 OH) D3〕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132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病例组,同期选取10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血清D3(25-(OH)D3)、氨基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记录入院24 h内的心脏超声指标;记录3个月随访时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心衰复发入院、心源性死亡或者恶性心律失常)。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D3(25-(OH)D3〕明显降低(P<0.05);血清25-(OH) D3严重缺乏组〔25-(OH)D3<10μg/L〕的血浆 NT-proBNP及hs-CRP水平、含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Ⅲ~Ⅳ级患者的比例及发生近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25-(OH) D3缺乏组(>10且≤20μg/L)、不足(>20且≤30μg/L)及充足组(>30μg/L)(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则低于余3组(P<0.05);NYHAⅢ~Ⅳ组及心血管事件组血清25-(OH) D3、NT-proBNP及hs-CRP水平高于NYHAⅠ~Ⅱ组及非事件组(P<0.05),而LVEF则低于另两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 D3水平与LVEF呈正相关(P<0.05);而与NT-proBNP及hs-CRP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清25-( OH) D3水平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结论血清25-( OH) D3水平在老年心衰患者中明显升高,随心功能恶化而增高,并且与近期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血清25-( OH) D3水平对于评估老年心衰病情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与心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 PBEF)是新发现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广泛表达于人的各种器官和组织,在炎症相关性疾病、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炎性损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BEF与心血管病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热点。

    作者:严闹;杨威;周建良;龚艺;董啸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长期使用抗青光眼药物对老年患者睑板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滴用抗青光眼药物对老年患者睑板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48只眼)长期局部滴用抗青光眼药物的老年患者病史、问卷调查、眼部常规检查:Sc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裂隙灯观察睑板腺情况。结果48只眼中有32只眼患有睑板腺功能障碍,用药时间的增长会增加对睑板腺功能的损害。经过分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6.87%。结论长期局部滴用抗青光眼药物可损害睑板腺功能,可能造成睑板腺功能障碍。

    作者:杨立;晋秀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髋部骨折不同治疗方式预后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索不同治疗方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156例符合条件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记录其相关病例资料;术后随访1年,进行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56%(人次发生率为35.90%),并发症发生率由高到低为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压力性溃疡及伤口感染,且不同治疗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 P<0.05)。影响预后的因素中,不同的年龄、并发症数量、手术时间及手术方式其Harris得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非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手术治疗,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并发症数量、手术时间及手术方式。

    作者:谢继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重庆市某区60岁及以上居民对家庭健康管理的服务需求

    目的:探讨重庆市渝中区60岁以上居民对家庭健康管理的需求情况。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渝中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社区的3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并对有合作意愿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充分了解老年人家庭健康管理服务需求情况。结果本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率为60.07%,超过一半的居民患有一种或多种慢病,居民对健康体检和基本药品供应的需求率分别达到83.09%和74.82%。结论增加家庭健康管理的优惠服务项目、通过政府加强宣传社区医院、对口三甲医院建立有效和稳定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以满足居民对家庭健康服务的需求。

    作者:侯峰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和药物保守治疗单纯左前降支近端中度狭窄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和药物保守治疗单纯左前降支近端中度狭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心内科就诊的血流储备分数(FFR)处于临界值的单纯左前降支近端中度狭窄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标准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行PCI后也采用标准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测定左心室功能、左前降支近端狭窄程度,随访12个月内主要不良血管事件。结果(1)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患者左前降支近端狭窄程度的改善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后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I较传统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 FFR处于临界值的单纯左前降支近端中度狭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但是两者对于心绞痛和左前降支近端狭窄程度的改善作用基本相当。

    作者:于佳新;刘晓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ACE基因导向治疗对高血压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基因导向治疗后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对照组、基因导向治疗A组(Ⅱ型)、B组( ID型)和C组( DD型)各20例。基因导向治疗A组选用依那普利15 mg,基因导向治疗B组选用依那普利10 mg,基因导向治疗C组选用依那普利5 mg,对照组选用依那普利10 mg,均1次/d口服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当天、治疗3、6、9个月跟踪回访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记录颈动脉IMT变化情况,同时监测血压变化。分别比较四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颈动脉内膜厚度变化及血压变化。结果3个基因导向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IMT、IMI/内径比率( diameter)、收缩压( SBP)及舒张压( DBP)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 P<0.05),且基因导向治疗C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基因导向治疗B组,基因导向治疗B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基因导向治疗A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ACE基因多态性分型进行基因导向治疗(主要是DD型和ID型),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有效控制血压。

    作者:彭鹏;董天崴;高雨田;张峰;王爽;隋晓芳;于艳艳;杨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严重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固定治疗肱骨髁间严重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43例严重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24例采用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B组13例采用肘后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C组6例采用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三组均采用双侧重建钢板内固定。对比三组患者在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43例均获随访,时间4~26个月(15±3.2)个月。根据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功能。 A组优15例,良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3.3%(20/24);B组优7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4.6%(11/13),C组优3例,良2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83.3%(5/6)。结论三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严重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及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合适手术入路主要依患者骨折类型而定。

    作者:张健;王丰岩;蔺利朋;刘双鲁;刘光耀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梗阻性黄疸大鼠胆道外引流术前术后肝脏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胆道外引流术前后肝脏中的表达。方法监测梗阻性黄疸大鼠胆道外引流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组及假手术组TGF-β1的表达强度。结果 TGF-β1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胆道外引流术前表达强度较高,术后3、6、9 d表达强度逐渐下降,与假手术组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①TGF-β1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胆道外引流术前术后肝脏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术后不同时段差异不同,术后随时间推移TGF-β1表达减弱。②胆道外引流术可改善梗阻性黄疸大鼠肝损伤,越早引流肝损伤恢复越快。

    作者:韩云;秦伟;杨生虎;李晓峰;杨立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62例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 RIND),即小卒中,指脑缺血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体征持续超过24 h,可在3 w内完全或近于完全消失。 RIND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因此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也是 RIND 的主要危险因素。现总结我院明确诊断RIND的患者62例临床资料。

    作者:宋亚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澄迈长寿村居民头发中微量元素谱特征

    目的:研究澄迈长寿村居民头发微量元素谱特征。方法选择澄迈6个长寿村,每村选取6个长寿家庭,采集长寿老人(90~110岁)及其成年亲属(40~60岁)头发样品,检测样品中12种微量元素含量,对长寿老人及其成年亲属以及相关文献等头发元素谱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澄迈长寿老人头发元素谱特征为:高的Mg、Ni、Cr,偏高的Fe、Sr,正常的Ca、Pb、Mn,明显低值的Cu、Zn、Cd,其中高 Mg和低 Cu的特点较为突出。而长寿家庭成年人发元素谱特征为:高的Sr、Ni、Cr、Mn、Mg,正常的Ca、Fe、Pb、Cu,低的Zn、Cd。头发元素谱分布模式比较,长寿组为Mg >Ca >>Zn、Fe>Ni、Cr>Cu、Sr>Mn、Pb>F>Cd,成年组为Mg >Ca >>Fe、Zn、Sr>Ni、Cr、Cu、Mn、Pb>F>Cd,两者总体分布类似、个别元素分布有交叉,Sr含量差异较大。从成年组到长寿组,发Zn、F、Cu含量并不突出,但却高度稳定,尤其是 Zn。结论澄迈长寿村居民居住生活环境对其身体有影响,生命火花Zn元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于洋;王雅娟;肖钰杰;贺杨洋;罗盛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PIK3 CA、TIEG1在老年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比较老年卵巢癌、癌旁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的磷脂酰肌醇3磷激酶催化亚基α基因( PIK3CA)、转化生长因子( TGF)-1诱导的早期反应基因(TIEG1)表达差异及其与卵巢癌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手术治疗的40例老年宫颈癌患者手术过程中均取适量卵巢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行石蜡切片。比较三种组织的PIK3CA、TIEG1表达差异及其与卵巢癌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种组织的 PIK3CA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χ2=50.76,P<0.01),卵巢癌阳性表达高,正常卵巢组织低;三种组织的 TIEG1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χ2=26.27,P<0.01),其中卵巢癌低,正常卵巢高。卵巢癌组织的PIK3CA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χ2=10.72,P=0.005)、淋巴结转移(χ2=4.191,P=0.041)均有显著的相关性;TIEG1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χ2=9.462,P=0.009)、淋巴结转移(χ2=9.724,P=0.002)也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PIK3CA、TIEG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正常卵巢组织有显著性差异,两者与卵巢癌的发展、转移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卢建军;宋建东;张林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脑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随着肾素-血管紧张素( Ang)系统( RAS)的不断认识,发现脑中有着独立的RAS,且运用其阻断剂不仅在心血管疾病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甚至发现在脑缺血性损伤及其他脑功能退化性疾病中有着巨大潜力。该系统阻断剂的作用超越了调控脑血液循环,具有更大的保护神经的作用。这为脑缺血性损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为更深入地了解RAS及发现新的治疗药物找到了新的切入点。本文对目前脑RAS在脑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鲁国洲;黄新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氧疗联合三乙醇胺防治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

    目的:氧疗联合三乙醇胺(比亚芬)预防和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56例需要根治性放射治疗的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比亚芬联合氧疗,B组单纯应用比亚芬;C组为单纯氧疗。结果三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00%,且A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明显低于B、C组(P<0.05)。同时,A组Ⅱ°以上急性放射性皮损持续天数明显较 B、C 组缩短( P<0.05)。结论氧疗联合比亚芬在鼻咽癌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中有更好的治疗、保护作用。

    作者:李中文;汤明;邹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小针刀结合臭氧治疗髌下脂肪垫劳损120例

    髌下脂肪垫劳损又称髌下脂肪垫损伤、脂肪垫肥厚及脂肪垫炎。一般认为损伤或劳损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也可由关节内其他疾病继发引起,多发生于运动员及膝关节运动较多者,是膝痛症中多见的病种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前痛及膝关节功能受限,易被误诊,缠绵难愈。本文分别运用小针刀松解结合臭氧和针灸推拿治疗本病效果满意。

    作者:周世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丹参注射液对 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途径。方法120 mg· kg-1· d-1 D-半乳糖注射6 w建立衰老小鼠模型,第15天随机分组后,丹参组注射丹参注射液0.1 ml/d连续28 d,空白对照和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试剂盒测定血清和脑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单胺氧化酶( MAO)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血清和海马组织 SOD、GSH-Px 活性下降,MDA 含量增加 MAO 活性升高(P<0.05);腹腔注射丹参后小鼠认知记忆能力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血清和海马组织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而MDA含量减少(P<0.05),海马中MAO活性降低(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和脑组织中 SOD、GSH-Px活力,降低血液和脑组织中MAO活性、 MDA含量有关。

    作者:刘品月;晋贞超;邓小兰;袁莉;郑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脑卒中后2w抑郁障碍对脑卒中复发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2 w抑郁障碍( PSD)对脑卒中复发的影响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神经内科诊断的脑卒中患者7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信息完整者60例(83.33%),其中发生PSD患者38例(63.33%),未发生PSD患者22例(36.67%);发生 PSD 患者中出现脑卒中复发者7例(18.42%),明显高于未发生 PSD 患者中出现脑卒中复发者2例(9.09%)(χ2=5.536,P=0.019)。与未发生PSD患者比较,PSD患者中女性、心脏病史、抗抑郁药比例更高,年龄更大,入院首次脑卒中评分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OR=1.667,P=0.007)、入院首次脑卒中评分(OR=0.981,P=0.022)、心脏病史(OR=1.071,P=0.014)均是PSD患者发生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2 w发生PSD会明显增加脑卒中的复发率,其中年龄、心脏病史、入院首次脑卒中评分是脑卒中2 w PSD患者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纠正这些危险因素带来的影响,将有助于预防脑卒中复发。

    作者:段广军;万周;张君;黄文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经皮肾标准通道碎石在青年和老年肾结石患者中应用的比较

    目的:评价经皮肾标准通道碎石应用于老年肾结石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经皮肾标准通道治疗的肾结石患者,其中老年组(≥60岁)95例,青年组(≤40岁)136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结果老年组和青年组的一般资料无差异,两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中转开放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同时,老年组没有严重出血、邻近脏器损伤、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术前积极的调控及充分准备,对于老年患者,经皮肾标准通道碎石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会朋;王艳波;赵明;姜凤鸣;许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 TUPKP)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188例TUPKP术老年患者,记录术后感染情况,分别采用单因素及Logisitc多因素分析TUPKP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并发尿路感染38例(20.21%)。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年龄>80岁、备皮至手术时间>6 h、住院时间>14 d,合并糖尿病、术前行导尿术、导尿管留置时间>5 d,导尿次数>3次,手术操作不规范、术前未应用抗生素、肥胖等患者TUPKP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率较高( 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年龄>80岁( OR:3.066,95%CI:1.021~7.298)、术前行导尿术(OR:2.984,95%CI:1.021~5.201)、导尿次数(OR:2.451,95%CI:1.042~3.552)、导尿管留置时间(OR:2.328,95%CI:1.066~3.452)、合并糖尿病(OR:2.587,95%CI:1.085~3.412)是老年TUPKP术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术前应用抗生素则是保护因子。结论针对TUPK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要对超高龄、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加以重视,提升操作技能,提高医务工作者医院感染意识,术前合理利用抗生素,有效降低老年TUPK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发生。

    作者:吴涛;沈洪;冷国雄;章久武;胡尚武;王海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27例临床分析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TGA)以突发的顺行性遗忘为特征,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症状常在24 h内缓解。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TGA患者的临床资料。

    作者:蔡俊颖;李国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Keap1-Nrf2-ARE信号通路与2型糖尿病氧化应激相关性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糖尿病( DM)病因和发病机制与遗传、环境、病毒感染、肥胖、种族、营养物质代谢和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1,2〕。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是近年来抗氧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以Keap1-Nrf2-ARE信号通路介导多种抗氧化基因和Ⅱ相解毒酶的转录,被认为是抗氧化机制中重要的通路。激活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减少活性氧( ROS)的产生,改善氧化应激( OS)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IR),以纠正DM高糖因素导致的组织细胞生化功能紊乱,发挥其抗OS、抗慢性炎症反应的细胞保护功能,在 DM 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Keap1-Nrf2-ARE信号通路与DM OS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宋媛;李虹;闫海震;赵仓焕;欧仕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