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与心电学特点

王洪涛;廖序东;尹桂华;张学欣;姜华;梁铁彪;陈东豪;常学锋;蔡丽娥;卢延生;魏大军;浦介麟

关键词:Epslion波, 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特发性右室流出道窦性心动过速, 导管射频消融术, 心律转复除颤器
摘要: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ARVC)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IRVOT-VT)的临床、心电学特点并比较导管射频消融( RFCA)效果。方法根据2009年欧洲心律失常学会第5次年会国际专家工作组ARVC 诊断标准选择确诊的ARVC患者73例;选择符合IRV-OT-VT标准的住院病人75例,分析临床表现、心电学特征,随访射频消融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病例中首次诊断年龄、室速发作与运动/情绪相关性、家族史无显著差别,性别比例、晕厥史、超声心动图表现却明显不同(P<0.05);两组病例之间的静息窦性心率和室速发作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病例间在窦性心律时的epsilon波、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V1~V3 T波倒置的发生率,V1~V3 QRS波平均宽度,肢体导联低电压和室性心动过速时的额面电轴、V1导联QRS波宽度却有显著差异(P<0.05);IRVOT-VT组RFCA中远期成功率明显优于ARVC组(P<0.05)。结论ARVC与IRVOT-VT间性别比例、晕厥史、超声心动图表现,心电图的多个指标存在显著差异;RFCA在IRVOT-VT组中远期效果明显优于ARVC组。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除给予糖尿病教育、基础治疗和前列地尔10μg静点2 w。治疗组给予拜阿司匹林联合贝前列素钠40μg,2次/d,口服3个月;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肢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无痛行走距离与大行走距离、踝臂指数(ABI)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局部皮肤温度、ABI、无痛行走距离、大行走距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治疗T2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有效,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翁莉;张秀娟;孟姝含;王梦杰;乔廷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精氨酸增强的肠外营养对晚期大肠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

    目的:研究精氨酸( Arg)增强的肠外营养( PN)对晚期大肠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方法选择晚期大肠癌化疗患者100例,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PN+Arg组及PN组各50例。 PN组给予肠外营养液治疗,PN+Arg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増用Arg,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免疫功能以及两组肠黏膜免疫屏障情况。结果 PN组治疗后 CD3+、CD4+、CD4+/CD8+、IgG及 IgM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CD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N+Arg组治疗后CD3+、CD4+、IgG及IgM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 PN+Arg组治疗后的CD3+、CD4+、IgG及IgM水平显著高于PN组,CD8+显著低于PN组(均P<0.05)。 PN+Arg组CD3+、CD4+及CD4+/CD8+单位面积的细胞数及平均灰度均显著大于 PN组,CD8+显著小于PN组(均P<0.05)。结论 Arg增强型PN可较好地改善晚期大肠癌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保护肠黏膜的免疫屏障,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竟长;倪秉强;蒋志雄;陈日新;张志红;卫青青;李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TOAST分型老年脑梗死患者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不同TOAST分型的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和胱抑素 C(Cys-C)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接受治疗的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依据TOAST分型标准分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25例;小动脉性闭塞性脑卒中(SAO)28例;心源性栓塞(CE)7例;不明原因性脑卒中(SUE)18例;其他原因所致脑卒中(SOE)4例。此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受试者42例(排除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等〕和血清内 Cys-C、Hcy以及hs-CRP指标的水平及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患者的Cys-C、Hcy以及hs-CRP指标的水平。结果脑梗死和正常对照组性别、年龄、BMI、空腹血糖、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脑梗死组血清内Cys-C、Hcy以及 hs-CRP 指标的水平明显比正常对照组高( P<0.01)。不同TOAST分型患者Cys-C、Hcy以及hs-CRP水平各不相同,且为 LAA组水平高,CE 及 SOE 组水平较低。结论联合测定血清 Cys-C、Hcy以及 hs-CRP指标水平,对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机制以及评估其病因分类均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朱衡亚;胡兴越;马红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五禽戏对中老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简化McGill疼痛询问表疼痛指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华佗五禽戏对中老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简化McGill疼痛询问表疼痛指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练功+药物组(实验组)和药物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颈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练习后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 P<0.01)、疼痛分级指数显著改善(P<0.01)。两组练习前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练习后两组比较多数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五禽戏对中老年颈椎病的康复以及预防有着积极的意义,能够有效减缓颈椎病的发病率。

    作者:张鹏程;兰崴;唐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国内数家数据库、检索性期刊检索机构收录情况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本刊启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微出血患病率及分级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合并脑微出血( CMB)患者的患病率与分级情况。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内科在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0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中青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扫描,对不同类型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合并CMB患者的患病率、分级以及危险因素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心源性脑栓塞、小动脉性脑梗死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年龄、不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影响患病率的主要因素。结论尽早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进行检测,能够提高对该疾病的治疗与预后效果。

    作者:牛延良;蒋超;田志强;贺刚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脂肪细胞因子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的脂肪细胞因子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代谢综合征( MS)的关系。方法老年 T2DM 患者110例根据有无合并MS分成两组:T2DM无MS组(观察组)62例和T2DM合并MS组(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血脂水平、空腹血糖( FPG)、胰岛素水平以及脂肪因子的表达差异。结果观察组体重指数(BMI)(t=7.717,P<0.01)、收缩压(SBP)(t=4.116,P<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甘油三酯(TG)(t=5.048,P<0.01)和总胆固醇(TC)(t=6.208,P<0.0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 FPG(t=4.449,P<0.01)、空腹胰岛素(FINS)(t=2.047,P=0.043)、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3.831,P<0.01)、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t=2.601,P<0.0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脂联素(ADP)(t=4.449,P<0.01)、白细胞介素(IL)-6(t=2.047,P=0.04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 T2DM 患者血液 ADP、IL-6的水平与MS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者:包艳春;关秀军;刘云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采用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康复治疗,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评定患者认知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两组治疗前后 Moc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脑诱发电位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记忆力、注意力、语言、执行能力、视空间以及Moca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300潜伏期显著高于对照组,波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脑诱发电位,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坤彬;姚先丽;孙平鸽;张娅丽;杨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放疗对老年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直肠癌是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1〕,而且老年人往往存在多种疾病并存的现象,手术的风险率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直肠癌高龄患者实施放射治疗,探讨其疗效以及分析预后影响因子。

    作者:邓侃剀;陈旺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62例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 RIND),即小卒中,指脑缺血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体征持续超过24 h,可在3 w内完全或近于完全消失。 RIND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因此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也是 RIND 的主要危险因素。现总结我院明确诊断RIND的患者62例临床资料。

    作者:宋亚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医药调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59.2%~85%〔1〕。缺血性脑损伤包括缺血期原发性损伤和再灌注期继发性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IRI)可发生于多种脑血管疾病中,其病理生理过程是多因素、多环节、多途径损伤的酶促级联反应,发病机制复杂〔2〕。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是一种作用广泛的神经营养因子,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发育、生长、成熟及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3〕显示,CIRI本身可诱导缺血周边区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DNF,参与内源性神经保护过程,而GDNF也可促进CIRI后脑组织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中医药可通过调节CIRI后GDNF的表达发挥抗CIRI、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任非非;刘敬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缬沙坦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对高分辨率CT半定量评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用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对患者高分辨 CT半定量评分、肺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单纯口服泼尼松治疗。观察组:接受泼尼松治疗的同时应用缬沙坦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不同疾病分级患者的HRCT肺气肿视觉评分、肺间质纤维化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1);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2.93±0.42)L、大呼气峰流速值(PEF)(4.67±0.62)L/s、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2.67±0.52)L都高于对照组〔FVC(2.26±0.38)L、PEF(3.79±0.43)L/s、FEV1(2.05±0.40)L〕(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2〔(72.72±8.55)mmHg〕高于对照组〔(58.15±6.79)mmHg〕PaCO2〔(46.37±4.21)mmHg〕低于对照组〔(55.58±5.18)mmHg〕(P<0.01);6MWT〔(402.8±67.4)m〕高于对照组〔(368.1±59.8)m〕(P<0.05)。结论缬沙坦联用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能够降低高分辨率CT半定量评分,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

    作者:吴键锋;刘云;张晨光;李淑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载药电纺纳米纤维膜用于局部化疗治疗癌症研究进展

    高分子材料的局部挖释给药系统是将在过去几十年里,以高分子聚合物为药物载体,提高癌症患者的恶性病灶处药物浓度的相关研究获得了广泛的发展。为了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人们致力于提高药物在病灶处的生物利用度、药物浓度和溶解度,以减少全身副反应〔1,2〕。

    作者:孙宏伟;邵铭心;王星星;郭晔;马克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简化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治疗同步化疗治疗ⅡB~ⅣA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简化调强放疗联合腔内治疗及同步化疗治疗ⅡB~ⅣA期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73例初治宫颈癌患者,分为调强组(75例)和常规组(98例)。调强组采用5野简化调强全盆腔处方剂量给予95%PTV 45~50.4 Gy,1.8~2 Gy/次,5次/w,共25~28次。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同步加量至55~60 Gy;常规组全盆腔给予处方剂量DT 50 Gy,2 Gy/次,5次/w,共25次。两组中的ⅢB期宫颈癌,采用盆腔前后对穿照射单侧或双侧宫旁,加量10 Gy,使B点剂量达60 Gy。腔内放疗:A点给予6 Gy/次,1次/w,共5~6次。两组病人均接受紫杉醇同步化疗,每周60 mg,4~6 w。结果调强组与常规组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6.0%(72/75),92.9%(91/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膀胱反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但Ⅰ~Ⅱ级胃肠道反应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简化调强放疗结合腔内放疗并同步紫杉醇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近期效果满意,是一种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霄;袁越;杨姝;姚雨君;彭睿;王亚军;张琼;周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鹿角霜治疗恶性肿瘤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鹿角霜单味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原则,选取放化疗时伴白细胞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鹿角霜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利血生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检测肝功血常规等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疗效。结果白细胞、谷草转氨酶( AST)、谷丙转氨酶( ALT)在不同疗程的治疗结束后,组间的差异及不同疗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胆红素(TBIL)及其他血液学指标的差异不显著(P>0.05)。白细胞治疗的临床效果在不同分组间及不同治疗疗程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鹿角霜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可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使白细胞数量增多,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对患者肝功的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中医辨证治疗合并白细胞减少症的恶性肿瘤患者时选择具有升高白细胞作用的单味中药提供了临床依据。

    作者:全天一;陈文裕;黄国虹;周颖芳;冯崇廉;李伟明;徐学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性肾衰竭发展进程中血液流变性变化

    急性肾衰竭(ARF)是患病机体发展为多器官衰竭(MOF)的重要原因之一〔1〕。为了深入研究ARF的发生机制、探讨治疗措施,学者们根据ARF的病因学复制了多种动物模型,有以氯化汞为代表的重金属中毒、以甘油为代表的挤压综合征、以庆大霉素为代表的药物中毒、以脂多糖( LPS)为代表的生物毒素中毒等肾毒性ARF模型;还有以失血性休克、肾动脉夹闭引起的肾缺血再灌注为代表的肾缺血性ARF模型及以脓毒症引起的炎症反应为代表的炎性ARF模型〔2~5〕。血液流变性异常可直接影响组织微循环的血流灌注,在多个病理过程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导致重要脏器缺血性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6〕。研究〔7~10〕表明,血液流变性异常在多种原因导致ARF的发病学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众多学者也根据不同需要,从不同侧面,以血液流变性为切入点,研究了血液流变性在ARF发生、发展进程中的变化,进行ARF的监测、预防、治疗及疗效评估,为ARF的防治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与临床资料。本文对ARF发展进程中的血液流变性变化进行综述。

    作者:李宝亮;侯亚利;牛春雨;赵自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该院就诊的40例脑卒中患者,于住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出院后1个月,糖尿病对Barthel指数( BI)评分具有明显影响( P<0.05)。陪护者对BI指数评分及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GOS)影响显著(P<0.05)。康复理疗对 BI指数评分、GOS评分影响明显(P<0.05)。脑卒中患者住院时、出院时各量表评分与出院后BI指数、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GOS评分显著相关。随着恢复时间的递进,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及预后情况均明显好转( 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预后评分都较低,生活质量不高,受入院和出院时的疾病情况、预后情况、陪护情况、康复理疗等方面的影响,应加强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视,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志萍;苏娅;陈秀红;肖丹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苏拉明对肿瘤上清液诱发的淋巴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

    目的:检测苏拉明对肺癌Calu-1细胞上清液诱发的淋巴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对淋巴管内皮细胞进行鉴定;应用Matrigel立体培养法检测淋巴管内皮细胞管腔形成能力。结果苏拉明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管腔形成能力无显著影响;肿瘤上清液能够增强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管腔形成能力,呈剂量依赖性;而苏拉明能够抑制肿瘤上清液诱发的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管腔形成,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肿瘤上清液能够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管腔形成,而苏拉明能够抑制这种促进作用。

    作者:徐永良;孙平;张大伟;冯克俭;张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慢性鼻-鼻窦炎及伴鼻息肉患者病变程度与支气管哮喘和肺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鼻-鼻窦炎及伴鼻息肉患者与支气管哮喘和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134例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根据是否有鼻息肉将所有患者分为单纯慢性鼻窦炎( CRS)组和CRS伴息肉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发生率,Spearman相关分析慢性鼻窦炎不同病变范围、鼻息肉不同分级与合并支气管哮喘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CRS组和CRS伴息肉组不同病变范围和分级间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S病变范围与肺功能呈显著正相关(P<0.05),CRS伴息肉不同分级与肺功能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CRS、CRS伴鼻息肉病变程度与支气管哮喘肺功能阻塞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作者:马兵良;张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