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简化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治疗同步化疗治疗ⅡB~ⅣA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

刘霄;袁越;杨姝;姚雨君;彭睿;王亚军;张琼;周航

关键词:宫颈癌, 简化调强放疗, 腔内后装治疗, 同步化疗
摘要:目的:探讨简化调强放疗联合腔内治疗及同步化疗治疗ⅡB~ⅣA期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73例初治宫颈癌患者,分为调强组(75例)和常规组(98例)。调强组采用5野简化调强全盆腔处方剂量给予95%PTV 45~50.4 Gy,1.8~2 Gy/次,5次/w,共25~28次。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灶,同步加量至55~60 Gy;常规组全盆腔给予处方剂量DT 50 Gy,2 Gy/次,5次/w,共25次。两组中的ⅢB期宫颈癌,采用盆腔前后对穿照射单侧或双侧宫旁,加量10 Gy,使B点剂量达60 Gy。腔内放疗:A点给予6 Gy/次,1次/w,共5~6次。两组病人均接受紫杉醇同步化疗,每周60 mg,4~6 w。结果调强组与常规组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6.0%(72/75),92.9%(91/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膀胱反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但Ⅰ~Ⅱ级胃肠道反应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简化调强放疗结合腔内放疗并同步紫杉醇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近期效果满意,是一种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电针对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大鼠睾丸P450 scc/SF-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老年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DAM)大鼠睾丸细胞色素P450侧链裂解酶(P450scc)和类固醇生长因子-1(SF-1)的表达及电针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P450scc和SF-1在电针调节睾酮分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n=10)和造模组(n=30),造模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复制PADAM模型。从造模成功的大鼠中随机选取20只分为电针组(n=10)和模型组(n=10)。电针组取“肾俞”“关元”针灸,留针15 min,每日治疗1次。在第8周用ELISA分别检测正常组、电针组和模型组大鼠血清的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450scc蛋白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SF-1蛋白表达;RT-PCR检测P450scc和SF-1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8 w时,ELISA结果显示,电针组血清TT、FT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 P<0.01);电镜结果显示,电针组Leydig细胞正常,线粒体和内质网含量较模型组多;HE染色结果显示,电针组睾丸组织中曲细精管管腔肿胀程度较模型组减轻,Sertoli细胞较模型组排列整齐;免疫组化和WB结果显示电针组P450scc和SF-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RT-PCR结果显示,电针组P450scc和SF-1mRNA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1),且两者具有相关性(|r|≥0.8,P<0.01)。结论电针能明显升高PADAM大鼠体内睾酮水平,改善睾丸Leydig细胞和Sertoli细胞病理表现。电针干预后可提高P450scc和 SF-1的表达,这可能是电针治疗PADAM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任毅;杨晓光;李学智;张愉;汪莹;傅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噻托溴铵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治疗高龄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和白细胞介素( IL)-6影响。方法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高龄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同时联合应用噻托溴铵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TNF-α和 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大呼吸峰值(PEF)以及第1秒肺呼吸量百分比(FEV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A、IgM以及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噻托溴铵治疗高龄重度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肺功能,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雷永红;郑丽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脑出血患者外周血干扰素-γ、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mRNA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外周血干扰素( IFN)-γ、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 TIM)-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96例脑出血患者均为发病6 h内来诊,按发病距采血时间分为≤6 h组、>6 h且≤24 h组、>24 h且≤72 h组和>72 h组。另选24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各组 IFN-γ的水平及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TIM-3 mRNA的表达。结果各实验组IFN-γ的表达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24 h且≤72 h组IFN-γ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各实验组TIM-3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4 h且≤72 h组TIM-3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发病6 h内,IFN-γ、TIM-3的表达增加,IFN-γ和TIM-3参与脑出血后的病理过程。

    作者:毕胜;刘群;范佳;李冬;王李鸣;赵岩岩;关雪莲;侯丽淳;田嘉莹;王增冕;李晓涛;李培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改变及意义

    慢性心力衰竭(CHF)为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已有研究经发现CHF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导致D-二聚体( D-D)、纤维蛋白原( FIB)指标的升高。 CHF患者时常发生体循环、肺循环栓塞,已成为栓塞事件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1〕。因此,CHF患者在没有禁忌的情况下,常需要抗凝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CHF患者D-D、FIB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侯静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精浆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 CP)患者精浆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无菌收集前列腺按摩液及按摩前后尿液并进行常规镜检及细菌学培养。确诊50例正常对照者和128例CP患者,Ⅱ型前列腺炎31例,Ⅲ型前列腺炎97例,其中ⅢA型前列腺炎45例,ⅢB型前列腺炎52例。禁欲4 d以上,手淫法采集精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精浆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 IL-10和IL-6的含量。结果Ⅱ组、ⅢA 组患者IL-1β、TNF-α、IL-10水平显著高于ⅢB组和对照组,Ⅱ组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β与TNF-α之间存在正相关(r=0.582,P<0.01), IL-1β、TNF-α水平与EPS中白细胞计数之间不存在相关性,IL-1β与 IL-10呈正相关(r=0.382,P<0.05),IL-10水平和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CPSI疼痛症状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602,P<0.01)。结论 TNF-α、IL-1β作为炎症促发因子,其表达水平与前列腺按摩液( EPS)中白细胞计数之间不存在相关性,IL-10与CP患者的疼痛症状评分呈正相关,提示检测患者IL-10的浓度可能成为一个判断CP疗效的指标,针对IL-10的细胞因子阻断治疗也许能改善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症状。

    作者:桂士良;王茉琳;罗振国;郭玉刚;曹会峰;迟宝进;王伟群;张鹏霞;吴长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常用的辅助检查结果判断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APTE)的患病风险。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疑诊APTE患者425例,以 CT肺动脉造影( CTPA)结果分为 APTE组确诊组(161例)及 APTE 排除组(264例),分析疑诊APTE患者的临床易患因素以及心电图异常( V1~V4导联T波倒置或SIQIIITIII)和超声心动图(右心室内径增大或三尖瓣中度以上的返流或估测肺动脉收缩压升高)异常的发生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异常患者的APTE患病风险。结果对于疑诊APTE的患者,与排除组比较,确诊组中存在APTE或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病史的比例明显增加,近期手术或制动病史比例明显增加,咯血比例明显增加,下肢DVT征象比例明显增加,心电图异常比例明显增加,心脏彩超异常比例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对于疑诊APTE 的患者,提示右心室负荷增加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异常具有较高的APTE患病风险。

    作者:刘山;张晨;张尉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胰腺炎患者胰蛋白酶和降钙素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检测胰腺炎患者外周血中胰蛋白酶(TryR)和降钙素原(PCT)的活性在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急性胰腺炎( AP)患者,40例慢性胰腺炎( CP)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ryR和PCT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AP患者组外周血中 TryR和 PCT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中 TryR和 PCT的活性的测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P患者组外周血中TryR和PCT对AP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吴翠翠;张雪琦;宋伶俐;李彬先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参皂苷Rg1对衰老大鼠胸腺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衰老大鼠胸腺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衰老模型组,皮下注射D-半乳糖120 mg/kg,1次/d,42 d;Rg1衰老模型组,注射D-半乳糖剂量与时间同衰老模型组,第15天起腹腔注射Rg120 mgk/g ,1次/d,28 d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次/d,42 d;R1g 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次/d,14 d,第15天起腹腔注射Rg1(同Rg1衰老模型组)。模型复制或药物注射完成后第2天,取胸腺测定胸腺指数,石蜡切片观察胸腺形态学;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 SA-β-Gal)染色检测胸腺细胞衰老,CCK-8检测胸腺细胞对刀豆蛋白A刺激的增殖能力, ELISA检测胸腺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GM-CSF、白细胞介素(IL)-2与 IL-6的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氧(ROS )、胸腺细胞凋亡,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 MDA),酶学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DTNB法测定谷胱甘肽( GSH)、氧化谷胱甘肽( GSSG)含量,Western 印迹检测细胞衰老相关蛋白p21、p53、Rb的变化。结果 Rg1衰老模型组大鼠胸腺指数升高、胸腺皮质面积比例增加、胸腺细胞的增殖能力提高,凋亡率减少、SA-β-Gal阳性胸腺细胞百分率下降、TNF-α、GM-CSF、IL-2、IL-6的分泌能力明显提高、SOD 活性明显提升;ROS和MDA含量下降;p53、p21、Rb 蛋白表达有显著下调。结论 D-半乳糖复制的衰老模型大鼠胸腺结构与功能损伤明显,人参皂苷 Rg1对其致衰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损伤和下调1p6-Rb、p53/p21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冉瑞图;孙嘉政;张晶;邵月;李成鹏;贾道勇;张岩岩;张梦思;王亚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Keap1-Nrf2-ARE信号通路与2型糖尿病氧化应激相关性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糖尿病( DM)病因和发病机制与遗传、环境、病毒感染、肥胖、种族、营养物质代谢和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1,2〕。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是近年来抗氧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以Keap1-Nrf2-ARE信号通路介导多种抗氧化基因和Ⅱ相解毒酶的转录,被认为是抗氧化机制中重要的通路。激活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减少活性氧( ROS)的产生,改善氧化应激( OS)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IR),以纠正DM高糖因素导致的组织细胞生化功能紊乱,发挥其抗OS、抗慢性炎症反应的细胞保护功能,在 DM 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Keap1-Nrf2-ARE信号通路与DM OS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宋媛;李虹;闫海震;赵仓焕;欧仕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昆明市中老年人骨密度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昆明市中老年人骨密度( BMD)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 BMI)的相关性。方法双能 X 线吸收法( DXA) BMD检测仪检测202例40岁以上昆明市常住人口BMD,记录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并分别进行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与男性和女性BMD T值呈负相关,身高、体重、BMI与男性BMD T值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与女性BMD T值呈正相关,且相关性体重﹥身高﹥年龄﹥BMI。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应重视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对于低体重、低身高女性,更应加强对骨质疏松的防治,及时检测BMD。

    作者:罗文东;赵刚;舒钧;杨建义;林丰;向东;魏炜;张毅;马晶晶;谢华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艾灸干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围绕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黏度等)开展社区人群综合防治是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1,2〕。早在古代即有艾灸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大量记载。孙思邈在枟备急千金方枠指出:“心懊憹微痛,烦逆,灸心俞百壮。”、“心痛如锥刀刺气结,灸隔俞七壮”、“心痛暴绞急绝欲死,灸神府百壮,在鸠尾正心有忌”等〔3〕。艾灸对于血液流变学异常、高脂血症、高血压及血糖异常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而且能同时调整机体多种异常状况,也即达到了“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整体调整”的效果,且无副作用。本文就艾灸干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熊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心理健康状况

    目的:调查和分析老年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OLP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调查,比较老年OLP患者和中国常模的SCL-90评分结果,并探讨老年OLP 患者的临床特征与 SCL-90总分的关系。结果老年 OLP 患者的 SCL-90总分( t=2.168,P=0.03)、总均分(t=2.289,P=0.02)、阳性项目数(t=7.683,P<0.01)均明显高于常模组;老年 OLP患者的抑郁(t=2.434,P=0.02)、焦虑(t=6.876,P<0.01)、恐怖(t=4.241,P<0.01)、偏执(t=2.262,P=0.02)得分均明显高于常模组;糜烂型老年OLP患者的 SCL-90总分显著高于非糜烂型患者(P<0.01),而SCL-90总分与老年OLP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初复发情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OLP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相对偏低,且糜烂型患者表现更为严重,主要心理问题集中于抑郁、焦虑、偏执和恐怖。

    作者:高琪;闫丽娜;陈惠珍;柴宝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复极跨壁离散度与前脑钠肽的相关性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炎患者复极跨壁离散度的特点,分析T波峰末(Tp-Te)间期与前脑钠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实验组,收集性别、年龄、肌钙蛋白(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前脑钠肽( BNP)等数据,测量心电图的心率、QT间期、Tp-Te间期。另外收集与实验组性别、年龄几乎匹配的78例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时未发作)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对照组上述数据。结果两组 QT间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Tp-Te间期延长(P<0.05),BNP较对照组高(P<0.05)。另外,对急性心肌炎患者进行心律失常亚组分析,心律失常组与未发生心律失常组相比,Tp-Te间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BNP水平差异显著(P<0.05);Tp-Te间期与BNP无相关性(r=0.201,P=0.254)。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Tp-Te间期延长,BNP水平升高,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BNP水平更高,但两者无相关性。

    作者:钟元林;马懿;汤展;夏皓;黄兆辉;刘东凤;刘昌松;吴赛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缬沙坦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对高分辨率CT半定量评分的影响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用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对患者高分辨 CT半定量评分、肺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单纯口服泼尼松治疗。观察组:接受泼尼松治疗的同时应用缬沙坦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不同疾病分级患者的HRCT肺气肿视觉评分、肺间质纤维化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1);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2.93±0.42)L、大呼气峰流速值(PEF)(4.67±0.62)L/s、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2.67±0.52)L都高于对照组〔FVC(2.26±0.38)L、PEF(3.79±0.43)L/s、FEV1(2.05±0.40)L〕(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2〔(72.72±8.55)mmHg〕高于对照组〔(58.15±6.79)mmHg〕PaCO2〔(46.37±4.21)mmHg〕低于对照组〔(55.58±5.18)mmHg〕(P<0.01);6MWT〔(402.8±67.4)m〕高于对照组〔(368.1±59.8)m〕(P<0.05)。结论缬沙坦联用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能够降低高分辨率CT半定量评分,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

    作者:吴键锋;刘云;张晨光;李淑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及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情况,并对老年人跌倒干预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05年选取北京市东城区龙潭街道办事处所管辖的社区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1512人进行基线调查后,每年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制定个性化方案、科普知识普及等,2009年再次对相同社区老年人的跌倒情况进行随访调查,调查方式均采用按统一设计的老年人跌倒调查问卷,以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入户调查。结果272人(18.0%)在1年中发生跌倒高于干预后随访调查的老年人标准化跌倒率(11.6%)(χ2=7.330,P=0.007)。随访调查的472例老年人干预后认为自己得到预防跌倒知识、步态正常、从不担心和经常担心自己跌倒、情绪不稳定的比例均为高于干预前(均P<0.05);而常服药的比例干预后低于干预前(P=0.002)。结论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较高,且老年人跌倒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预防老年人跌倒应采取多方面的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石婧;姚慧卿;陶永康;周白瑜;于普林;段春波;张传芳;覃朝晖;孙振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澄迈长寿村居民头发中微量元素谱特征

    目的:研究澄迈长寿村居民头发微量元素谱特征。方法选择澄迈6个长寿村,每村选取6个长寿家庭,采集长寿老人(90~110岁)及其成年亲属(40~60岁)头发样品,检测样品中12种微量元素含量,对长寿老人及其成年亲属以及相关文献等头发元素谱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澄迈长寿老人头发元素谱特征为:高的Mg、Ni、Cr,偏高的Fe、Sr,正常的Ca、Pb、Mn,明显低值的Cu、Zn、Cd,其中高 Mg和低 Cu的特点较为突出。而长寿家庭成年人发元素谱特征为:高的Sr、Ni、Cr、Mn、Mg,正常的Ca、Fe、Pb、Cu,低的Zn、Cd。头发元素谱分布模式比较,长寿组为Mg >Ca >>Zn、Fe>Ni、Cr>Cu、Sr>Mn、Pb>F>Cd,成年组为Mg >Ca >>Fe、Zn、Sr>Ni、Cr、Cu、Mn、Pb>F>Cd,两者总体分布类似、个别元素分布有交叉,Sr含量差异较大。从成年组到长寿组,发Zn、F、Cu含量并不突出,但却高度稳定,尤其是 Zn。结论澄迈长寿村居民居住生活环境对其身体有影响,生命火花Zn元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于洋;王雅娟;肖钰杰;贺杨洋;罗盛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过程中血肿清除时间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过程中血肿清除时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基底节出血患者60例,手术时间为出血后6~12 h,设定血肿清除>90%为完全清除,根据血肿清除情况分为四组,首次血肿完全清除为脑出血1组,24~48 h 完全清除为脑出血2组,48~72 h完全清除为脑出血3组,72 h后完全清除为脑出血4组。手术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术后观察再出血率、脑水肿体积,病后3个月随访,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神经功能转归及残障水平。结果脑出血1组再出血率为23.08%(3/13),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2、3、4组间再出血率无明显差别(P>0.05);脑出血4组第1天脑水肿体积与其他3组无明显差异(P>0.05);第2、3、4天脑水肿体积与其他三组有明显差异( P<0.05),1、2、3组间脑水肿体积无明显差别( P>0.05);脑出血4组 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其他3组( P<0.05),1、2、3组间Barthel指数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血肿清除时间影响预后,并且与再出血密切相关。

    作者:冯肖亚;郇英;孙良伟;陈兴旺;赵修敏;吕涌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文拉法辛治疗老年高血压或不伴高血压的抑郁症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老年抑郁症伴高血压或不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抑郁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合并高血压;对照组39例,单纯老年抑郁症。进行为期6 w治疗后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治疗的各时间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MA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09%,31/43 vs 74.36%,29/39;χ2=0.053, P=0.817)。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8%,7/43 vs 20.51%,8/39;χ2=0.245,P=0.620)。两组治疗后2 w 内血压呈现上升趋势,至治疗后2 w达到高峰,而至治疗后4 w逐步恢复到治疗前水平。治疗后2 w,观察组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t=2.376,P=0.020),舒张压差异亦显著高于对照组(t=2.714,P=0.008)。治疗后4 w,两组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8,P=0.367),舒张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854,P=0.067)。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无论合并高血压与否,对文拉法辛的治疗反应性均较佳,在治疗后早期(2 w)血压会可逆性上升。

    作者:张俊;陶连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给予开胸手术同样联合淋巴结清扫术,观察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清扫淋巴结组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均小于对照组(P<0.05);清扫淋巴结个数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术期死亡率以及随访1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NSCLC术中出血量、术后疾病复发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上采纳使用。

    作者:孙琦;孙振宇;顾敏威;赵永;许万紫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卒中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0年4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入住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观察组6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连续给药6个月。动物试验:将左侧大脑中动脉阻断( MCAO)模型大鼠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阿伐他汀组与阿司匹林联合阿伐他汀组,每组20只。对照组20只,仅接受假手术。结果临床试验:两个组别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个组别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HSS显著降低(P<0.05)。治疗6个月内,对照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6例,病死2例;观察组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1例,病死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动物试验: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脑梗死面积显著增高(P<0.05),阿司匹林组、阿伐他汀组和阿司匹林联合阿伐他汀组均可降低 MCAO大鼠脑内GAP43、VEGF表达和脑梗死面积(P<0.05);阿伐他汀组与阿司匹林组GAP43、VEGF表达和脑梗死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与阿司匹林组和阿伐他汀组比较,阿司匹林联合阿伐他汀组可显著降低MCAO大鼠脑内GAP43和VEGF表达与MACO大鼠脑内梗死面积(P<0.01或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良好,可能与降低患者脑内GAP43与VEGF表达、增强脑皮质功能可塑性有关。

    作者:孟明;张春梅;赵旭伟;张丽艳;张亚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