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照刚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脑卒中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分析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组住院时间(36.3±7.5)d与无肺部感染组(25.6±8.2)d相比明显延长(P<0.05);合并肺部感染者死亡率(19.23%)高于未合并肺部感染者(2.94%,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男性,高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果有意识障碍,或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或需要留置胃管,肺部感染的机率明显升高。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年龄、性别、卒中类型、意识障碍、慢性疾病和留置胃管等因素有关。
作者:巩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治疗前血清癌胚抗原( CEA)和乳酸脱氢酶( LDH)对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s)靶向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疗效和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45例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TKIs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分析CEA、LDH与EGFR-TKI治疗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 PFS)的关系。结果以正常值为截点,治疗前血清CEA值正常9例,升高36例,两组控制率分别为44.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治疗前血清LDH是否升高与治疗疗效无显著影响(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CEA值升高、EGFR突变患者的中位PFS显著延长(P=0.010、0.005),EGFR突变状态、治疗前LDH水平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因素(P=0.009、0.017)。结论治疗前血清CEA、LDH水平对肺腺癌TKIs靶向治疗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唐伟娜;杨瑞青;刘斌;郑法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强的松龙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强的松龙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相关指标和血清肺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并比较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治疗后第4、12周,观察组患者咳嗽、呼吸困难、紫绀、啰音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FEV1/ FVC、Dlco、Pa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HA、LN、PCⅢ、ColⅢ、BU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甲基强的松龙能有效改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和肺纤维化程度。
作者:林亚发;程宏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实施早期肺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凝血四项活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阻肺合并焦虑抑郁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A组:病史5年以下;B组:病史5年及5年以上;C组:对照组)。 A、B两组采取肺康复治疗,C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及凝血四项活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率(FEV1/FVC)、焦虑抑郁值以及TT、PT、APTT及Fib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B组、C组;且A组患者15d出院率明显高于B组、C组。结论早期肺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慢阻肺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高肺功能,同时凝血四项活化指标变化可能成为该病的诊断依据,对保障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张洪浩;钟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异常的气道炎症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目前慢阻肺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高,防治形势日益严峻。在我国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中,慢阻肺的总体发生率约为8.2%。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并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慢阻肺的特点是慢性炎症,肺泡破坏,以及气道和血管重塑。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炎症细胞、细胞因子、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氧化应激和烟草烟雾等与慢阻肺发病密切相关,研究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对其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丁宁;王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140例AECOPD患者1的临床资料,根据RDW是否增高分为RDW增高组和RDW正常组;比较CAT分值、住院时间( LOS)、脑钠肽( BNP)、CRP、白细胞计数、PaCO2、PaO2、呼吸衰竭及右心衰竭发生率等相关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根据是否合并呼吸衰竭、右心衰竭分为;既无呼衰又无右心衰( A)组、单纯呼衰( B)组、单纯右心衰( C)组、既有呼衰又有右心衰( D)组,比较RDW值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RDW增高组CAT分值、住院时间( LOS)、脑钠肽( BNP)、PaCO2、CRP、白细胞计数均高于RDW正常组(P<0.05),PaO2低于RDW正常组(P<0.05)。 RDW增高组呼吸衰竭、右心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RDW正常组(P<0.001)。 B、C、D组RDW值均显著高于A组(P<0.05)。 RDW值与PaO2呈负相关,与白细胞计数、CRP、PaCO2、BNP、CAT分值、LOS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RDW或许可作为评估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颜丽莎;徐爱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IOS)技术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评价作用。方法采用德国JAEGER公司生产肺功能仪对3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前后分别进行IOS和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哮喘患儿按照2008年哮喘指南给予正规治疗达到临床缓解后,再次测试30例哮喘患儿的IOS和常规通气功能检查,对比IOS和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的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患儿临床缓解期的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EF50、FEF75、MMEF75/25较急性发作期的肺功能指标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IOS指标Z5、R5、X5、Rp较急性发作期的肺功能指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Z5、R5与FEV1成负相关,X5与FEF25、FEF50成正相关。结论 IOS可以用于儿童哮喘治疗效果监测,是一种简便、需要配合程度低、无创的方法,值得在哮喘管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航;蔡金龙;曲书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急性肺栓塞( APTE )为肺栓塞的常见类型,在国外APTE 发生率很高,而我国APTE 的流行病学国内尚缺乏大量统计资料,但并非少见病,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对于APTE缺乏特异性的的预测指标,往往需要综合临床症状、特征及实验室检查做出诊断[1]。乳腺癌术后出现APTE比较罕见,发病急,病死率高。2007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共收治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58例,并发APTE 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金山;毛哲玉;周俊伟;饶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成年患者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成人患者186例。采集患者痰标本检测致病菌;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6例CAP患者中,60例患者检测出92株细菌,占32.26%;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9株(14例),革兰氏阴性菌73株(46例),分别占20.65%和79.35%。46革兰氏阴性菌CAP患者与186例CAP患者在年龄、入院前应用抗生素、合并基础疾病、白细胞异常、中性粒细胞、营养不良、总胆红素、CD4+和CD4+/CD8+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分析显示,入院前应用抗生素、合并基础疾病、白细胞异常、中性粒细胞、营养不良、总胆红素和CD4+/CD8+比值为CAP成年患者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或P<0.01)。结论入院前应用抗生素、合并基础疾病、白细胞异常、中性粒细胞、营养不良、总胆红素和 CD4+/CD8+比值为CAP成年患者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边喜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采用莫西沙星口服,加利福喷丁、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口服和阿米卡星静脉给药;B组40例,左氧氟沙星及利福喷丁、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口服和阿米卡星静脉给药。经过4个月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个月后,A组38例患者完成研究;B组39例患者完成研究。 A组35例(92.11%)患者细菌阴性,35例(92.11%)患者空洞闭合,36例(94.74%)患者病灶吸收;B组26例(66.67%)患者细菌阴性,25例(64.10%)患者空洞闭合,27例(69.23%)患者病灶吸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莫西组有效率为94.74%(36/38),左氧组有效率为79.49%(3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莫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4/38),左氧组为12.82%(5/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好,安全性较为可靠。
作者:席薇莲;陆利欢;陈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慢阻肺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较高,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气道和肺部慢性炎症、氧化应激和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有关,氧化应激在慢阻肺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氧化应激在慢阻肺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抗氧化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冯鑫(综述);王荣丽(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及肺血管重构相关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中的表达,分析HIF-1α与慢阻肺及肺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慢阻肺模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选取健康大鼠,采集大鼠静脉血,取肺组织,检测两组气道阻力、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重构相关指标WA%、WV%、血液及组织中HIF-1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气道阻力、平均肺动脉压( mPAP)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血管重构相关指标WT%、WA%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IF-1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组织中HIF-1α表达阳性率高达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病程中,气道阻力、平均肺动脉压增加,肺血管重构相关指标WT%、WA%明显增高,血液及肺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水平均升高,表明HIF-1α可能参与了慢阻肺的发生过程,并与肺血管重构密切相关。
作者:赵涛;李嘉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收集58例AECOPD患者可能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并对其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AECOPD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后将结果P<0.1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是否合并呼吸衰竭、气促程度、白细胞计数、APACHEⅡ、应用抗氧化剂、慢阻肺治疗依从性为影响AECOPD患者预后不佳的独立因素( P<0.05)。结论根据AECOPD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判断,选择合适的后续治疗方案,对提高其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怀焕;林坚耿;伍胜孟;林俊锋;刘振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支气管哮喘是急诊常见病,但由重症哮喘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例并不多见,能够救治成功者更少。笔者近抢救一例重症哮喘致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并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从中总结经验,以飨同行。
作者:毕俏杰;程秀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成人期起病支气管哮喘临床特点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析。方法根据哮喘起病年龄,分为成人期起病组和儿童期起病组,检测肺功能、外周血总IgE、IL-1、IL-4、IL-6、IL-8、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诱导痰细胞计数及分类,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共入选哮喘患者161例,成人期起病患者103例,儿童期起病患者58例。成人期起病组与儿童期起病组有过敏史者分别为71.8%和94.8%( P<0.001);合并过敏性鼻炎者分别为58.3%(60/103)和74.1%(43/58),P<0.05;两组平均病程为7.9±8.9年和34.4±14.8年,FEV1%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白介素及肿瘤坏死因子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无论哮喘起病年龄早晚,过敏仍是哮喘起病主要因素。成人期起病哮喘FEV1%与病程无显著相关。血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血清白介素、TNF-α等在不同年龄起病哮喘中无差异。
作者:张锋英;俞烽;杭晶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肺隐球菌病(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肺部真菌病。近年来,局限于肺脏,而无肺外播散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误诊率高。现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住院患者27例,报道如下。
作者:卢筠;孙卫红;谢强;钟爱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结节性脂膜炎,即复发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Weber. Christian disease)是原发于脂肪小叶的非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复杂,影像学表现各异,以肺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病例报道较少,容易漏诊[1]。本病好发于女性,约占75%,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30-50岁为多见[2]。
作者:陈林桂;姚国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近年来肺栓塞患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1],部分患者可出现胸主动脉血栓合并症,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2,3]。因此及时给予有效诊断,积极治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本文结合1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黄庭汉;保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门诊慢性咳嗽小儿药物治疗规范化管理的作用。方法未实施门诊药物治疗规范化管理时为对照组,实施后为观察组,两组各抽取150例进行相关比较,主要对慢性咳嗽患儿的病因分布、首次用药种类及用量比较、平均用药费用、平均治疗时间、患者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及评价。结果我们对患儿的病因分布进行了相关总结,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患儿咳嗽病因各有不同;此次观察对象中,特异性咳嗽患儿61例,非特异性咳嗽患儿239例,各自所占比例为20.33%与79.67%,P<0.01;分别对两组首次用药种类、平均用药费用、平均治疗时间作出统计与分析,明显看出,规范化管理实施后其各指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1;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96%,对照组总体满意度为84.67%,P<0.01。结论根据此次观察结果可以看出,实施门诊慢性咳嗽小儿药物治疗规范化管理可有效减少药物使用量,提高总体治疗满意度,同时减轻患儿治疗负担,临床推广意义重大。
作者:温伟溪;吴小英;邬吉伟;周曙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老年呼吸科患者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PI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对我院2012年至2013年,老年呼吸科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14种抗生素敏感性,并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6株肺炎克雷伯菌标本分布以痰液为主,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258株,检出率为49.01%,检出506株肺炎克雷伯菌与其他细菌形成混合感染有164株(占32.14%),铜绿假单胞菌合并肺炎克雷伯杆菌52例,占31.7%,产ESBLs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 肺炎克雷伯菌。结论老年呼吸科患者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所以监测产ESBLs 的发生率及其耐药趋势能够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作者:陈键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