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奇经四穴在改善围绝经期郁病(肝郁证)生存质量中的应用

王聪;徐书君;原嘉民;陈志霞;符文彬

关键词:针刺, 围绝经期, 郁病, 奇经, 肝郁证
摘要:目的:观察奇经四穴对改善围绝经期郁病(肝郁证)生存质量的作用及不同时点运用的效果。方法将符合“肝郁证”的围绝经期郁病患者69例随机分为奇经针刺组(列缺、照海和内关、公孙)、药物对照组(乌灵胶囊)和浅针刺组(列缺、照海和内关、公孙浅刺2.5~5 mm,进针即出,不留针),采用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 MENQOL)分别在治疗期间第4周和治疗结束第8、12周时进行有效率评定,并采用Binary Logistics回顾分析各组在不同时点的起效效率。结果治疗后第4、8周,奇经针刺组有效率高于其余两组;治疗后第12周,奇经针刺组与药物对照组有效率相当,且两组有效率均高于浅针刺组;在控制年龄和治疗前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后,分组是影响有效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治疗后第8周,相对药物对照组,奇经针刺组3.15倍概率产生疗效。治疗后第12周,药物对照组与奇经针刺组对疗效的影响相当)。结论奇经四穴虽无肝经穴位,却能调摄肝经气血,在改善围绝经期郁病(肝郁证)患者的生存质量中有可靠的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乙型肝炎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非CHB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8例CHB合并CAD患者及同时间段451例年龄匹配的CAD不伴有CHB患者,测定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空腹血糖等传统的CAD危险因素的水平,对比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结果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在 CHB 组和非 CHB 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与非CHB组比较,CHB组高血压的发生率增加、总胆固醇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两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B可能在CAD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二者间关系仍需研究。

    作者:李丹;黄猛珣;张现格;马礼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烧伤后康复期患者焦虑情绪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S100 B的关系

    目的:观察烧伤康复期老年患者的焦虑评分与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和S-100B蛋白(S100B)的表达相关性。方法102例烧伤后进入康复期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经体检证明为健康的老年人群70例作为对照组,均留取空腹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中Hcy和S100B的表达,同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两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中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Hcy和S100B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不同烧伤面积患者焦虑评分、Hcy 和 S100B 的表达差异显著,观察组不同焦虑程度患者血清中 Hcy 和S100B的表达差异显著。观察组焦虑评分与Hcy、S100B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烧伤康复期老年患者焦虑评分高,血清中 Hcy和 S100B 的异常表达对焦虑情绪的发生和进展可能起促进作用。

    作者:马征;庞久玲;李冰;刘悦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的疗效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在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该院采用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治疗42例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每月均进行随访及 X线拍摄,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滑脱距离、滑脱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3~183 min,平均(133.32±5.23)min;术中出血量为372~1523 ml,平均(629.52±123.21)min;36例已达到或基本达到复位,6例通过过提拉螺钉进行补充复位;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没有出现任何不适;采用ODI评分对疗效进行判定,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分别为90.47%(38例)及92.86%(39例);融合成功37例,融合率88.09%,融合时间为3~16个月,平均(7.35±3.82)个月,11.9%(5例)未融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滑脱角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

    作者:马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厄多司坦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症及黏液分泌过多患者的效果

    目的:探讨厄多司坦对老年支气管扩张症及黏液分泌过多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80例确为支气管扩张症及黏液分泌过多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非药物性气道清理的物理方法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厄多司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相关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 VAS、PEF、PaCO2指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痰液性状变化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的MD、MP、MVP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厄多司坦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症及黏液分泌过多患者,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增加治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良好,适用临床推广。

    作者:帅冬怡;廖慧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外损害的临床特点

    急性胰腺炎( AP)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起病急、病情重且预后差;且常伴发心、脑、肝、肺、肾等重要器官损害,胰外并发症使临床表现更为复杂〔1〕。老年人AP一旦发作往往可在早期就可出现休克及多器官衰竭,所以病死率较高〔2〕。本研究拟探讨老年AP患者胰腺外器官和组织损害的临床特征。

    作者:何灿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结果与分析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骨密度测定,了解骨质疏松患病情况。方法选择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性别、透析龄、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 PTH)分组。应用跟骨超声密度测定仪进行跟骨密度测定,测定PTH水平。结果骨质疏松总患病率为37.5%,骨量减少为50%。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60%,明显高于男性17.65%( P<0.05)。随着透析龄、PTH值增高,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逐渐升高,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低骨量,骨质疏松患病率高,应给予针对性治疗。

    作者:王莎莎;古英明;张文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研究进展

    深部真菌感染是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各种感染中危险程度高的一种〔1〕。本文从流行病学、感染危险因素、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对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李力翠;朱敬先;张国强;林元珠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瑞舒伐他汀早期干预对老年走过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走过性心绞痛基础病变为冠状动脉狭窄〔1〕。姜志安等〔2〕研究报道,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看到此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显著,既可为单支病变也可为2或3支病变,大多数患者需要进一步血运重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可导致血管内膜损伤,诱导和加重局部炎症反应。急、慢性炎症细胞随即参与动脉损伤的修复过程,术后炎症因子会在短期内急剧升高。瑞舒伐他汀不但具有强效降脂作用,还具有独立于降脂外的多效性作用〔3〕。本研究观察瑞舒伐他汀早期干预对老年走过性心绞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张庆华;闫华;王金艳;刘晓坤;于佳新;韩全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路径化中西医结合心理干预对胆囊切除患者术前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路径化中西医结合心理干预对胆囊切除患者术前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该院收治的胆囊切除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路径化中西医结合心理干预,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价患者的焦虑情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价患者的焦虑情况,并测量术前1 d两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DS评分和SAS评分显著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术前1 d研究组收缩压和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路径化中西医结合心理干预对胆囊切除患者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能显著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作者:蒙漫史;俸永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不同手术方式在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式在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6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和临床表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乳房切除术,观察组采用改良根治术进行肿块切除手术,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疗效。结果49例(51.04%)手术后存活至今。死亡47例中有8例(16.67%)死于乳腺癌原发病,24例(25.00%)死于乳腺癌转移,10例(10.42%)死于如心脏病、冠心病等的非肿瘤疾病,2例(2.08%)死于交通等意外事故,3例(3.13%)死因不明确。肿瘤Ⅲ期患者5年后和10年后死亡率有统计学差异( u=4.0421,P=0.444),而其他肿瘤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接受治疗后住院期间有6例肿瘤复发,2例死亡,平均住院时间(23.1±5.6)d;对照组肿瘤复发14例,死亡8例,平均住院时间(28.8±6.9)d,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5年后死亡4例(4.17%),10年后死亡14例(9.38%);对照组5年后死亡13例(13.54%),10年死亡21例(21.8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根治术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有较好疗效,能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降低死亡率。但是,对于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自身不同特点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给予患者适宜的手术方式才能更好地治疗乳腺癌患者,降低手术风险和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从而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延长生命。

    作者:吴勤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循环炎症因子水平及相关危险因子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 MS)患者中循环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及相关危险因子。方法选取该院诊治的215例MS患者和110例老年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对象体内白细胞介素( IL)-1、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等循环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并分析老年MS 患者相关危险因子。结果对照组PAI-1〔M(min~max)〕、Fg 、hs-CRP〔M(min~max)〕、IL-1、IL-6、TNF-α水平分别为24.5(1.2~79.6)U/L、(3.1±0.3)g/L、1.8(1.0~7.4)mg/L、(0.6±0.2)ng/L、(95.7±26.8)pg/ml和(14.2±5.2)pg/ml,青年组分别为36.5(4.5~153.3)U/L、(3.7±0.4)g/L、3.0(1.1~14.2)mg/L、(0.9±0.3)ng/L、(123.5±43.2)pg/ml 和(20.7±5.8)pg/ml,老年组分别为57.2(9.3~219.5)U/L、(5.1±0.4)g/L、6.5(1.6~21.8)mg/L、(1.9±0.4)ng/L、(169.0±62.4)pg/ml和(30.3±6.5)pg/ml,经方差分析,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hs-CRP(OR=2.348,95%CI=1.281~8.965)、Fg(OR=1.721,95%CI=1.114~6.728)、IL-6(OR=1.516,95%CI=1.106~5.982)和 TNF-α(OR=1.247,95%CI=1.065~5.107)为影响老年人发生MS的主要影响因子。结论老年 MS患者体内循环炎性因子呈升高状态,其中,IL-6、TNF-α、Fg和hs-CRP是老年MS发生的危险因子。

    作者:邓晓龙;朱红霞;高静;孙玥;葛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杂交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应用杂交技术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1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手术成功率95.6%。围术期严重并发症5例(3.7%),大腿截肢2例。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5±0.23增加至术后0.87±0.23(P<0.01)。随访3~60个月〔平均(25±7.3)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3年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5.9%、89.7%、86.79%和55.2%,二期通畅率分别为100%、98.8%、90.7%和65.8%,术后1年和3年的截肢率分别为4.0%和21.1%。结论杂交技术能够降低手术创伤,扩大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并提高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

    作者:程志华;王琦;孙喜伟;孙思翘;王中英;赵文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及术后复发相关因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退行性病变,主要发生于大、中型动脉中,临床表现为纤维基质、细胞、脂质以及组织碎片异常沉积〔1〕,患者动脉内膜或中层中出现增生过程的病理变化,而周围血管疾病中,绝大多数动脉的狭窄、闭塞或者动脉瘤是由动脉硬化造成的〔2〕。据统计,血糖、血脂、吸烟及高血压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而是否也是介入手术治疗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无定论〔3〕。本研究旨在分析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以及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因素。

    作者:刘一强;王天玉;杜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细胞肿瘤高危遗传学异常在多发性骨髓瘤危险度分层中的应用

    目的:在对多发性骨髓瘤危险度进行分层的过程中进行细胞肿瘤高危遗传学异常分析,以更好地进行临床分层。方法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法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及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的分子遗传学异常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细胞遗传学总体检出率为85.54%(71/83),在分子遗传学异常方面,大部分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全部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均存在,但分子遗传学异常无统计学差异( P>0.05)。1例为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伴有IGH/CCND1,且IGH/FGFR3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初治多发性骨髓瘤(P<0.05)。6例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具有1q21的扩增,但与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无统计学差异( P>0.05)。在RB-1缺失方面,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与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差异不显著( P>0.05);P53缺失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IGH/MAF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1q21扩增和IGH异常、IGH/CCND1阳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浆细胞肿瘤恶性程度的高形式是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积累了大量的遗传学异常,可为多发性骨髓瘤危险度分层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李燕;杨涛;李静;杨洁;罗建民;郝洪岭;王素云;李杰;袁军;王瑞仓;陈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葛根素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内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大脑海马组织内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及其防治老年性痴呆( AD)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观察葛根素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内tau-1、PS396、和tau-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老年对照组相比,短期内葛根素组大鼠学习寻找隐蔽平台的成绩提高更为明显( P<0.01),其大脑海马内tau-1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葛根素可降低老年大鼠海马内 Tau 蛋白在 Ser199/20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 P<0.01)。结论葛根素可明显改善老年大鼠大鼠的学习和近期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

    作者:洪小平;陈涛;周珍;邱斌;向雄;余晨;朱潇旭;韩永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9在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2、9在喉鳞状细胞癌( LS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DS-PAGE Zymography法检测56例LSCC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MMP-2、MMP-9水平。结果喉癌患者血清MMP-2、MMP-9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血清MMP-2、MMP-9浓度升高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原发部位、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均 P>0.05)。血清MMP-9浓度与肿瘤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血清 MMP-2浓度在 T4期中明显升高,与其他分期之间差异显著(均 P<0.05)。结论血清 MMP-2、MMP-9在喉癌患者中的浓度明显升高,有助于喉癌的诊断;可能对预测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作用,并可成为喉癌手术方案选择的依据。

    作者:何晓;徐艳萍;黄芳林;汤翠华;张步勇;孟粹达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4%〔1〕。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普遍较差,长期的睡眠障碍严重的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本文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做一综述。

    作者:李洋;钟玉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抑制自噬可以增加mTOR抑制剂AZD8055引起的喉癌细胞株Hep-2的凋亡

    目的:探讨抑制自噬是否可以增加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AZD8055)引起的喉癌细胞株Hep-2的凋亡。方法选用人喉癌细胞株Hep-2 细胞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mTOR 抑制剂AZD8055 和(或)自噬抑制剂3-甲基嘌呤(3-MA)对Hep-2 细胞活性的影响。Western 印迹检测AZD8055 和(或)3-MA 对Hep-2 细胞凋亡通路相关蛋白〔Cleaved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CleavedCaspase-3、细胞色素C〕的作用。结果 AZD8055 作用Hep-2 细胞24 h 后,细胞生存率显著下降,具有浓度依赖性。AZD8055 浓度依赖性地增加Hep-2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3 及细胞色素C 表达。当3-MA 与AZD8055 联用时,二者联用与单用AZD8055 组相比,细胞活性显著降低,显著下调凋亡通路相关蛋白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3、细胞色素C 表达。结论 抑制自噬可以增加mTOR 抑制剂AZD8055 引起的喉癌细胞株Hep-2 的凋亡。

    作者:金香顺;王东旭;尤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复方丹参胶囊对比复方丹参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系统评价

    目的:比较复方丹参胶囊与复方丹参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4年第02期)、Pubmed(1966~2014.06)、Embase(1966~2014.06)、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1979~2014.06)、万方数字化期刊库(1981~2014.06)、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14.06),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质量提取资料,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初检出412篇文献,经筛选终纳入14篇关于复方丹参胶囊对比复方丹参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研究。以心绞痛缓解为疗效尺度:χ2=33.59,df=13,P=0.001,合并OR=4.38,95%CI(3.40,5.65),Z=11.38(P<0.00001);以心电图为疗效尺度:χ2=4.25,df=13,P=0.99,合并OR=2.29,95%CI(1.86,2.81),Z=4.95(P<0.00001)。结论复方丹参胶囊对比复方丹参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更有效,都较安全。

    作者:徐国良;许英;徐卉;林淑梅;林光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实验( TET)对冠心病( 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938例疑似CHD患者进行TET与冠状动脉造影试验,检测病人的运动时间及大心率、ST段压低状况、血压改变等。结果938例患者中,400例 TET阳性,冠状动脉造影阳性300例,阴性100例;48例TET阳性可疑,冠状动脉造影阳性37例,阴性11例;490例TET阴性,冠状动脉造影阴性412例,阳性78例。TET对CHD的敏感性为79.36%,特异性为80.47%,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为84.08%,准确度80.00%。378例冠脉造影阳性患者中,174例单支病变,204例多支病变。单支病变组患者的总运动时间、峰值心率、ST段下移出现时间显著高于多支病变组( P<0.05或 P<0.01)。 TET阳性患者中血压上升较快率为27.50%,正常率为22.50%,血压下降率为50.00%;在 TET 阴性患者中血压上升较快率为5.71%,血压正常率为88.98%,血压下降率为5.31%。结论平板运动试验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检查诊断结果可靠。而对于传统平板运动阳性患者,可适当添加一些新的检测指标以使诊断更具有科学性。

    作者:夏纪田;张燕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