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乙型肝炎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李丹;黄猛珣;张现格;马礼坤

关键词:乙型肝炎, 冠心病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非CHB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8例CHB合并CAD患者及同时间段451例年龄匹配的CAD不伴有CHB患者,测定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空腹血糖等传统的CAD危险因素的水平,对比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结果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在 CHB 组和非 CHB 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与非CHB组比较,CHB组高血压的发生率增加、总胆固醇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两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B可能在CAD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二者间关系仍需研究。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注射蔗糖铁对血液透析患者FGF23水平及钙磷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蔗糖铁对血液透析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23水平及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86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实验组再给予静脉输注蔗糖铁治疗,为期1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FGF23、1,25-二羟维生素D3〔(25-( OH) VitD3〕、甲状旁腺激素( PTH)、钙( Ca)、磷( P)、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铁蛋白(SF)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 FGF、1,25-(OH)VitD3、Ca、P 及 PT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Ca、P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而实验组FGF23、PTH均有明显的下降,1,25-(OH)VitD3有明显上升(P<0.05);2个月后随访,两组除Ca、P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其余各指标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 SF、BUN、SCR、CRP及Hb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各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而实验组 BUN、SCR 、CRP均有明显下降,SF、Hb 明显上升( P<0.05);2个月后随访,两组除BUN水平无显著变化( P>0.05) ,其余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时进行静脉输注蔗糖铁,对患者体内FGF-23水平及钙磷代谢紊乱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肖英;张红霞;冯现竹;张晓宁;张洪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充血性心衰与肺心病患者动脉血气和N末端脑钠肽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老年充血性心衰(CHF)与肺心病(PHD)患者动脉血气和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CHF患者41例( CHF组),另选取同期PHD患者39例( PHD组),分别检查两组急性呼吸困难和缓解1 w后动脉血气、NT-proBNP以及血小板参数。结果两组 pH、NT-proBNP、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以及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急性呼吸困难时和缓解1 w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HD组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急性呼吸困难时和缓解1 w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呼吸困难时,CHF 组 PO2、NT-proBNP、pH、PDW、MPV、P-LCR 均显著高于 PHD组,PCO2明显低于PHD组(P<0.05);缓解1 w后两组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 和 PHD 病情出现变化时动脉血气和 NT-proBNP及血小板参数也会出现变化,且于急性呼吸困难时检测上述三者有助于鉴别诊断CHF和PHD。

    作者:郑咏仪;郑国雄;杨陪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结果与分析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骨密度测定,了解骨质疏松患病情况。方法选择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性别、透析龄、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 PTH)分组。应用跟骨超声密度测定仪进行跟骨密度测定,测定PTH水平。结果骨质疏松总患病率为37.5%,骨量减少为50%。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60%,明显高于男性17.65%( P<0.05)。随着透析龄、PTH值增高,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逐渐升高,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低骨量,骨质疏松患病率高,应给予针对性治疗。

    作者:王莎莎;古英明;张文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2000~2011年老年学研究热点评析--基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统计分析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中文学术期刊7900多种,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率96%〔1〕。信息出处正规,版权明确,内容可靠,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的依据。检索期刊来源类别为中文核心期刊,检索字段为“主题=老年 OR主题=老龄”,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依据检索条件共检索到论文20119篇,剔除无效内容后,筛选出有效论文19826篇。

    作者:王政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化瘀解毒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运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延长病人生存期方面有较好的功效〔1〕。目前中西医结合抗肿瘤复发转移是研究的热点,其中运用化瘀解毒法治疗各种恶性肿瘤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

    作者:魏征;张俊萍;蔡小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研究进展

    深部真菌感染是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各种感染中危险程度高的一种〔1〕。本文从流行病学、感染危险因素、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对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李力翠;朱敬先;张国强;林元珠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KTH整合式护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KTH整合式护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新乡市5个社区DM患者,按同年龄(±3岁)、同性别、同婚姻、同文化程度、同职业类型、同病程等配对条件,筛选出64对满足该配对条件的 T2DM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4例。实验组采用KTH整合式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性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结果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均比干预前有所提高(P<0.05),干预后实验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KTH整合式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提高社区T2DM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会敏;朱丽丽;张海洋;唐四元;李荣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高海拔地区大肠癌中nm23、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大肠癌nm23、ki67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 plus法,测定90例大肠癌(观察组)及37例癌旁组织(对照组)中nm23、ki67的表达。结果两组nm23、ki67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nm23、ki67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5)。结论联合检测大肠癌中nm23、ki67的表达,有利于更好地评估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综合其他临床检查可对患者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才保加;祁玉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CTCA对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逆转冠状动脉斑块评价的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CTCA评价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82例经 CTCA检出的冠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d和辛伐他汀20 mg/d口服,12个月后复查冠脉 CTA,观察斑块变化,同时随访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组12个月后,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治疗后分别下降33.5%、52.6%,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CTCA显示,治疗组患者斑块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斑块CT值明显增加(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血脂,明显逆转冠脉粥样斑块,稳定斑块,CTCA可对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疗效进行有效评价。

    作者:王小红;徐军;李丽;孙世元;张可名;王月琦;王宇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慢性乙型肝炎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非CHB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8例CHB合并CAD患者及同时间段451例年龄匹配的CAD不伴有CHB患者,测定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空腹血糖等传统的CAD危险因素的水平,对比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结果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在 CHB 组和非 CHB 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与非CHB组比较,CHB组高血压的发生率增加、总胆固醇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两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B可能在CAD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二者间关系仍需研究。

    作者:李丹;黄猛珣;张现格;马礼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老年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等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老年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患者120例、中青年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患者330例及老年健康体检人群30例,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90项症状清单、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进行调查,并记录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等一般情况,收集的数据录入心理测验专业分析软件。结果老年与中青年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患者及老年健康人群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90项症状清单筛查阳性率、睡眠质量、生活满意度、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老年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患者年龄与睡眠质量、生活满意度、生存质量得分无相关性。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老年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90项症状清单阳性率、睡眠质量、生活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老年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显著( P<0.05) ,女性患者生存质量比男性差,文盲患者生存质量差、丧偶患者生存质量差。结论老年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及90项症状清单阳性率均较高。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与其睡眠质量、生活满意度无明显相关,老年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患者中女性、文盲及丧偶患者生存质量较低。

    作者:张涛;何师茜;田宇;蒲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鉴别真红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意义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治疗主要应用抑制骨髓红系细胞异常增生的细胞毒药物、干扰素及放血疗法。 JAK2 V617 F基因突变检测在鉴别诊断中起决定性作用,但目前文献报道阳性率在85%~95%,且偶有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因此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水平、血液学参数及临床特征可作为临床医生鉴别PV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许锦花;张传辉;邸鑫;金鑫;李小丰;赵岩;王秀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拉莫三嗪单药治疗老年癫痫患者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拉莫三嗪单药治疗老年癫痫患者的控制率及耐受性。方法用计算机对 Cochrane癫痫组登记的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并对相关的综述及参考文献进行追踪检索,观察癫痫控制率、副作用及其引发的退出率。结果共3篇中文文献和4篇英文文献终纳入49个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797例患者,4个涉及英国、法国、芬兰、挪威、克罗地亚等,治疗时间均在3个月以上。由于中文文献中1篇涉及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年龄被限定在50岁以上,2篇老年人群相关的亚组分析缺乏,因此排除这3篇中文文献;拉莫三嗪组与卡马西平组完成治疗人数呈现统计学意义上的异质性;拉莫三嗪组副作用引发的退出率显著低于卡马西平组(P<0.05),但两组癫痫控制率、副作用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拉莫三嗪单药治疗老年癫痫患者控制率和卡马西平相当,但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李欣;宁树君;罗海龙;汪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综合营养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营养不良是指因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应用过度,导致患者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发生不良影响〔1〕。住院患者发生营养不良会导致诸多不良后果,如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生活质量降低等〔2,3〕。传统营养评价指标有: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等,使用这些单一指标来衡量患者营养状况存在明显不足。 BMI易受到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不能准确反映机体组织构成与疾病的关系,并且难以对机体近期和未来的营养状况变化进行判断〔4〕。血清白蛋白半衰期较长,不能及时反映机体近期营养状况的变化,白蛋白水平持续降低才足以提示患者存在营养不良,作为判断指标容易出现偏差〔5〕。淋巴细胞总数诊断营养不良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差,假阳性率为34%,假阴性率为50%,而且不能反映出营养干预后营养状况的变化,作为单一指标评估营养状况没有价值〔6〕。本文对综合营养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侯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人胸外伤后肺萎陷的疗效

    老年人胸外伤后肺萎陷比较常见。由于老年人体质弱,有时又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外伤后短期内行手术治疗风险大。传统治疗以肺功能锻炼为主,效果不甚满意,易发生肺部或胸腔内感染,或者需二期手术,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本文采用无创正压通气( NPPV)的方法治疗外伤后肺萎陷疗效尚佳。

    作者:胡述提;赵松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实验( TET)对冠心病( 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938例疑似CHD患者进行TET与冠状动脉造影试验,检测病人的运动时间及大心率、ST段压低状况、血压改变等。结果938例患者中,400例 TET阳性,冠状动脉造影阳性300例,阴性100例;48例TET阳性可疑,冠状动脉造影阳性37例,阴性11例;490例TET阴性,冠状动脉造影阴性412例,阳性78例。TET对CHD的敏感性为79.36%,特异性为80.47%,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为84.08%,准确度80.00%。378例冠脉造影阳性患者中,174例单支病变,204例多支病变。单支病变组患者的总运动时间、峰值心率、ST段下移出现时间显著高于多支病变组( P<0.05或 P<0.01)。 TET阳性患者中血压上升较快率为27.50%,正常率为22.50%,血压下降率为50.00%;在 TET 阴性患者中血压上升较快率为5.71%,血压正常率为88.98%,血压下降率为5.31%。结论平板运动试验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检查诊断结果可靠。而对于传统平板运动阳性患者,可适当添加一些新的检测指标以使诊断更具有科学性。

    作者:夏纪田;张燕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丙泊酚与七氟烷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七氟烷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ASAⅡ或Ⅲ级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 S组)和丙泊酚组( P组)。 S组:呼吸回路中预充2.7MAC七氟烷,给予诱导及插管;P组复合静脉输注4~6 mg? kg-1? h-1丙泊酚。两组均复合泵注瑞芬太尼。监测两组患者基础心率和血压,手术10 min(t1)、30 min(t2)、手术结束前30 min(t3)和手术结束前10 min(t4)的HR、MAP、血液气体分析(pH,PO2, PCO2)并观察术后苏醒情况。结果 S组与P组在t2,t3点的HR和MAP较同组t1有显著差异(P<0.05);S组与P组在t2和t3时间点HR、MAP之间比较显著差异(P<0.05);S组PO2在t2,t3时间点较t1有显著差异(P<0.05),S组与P组t2与t3时间点PO2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七氟烷麻醉与丙泊酚麻醉相比容易获得较稳定的心率和血压,在手术过程中氧分压较高,对肺功能下降的人群有一定意义。

    作者:徐道权;杜奕鹏;范译方;李春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热毒宁注射液与炎琥宁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肺损伤患者TNF-α及IL-1的影响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与炎琥宁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效果及对体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及白介素( IL)-1浓度的影响。方法68例老年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对照分为热毒宁注射液组与炎琥宁射液组,每组34例,分别给予热毒宁注射液和炎琥宁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分析其血气指标,包括PaO2、PaO2/FiO2、PaCO2及pH值,记录其体循环阻力(SVR)及肺血管阻力(PVR)的变化,并测定其体内TNF-α及IL-1的浓度变化。结果在接受治疗1个疗程后,热毒宁注射液组患者的 PaO2、PaO2/FiO2等血气指标改善幅度较炎琥宁注射液组大,且热毒宁注射液组患者SVR及PVR下降程度较炎琥宁注射液组大(P<0.05)。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体内TNF-α及IL-1浓度均有所降低,但热毒宁注射液组患者体内的两种炎症因子降低幅度远大于炎琥宁注射液( P<0.05)。结论与炎琥宁注射液相比,热毒宁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肺损伤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降低炎症反应。

    作者:欧艳娟;张建军;郭岩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经皮冠脉栓塞法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及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的变化

    目的:探讨经皮明胶海绵栓塞冠状动脉法建立猪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观察猪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动态变化。方法选用中华小型猪16只,麻醉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后经微导管注入明胶海绵堵闭猪钝缘支(OM)支,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0 min、30 min、1、2、3、4、6、8、12、24、48 h抽取猪耳缘静脉血观察IMA的动态演变,并于1、3、5、7、10 d后处死取出心脏,取目标心肌做病理学检查。结果15头猪心肌梗死造模成功,心电图、心脏标本、病理切片均显示典型心肌梗死改变。 IMA在猪心肌梗死后10 min后即开始升高,6 h达峰值,48 h降至正常范围。结论经皮冠状动脉明胶海绵栓塞法建立猪AMI模型科学可靠,简单易行,可重复性强。血清IMA的水平的动态检测对于AMI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丽平;王绍欣;段娜娜;程建新;汪砚雨;王可;刘相勇;魏利娟;孟雅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EH患者50例随机分为硝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组各25例,疗程3个月;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25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个治疗组血清中 IL-4和 TNF-α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增高、IL-10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两个治疗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硝苯地平组血清中IL-4和TNF-α蛋白及mRNA水平降低、IL-10蛋白及mRNA水平升高显著( P<0.05);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组IL-4和TNF-α蛋白及mRNA水平、IL-10蛋白及mRNA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个治疗组上述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EH的发病机制与炎性因子密切相关;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能更有效降低血清中IL-4、TNF-α的水平和升高IL-10的水平,对降压和抗炎的作用显著。

    作者:段淑霞;李冬梅;王戬萌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