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负担及其相关因素

伍星;许秀峰;卢瑾;余发春

关键词:痴呆, 照料者, 照顾负担
摘要:目的:探讨痴呆事件对主要照料者及患者家庭所造成的负担和影响。方法抽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在云南省精神病医院、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101例老年痴呆患者及其照料者。应用一般资料问卷、Zarit照料者负担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 HIS)、总体衰退量表、日常生活功能量表、简明神经精神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照料者积极感受量表、Beck抑郁问卷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老年痴呆患者及其照料者进行调查。结果(1)本次调查的101例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女性占61.4%,年龄≥50岁者近60%,90%的照料者为患者配偶及子女。(2)痴呆患者照料者ZBI总负担为轻度负担(33.04±19.622)。70.3%的照料者均报告存在照顾负担,其中32.7%的照料者报告为轻度负担,25.7%的照料者报告为中度负担,11.9%的照料者报告为重度负担。(3)照料者健康状况、患者精神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分担照顾的人数进入了以老年痴呆照顾负担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F=9.106,P=0.000),可以解释照料者负担变异的22%。结论老年痴呆患者的照顾任务主要由患者家属承担,其中老年女性家属、患者配偶及子女在照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照顾负担与照料者健康状况、患者精神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分担照顾的人数相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细胞肿瘤高危遗传学异常在多发性骨髓瘤危险度分层中的应用

    目的:在对多发性骨髓瘤危险度进行分层的过程中进行细胞肿瘤高危遗传学异常分析,以更好地进行临床分层。方法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法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及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的分子遗传学异常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细胞遗传学总体检出率为85.54%(71/83),在分子遗传学异常方面,大部分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全部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均存在,但分子遗传学异常无统计学差异( P>0.05)。1例为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伴有IGH/CCND1,且IGH/FGFR3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初治多发性骨髓瘤(P<0.05)。6例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具有1q21的扩增,但与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无统计学差异( P>0.05)。在RB-1缺失方面,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与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差异不显著( P>0.05);P53缺失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IGH/MAF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1q21扩增和IGH异常、IGH/CCND1阳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浆细胞肿瘤恶性程度的高形式是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积累了大量的遗传学异常,可为多发性骨髓瘤危险度分层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李燕;杨涛;李静;杨洁;罗建民;郝洪岭;王素云;李杰;袁军;王瑞仓;陈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烧伤后康复期患者焦虑情绪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S100 B的关系

    目的:观察烧伤康复期老年患者的焦虑评分与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和S-100B蛋白(S100B)的表达相关性。方法102例烧伤后进入康复期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经体检证明为健康的老年人群70例作为对照组,均留取空腹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中Hcy和S100B的表达,同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两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中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Hcy和S100B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不同烧伤面积患者焦虑评分、Hcy 和 S100B 的表达差异显著,观察组不同焦虑程度患者血清中 Hcy 和S100B的表达差异显著。观察组焦虑评分与Hcy、S100B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烧伤康复期老年患者焦虑评分高,血清中 Hcy和 S100B 的异常表达对焦虑情绪的发生和进展可能起促进作用。

    作者:马征;庞久玲;李冰;刘悦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充血性心衰与肺心病患者动脉血气和N末端脑钠肽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老年充血性心衰(CHF)与肺心病(PHD)患者动脉血气和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CHF患者41例( CHF组),另选取同期PHD患者39例( PHD组),分别检查两组急性呼吸困难和缓解1 w后动脉血气、NT-proBNP以及血小板参数。结果两组 pH、NT-proBNP、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以及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急性呼吸困难时和缓解1 w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HD组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急性呼吸困难时和缓解1 w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呼吸困难时,CHF 组 PO2、NT-proBNP、pH、PDW、MPV、P-LCR 均显著高于 PHD组,PCO2明显低于PHD组(P<0.05);缓解1 w后两组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 和 PHD 病情出现变化时动脉血气和 NT-proBNP及血小板参数也会出现变化,且于急性呼吸困难时检测上述三者有助于鉴别诊断CHF和PHD。

    作者:郑咏仪;郑国雄;杨陪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腹主动脉瘤患者外周血CD19+CD24 hi CD38 hi B细胞功能变化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AAA)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比例及干扰素(IFN)-γ分泌情况,以及 CD19+CD24hiCD38hiB 调节性 B 细胞( Breg)比例及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40例AAA患者及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外周血 CD4 T细胞、IFN-γ+CD4 T细胞和CD19+CD24 hi CD38 hi B细胞比例;采用CFSE染色方法检测 CD19+CD24 hi CD38 hi B 细胞对 CD4 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CD19+CD24hiCD38hiB细胞与CD4 T细胞共孵育后对CD4 T细胞分泌IFN-γ的影响。结果 AAA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与健康对照相比,AAA患者外周血IFN-γ+CD4 T细胞比例亦升高(P<0.01);AAA患者与HC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B细胞比例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健康对照外周血 CD19+CD24 hi CD38 hi B 细胞可显著抑制 CD4 T细胞增殖和 IFN-γ分泌能力,而 AAA患者外周血 CD19+CD24 hi CD38 hi B细胞不具有此功能。结论 AAA患者外周血CD19+CD24 hi CD38 hi B细胞功能的丧失,致使外周血CD4 T细胞比例升高和IFN-γ分泌的能力增强,终导致AAA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屈碧辉;蔡威;何涛;胡敏;王迪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冠脉搭桥术后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13例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AI )依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1〕。原发性AI中常见的是艾迪生病。继发性AI的病因又包括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鞍区肿瘤、自身免疫性垂体炎、席汉病、结节病、组织细胞增多症及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缺乏、外伤或者大型手术后应激等〔2〕。本研究对冠脉搭桥术后出现AI病例进行总结。

    作者:国欣涛;姜楠;陈庆良;徐栋;赵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4%〔1〕。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普遍较差,长期的睡眠障碍严重的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本文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做一综述。

    作者:李洋;钟玉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多种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57例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2例)、对照组(55例)。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 HCY、FIB、GLU、TC、LDL-C 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UA 无统计学差异( P>0.05)。冠心病患者的HCY、FIB、GLU、TCH、L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5),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对患者HCY、FIB、GLU、TCH、LDL-C水平进行监测及控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预防冠心病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爱文;巨名飞;丁振江;赵洁;李红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肺腺癌中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耦联受体5、上皮型和神经型黏附素表达

    目的:检测肺腺癌组织中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耦联受体( LGR)5、上皮型( E-)和神经型黏附素( N-cadherin)的表达特征。方法55例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和术后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45例距肿物边缘大于3 cm 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两组中LGR5、E-和N-cadherin的表达。结果两组中LGR5、E-和N-cadherin的阳性率差别显著。观察组中LGR5、E-和N-cadherin的阳性率均与肿瘤大径及淋巴结转移相关,LGR5的阳性率与伴有坏死有关,E-和N-cadherin与伴有脉管内瘤栓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LGR5和 E-cadherin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而其他指标间未见相关性。结论肺腺癌术后组织中LGR5、E-和N-cadherin均表达异常,三者对肿瘤的形成和肿瘤的进展可能有促进作用。 LGR5与E-cadherin可能具有负向协同作用。

    作者:久太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EH患者50例随机分为硝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组各25例,疗程3个月;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25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个治疗组血清中 IL-4和 TNF-α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增高、IL-10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两个治疗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硝苯地平组血清中IL-4和TNF-α蛋白及mRNA水平降低、IL-10蛋白及mRNA水平升高显著( P<0.05);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组IL-4和TNF-α蛋白及mRNA水平、IL-10蛋白及mRNA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个治疗组上述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EH的发病机制与炎性因子密切相关;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能更有效降低血清中IL-4、TNF-α的水平和升高IL-10的水平,对降压和抗炎的作用显著。

    作者:段淑霞;李冬梅;王戬萌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CTCA对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逆转冠状动脉斑块评价的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CTCA评价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82例经 CTCA检出的冠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d和辛伐他汀20 mg/d口服,12个月后复查冠脉 CTA,观察斑块变化,同时随访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组12个月后,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治疗后分别下降33.5%、52.6%,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CTCA显示,治疗组患者斑块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斑块CT值明显增加(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血脂,明显逆转冠脉粥样斑块,稳定斑块,CTCA可对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疗效进行有效评价。

    作者:王小红;徐军;李丽;孙世元;张可名;王月琦;王宇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拉莫三嗪单药治疗老年癫痫患者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拉莫三嗪单药治疗老年癫痫患者的控制率及耐受性。方法用计算机对 Cochrane癫痫组登记的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并对相关的综述及参考文献进行追踪检索,观察癫痫控制率、副作用及其引发的退出率。结果共3篇中文文献和4篇英文文献终纳入49个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797例患者,4个涉及英国、法国、芬兰、挪威、克罗地亚等,治疗时间均在3个月以上。由于中文文献中1篇涉及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年龄被限定在50岁以上,2篇老年人群相关的亚组分析缺乏,因此排除这3篇中文文献;拉莫三嗪组与卡马西平组完成治疗人数呈现统计学意义上的异质性;拉莫三嗪组副作用引发的退出率显著低于卡马西平组(P<0.05),但两组癫痫控制率、副作用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拉莫三嗪单药治疗老年癫痫患者控制率和卡马西平相当,但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李欣;宁树君;罗海龙;汪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及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囊袋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及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植入术后早期出现囊袋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6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及ICD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合并全身疾病、术前抗凝药物、术前合并感染,术前临时起搏,电极数量,手术时长),术后早期感染和囊袋相关并发症(血肿、感染、破溃),并针对可能的诱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出现囊袋血肿28例(5.7%),囊袋破溃3例(0.6%),感染69例(14.2%)。多因素分析显示,血肿的发生与术前使用抗凝药物及临时起搏应用呈正相关(P<0.05)。起搏器围术期发热与术前抗凝药物使用及术前是否合并感染有明显相关(P<0.05)。虽然二次手术(尤其是临时起搏患者中)与起搏器术后血肿无明显相关性,但是二次手术后的血肿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结论起搏器术前抗凝药物使用是起搏器术后早期出现感染及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璐;葛智儒;董梦青;朱华;刘新秀;王燕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三种髋关节置换术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三种髋关节置换术(即全髋关节置换术、单极和双极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12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全髋组52例、单极组32例和双极组44例,比较三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输血总量、术后功能( Harris评分)、手术出血等情况。结果全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显著高于双极组和单极组(P<0.05);全髋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双极组和单极组(P<0.01),而术后疼痛率明显低于双极组和单极组( P<0.05)。结论三种置换术中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好,双极次之,但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需考虑老年患者的全身一般状况。

    作者:袁海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骨肉瘤术后组织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老年人骨肉瘤术后组织中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CEACAM)6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分化抗原(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43例老年骨肉瘤术后的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CEACAM6、VEGF和CD31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CEACAM6表达的阳性率是24%~86%,VEGF表达的阳性率是34%~90%,观察组中MVD值范围是12~46个。观察组中CEACAM6和VEGF的阳性率、MVD值均与肿瘤大径和Ki67增殖指数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骨肉瘤中CEACAM6的表达与MVD、VEGF的表达与MVD、CEACAM6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老年人骨肉瘤术后组织中CEACAM6和VEGF高表达,对肿瘤的发生和进展均具有促进作用。 CEACAM6促进老年人骨肉瘤间质血管生成的作用可能与VEGF的协同作用有关。

    作者:张哲;霍岩;周明;乔楠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空巢老人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欧美等国家65~80岁的人口比例明显上升,意大利和葡萄牙老龄化趋势明显,而奥地利和德国等相对缓慢〔1〕。各国为此制定社会救助等支持政策,在社区服务和管理方面具有相关经验〔2〕。

    作者:毛奕文;殷盛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长期空竹锻炼老年人身体成分与体质特征

    目的:探讨长期进行空竹锻炼对老年人体质和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测试比较长期空竹锻炼老年人和同年龄组普通老年人的身体成分;测试长期空竹锻炼老年人体质并同中国同年龄组老年人均值进行比较。结果①长期空竹锻炼老年人脂肪百分比( BF%)、腰臀比(WHR)、体质指数(BMI)、身体年龄低于同年龄组普通老年人,去脂肪软体重和去脂肪体重高于同年龄组普通老年人;②长期空竹锻炼老年人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时间高于中国同龄老年人的均值,选择反应时低于全国均值。结论空竹锻炼能够显著改善老年人身体成分;空竹锻炼能显著改善老年人呼吸功能、肌力、柔韧性、躯体平衡能力及神经肌肉系统的反应能力。

    作者:石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目的:检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瘦素水平并且探讨其与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165例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测量血压、血脂、血糖和血清瘦素水平,根据血清瘦素水平三分位分组分为低水平(2.479~4.562 ng/L)组、中水平(4.623~8.328 ng/L)组、高水平(8.468~51.376 ng/L)组各55例,均接受常规治疗,评价治疗前和治疗14 d时的神经功能,并且比较结束治疗时两组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性别、体质指数、脑梗死部位、并发症以及血脂水平无关( P>0.05),但是与年龄、发病时间以及吸烟有关( P<0.05或 P<0.01);低、中、高水平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差异显著(P<0.01),相关分析显示NIHSS评分与血浆瘦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1)。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和临床预后相关。

    作者:刘克洪;李景琦;罗本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补体3c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3c(C3c)水平与心功能、血清学指标等的关系。方法检测99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3c的水平,按血清 C3c的水平分为C3c正常组及C3c升高组,对患者进行体表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比较63例C3c正常患者与36例 C3c升高患者的心功能、B型利钠肽(BNP)等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 C3c正常组与C3c 升高组相比,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C3c正常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高于C3c 升高组(P<0.05);C3c正常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C3c 升高组(P<0.05);C3c正常组 BNP、C 反应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铁蛋白与C3c升高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C3c正常组与C3c升高组相比,肝功、肾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3 c水平与心功能有关,心衰患者血清补体水平可能对心衰具有提示意义。

    作者:张建庆;王小芳;张权孝;费可欣;闫敏;毕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复方丹参胶囊对比复方丹参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系统评价

    目的:比较复方丹参胶囊与复方丹参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4年第02期)、Pubmed(1966~2014.06)、Embase(1966~2014.06)、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1979~2014.06)、万方数字化期刊库(1981~2014.06)、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14.06),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质量提取资料,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初检出412篇文献,经筛选终纳入14篇关于复方丹参胶囊对比复方丹参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研究。以心绞痛缓解为疗效尺度:χ2=33.59,df=13,P=0.001,合并OR=4.38,95%CI(3.40,5.65),Z=11.38(P<0.00001);以心电图为疗效尺度:χ2=4.25,df=13,P=0.99,合并OR=2.29,95%CI(1.86,2.81),Z=4.95(P<0.00001)。结论复方丹参胶囊对比复方丹参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更有效,都较安全。

    作者:徐国良;许英;徐卉;林淑梅;林光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外损害的临床特点

    急性胰腺炎( AP)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起病急、病情重且预后差;且常伴发心、脑、肝、肺、肾等重要器官损害,胰外并发症使临床表现更为复杂〔1〕。老年人AP一旦发作往往可在早期就可出现休克及多器官衰竭,所以病死率较高〔2〕。本研究拟探讨老年AP患者胰腺外器官和组织损害的临床特征。

    作者:何灿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