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敏
遗传性高血脂( WHHL)家兔为单基因隐性突变,造成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乏,引起肝脏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延迟,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能够自发形成高胆固醇血症。在此基础上,经过选择性培育,选择出易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WHHL家兔,其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更高,并形成了与人类相似的典型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WHHL家兔形成易损斑块发生致命性的心肌梗死〔1〕,此家兔为WHHLMI家兔。 WHHL家兔与普通家兔相比,在给予正常胆固醇饮食时即能发生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2〕。 WHHL家兔作为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和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用以研究心血管疾病。本文介绍WHHL家兔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主要应用。
作者:何津春;刘维娟;刘宇琴;武美丽;车团结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大脑海马组织内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及其防治老年性痴呆( AD)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观察葛根素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内tau-1、PS396、和tau-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老年对照组相比,短期内葛根素组大鼠学习寻找隐蔽平台的成绩提高更为明显( P<0.01),其大脑海马内tau-1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葛根素可降低老年大鼠海马内 Tau 蛋白在 Ser199/20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 P<0.01)。结论葛根素可明显改善老年大鼠大鼠的学习和近期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
作者:洪小平;陈涛;周珍;邱斌;向雄;余晨;朱潇旭;韩永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治疗对非 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NSTE-ACS )患者心肌去极化和复极化心电参数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2013年于该院心内科住院病人180例,入院诊断为NSTE-ACS男118例,女62例,平均年龄(65.6±10.3)岁,住院期间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成功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术前和术后24 h内分别行12导联体表心电图检查。测量的心电图( ECG)参数包括QRS时限、QT间期及校正后的QT间期、JT间期及校正后的JT间期,以长QT间期与短QT间期之差作为QT离散度,对测值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及术后24 h内患者心电图比较发现,术前和术后24 h内患者平均QRS时限〔(0.09±0.01)s vs(0.08±0.01)s,P=0.01〕、平均校正QT离散度〔(0.09±0.04)s vs(0.06±0.04)s;P=0.001〕、平均校正后 JT 离散度〔(0.08±0.03)s vs(0.06±0.01)s;P=0.001〕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其他ECG参数方面二者无显著差异。结论对NSTE-ASC患者成功行经PCI治疗后,其校正后QT离散度和校正后JT离散度显著减低。
作者:关付;彭建军;任利辉;叶慧明;雷力成;赵楠楠;杨水祥;王福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2例T2DM患者,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作为认知功能的测评工具,分为合并MCI 60例( MCI组)和无MCI 52例(对照组),采集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S)、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记录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MCI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HbA1c、FBS、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SBP、hs-CRP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体重指数、腰臀比、DBP、TC、TG、LDL-C、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率与Mo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血糖可能是T2DM患者并发轻度认识功能障碍的重要负性影响因素。结论 T2DM的低血糖发生率与认知功能障碍明显相关。
作者:李芝;陈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对慢性间歇低氧( CIH)大鼠糖代谢的影响机制。方法10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根据试验结束时间随机分为4 w正常对照组、CIH组、CIH联合利莫那班组;6 w正常对照组、CIH组、CIH联合利莫那班组;每组各10只。第4周或第6周实验结束时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 FPG)、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肝脏CB1受体表达变化。结果4 w和6 w CIH组FPG、胰岛素和C肽水平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6 w CIH组FPG、胰岛素和C肽水平水平均明显高于4 w CIH组( P<0.05);6 w CIH联合利莫那班组FPG、胰岛素和 C肽水平水平均明显高于4 w CIH联合利莫那班组(P<0.05)。 CB1受体在4、6 w CIH组阳性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4、6 w CIH联合利莫那班组CB1受体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低于 CIH组( P<0.05)。大鼠肝组织 CB1受体表达与FPG、胰岛素和 C肽水平之间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慢性间歇低氧引起的糖代谢异常中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利莫那班干预可有效改善糖代谢相关指标的异常状态。
作者:朱帅俊;翁钦永;吴文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应用杂交技术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1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手术成功率95.6%。围术期严重并发症5例(3.7%),大腿截肢2例。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5±0.23增加至术后0.87±0.23(P<0.01)。随访3~60个月〔平均(25±7.3)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3年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5.9%、89.7%、86.79%和55.2%,二期通畅率分别为100%、98.8%、90.7%和65.8%,术后1年和3年的截肢率分别为4.0%和21.1%。结论杂交技术能够降低手术创伤,扩大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并提高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
作者:程志华;王琦;孙喜伟;孙思翘;王中英;赵文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奇经四穴对改善围绝经期郁病(肝郁证)生存质量的作用及不同时点运用的效果。方法将符合“肝郁证”的围绝经期郁病患者69例随机分为奇经针刺组(列缺、照海和内关、公孙)、药物对照组(乌灵胶囊)和浅针刺组(列缺、照海和内关、公孙浅刺2.5~5 mm,进针即出,不留针),采用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 MENQOL)分别在治疗期间第4周和治疗结束第8、12周时进行有效率评定,并采用Binary Logistics回顾分析各组在不同时点的起效效率。结果治疗后第4、8周,奇经针刺组有效率高于其余两组;治疗后第12周,奇经针刺组与药物对照组有效率相当,且两组有效率均高于浅针刺组;在控制年龄和治疗前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后,分组是影响有效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治疗后第8周,相对药物对照组,奇经针刺组3.15倍概率产生疗效。治疗后第12周,药物对照组与奇经针刺组对疗效的影响相当)。结论奇经四穴虽无肝经穴位,却能调摄肝经气血,在改善围绝经期郁病(肝郁证)患者的生存质量中有可靠的作用。
作者:王聪;徐书君;原嘉民;陈志霞;符文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血压变异性(BPV)之间的关系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245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选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CV)11.5为界,分为低CV组(24 h收缩压CV<11.5)120例和高CV组(24 h收缩压CV>11.5)125例。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冠脉病变的差异,并观察IR及BPV与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高CV组ACS患者HOMA-IR明显高于低CV组(5.8±1.3 vs 4.1±1.5,P<0.05),并且24 h舒张压CV、冠脉多支病变例数均高于低CV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收缩压CV、IR及糖尿病、心功能Ⅲ级与ACS患者术后6个月内MACE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 IR和BPV与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明显相关,改善患者的IR及BPV对患者的近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宗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近年来,在运动科学领域关于抗阻训练以及抗阻训练结合蛋白补充对老年肌肉蛋白质代谢乃至对肌肉丢失影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作者:戴瑞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老年充血性心衰(CHF)与肺心病(PHD)患者动脉血气和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CHF患者41例( CHF组),另选取同期PHD患者39例( PHD组),分别检查两组急性呼吸困难和缓解1 w后动脉血气、NT-proBNP以及血小板参数。结果两组 pH、NT-proBNP、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以及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急性呼吸困难时和缓解1 w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HD组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急性呼吸困难时和缓解1 w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呼吸困难时,CHF 组 PO2、NT-proBNP、pH、PDW、MPV、P-LCR 均显著高于 PHD组,PCO2明显低于PHD组(P<0.05);缓解1 w后两组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 和 PHD 病情出现变化时动脉血气和 NT-proBNP及血小板参数也会出现变化,且于急性呼吸困难时检测上述三者有助于鉴别诊断CHF和PHD。
作者:郑咏仪;郑国雄;杨陪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在老年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50例与对照组(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50例。对比两组各项手术指标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肠道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淋巴结清除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 P<0.05)。术后随访3~18个月,研究组生存率93.7%,对照组为91.7%,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老年胃癌具有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孙雪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固醇( TC)水平与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入该院治疗并随访成功的208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按照血清 TC 的检测结果分为 A 组( TC<4.16 mmol/L )、B 组(4.16 mmol/L≤TC<4.68 mmol/L )、C 组(4.68 mmol/L≤TC<5.2 mmol/L)和D组( TC≥5.2 mmol/L)。同时对患者进行血清甘油三酯( TG)水平检测和体格检查,记录年龄、体质量指数和死亡情况。结果四组患者血清TC水平〔A、B、C、D组分别为(3.62±0.91)、(4.41±1.11)、(4.99±1.25)、(5.73±1.44)mmol/L〕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患者的病死率(36.21%,42.50%)明显高于B、C组(12.73%,14.55%)(P<0.05);血清TC<4.16 mmol/L或>5.20 mmol/L均可增加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结论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血清TC水平和病死率有着紧密的相关性,血清TC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为引起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作者:吕天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价入院72 h平均空腹血糖( FPG)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25例AMI住院患者按72 h平均FPG水平,分为FPG<5.6 mmol/L(A 组)、5.6 mmol/L≤FPG≤6.9 mmol/L(B 组)、7.0 mmol/L≤FPG≤9.0 mmol/L(C 组)及 FPG>9.0 mmol/L(D组),分析各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发生率与入院72 h平均FPG水平关系。结果各组间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 D组各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C组各事件发生率均高于 A组及 B组,B组各事件发生率均高于 A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发生率的线性回归分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入院72 h平均FPG水平与AMI患者住院预后密切相关,其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作者:龙雄;赖智权;郑天勇;郭宇峰;吴靖波;何炳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退行性病变,主要发生于大、中型动脉中,临床表现为纤维基质、细胞、脂质以及组织碎片异常沉积〔1〕,患者动脉内膜或中层中出现增生过程的病理变化,而周围血管疾病中,绝大多数动脉的狭窄、闭塞或者动脉瘤是由动脉硬化造成的〔2〕。据统计,血糖、血脂、吸烟及高血压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而是否也是介入手术治疗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无定论〔3〕。本研究旨在分析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以及术后复发的相关性因素。
作者:刘一强;王天玉;杜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白介素(IL)-18及其结合蛋白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0例根据HBV-DNA载量不同分为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检测两组患者的IL-18及其结合蛋白含量、肝纤维化指标以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①高载量组患者血清中IL-18含量高于低载量组,IL-18BP含量低于低载量组;②肝纤维化指标:高载量组患者的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ⅢNP)水平均高于低载量组;③高载量组患者的CD4+T细胞、CD16/65+自然杀伤细胞(NK)含量低于低载量组,CD8+T细胞的含量高于低载量组;④IL-18含量与HA、LN、ⅣC、PⅢNP水平以及CD8+T细胞含量呈正相关(β=2.245~2.654,R=0.458~0.782,t=6.182~8.654,P<0.05),与CD4+T细胞、CD16/65+NK细胞含量呈负相关(β=-2.753,-2.648,R=-0.478,-0.532,t=7.032,7.294,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8含量增高,IL-18BP含量降低,且二者与HBV DNA载量、肝纤维化程度、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方宏罡;董秀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1.1对象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8月至2012年7月年龄≥80岁256例符合AMI 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其中男163例,女93例。按其是否发生住院期间死亡分为死亡组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80~90〔平均(84.6±3.8)〕岁;存活组204例,男128例,女76例,年龄80~86〔平均(83.4±3.2)〕岁。两组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差异( P>0.05)。 AMI诊断标准:①典型胸痛或其他非典型症状发作≥30 min;②心电图≥2个相邻胸前导联ST段抬高≥0.2 mV、肢体导联≥0.1 mV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③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正常上限的2倍或肌钙蛋白明显增高。满足上述2个条件即可诊断。
作者:刘悦欣;何乐;刘玉洁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支援新疆(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对援疆汉族女性老年人进行失能筛查,对符合失能标准的284名女性老年人应用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 LSRB)进行调查。结果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得分〔(15.50±4.11)分〕与全国常模差异不显著(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职状态、在职时单位性质、月收入、主要经济来源、医疗保障、来疆时间、失能时间及失能程度是影响其生活满意度的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来疆时间、在职时单位性质及失能时间是影响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应针对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制定相关政策,提高该人群的生活满意度。
作者:王玉环;冯雅楠;侯蔚蔚;吴复琛;刘素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片与拉米夫定片治疗老年慢性乙肝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片,所有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并随访1年。对比两组不同时段肝功能指标复常率、血病毒量转阴率、乙肝E抗原( HBeAg)转阴率、粒细胞降低率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DNA)水平抑制率,并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第6、12、18、24个月和停药1年后,研究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复常率、血病毒量转阴率、HBeAg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但两组患者粒细胞降低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6、12、18、24个月研究组患者HBV-DNA水平总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显著的不良反应,血糖、甲胎蛋白等指标未发生显著异常。结论阿德福韦酯片治疗老年慢性乙肝患者较拉米夫定片的远期疗效更显著,能有效抑制HBV-DNA水平且安全性高。
作者:刘玉柱;闵祥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在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该院采用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治疗42例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每月均进行随访及 X线拍摄,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滑脱距离、滑脱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3~183 min,平均(133.32±5.23)min;术中出血量为372~1523 ml,平均(629.52±123.21)min;36例已达到或基本达到复位,6例通过过提拉螺钉进行补充复位;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没有出现任何不适;采用ODI评分对疗效进行判定,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分别为90.47%(38例)及92.86%(39例);融合成功37例,融合率88.09%,融合时间为3~16个月,平均(7.35±3.82)个月,11.9%(5例)未融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滑脱角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
作者:马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CTCA评价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82例经 CTCA检出的冠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d和辛伐他汀20 mg/d口服,12个月后复查冠脉 CTA,观察斑块变化,同时随访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组12个月后,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治疗后分别下降33.5%、52.6%,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CTCA显示,治疗组患者斑块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斑块CT值明显增加(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血脂,明显逆转冠脉粥样斑块,稳定斑块,CTCA可对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疗效进行有效评价。
作者:王小红;徐军;李丽;孙世元;张可名;王月琦;王宇峰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