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华;王琦;孙喜伟;孙思翘;王中英;赵文光
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应用杂交技术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1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手术成功率95.6%。围术期严重并发症5例(3.7%),大腿截肢2例。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5±0.23增加至术后0.87±0.23(P<0.01)。随访3~60个月〔平均(25±7.3)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3年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5.9%、89.7%、86.79%和55.2%,二期通畅率分别为100%、98.8%、90.7%和65.8%,术后1年和3年的截肢率分别为4.0%和21.1%。结论杂交技术能够降低手术创伤,扩大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并提高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
作者:程志华;王琦;孙喜伟;孙思翘;王中英;赵文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与炎琥宁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效果及对体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及白介素( IL)-1浓度的影响。方法68例老年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对照分为热毒宁注射液组与炎琥宁射液组,每组34例,分别给予热毒宁注射液和炎琥宁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分析其血气指标,包括PaO2、PaO2/FiO2、PaCO2及pH值,记录其体循环阻力(SVR)及肺血管阻力(PVR)的变化,并测定其体内TNF-α及IL-1的浓度变化。结果在接受治疗1个疗程后,热毒宁注射液组患者的 PaO2、PaO2/FiO2等血气指标改善幅度较炎琥宁注射液组大,且热毒宁注射液组患者SVR及PVR下降程度较炎琥宁注射液组大(P<0.05)。在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体内TNF-α及IL-1浓度均有所降低,但热毒宁注射液组患者体内的两种炎症因子降低幅度远大于炎琥宁注射液( P<0.05)。结论与炎琥宁注射液相比,热毒宁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肺损伤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降低炎症反应。
作者:欧艳娟;张建军;郭岩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 NGF )、尼莫地平( Nimodipine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DPN )模型预处理大鼠坐骨神经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变化恢复情况的影响,探讨两者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用链尿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D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糖尿病(DM)组:分别灌胃和肌注等量的生理盐水;DM+神经生长因子组(DM+NGF):后肢肌肉注射β-NGF(200μg? kg-1?d-1);DM+尼莫地平组(DM+Nimodipine):予尼莫地平(20 mg? kg-1? d-1),使用时将尼莫地平片(20 mg/片)用蒸馏水制成混悬液(10 mg/ml)灌胃。使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技术观察AchE活性变化,酶活性观察及图像分析定量测定 AchE活性透光度值。结果组间比较,与 Control 组相比, DM组坐骨神经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值变大,在4、8、12 w时差异明显(P<0.05);DM+NGF组和 DM+Nimodipine 组,在4、8、12 w 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相比,DM+NGF组和DM+Nimodipine组坐骨神经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值渐变小,在8、12 w与DM组差异明显( P<0.05);β-NGF组与DM+Nimodipine组相比,DM+β-NGF组下降更明显,活性值更趋于正常,在8、12 w时二者差异明显( P<0.05)。坐骨神经损伤后AchE活性恢复情况, NGF组优于DM+Nimodipine组,DM+Nimodipine组优于DM组。结论 NGF和尼莫地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鼠坐骨神经起保护作用,均可促进AChE活性恢复而促进受损神经恢复,均随时间延长效果更加明显,NGF作用优于尼莫地平。
作者:王云浩;陈清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 OP)患者的疗效。方法150例老年OP患者分为对照组(血脂正常)和观察组(血脂轻度异常)各7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阿仑膦酸钠,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4 w 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疼痛 VAS评分,骨密度(BMD),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骨钙素(BG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 NTx)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 CTx)含量,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共143例患者完成治疗(对照组71例,观察组72例)。治疗24 w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下降,NTx、CTx含量降低,腰椎、股骨颈及股骨处BMD增高( P<0.05);其余指标相近。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OP疗效肯定且安全。
作者:向凝;李江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实验( TET)对冠心病( 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938例疑似CHD患者进行TET与冠状动脉造影试验,检测病人的运动时间及大心率、ST段压低状况、血压改变等。结果938例患者中,400例 TET阳性,冠状动脉造影阳性300例,阴性100例;48例TET阳性可疑,冠状动脉造影阳性37例,阴性11例;490例TET阴性,冠状动脉造影阴性412例,阳性78例。TET对CHD的敏感性为79.36%,特异性为80.47%,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为84.08%,准确度80.00%。378例冠脉造影阳性患者中,174例单支病变,204例多支病变。单支病变组患者的总运动时间、峰值心率、ST段下移出现时间显著高于多支病变组( P<0.05或 P<0.01)。 TET阳性患者中血压上升较快率为27.50%,正常率为22.50%,血压下降率为50.00%;在 TET 阴性患者中血压上升较快率为5.71%,血压正常率为88.98%,血压下降率为5.31%。结论平板运动试验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检查诊断结果可靠。而对于传统平板运动阳性患者,可适当添加一些新的检测指标以使诊断更具有科学性。
作者:夏纪田;张燕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年发病率(60~80)人/10万人口,其中脑干出血占脑出血的10%以上〔1〕。创伤、休克可致肠道黏膜损伤,脑干出血作为一种应激反应是否同样对患者肠黏膜造成损伤,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对脑干出血患者不同病程血清D-乳酸(LAC)、二胺氧化酶(DAO)进行检测,探讨其是否存在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及损伤程度、持续时间。
作者:王德超;王惠凌;史福平;李烨;苏立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6、IL-8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7例,按照Truelove-Witts分级标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并于同期随机抽取健康体检者47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并比较各组的血清 TNF-α、IL-6、IL-8水平。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组血清 TNF-α、IL-6以及 IL-8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组的TNF-α、IL-6以及IL-8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组 TNF-α、IL-6以及 IL-8水平高于轻度组、中度组,中度组TNF-α、IL-6以及IL-8水平高于轻度组。结论通过检测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可以有效评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进展。
作者:王艳萍;姬林松;倪猛;樊宏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以及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与脑卒中后并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VC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0例,根据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检查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234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26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 IGF-1、HCY、CRP 以及Aβ1~42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与脑卒中后并发VCI的关系。结果认知障碍组HCY、CRP水平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IGF-1、Aβ1~42水平显著低于认知正常组(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F-1、HCY、CRP以及 Aβ1~42均为脑卒中后并发 V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中IGF-1、HCY、CRP以及Aβ1~42与脑卒中后并发VCI有密切关系,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黄晓芸;徐安定;梅志忠;张玉生;方浩威;黄益洪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系统评价拉莫三嗪单药治疗老年癫痫患者的控制率及耐受性。方法用计算机对 Cochrane癫痫组登记的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并对相关的综述及参考文献进行追踪检索,观察癫痫控制率、副作用及其引发的退出率。结果共3篇中文文献和4篇英文文献终纳入49个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797例患者,4个涉及英国、法国、芬兰、挪威、克罗地亚等,治疗时间均在3个月以上。由于中文文献中1篇涉及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年龄被限定在50岁以上,2篇老年人群相关的亚组分析缺乏,因此排除这3篇中文文献;拉莫三嗪组与卡马西平组完成治疗人数呈现统计学意义上的异质性;拉莫三嗪组副作用引发的退出率显著低于卡马西平组(P<0.05),但两组癫痫控制率、副作用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拉莫三嗪单药治疗老年癫痫患者控制率和卡马西平相当,但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李欣;宁树君;罗海龙;汪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4%〔1〕。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普遍较差,长期的睡眠障碍严重的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本文对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做一综述。
作者:李洋;钟玉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抑制自噬是否可以增加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AZD8055)引起的喉癌细胞株Hep-2的凋亡。方法选用人喉癌细胞株Hep-2 细胞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mTOR 抑制剂AZD8055 和(或)自噬抑制剂3-甲基嘌呤(3-MA)对Hep-2 细胞活性的影响。Western 印迹检测AZD8055 和(或)3-MA 对Hep-2 细胞凋亡通路相关蛋白〔Cleaved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CleavedCaspase-3、细胞色素C〕的作用。结果 AZD8055 作用Hep-2 细胞24 h 后,细胞生存率显著下降,具有浓度依赖性。AZD8055 浓度依赖性地增加Hep-2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3 及细胞色素C 表达。当3-MA 与AZD8055 联用时,二者联用与单用AZD8055 组相比,细胞活性显著降低,显著下调凋亡通路相关蛋白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3、细胞色素C 表达。结论 抑制自噬可以增加mTOR 抑制剂AZD8055 引起的喉癌细胞株Hep-2 的凋亡。
作者:金香顺;王东旭;尤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烧伤康复期老年患者的焦虑评分与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和S-100B蛋白(S100B)的表达相关性。方法102例烧伤后进入康复期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经体检证明为健康的老年人群70例作为对照组,均留取空腹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中Hcy和S100B的表达,同时应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两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中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Hcy和S100B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不同烧伤面积患者焦虑评分、Hcy 和 S100B 的表达差异显著,观察组不同焦虑程度患者血清中 Hcy 和S100B的表达差异显著。观察组焦虑评分与Hcy、S100B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烧伤康复期老年患者焦虑评分高,血清中 Hcy和 S100B 的异常表达对焦虑情绪的发生和进展可能起促进作用。
作者:马征;庞久玲;李冰;刘悦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补肾调脾方对更年期综合征( MPS)妇女糖脂代谢及内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6例MP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替勃龙片(尼尔雌醇)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调脾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围绝经期综合量表( KI)评分、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68%,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8.37%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E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FSH、LH 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TG、TC、LDL-C 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较治疗前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 TC 较治疗前下降,HDL-C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 TG及LDL-C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 FBG、FIN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BG、FINS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补肾调脾方可改善MPS妇女临床症状及内分泌水平,其疗效与替勃龙片相当,同时还能调节MPS患者糖脂代谢。
作者:黄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血压变异性(BPV)之间的关系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245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选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CV)11.5为界,分为低CV组(24 h收缩压CV<11.5)120例和高CV组(24 h收缩压CV>11.5)125例。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冠脉病变的差异,并观察IR及BPV与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高CV组ACS患者HOMA-IR明显高于低CV组(5.8±1.3 vs 4.1±1.5,P<0.05),并且24 h舒张压CV、冠脉多支病变例数均高于低CV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收缩压CV、IR及糖尿病、心功能Ⅲ级与ACS患者术后6个月内MACE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 IR和BPV与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明显相关,改善患者的IR及BPV对患者的近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宗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调强放疗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92例,分为单纯放疗组和放疗联合奈达铂组,放疗方法采用三维调强外照射联合后装腔内治疗,放疗联合奈达铂组为放疗的第1天起予以奈达铂每周20 mg/m2。结果调强放疗联合单药NDP化疗组患者中CR+PR高于单纯放疗组( P<0.05),调强放疗联合单药NDP化疗组患者13个月内无复发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 P<0.05)。结论调强放疗同步联合小剂量单药奈达铂化疗近期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张俊;王红勇;王春宇;王铁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了解佛山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多阶段分层随机抽取南海区2个街道6个镇共9586名60岁以上老年人,采用入户面对面访谈的方法,并进行相关人体测量。结果6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41.6%(经中国60岁以上人口构成标化率为41.5%),高血压知晓率为69.7%,男女患病率无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65岁以上老人高血压患病风险是60~64岁老人的1.5倍左右;体质指数( BMI)增大是高血压重要的危险因素,肥胖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是体型正常者的2倍以上,随BMI增大,患高血压风险也逐渐增高。中心性肥胖者患高血压风险约为普通人的1.4倍。其他高血压相关因素OR值及95%CI分别为婚姻状况异常男性1.670(1.326~2.104),女性1.272(1.096~1.47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男性1.195(1.043~1.369),女性1.272(1.125~1.439)。老年男性吸烟的 OR值及95%CI为0.850(0.762~0.949)。结论佛山市南海区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低于中国平均水平,知晓率高于中国平均水平,但仍存在大量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应在社区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从而改善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现状。
作者:周泉;王培席;吴冰源;温志锋;邝少冰;潘栩虹;王家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我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加剧使得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QOL)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老年人QOL研究现状进行述评。
作者:李为华;李双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大脑海马组织内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及其防治老年性痴呆( AD)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观察葛根素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内tau-1、PS396、和tau-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老年对照组相比,短期内葛根素组大鼠学习寻找隐蔽平台的成绩提高更为明显( P<0.01),其大脑海马内tau-1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葛根素可降低老年大鼠海马内 Tau 蛋白在 Ser199/20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 P<0.01)。结论葛根素可明显改善老年大鼠大鼠的学习和近期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
作者:洪小平;陈涛;周珍;邱斌;向雄;余晨;朱潇旭;韩永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噻托溴胺对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 COPD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37)和对照组(n=38),两组均采用基础疗法+噻托溴胺治疗,联合组加用帕罗西汀,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2 w后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差异。结果治疗前后联合组和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容积(FVC)、深吸气量(IC)、6 min步行距离(6M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FEV1(%)、FVC、IC、6MWD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SAS、SDS、圣乔治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SAS、SDS、SGRQ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噻托溴胺对极重度 COPD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的抗焦虑抑郁功效,同时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并且不会影响肺功能治疗效果。
作者:孙锎;张萍;蒲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较高、病程较长且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有研究显示,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导致生活不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导致肢体无力及麻木症状,致使行走不便;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较严重的并发症,容易导致截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患者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血糖控制也是老年糖尿病管理的难点,循证医学证实严格的血糖控制可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血糖波动参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阻断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积极采取早期、长期、有效的个体化平稳降糖策略,注重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2〕。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存在并发症、防治意识差、血糖监测及饮食控制不严格、教育实施困难等特点。目前我国糖尿病治疗多侧重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方面,而忽视了对已发生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关注,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本文综述了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研究,可以使护理干预更有针对性,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杨;黄丹;刘彤;唐敏娜;董艳华;李丽荣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