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华
目的:探讨大麻素1受体拮抗剂AM251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细胞间黏附因子( ICAM)-1和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又分为正常生理盐水对照组( NC组)、正常AM251干预组( NC-C组),糖尿病模型组又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DR组)、AM251干预组( DR-C 组)。糖尿病模型组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复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AM251干预组给予AM 2510.5 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12 w,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周监测血糖、体质量,AM251干预12 w后通过直接及间接眼底镜观察眼底;水合氯醛麻醉下取眼,心脏取血,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 VEGF的变化、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ICAM-1、VEGF的变化,ELISA法测视网膜组织ICAM-1、VEGF的变化及血清中sICAM-1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VEGF、ICAM-1水平明显升高(P<0.05),经AM251干预后,DR-C组VEGF、ICAM-1较DR组降低(P<0.05),较正常组仍升高(P<0.05)。结论AM251 可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ICAM-1、VEGF 的表达,改善视网膜的超微结构,这可能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机制之一。
作者:李甜甜;吕霄;李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3c(C3c)水平与心功能、血清学指标等的关系。方法检测99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3c的水平,按血清 C3c的水平分为C3c正常组及C3c升高组,对患者进行体表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比较63例C3c正常患者与36例 C3c升高患者的心功能、B型利钠肽(BNP)等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 C3c正常组与C3c 升高组相比,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C3c正常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高于C3c 升高组(P<0.05);C3c正常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C3c 升高组(P<0.05);C3c正常组 BNP、C 反应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铁蛋白与C3c升高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C3c正常组与C3c升高组相比,肝功、肾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3 c水平与心功能有关,心衰患者血清补体水平可能对心衰具有提示意义。
作者:张建庆;王小芳;张权孝;费可欣;闫敏;毕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EH患者50例随机分为硝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组各25例,疗程3个月;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25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 TNF)-α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个治疗组血清中 IL-4和 TNF-α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增高、IL-10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两个治疗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硝苯地平组血清中IL-4和TNF-α蛋白及mRNA水平降低、IL-10蛋白及mRNA水平升高显著( P<0.05);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组IL-4和TNF-α蛋白及mRNA水平、IL-10蛋白及mRNA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个治疗组上述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EH的发病机制与炎性因子密切相关;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能更有效降低血清中IL-4、TNF-α的水平和升高IL-10的水平,对降压和抗炎的作用显著。
作者:段淑霞;李冬梅;王戬萌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噻托溴胺对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 COPD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37)和对照组(n=38),两组均采用基础疗法+噻托溴胺治疗,联合组加用帕罗西汀,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2 w后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差异。结果治疗前后联合组和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容积(FVC)、深吸气量(IC)、6 min步行距离(6M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FEV1(%)、FVC、IC、6MWD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两组SAS、SDS、圣乔治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SAS、SDS、SGRQ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噻托溴胺对极重度 COPD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的抗焦虑抑郁功效,同时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并且不会影响肺功能治疗效果。
作者:孙锎;张萍;蒲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营养不良是指因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应用过度,导致患者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发生不良影响〔1〕。住院患者发生营养不良会导致诸多不良后果,如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生活质量降低等〔2,3〕。传统营养评价指标有: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等,使用这些单一指标来衡量患者营养状况存在明显不足。 BMI易受到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不能准确反映机体组织构成与疾病的关系,并且难以对机体近期和未来的营养状况变化进行判断〔4〕。血清白蛋白半衰期较长,不能及时反映机体近期营养状况的变化,白蛋白水平持续降低才足以提示患者存在营养不良,作为判断指标容易出现偏差〔5〕。淋巴细胞总数诊断营养不良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差,假阳性率为34%,假阴性率为50%,而且不能反映出营养干预后营养状况的变化,作为单一指标评估营养状况没有价值〔6〕。本文对综合营养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侯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比较 IOLMaster 与传统A型超声生物测量法对人工晶体度数测量的准确性和特点,评价IOLMaster生物学测量的准确性及实用性。方法对30例(42眼)用IOL Master分别测量患眼的眼轴(AL)、中央的房深度(ACD)、角膜曲率5次,取平均值,然后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同一组患者用A型超声对AL、ACD连续测量5次,然后取其平均值,再利用角膜曲率计对角膜曲率连续测量5次,取其平均值,后计算患者人工晶状体度数。两组数据之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患者分为两组,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按两种计算方法植入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视力及人工晶状体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结果 IOLMaster 测量 AL、ACD 与角膜曲率的平均值分别为(24.53±3.16)mm,(3.03±0.46)mm,(44.93±1.82)mm;A超测量AL和ACD的平均值分别为(24.50±3.10)mm,(2.34±0.64)mm。 IOLMaster 与 A 超测量的 AL与 IOL 无显著性差异, IOLMaster 与A超测量的ACD有显著性差异(t=4.822,P=0.000),IOLMaster 比 A超测量的ACD大0.7 mm,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曲率的平均值为44.77±1.82,IOLMaster 与A超计算的人工晶体度数分别为16.96±8.86和17.12±8.96,IOLMaster 与A超测量眼轴和前房深度的COV分别为0.2%和0.8%,7.6%和6%,IOLMaster 与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曲率的COV分别为1.2%和1.4%。 IOLMaster A超与IOLMaster两组术后的佳矫正远视力和人工晶状体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分别为(0.65±0.20)D,(0.63±0.21)D;(0.61±0.34)D、(0.57±0.32)D,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 A 超相比,IOLMaster在AL,ACD、角膜曲率的测量上及人工晶体度数测量上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宏伟;孙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老年葡萄膜炎的疗效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72例老年葡萄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IL)-10,23、肿瘤坏死因素( TNF)-α、干扰素( INF)-γ水平,随访1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3、6、12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0、IL-23、TNF-α、INF-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控制老年葡萄膜炎患者炎症水平,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视力,降低复发率。
作者:赵德胜;周希瑗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在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该院采用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治疗42例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每月均进行随访及 X线拍摄,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滑脱距离、滑脱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3~183 min,平均(133.32±5.23)min;术中出血量为372~1523 ml,平均(629.52±123.21)min;36例已达到或基本达到复位,6例通过过提拉螺钉进行补充复位;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没有出现任何不适;采用ODI评分对疗效进行判定,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分别为90.47%(38例)及92.86%(39例);融合成功37例,融合率88.09%,融合时间为3~16个月,平均(7.35±3.82)个月,11.9%(5例)未融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滑脱角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
作者:马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及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植入术后早期出现囊袋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6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及ICD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合并全身疾病、术前抗凝药物、术前合并感染,术前临时起搏,电极数量,手术时长),术后早期感染和囊袋相关并发症(血肿、感染、破溃),并针对可能的诱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出现囊袋血肿28例(5.7%),囊袋破溃3例(0.6%),感染69例(14.2%)。多因素分析显示,血肿的发生与术前使用抗凝药物及临时起搏应用呈正相关(P<0.05)。起搏器围术期发热与术前抗凝药物使用及术前是否合并感染有明显相关(P<0.05)。虽然二次手术(尤其是临时起搏患者中)与起搏器术后血肿无明显相关性,但是二次手术后的血肿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结论起搏器术前抗凝药物使用是起搏器术后早期出现感染及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璐;葛智儒;董梦青;朱华;刘新秀;王燕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自我超越( ST)水平与主观幸福感( SWB)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太原市2个社区30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SWB得分为(33.48±9.29)分,ST得分为(43.83±7.29)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T水平与SWB 呈正相关。结论家属、医护人员、老年社会工作者等应该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人的ST水平,从而增加老年人的SWB,促进身心健康。
作者:孙建萍;张晶;杨支兰;宋丹;牛桂芳;璐吕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大肠癌nm23、ki67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 plus法,测定90例大肠癌(观察组)及37例癌旁组织(对照组)中nm23、ki67的表达。结果两组nm23、ki67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nm23、ki67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5)。结论联合检测大肠癌中nm23、ki67的表达,有利于更好地评估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综合其他临床检查可对患者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才保加;祁玉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式在70岁以上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6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和临床表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乳房切除术,观察组采用改良根治术进行肿块切除手术,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疗效。结果49例(51.04%)手术后存活至今。死亡47例中有8例(16.67%)死于乳腺癌原发病,24例(25.00%)死于乳腺癌转移,10例(10.42%)死于如心脏病、冠心病等的非肿瘤疾病,2例(2.08%)死于交通等意外事故,3例(3.13%)死因不明确。肿瘤Ⅲ期患者5年后和10年后死亡率有统计学差异( u=4.0421,P=0.444),而其他肿瘤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接受治疗后住院期间有6例肿瘤复发,2例死亡,平均住院时间(23.1±5.6)d;对照组肿瘤复发14例,死亡8例,平均住院时间(28.8±6.9)d,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5年后死亡4例(4.17%),10年后死亡14例(9.38%);对照组5年后死亡13例(13.54%),10年死亡21例(21.8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根治术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有较好疗效,能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降低死亡率。但是,对于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自身不同特点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给予患者适宜的手术方式才能更好地治疗乳腺癌患者,降低手术风险和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从而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延长生命。
作者:吴勤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深部真菌感染是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各种感染中危险程度高的一种〔1〕。本文从流行病学、感染危险因素、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对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李力翠;朱敬先;张国强;林元珠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IRI )的机制主要是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氧化应激、炎症反应、钙离子超载等〔1,2〕。中药有效成分可从多个方面发挥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锦萍;张春兵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 OP)患者的疗效。方法150例老年OP患者分为对照组(血脂正常)和观察组(血脂轻度异常)各7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阿仑膦酸钠,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4 w 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疼痛 VAS评分,骨密度(BMD),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骨钙素(BG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 NTx)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 CTx)含量,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共143例患者完成治疗(对照组71例,观察组72例)。治疗24 w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下降,NTx、CTx含量降低,腰椎、股骨颈及股骨处BMD增高( P<0.05);其余指标相近。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OP疗效肯定且安全。
作者:向凝;李江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小鼠模型,分析柚皮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9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模型组以及干预组,每组30只。模型组以及干预组通过经鼻滴入金色葡萄球菌8325-4建立C57BL/6J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模型,干预组给予柚皮素100 mg/kg,1次/12 h,皮下注射。2 d后,运用颈椎脱臼方法处死小鼠,每组取10只小鼠,对肺内菌落进行计数;每组取10只小鼠,处理肺脏组织制作成病理切片,进行病理学研究;每组取10只小鼠,检测细胞因子白介素( IL)-6、IL-1β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①2 d后,模型组与干预组中肺内菌落计数较对照组均有所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肺内菌落计数均有所改善( P<0.05);②HE染色观察到,对照组中肺内组织结构完整,肺泡边缘整齐,肺泡腔内无异常;金黄色葡萄球菌8325-4肺炎模型组中的肺内组织结构模糊,无法识别,大量细菌弥漫在整个肺内,无肺泡结构,部分炎性细胞破裂坏死,细支气管上皮细胞部分坏死,其腔内有大量的炎性细胞,同时血管周围水肿,并有纤维组织渗出;柚皮素干预组小鼠肺内组织中部分肺泡腔融合,肺泡壁毛细血管呈现略有扩张、少量的充血以及炎性细胞浸润。③2 d后,模型组与干预组中IL-6、IL-1β以及TNF-α均有所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IL-6、IL-1β以及TNF-α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柚皮素能够明显缓解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病情。
作者:吴文伟;郑世翔;翁钦永;陈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奇经四穴对改善围绝经期郁病(肝郁证)生存质量的作用及不同时点运用的效果。方法将符合“肝郁证”的围绝经期郁病患者69例随机分为奇经针刺组(列缺、照海和内关、公孙)、药物对照组(乌灵胶囊)和浅针刺组(列缺、照海和内关、公孙浅刺2.5~5 mm,进针即出,不留针),采用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 MENQOL)分别在治疗期间第4周和治疗结束第8、12周时进行有效率评定,并采用Binary Logistics回顾分析各组在不同时点的起效效率。结果治疗后第4、8周,奇经针刺组有效率高于其余两组;治疗后第12周,奇经针刺组与药物对照组有效率相当,且两组有效率均高于浅针刺组;在控制年龄和治疗前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后,分组是影响有效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治疗后第8周,相对药物对照组,奇经针刺组3.15倍概率产生疗效。治疗后第12周,药物对照组与奇经针刺组对疗效的影响相当)。结论奇经四穴虽无肝经穴位,却能调摄肝经气血,在改善围绝经期郁病(肝郁证)患者的生存质量中有可靠的作用。
作者:王聪;徐书君;原嘉民;陈志霞;符文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延长病人生存期方面有较好的功效〔1〕。目前中西医结合抗肿瘤复发转移是研究的热点,其中运用化瘀解毒法治疗各种恶性肿瘤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
作者:魏征;张俊萍;蔡小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比较三种髋关节置换术(即全髋关节置换术、单极和双极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12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全髋组52例、单极组32例和双极组44例,比较三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输血总量、术后功能( Harris评分)、手术出血等情况。结果全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显著高于双极组和单极组(P<0.05);全髋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双极组和单极组(P<0.01),而术后疼痛率明显低于双极组和单极组( P<0.05)。结论三种置换术中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好,双极次之,但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需考虑老年患者的全身一般状况。
作者:袁海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蔗糖铁对血液透析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FGF)23水平及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86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实验组再给予静脉输注蔗糖铁治疗,为期1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FGF23、1,25-二羟维生素D3〔(25-( OH) VitD3〕、甲状旁腺激素( PTH)、钙( Ca)、磷( P)、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铁蛋白(SF)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 FGF、1,25-(OH)VitD3、Ca、P 及 PT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Ca、P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而实验组FGF23、PTH均有明显的下降,1,25-(OH)VitD3有明显上升(P<0.05);2个月后随访,两组除Ca、P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其余各指标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 SF、BUN、SCR、CRP及Hb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各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而实验组 BUN、SCR 、CRP均有明显下降,SF、Hb 明显上升( P<0.05);2个月后随访,两组除BUN水平无显著变化( P>0.05) ,其余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时进行静脉输注蔗糖铁,对患者体内FGF-23水平及钙磷代谢紊乱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肖英;张红霞;冯现竹;张晓宁;张洪源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