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袁毅;吕雪漫;张稳;姜琦
目的:探讨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57例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2例)、对照组(55例)。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 HCY、FIB、GLU、TC、LDL-C 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UA 无统计学差异( P>0.05)。冠心病患者的HCY、FIB、GLU、TCH、L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5),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对患者HCY、FIB、GLU、TCH、LDL-C水平进行监测及控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预防冠心病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爱文;巨名飞;丁振江;赵洁;李红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以及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水平与脑卒中后并发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VC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0例,根据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检查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234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26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 IGF-1、HCY、CRP 以及Aβ1~42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与脑卒中后并发VCI的关系。结果认知障碍组HCY、CRP水平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IGF-1、Aβ1~42水平显著低于认知正常组(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F-1、HCY、CRP以及 Aβ1~42均为脑卒中后并发 V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中IGF-1、HCY、CRP以及Aβ1~42与脑卒中后并发VCI有密切关系,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黄晓芸;徐安定;梅志忠;张玉生;方浩威;黄益洪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对老年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DNA水平影响及对老年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90例Ⅲ期和Ⅳ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放射治疗,实验组辅助给予5-FU治疗,荧光定量 PCR反应监测患者治疗前后EB病毒DNA的变化,临床检查和MRI判断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临床有效率高( P=0.011)。对颈淋巴结转移患者,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效率高( P=0.000)。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 EBV DNA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 P<0.05)。结论5-FU能明显降低老年鼻咽癌患者血浆EBV DNA水平,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蒋成义;李多杰;汪洪涛;江涛;许亚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 MS)患者中循环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及相关危险因子。方法选取该院诊治的215例MS患者和110例老年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对象体内白细胞介素( IL)-1、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等循环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并分析老年MS 患者相关危险因子。结果对照组PAI-1〔M(min~max)〕、Fg 、hs-CRP〔M(min~max)〕、IL-1、IL-6、TNF-α水平分别为24.5(1.2~79.6)U/L、(3.1±0.3)g/L、1.8(1.0~7.4)mg/L、(0.6±0.2)ng/L、(95.7±26.8)pg/ml和(14.2±5.2)pg/ml,青年组分别为36.5(4.5~153.3)U/L、(3.7±0.4)g/L、3.0(1.1~14.2)mg/L、(0.9±0.3)ng/L、(123.5±43.2)pg/ml 和(20.7±5.8)pg/ml,老年组分别为57.2(9.3~219.5)U/L、(5.1±0.4)g/L、6.5(1.6~21.8)mg/L、(1.9±0.4)ng/L、(169.0±62.4)pg/ml和(30.3±6.5)pg/ml,经方差分析,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hs-CRP(OR=2.348,95%CI=1.281~8.965)、Fg(OR=1.721,95%CI=1.114~6.728)、IL-6(OR=1.516,95%CI=1.106~5.982)和 TNF-α(OR=1.247,95%CI=1.065~5.107)为影响老年人发生MS的主要影响因子。结论老年 MS患者体内循环炎性因子呈升高状态,其中,IL-6、TNF-α、Fg和hs-CRP是老年MS发生的危险因子。
作者:邓晓龙;朱红霞;高静;孙玥;葛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白介素(IL)-18及其结合蛋白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0例根据HBV-DNA载量不同分为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检测两组患者的IL-18及其结合蛋白含量、肝纤维化指标以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①高载量组患者血清中IL-18含量高于低载量组,IL-18BP含量低于低载量组;②肝纤维化指标:高载量组患者的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ⅢNP)水平均高于低载量组;③高载量组患者的CD4+T细胞、CD16/65+自然杀伤细胞(NK)含量低于低载量组,CD8+T细胞的含量高于低载量组;④IL-18含量与HA、LN、ⅣC、PⅢNP水平以及CD8+T细胞含量呈正相关(β=2.245~2.654,R=0.458~0.782,t=6.182~8.654,P<0.05),与CD4+T细胞、CD16/65+NK细胞含量呈负相关(β=-2.753,-2.648,R=-0.478,-0.532,t=7.032,7.294,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8含量增高,IL-18BP含量降低,且二者与HBV DNA载量、肝纤维化程度、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方宏罡;董秀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太极康复操”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方法老年冠心病 CHF 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太极康复操”;对照组50例,给予药物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以6 min步行距离(6 MW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太极康复操”治疗后,治疗组6 MWD、LVEF以及 MLHFQ 评分结果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P<0.05)。结论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太极康复操”治疗冠心病CHF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桑林;刘卓;郎芳;田瑗;张洪侠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评价瑞舒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 HC)心室功能早期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33例HC 患者( HC组)和2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集血液样本进行临床生化分析,并在6个月瑞舒伐他汀治疗前后进行两次常规超声心动图分析、脉冲波组织多普勒成像( PWTDI)和彩色多普勒心肌显像及声学密度定量( IBS)。评价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室功能的精确度和特异性,并评价瑞舒伐他汀对HC心室功能早期损伤的保护效果。结果经二尖瓣流量评估心肌舒张功能,HC组患者心脏块速充盈期/心脏缓慢充盈期( E/A)比值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1),HC组患者Tei指数mit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常规超声心动图显示 HC 组和对照组在隔膜水平、横向剖面水平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HC组患者心肌收缩速度和峰值A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HC 组患者的 CVI sept(P<0.01)和 CVI post wall(P<0.05)显著减少;经过ROC分析结果,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与Tei指数mitr呈显著相关性(r=0.59,0.48,P<0.01);Tei指数 mod lat与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4,P<0.01),与TC/HDL-C(r=0.44,P<0.05)和LDL/HDL比值(r=0.46,P<0.01)呈现直接相关性。 CVI sept与TC和LDL-C(r=-0.46,-0.44,P<0.01)呈显著负相关;经过6个月瑞舒伐他汀治疗后,患者 TC 水平、LDL-C 和甘油三酯显著减少;峰值A显著降低(P<0.05),Tei指数显著降低;CVI septum治疗后显著增加(P<0.01)。结论 HC可造成急性冠脉综合征,而瑞舒伐他汀早期治疗具有可以逆转对心室功能损伤能力。
作者:姜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赶黄草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随机选择140例大鼠,喂以1.5%的硫酸亚铁饲料进行饲养,并进行灌胃乙醇制作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将所有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赶黄草提取物高剂量、低剂量组、槲皮素高剂量、低剂量组、硫普罗宁组共七组,用药大鼠均灌胃给药,1次/d ,连用6 w。计算肝脏系数,并行肝组织油红 O染色,于光镜下观察肝脏脂肪浸润情况,对比肝细胞脂滴面积,并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①相比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反应迟钝,体重明显减轻,肝脏指数明显增加( P<0.05);相比模型组,各用药组大鼠体重增加显著,肝脏指数明显下降( P<0.05)。②油红 O染色脂滴半定量分析后显示,赶黄草提取物各剂量组同模型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③相比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血清ALT、AST、TC、TG水平均增加(P<0.05);相比模型组,各用药组血清ALT、AST、TC、TG水平均降低(P<0.05);相比槲皮素各组,赶黄草各提取物组 ALT、AST、TC、TG 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赶黄草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保护作用,与其中含有的槲皮素及其他化学成分有关。
作者:李国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AI )依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1〕。原发性AI中常见的是艾迪生病。继发性AI的病因又包括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鞍区肿瘤、自身免疫性垂体炎、席汉病、结节病、组织细胞增多症及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缺乏、外伤或者大型手术后应激等〔2〕。本研究对冠脉搭桥术后出现AI病例进行总结。
作者:国欣涛;姜楠;陈庆良;徐栋;赵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经皮明胶海绵栓塞冠状动脉法建立猪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观察猪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动态变化。方法选用中华小型猪16只,麻醉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后经微导管注入明胶海绵堵闭猪钝缘支(OM)支,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0 min、30 min、1、2、3、4、6、8、12、24、48 h抽取猪耳缘静脉血观察IMA的动态演变,并于1、3、5、7、10 d后处死取出心脏,取目标心肌做病理学检查。结果15头猪心肌梗死造模成功,心电图、心脏标本、病理切片均显示典型心肌梗死改变。 IMA在猪心肌梗死后10 min后即开始升高,6 h达峰值,48 h降至正常范围。结论经皮冠状动脉明胶海绵栓塞法建立猪AMI模型科学可靠,简单易行,可重复性强。血清IMA的水平的动态检测对于AMI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丽平;王绍欣;段娜娜;程建新;汪砚雨;王可;刘相勇;魏利娟;孟雅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了解佛山市社区老年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多阶段分层随机抽取南海区2个街道6个镇共9586名60岁以上老年人,采用入户面对面访谈的方法,并进行相关人体测量。结果60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41.6%(经中国60岁以上人口构成标化率为41.5%),高血压知晓率为69.7%,男女患病率无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65岁以上老人高血压患病风险是60~64岁老人的1.5倍左右;体质指数( BMI)增大是高血压重要的危险因素,肥胖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是体型正常者的2倍以上,随BMI增大,患高血压风险也逐渐增高。中心性肥胖者患高血压风险约为普通人的1.4倍。其他高血压相关因素OR值及95%CI分别为婚姻状况异常男性1.670(1.326~2.104),女性1.272(1.096~1.47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男性1.195(1.043~1.369),女性1.272(1.125~1.439)。老年男性吸烟的 OR值及95%CI为0.850(0.762~0.949)。结论佛山市南海区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低于中国平均水平,知晓率高于中国平均水平,但仍存在大量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应在社区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从而改善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现状。
作者:周泉;王培席;吴冰源;温志锋;邝少冰;潘栩虹;王家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自我超越( ST)水平与主观幸福感( SWB)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太原市2个社区30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SWB得分为(33.48±9.29)分,ST得分为(43.83±7.29)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T水平与SWB 呈正相关。结论家属、医护人员、老年社会工作者等应该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人的ST水平,从而增加老年人的SWB,促进身心健康。
作者:孙建萍;张晶;杨支兰;宋丹;牛桂芳;璐吕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检测老年人骨肉瘤术后组织中过氧化物氧化还原蛋白(PRDX)-1、人 C-myc癌基因产物(C-myc)和突变型 P53基因(P5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老年骨肉瘤术后组织68例作为观察组,49例老年人骨样骨瘤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PRDX-1、C-myc和P53的表达。结果观察组PRDX-1、C-myc和P53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RDX-1、C-myc和P53表达与肿瘤大径、转移、分期及脉管浸润相关。观察组PRDX-1和P53、C-myc和P53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老年人骨肉瘤术后组织中PRDX-1、C-myc和P53高表达,不仅可以促进骨肉瘤的恶变进程,还可以使肿瘤处于高度增殖状态。 PRDX-1和C-myc对肿瘤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对P53的调节有关。
作者:祁玉林;何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我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加剧使得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QOL)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老年人QOL研究现状进行述评。
作者:李为华;李双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价入院72 h平均空腹血糖( FPG)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25例AMI住院患者按72 h平均FPG水平,分为FPG<5.6 mmol/L(A 组)、5.6 mmol/L≤FPG≤6.9 mmol/L(B 组)、7.0 mmol/L≤FPG≤9.0 mmol/L(C 组)及 FPG>9.0 mmol/L(D组),分析各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发生率与入院72 h平均FPG水平关系。结果各组间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 D组各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C组各事件发生率均高于 A组及 B组,B组各事件发生率均高于 A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发生率的线性回归分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入院72 h平均FPG水平与AMI患者住院预后密切相关,其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作者:龙雄;赖智权;郑天勇;郭宇峰;吴靖波;何炳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深部真菌感染是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各种感染中危险程度高的一种〔1〕。本文从流行病学、感染危险因素、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对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李力翠;朱敬先;张国强;林元珠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血压变异性(BPV)之间的关系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245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选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CV)11.5为界,分为低CV组(24 h收缩压CV<11.5)120例和高CV组(24 h收缩压CV>11.5)125例。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冠脉病变的差异,并观察IR及BPV与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高CV组ACS患者HOMA-IR明显高于低CV组(5.8±1.3 vs 4.1±1.5,P<0.05),并且24 h舒张压CV、冠脉多支病变例数均高于低CV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收缩压CV、IR及糖尿病、心功能Ⅲ级与ACS患者术后6个月内MACE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 IR和BPV与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明显相关,改善患者的IR及BPV对患者的近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宗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治疗主要应用抑制骨髓红系细胞异常增生的细胞毒药物、干扰素及放血疗法。 JAK2 V617 F基因突变检测在鉴别诊断中起决定性作用,但目前文献报道阳性率在85%~95%,且偶有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因此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水平、血液学参数及临床特征可作为临床医生鉴别PV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许锦花;张传辉;邸鑫;金鑫;李小丰;赵岩;王秀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抗炎性反应药物在临床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的具体作用。方法对该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SAP患者,均进行禁饮禁食、胃肠减压、容量复苏,行48 h连续血液净化,生长抑素、加贝酯抑制胰腺分泌,质子泵抑制剂( PPi)抑酸,预防感染、控制血糖、纠正内环境紊乱,中药灌肠等标准治疗,其中28例加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治疗组),12例加用等量生理盐水进行对照(对照组),比较在治疗48 h后的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乳酸、腹内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Ⅱ的变化情况以及对 ICU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在呼吸频率、氧合指数、腹内压方面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在ICU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能在早期改善重症胰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降低腹腔内压力。
作者:黄文祺;张安;王鹏飞;杜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老年人骨肉瘤术后组织中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CEACAM)6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分化抗原(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43例老年骨肉瘤术后的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CEACAM6、VEGF和CD31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CEACAM6表达的阳性率是24%~86%,VEGF表达的阳性率是34%~90%,观察组中MVD值范围是12~46个。观察组中CEACAM6和VEGF的阳性率、MVD值均与肿瘤大径和Ki67增殖指数密切相关。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骨肉瘤中CEACAM6的表达与MVD、VEGF的表达与MVD、CEACAM6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老年人骨肉瘤术后组织中CEACAM6和VEGF高表达,对肿瘤的发生和进展均具有促进作用。 CEACAM6促进老年人骨肉瘤间质血管生成的作用可能与VEGF的协同作用有关。
作者:张哲;霍岩;周明;乔楠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