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鉴别真红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意义

许锦花;张传辉;邸鑫;金鑫;李小丰;赵岩;王秀丽

关键词:红细胞增多症, EPO
摘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治疗主要应用抑制骨髓红系细胞异常增生的细胞毒药物、干扰素及放血疗法。 JAK2 V617 F基因突变检测在鉴别诊断中起决定性作用,但目前文献报道阳性率在85%~95%,且偶有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因此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水平、血液学参数及临床特征可作为临床医生鉴别PV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重要参考指标。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拉莫三嗪单药治疗老年癫痫患者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拉莫三嗪单药治疗老年癫痫患者的控制率及耐受性。方法用计算机对 Cochrane癫痫组登记的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并对相关的综述及参考文献进行追踪检索,观察癫痫控制率、副作用及其引发的退出率。结果共3篇中文文献和4篇英文文献终纳入49个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797例患者,4个涉及英国、法国、芬兰、挪威、克罗地亚等,治疗时间均在3个月以上。由于中文文献中1篇涉及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年龄被限定在50岁以上,2篇老年人群相关的亚组分析缺乏,因此排除这3篇中文文献;拉莫三嗪组与卡马西平组完成治疗人数呈现统计学意义上的异质性;拉莫三嗪组副作用引发的退出率显著低于卡马西平组(P<0.05),但两组癫痫控制率、副作用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拉莫三嗪单药治疗老年癫痫患者控制率和卡马西平相当,但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李欣;宁树君;罗海龙;汪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人胸外伤后肺萎陷的疗效

    老年人胸外伤后肺萎陷比较常见。由于老年人体质弱,有时又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外伤后短期内行手术治疗风险大。传统治疗以肺功能锻炼为主,效果不甚满意,易发生肺部或胸腔内感染,或者需二期手术,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本文采用无创正压通气( NPPV)的方法治疗外伤后肺萎陷疗效尚佳。

    作者:胡述提;赵松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慢性乙型肝炎白介素18及其结合蛋白与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白介素(IL)-18及其结合蛋白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0例根据HBV-DNA载量不同分为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检测两组患者的IL-18及其结合蛋白含量、肝纤维化指标以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①高载量组患者血清中IL-18含量高于低载量组,IL-18BP含量低于低载量组;②肝纤维化指标:高载量组患者的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ⅢNP)水平均高于低载量组;③高载量组患者的CD4+T细胞、CD16/65+自然杀伤细胞(NK)含量低于低载量组,CD8+T细胞的含量高于低载量组;④IL-18含量与HA、LN、ⅣC、PⅢNP水平以及CD8+T细胞含量呈正相关(β=2.245~2.654,R=0.458~0.782,t=6.182~8.654,P<0.05),与CD4+T细胞、CD16/65+NK细胞含量呈负相关(β=-2.753,-2.648,R=-0.478,-0.532,t=7.032,7.294,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8含量增高,IL-18BP含量降低,且二者与HBV DNA载量、肝纤维化程度、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方宏罡;董秀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中药有效成分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IRI )的机制主要是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氧化应激、炎症反应、钙离子超载等〔1,2〕。中药有效成分可从多个方面发挥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锦萍;张春兵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经导管动脉单药栓塞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单药栓塞( TACE)治疗老年人原发性肝癌( PH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个纳入研究的病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B组)46人,观察组(A组)50人,B组用常规三联化疗方案TACE治疗,A组则采用单药TACE治疗。观察实体瘤近期疗效、患者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肝功能、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变化,并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实体瘤近期疗效、KPS改善情况方面未见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NK细胞、CD3、CD4、CD4/CD8降低,CD8升高,但A组的变化幅度低于B组;两组均出现了化疗后不良反应,均为消化系统及造血系统异常,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 P<0.05)。结论单药TACE治疗老年人 PHC疗效确切,与联合化疗方案相当,且毒副作用小,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练维生;黄建瑾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TRAP、CTX-Ⅱ及Hcy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 CTX-Ⅱ)及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56例作为研究组,其中Ⅰ期18例,Ⅱ期20例,Ⅲ期18例,同期选取接受激素治疗的非股骨头坏死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 TRAP、CTX-Ⅱ,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浆 Hcy 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 TRAP、CTX-Ⅱ和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其中Ⅲ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TRAP、CTX-Ⅱ和 Hcy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Ⅱ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Ⅰ期(P<0.05);经 Pearson 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 TRAP、 CTX-Ⅱ与血浆 Hcy 呈明显正相关(r=0.612、0.548,P<0.05),血清TRAP、CTX-Ⅱ亦呈明显正相关(r=0.624,P<0.05)。结论 TRAP、CTX-Ⅱ及 Hcy共同参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理发生和发展,三者显著增加反映骨及其软骨代谢异常和促炎症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形成。

    作者:谢悦胜;王勒;陈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L-13、IL-25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3、(IL)-25与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4例AR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 IL-13、IL-25水平,并分析相关性。结果持续性 AR患者血清中 IL-13,IL-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中重度组AR患者血清中IL-13、IL-25水平均明显高于持续性轻度组(P<0.05)。 IL-13与 IL-25在持续性 AR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呈正相关( r=0.979 P<0.05)。结论 IL-13、IL-25参与了AR的发生与发展,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黄芳林;徐艳萍;王言言;汤翠华;何晓;李阳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复方丹参胶囊对比复方丹参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系统评价

    目的:比较复方丹参胶囊与复方丹参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14年第02期)、Pubmed(1966~2014.06)、Embase(1966~2014.06)、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1979~2014.06)、万方数字化期刊库(1981~2014.06)、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14.06),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质量提取资料,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初检出412篇文献,经筛选终纳入14篇关于复方丹参胶囊对比复方丹参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研究。以心绞痛缓解为疗效尺度:χ2=33.59,df=13,P=0.001,合并OR=4.38,95%CI(3.40,5.65),Z=11.38(P<0.00001);以心电图为疗效尺度:χ2=4.25,df=13,P=0.99,合并OR=2.29,95%CI(1.86,2.81),Z=4.95(P<0.00001)。结论复方丹参胶囊对比复方丹参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更有效,都较安全。

    作者:徐国良;许英;徐卉;林淑梅;林光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综合营养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营养不良是指因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应用过度,导致患者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发生不良影响〔1〕。住院患者发生营养不良会导致诸多不良后果,如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生活质量降低等〔2,3〕。传统营养评价指标有: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等,使用这些单一指标来衡量患者营养状况存在明显不足。 BMI易受到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不能准确反映机体组织构成与疾病的关系,并且难以对机体近期和未来的营养状况变化进行判断〔4〕。血清白蛋白半衰期较长,不能及时反映机体近期营养状况的变化,白蛋白水平持续降低才足以提示患者存在营养不良,作为判断指标容易出现偏差〔5〕。淋巴细胞总数诊断营养不良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差,假阳性率为34%,假阴性率为50%,而且不能反映出营养干预后营养状况的变化,作为单一指标评估营养状况没有价值〔6〕。本文对综合营养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侯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补肾调脾方对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糖脂代谢及内分泌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调脾方对更年期综合征( MPS)妇女糖脂代谢及内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6例MP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替勃龙片(尼尔雌醇)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调脾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围绝经期综合量表( KI)评分、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68%,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8.37%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E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FSH、LH 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TG、TC、LDL-C 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较治疗前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 TC 较治疗前下降,HDL-C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 TG及LDL-C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 FBG、FIN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BG、FINS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补肾调脾方可改善MPS妇女临床症状及内分泌水平,其疗效与替勃龙片相当,同时还能调节MPS患者糖脂代谢。

    作者:黄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抗炎症反应药物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目的:探讨抗炎性反应药物在临床上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的具体作用。方法对该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SAP患者,均进行禁饮禁食、胃肠减压、容量复苏,行48 h连续血液净化,生长抑素、加贝酯抑制胰腺分泌,质子泵抑制剂( PPi)抑酸,预防感染、控制血糖、纠正内环境紊乱,中药灌肠等标准治疗,其中28例加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治疗组),12例加用等量生理盐水进行对照(对照组),比较在治疗48 h后的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乳酸、腹内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Ⅱ的变化情况以及对 ICU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在呼吸频率、氧合指数、腹内压方面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在ICU住院时间和死亡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能在早期改善重症胰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降低腹腔内压力。

    作者:黄文祺;张安;王鹏飞;杜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负担及其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痴呆事件对主要照料者及患者家庭所造成的负担和影响。方法抽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在云南省精神病医院、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101例老年痴呆患者及其照料者。应用一般资料问卷、Zarit照料者负担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 HIS)、总体衰退量表、日常生活功能量表、简明神经精神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照料者积极感受量表、Beck抑郁问卷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老年痴呆患者及其照料者进行调查。结果(1)本次调查的101例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女性占61.4%,年龄≥50岁者近60%,90%的照料者为患者配偶及子女。(2)痴呆患者照料者ZBI总负担为轻度负担(33.04±19.622)。70.3%的照料者均报告存在照顾负担,其中32.7%的照料者报告为轻度负担,25.7%的照料者报告为中度负担,11.9%的照料者报告为重度负担。(3)照料者健康状况、患者精神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分担照顾的人数进入了以老年痴呆照顾负担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F=9.106,P=0.000),可以解释照料者负担变异的22%。结论老年痴呆患者的照顾任务主要由患者家属承担,其中老年女性家属、患者配偶及子女在照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照顾负担与照料者健康状况、患者精神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分担照顾的人数相关。

    作者:伍星;许秀峰;卢瑾;余发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慢性乙型肝炎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非CHB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8例CHB合并CAD患者及同时间段451例年龄匹配的CAD不伴有CHB患者,测定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酸、空腹血糖等传统的CAD危险因素的水平,对比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结果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在 CHB 组和非 CHB 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与非CHB组比较,CHB组高血压的发生率增加、总胆固醇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两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B可能在CAD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二者间关系仍需研究。

    作者:李丹;黄猛珣;张现格;马礼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补体3c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3c(C3c)水平与心功能、血清学指标等的关系。方法检测99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3c的水平,按血清 C3c的水平分为C3c正常组及C3c升高组,对患者进行体表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比较63例C3c正常患者与36例 C3c升高患者的心功能、B型利钠肽(BNP)等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 C3c正常组与C3c 升高组相比,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C3c正常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高于C3c 升高组(P<0.05);C3c正常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C3c 升高组(P<0.05);C3c正常组 BNP、C 反应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铁蛋白与C3c升高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C3c正常组与C3c升高组相比,肝功、肾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3 c水平与心功能有关,心衰患者血清补体水平可能对心衰具有提示意义。

    作者:张建庆;王小芳;张权孝;费可欣;闫敏;毕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瑞舒伐他汀早期干预对老年走过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走过性心绞痛基础病变为冠状动脉狭窄〔1〕。姜志安等〔2〕研究报道,冠状动脉造影可以看到此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显著,既可为单支病变也可为2或3支病变,大多数患者需要进一步血运重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可导致血管内膜损伤,诱导和加重局部炎症反应。急、慢性炎症细胞随即参与动脉损伤的修复过程,术后炎症因子会在短期内急剧升高。瑞舒伐他汀不但具有强效降脂作用,还具有独立于降脂外的多效性作用〔3〕。本研究观察瑞舒伐他汀早期干预对老年走过性心绞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张庆华;闫华;王金艳;刘晓坤;于佳新;韩全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2000~2011年老年学研究热点评析--基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统计分析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中文学术期刊7900多种,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率96%〔1〕。信息出处正规,版权明确,内容可靠,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的依据。检索期刊来源类别为中文核心期刊,检索字段为“主题=老年 OR主题=老龄”,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依据检索条件共检索到论文20119篇,剔除无效内容后,筛选出有效论文19826篇。

    作者:王政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多种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57例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2例)、对照组(55例)。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 HCY、FIB、GLU、TC、LDL-C 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UA 无统计学差异( P>0.05)。冠心病患者的HCY、FIB、GLU、TCH、L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5),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对患者HCY、FIB、GLU、TCH、LDL-C水平进行监测及控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预防冠心病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爱文;巨名飞;丁振江;赵洁;李红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经皮冠脉栓塞法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及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的变化

    目的:探讨经皮明胶海绵栓塞冠状动脉法建立猪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观察猪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动态变化。方法选用中华小型猪16只,麻醉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后经微导管注入明胶海绵堵闭猪钝缘支(OM)支,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0 min、30 min、1、2、3、4、6、8、12、24、48 h抽取猪耳缘静脉血观察IMA的动态演变,并于1、3、5、7、10 d后处死取出心脏,取目标心肌做病理学检查。结果15头猪心肌梗死造模成功,心电图、心脏标本、病理切片均显示典型心肌梗死改变。 IMA在猪心肌梗死后10 min后即开始升高,6 h达峰值,48 h降至正常范围。结论经皮冠状动脉明胶海绵栓塞法建立猪AMI模型科学可靠,简单易行,可重复性强。血清IMA的水平的动态检测对于AMI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丽平;王绍欣;段娜娜;程建新;汪砚雨;王可;刘相勇;魏利娟;孟雅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巴曲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00例

    目的:评估巴曲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年内收治的20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巴曲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组和巴曲酶单一治疗组,每组100例;单一治疗组给予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及巴曲酶治疗;联合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5、7、14天测定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同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第3、5、7天,联合治疗组 FIB水平均低于单一治疗组(P<0.05);治疗后第14天,联合治疗组与一治疗组相比,FIB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第3、5、7、14天,联合治疗组PT、APTT显著长于单一治疗组(P<0.01)。治疗后14 d,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单一治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异(91% vs 75%,χ2=4.252,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巴曲酶联合阿加曲班治疗可有效控制 TIA后脑梗死的发生率,且风险未见明显提高。

    作者:初婷婷;叶琳琳;郑永慧;杨慧;孙永奇;张惊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17β-雌二醇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转换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 SD大鼠MSCs,诱导大鼠MSCs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应用放免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应用17β-E2对成年大鼠来源的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分离得出 BMSCs细胞为长梭形或纺锤形,诱导7 d时,大部分细胞逐渐变为多边形,可见碱性磷酸酶( ALP)染色呈阳性;诱导约14 d,细胞互相聚集周围有钙盐晶体形成;诱导培养21 d,细胞聚集形成典型的骨小结,茜素红染色将骨结节中沉积的钙盐染成红色。结论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筛选法相结合,是体外分离、纯化MSCs的理想方法;雌激素能通过增强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来发挥促骨形成作用。

    作者:冷冰;马恩元;薛昊罡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