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间歇性缺氧对INS-1细胞功能的影响

徐健;孙丽华;陈济明;李一禄

关键词:慢性间歇性缺氧, 细胞功能, 细胞增殖, 胰岛素分泌, 对照组, 甲基噻唑基四唑, 放射免疫法, 重度, 增殖能力, 检测, 上清液, 气作用, 试验, 浓度, 方法, 低氧, 比色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间歇性缺氧( CIH)对INS-1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按不同浓度氧气作用于INS-1细胞,分为轻度间歇性缺氧组、中度间歇性缺氧组、重度间歇性缺氧组、持续低氧组、间歇正常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胰岛素水平,甲基噻唑基四唑比色试验( MTT)检测细胞增殖。结果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中、重度间歇性缺氧组胰岛素水平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 P均<0.05)。结论 CIH能抑制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及细胞增殖。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多浆膜腔积液1例并文献复习

    多浆膜腔积液是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浆膜腔同时出现积液。导致多浆膜腔积液的病因复杂,既往国内有相关研究以恶性肿瘤较为常见[1]。但因其病因多、诊断复杂,易出现漏诊及误诊,现报道1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刘小伟;高亭;朱波;何小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4 h动态PH监测在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24 h动态PH监测在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 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支气管哮喘患者32例( A组),GERD患者40例( B组),支气管哮喘合并GERD患者32例( C组),对3组患者行24 h食管pH监测,记录胃酸反流的总次数,总计、立位、卧位pH<4的百分比,并行食管测压。结果C组及B组近段、中段远端的食管体部压力低于A组;A组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力、蠕动波传导速度高于C组及B组,反流频数C组低于其他两组;A组酸反流总次数,总计、立位、卧位pH<4的百分比和DeMeester评分均少于C组及B组。结论24 h动态PH监测能发现更多的反流时间,卧位pH<4百分比及反流频数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教春;郑林;詹志刚;陈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对焊工尘肺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早期焊工尘肺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7例我院职业病防治院确诊的Ⅰ期及Ⅱ期电焊工尘肺分析其42次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7例常规CT扫描显示了特征性的表现,其中23例(23/27,85.2%)表现为边缘模糊的小叶中央磨玻璃微结节,其中12例(12/23,52.2%)伴有分支状细线影;1例(1/27,3.7%)表现为弥漫性磨玻璃影;3例(3/27,11.1%)仅为分支状细线影。结论边缘模糊的小叶、中叶磨玻璃密度微结节和分支状细线影是焊工尘肺的常见表现。

    作者:刘云峰;荣光生;王宝春;高大圣;周晓秋;操啸;王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简化肺栓塞严重指数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简化肺栓塞严重指数(sPESI)的关系来预测急性肺栓塞危险程度。方法将9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分为sPESI低危组和高危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胸部影像学及心脏彩超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sPESI高危组与低危组比较,在心率、收缩压、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中性粒细胞、RDW、累及主肺动脉及右心室增大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收缩压、INR、RDW、累及主肺动脉、右心室增大与sPESI分组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累及主肺动脉是影响sPESI分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RDW在sPESI高危组与低危组差异有显著性,但不是预测sPESI分组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急性肺栓塞危险程度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马长秀;陆友金;赵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首次发作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复发因素研究进展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PSP)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好发于15-34岁青少年,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它不仅仅是临床诊疗中的常见问题,同时也是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潜在急症。同样,高复发率也一直是PSP诊疗中的重要问题。迄今,如何准确预测PSP复发还没有达成广泛共识。多数临床研究认为与PSP复发相关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吸烟史、家族史、患者体型特点(瘦高体型)、气胸影像学特征、气胸大小、细胞因子、基因改变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研究PSP复发因素意义在于有助于将首次的PSP发作患者进行分级,筛选出高复发风险的患者,为及时合理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及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与之相对的是继发性自发性气胸,本文不予叙述。

    作者:侍管(综述);崔永;常栋(审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抗焦虑抑郁辅助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辅助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336例,通过抑郁焦虑评分量表筛选出慢阻肺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82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 n=41)和对照组( n=41)。通过mMRC评分,BODE指数和CAT评分评价治疗前后慢阻肺患者病情程度改变情况。通过SAS评分和SDS评分评价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程度。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1月后BODE指数(3.4±1.1 vs.2.4±0.5,P<0.05)和CAT评分(15.1±6.1 vs.9.2±6.6,P<0.05)下降较为明显;而对照组仅CAT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5.5±7.6 vs.10.1±4.6,P<0.05)。治疗组治疗1月后SDS评分X值(44.6±3.1 vs.40.3±6.5,P<0.05)和SAS评分Y值(53.3±4.7 vs.49.1±5.5,P<0.05)下降较为明显。相关性分析提示△SAS 评分(Y值)(r=0.832,P<0.05)、△SAS评分(X值)(r=0.850,P<0.05)和△SAS评分(Y值)(r=0.792,P<0.05)与黛力新治疗呈正相关。结论小剂量黛力新干预治疗有助于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临床治疗。

    作者:邹志;杨婵娟;陈开容;牟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一氧化碳(CO)吸入疗法在足月新生儿肺炎中应用的安全性以及抗炎、抗氧化作用

    目的:评价在足月新生儿肺炎患儿中应用一氧化碳( CO )吸入疗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近年收治的8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 n=40)采用常规抗感染、祛痰止咳等方案,治疗组( n=40)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CO吸入疗法,比较两组患儿抗炎、抗氧化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0%、92.5%,组间比较并无明显差异(χ2=2.024,P>0.05),但治疗组显效率(57.5%)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42.5%)(χ2=8.774,P<0.05),两组患者治疗2 h、5 h后丙二醛(MDA)、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水平比较并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且与同期对照组比较也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 CO吸入疗法佐治足月新生儿肺炎可有效改善炎症及应激状态,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焕利;周熙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90例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恩度联合顺铂组、恩度组和顺铂组,具体方法:恩度30mg/次,顺铂30mg/次,每两天一次,连续3次为1疗程,多可连续接受2疗程治疗。评估三组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 QOL)和不良反应。结果恩度联合顺铂组有效率、QOL改善率分别为83.3%、76.7%,恩度组53.3%、63.3%,顺铂组50%、60%。恩度联合顺铂组有效率高于恩度组、顺铂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三组QOL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恩度联合顺铂组、顺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恩度组低于上述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17)。结论恩度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肺腺癌胸腔积液可明显提高缓解率,改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

    作者:卢筠;谢强;陈群;孙卫红;钟爱虹;石琴;廖胜祥;臧焕平;朱金秀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耐药的分析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检测异烟肼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方法收集到医院就诊的结核病疑似患者痰液样本,提取痰液样本的总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进行快速筛查,并与传统药敏试验进行比较,对两者的灵敏度、特异性、一致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检测346例结核病人临床分离培养样本,药敏试验检出257例异烟肼敏感标本,101例异烟肼耐药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共检测出异烟肼敏感和耐药标本225例98例,灵敏度为86.64%,特异性为93.92%,一致率为93.12%。结论跟传统药物敏感性实验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速度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较高,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突变的快速检测,适于耐多药结核病的快速筛查。

    作者:孙京涛;孙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28例ANCA阳性肺血管炎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我科28例ANCA阳性肺血管炎的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2015年ANCA阳性肺血管炎患者,总结其临床资料、实验室和肺部CT检查表现。结果28例患者纳入分析,性别比例1∶1.15;平均年龄64.11±13.51岁(36~81岁);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25例患者表现为P-ANCA阳性(89.28%);所有检测ESR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升高(21/21),96.30%的患者CRP升高(26/27);17例患者合并有肾受累表现,主要以血尿为主(17/28,60.71%);74.19%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78.57%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肺部CT提示以斑片状渗出影常见(67.86%),其次为间质病变(28.57%),其他病变包括结节样病变(17.86%),胸腔积液(25.00%),磨玻璃样病变(7.14%)。与单纯肺受累组相比,合并肾受累时实验室检查和肺部影像学改变并无明显差异。结论 ANCA阳性肺血管炎临床和相关检测缺少特异性,诊断上需仔细甄别。

    作者:徐轲;张晶晶;范晓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小气道病变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诊断及康复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小气道病变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康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表现及身体状况。诊断中对PEFR、V50、V25、FEV1、FEV1/FVC%、RV、MMV等相关的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治疗前后,这些指标有显著变化,同时我们分别使用阿斯美进行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了综合诊治。治疗后,以上指标都得到了明显额改善,治疗组显效例数较多,总有效率86.7%;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咳嗽消失时间明显短与治疗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小气道相关指标的检测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诊疗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阿斯美与康复训练治疗方式结合,对患者的治疗以及康复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杨秀娜;董莉;郭春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纤维支气管镜对早期诊断菌阴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提高对菌阴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40例临床诊断为菌阴肺结核的患者均接受诊断性抗结核治疗1月后,临床症状部分好转,仍不能排除肺部肿瘤的患者,同时进行纤支镜检查行病理活检、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找癌细胞、BALF涂片、BALF结核菌培养、BALF的TB-DNA。结果40例患者中肺癌与菌阴肺结核共存25例(62.5%),肺癌4例(10%),菌阴肺结核11例(27.5%),40例患者进行BALF检查,其中36例患者的BALF的TB-DNA≥1.14×103,13例BALF结核菌培养阳性,2例发现癌细胞;40例患者中的16例纤支镜下有异常改变者,进行病理活检和刷检,其中13例患者病理为典型结核和肺癌并存,3例为典型结核结节;24例在病变部位行刷检,其中10例病理证实肺癌。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操作简单,镜下多种联合检测可提高菌阴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早期诊断率,避免漏诊及误诊。

    作者:陈红梅;傅满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人参皂苷Rg3配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TGF-α、TGF-β1和VEGF的影响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配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TGF-α、TGF-β1和VEGF的影响,评价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筛选2010年-2013年来我院肿瘤科病房及门诊就诊的临床分期( TNM)为ⅢA-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3例,随机分到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对照组46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GP方案进行化疗,不给予针对性治疗,3周为1个疗程,化疗周期为4个疗程,进行定期复查及随访;观察组患者化疗方案同对照组一致,3周为1个疗程,化疗周期为4个疗程,并在化疗前3天开始服用参一胶囊,饭前空腹口服,一次2粒,一日2次,2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之后进行定期复查及随访。记录治疗过程中KPS评分变化、体重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TGF-α、TGF-β1和VEG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均有所降低( 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中的TGF-α、TGF-β1含量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没有显著差异( P>0.05),而观察组的TGF-α、TGF-β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治疗后两组病例的KSP评分变化及体重变化均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的评分变化及体重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人参皂苷Rg3配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降低患者血清中TGF-α、TGF-β1和VEGF,促使肿瘤细胞凋亡,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作者:梁俊燕;韩秀文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以胸闷气喘为表现的狼疮危象1例

    患者,女,56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和活动后胸闷气喘于2014-10-28就诊于外院,当时高体温38.5℃,血常规:WBC 7.7×109/L, N%78.4%,Hb 88g/L;考虑肺部感染,予以头孢替安联合左氧氟沙星抗炎治疗7天,患者咳嗽、咳痰稍好转,但胸闷和气喘进行性加重,并仍有发热,遂于2014-11-05来我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0年余,近4年口服氯沙坦钾50mg,qd。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年余,未予以正规诊治,长期口服清络通脉片。近1年来,有反复口腔溃疡病史。家族史其姐姐因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去世。追问病史,患者于2014年2月曾因反复发热,胸闷、气喘伴双下肢水肿就诊外院,查尿常规发现尿蛋白阳性,当时予以抗炎、平喘和利尿治疗1月后热退,胸闷气喘好转,但蛋白尿没有消失,出院后也未进一步诊治。本次入院查体:T 38.1℃,P 110次/min,R 22次/min,BP 170/100 mmHg。神志清,精神差,端坐呼吸,右肺呼吸音粗,左下肺闻及Velcro啰音,HR 110次/min,律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未明显异常。四肢关节无畸形和肿胀,双下肢呈凹陷性水肿。

    作者:张梦;王展;董甲贵;王红;陆月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不同治疗方案对70岁以上晚期肺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70岁以上晚期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67例70岁以上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治疗经过,根据所接受的治疗分为3组:靶向治疗组(A组)、化疗组(B组)和佳支持治疗组(C组)。进一步将B组分为3个亚组:单纯化疗并完成首次4~6个治疗周期(B1组),在治疗中使用过靶向药物( B两组)和未完成4-6个化疗周期的患者( B3组),比较各组患者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期的差异。结果 A、B两组的1年生存率(35.3%,40.0%)均高于C组(6.6%)( P<0.01),三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A、B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6.9月,4.7月)均高于C组(2.2月)(P<0.05)。 A、B两组的中位生存期无显著差异(8.2月,9.1月),均高于C组(3.4月)(P<0.01)。在亚组分析中,B1组和B两组的1年生存率高于B3组(分别为46.7%、58.3%及0.0%)( P<0.05 ),3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26.7%,41.7%和0.0%。 B1组(5.1月)与B两组(4.5月)的无进展生存期均高于B3组(2.4月)(P<0.01)。3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7月,15.1月和3.2月,B1、B两组高于B3组(P<0.01)。 B1组的中位生存期比A组增加了3.7月(P<0.05)。结论对于老年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或靶向治疗疗效均优于佳支持组。化疗联合或交替使用靶向药物可能使该患者群体受益。

    作者:崔凯铭;周剑平;周丽娜;王琼;沈继敏;李庆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荧光支气管镜对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的诊治价值

    淀粉样变可发生于全身多个系统,其发病率低,国外报道约为每年8例/100万[1],起病缓慢,中年居多,男多于女。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 Tracheo-bronchial amyloidosis,TBA)是指蛋白-多糖复合体组成的淀粉样物质异常沉积于气管支气管壁的病变。 TBA由于无典型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片及胸部CT对气管支气管观察欠佳而容易引起漏诊,近年来,随着荧光支气管镜在临床上的应用,其对早期肺癌的诊断、肺癌术前切除范围的确定及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判定应用广泛,但将其应用于TBA的诊断尚未见报道,现报道1例我院经临床诊断及荧光支气管镜检查,终经病理确诊的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患者,探讨荧光支气管镜对该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睿荣;巨芳萍;王娟;徐曼;杨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的表达意义

    目的:探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部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周围型肺癌患者,按肺功能检查结果及吸烟情况分为NS组(17例)、S组(26例)和慢阻肺组(17例)。检测患者新鲜正常肺组织匀浆中IL-17的含量、平均肺泡面积和肺腺泡肌型动脉( MA)管壁厚度、肺泡壁、小气道壁及MA管壁中IL-17、CD4+及CD8+T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S组的FEV1/FVC%、FEV1%预计值下降趋势不明显(P>0.05),慢阻肺组患者的FEV1/FVC%、FEV1%预计值明显降低(P<0.001);慢阻肺组患者的肺组织匀浆中IL-17含量、平均肺泡面积、MA管壁厚度以及肺泡壁、小气道壁、MA管壁中IL-17、CD4+及CD8+T细胞明显高于NS组和S组,S组明显高于NS组( P<0.05)。结论 IL-17可促进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炎症反应。

    作者:刘淑珍;张卿;郭爱莲;南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肺隐球菌病2例并文献复习

    肺隐球菌病( pulmonary cryptococcosis , PC )是由新生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肺深部真菌病,是免疫受损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但近年免疫正常的病例报道不断增多。由于PC 的临床症状、体征、肺部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因此易漏诊、误诊。现报道我科、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呼吸内科各1例肺隐球菌病,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殷建团;聂蔚;陈刘通;黄申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17,HMGB1和S100 A9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 )患者血清 S100钙结合蛋白 A9(S100A9)、白细胞介素-17(IL-17)、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2例AECOPD患者( AECOPD组)、6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 COPD组)、60例健康研究对象(健康组),分别测定三组的血清IL-17、HMGB1、S100A9水平,同时分析其与AECOPD患者肺功能的关系。结果 AECOPD组患者的FEV1/FVC%、FEV1占预计值%均显著的低于COPD组、健康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患者的FEV1/FVC%、FEV1占预计值%均显著的低于健康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患者的血清S100A9、IL-17、HMGB1、TNF-ɑ、MIP-1ɑ水平显著的高于COPD组、健康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患者的血清S100A9、IL-17、HMGB1、TNF-ɑ、MIP-1ɑ水平显著的高于健康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患者的血清S100A9、IL-17、HMGB1与FEV1/FVC%、FEV1占预计值%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r=-0.517、r=-0.385、r=-0.563、r=-0.62、r=-0.435、r=-0.664,P<0.05)。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S100A9、IL-17、HMGB1水平显著的提高,并且与患者的肺功能呈显著的负相关性。

    作者:李莉;王海霞;李为群;胡明琴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小儿麻疹肺炎合并重度ARDS观察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 HFOV)对小儿麻疹肺炎合并重度ARDS 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小儿麻疹肺炎合并重度ARDS常频通气( CMV)治疗失败后行HFOV 治疗,设置相应的参数。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h、24h、48h通气-氧合指标变化、循环指标的变化及患儿存活情况。结果 HFOV治疗后12h、24h、48h通气-氧合指标均有改善,PaCO2降低,PaO2/FiO2值升高,OI值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FOV治疗12h、24h、48h心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治疗前后各时间段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本组患儿存活20例,死亡10例(33.3%)。结论 HFOV对CMV治疗无效的重度ARDS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改善通气及气体交换,对血流动力学无不良影响,可作为小儿麻疹肺炎合并重度ARDS的重要抢救措施。

    作者:耿文锦;曹利静;徐梅先;王晓冬;霍习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