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OTC检测视盘形态及RNFL厚度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罗毅;熊红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开角型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视盘
摘要:目的:探讨OTC检测视盘形态及RNFL厚度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初诊的30例PO-AG患者为观察组,并根据病情的早期、进展期、晚期分为观察1组、2组、3组,另取3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予以所有研究对象常规眼科检查以及OCT检查,观察组进行视野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1、2、3组的RNFL厚度测量中上方、下方、颞侧、鼻侧以及均值均降低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除视盘面积、环量外,观察1、2、3组视盘形态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组间比较,与观察1组比较,观察3组的盘沿面积、杯容积、杯/盘比、水平杯盘比以及垂直杯盘比均增加明显,缘容积降低明显( P<0.05)。观察1组与2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视野检测的缺损均值与RNFL厚度、视盘参数中的盘沿面积、缘容积、环量、视神经头、杯盘比均呈负相关。结论 RNFL厚度、视盘形态可作为老年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敏感指标而应用于临床,且随着病程的发展,RNFL厚度逐渐变薄,视盘参数发生改变,视野的平均缺损范围则渐趋增加。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南宁市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服务需求及供给现状

    目的:了解南宁市养老机构老年服务的需求、供给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层抽取南宁市及下属县份范围内的10个养老机构,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入住老人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对需求满足总体评价为(3.23±0.94)分;需求满足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安全需求(3.65±0.87)分、爱与归属需求(3.46±0.98)分、生理需求(3.34±0.89)分、尊重及心理需求(3.06±0.70)分;而自我实现需求为(2.49±0.83)分,满足水平低。结论老年人整体需求满足状况不容乐观,养老机构应顺应社会发展和老人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和动态增加服务项目,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作者:王章安;刘丽萍;滕雪萍;杨龙;梁国隆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干预效果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纤维结缔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高脂高糖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 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肾病对照组( DN)、干细胞移植组( MSC)、前列地尔组(AL)。非糖尿病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 MSCs经体外培养、鉴定、标记后,经尾静脉注射到MSC大鼠体内(6×106 MSCs/ml),同时AL大鼠每日经尾静脉注射10μg? kg-1? d-1,连续注射21 d。于开始治疗后第7、14、21天测定大鼠血糖、24 h尿总蛋白、血肌酐、尿素氮,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CTG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造模鼠血糖、24 h 尿蛋白、肌酐、尿素氮均显著升高( P<0.05);与DN组比较,MSC组及AL组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与NC组比较,DN组肾组织CTGF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DN组比较,MSC组及AL组肾组织CTGF表达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NC组(P<0.05);与AL组比较,MSC组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肾组织CTGF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MSCs可以抑制CTGF蛋白的过度表达,进而减缓DN的病程进展。

    作者:张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发生在早老及老年期以进行性痴呆和精神行为异常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ND )。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清楚阐明。本文就AD的药物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曾纪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目前,糖尿病肾病( D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其涉及遗传因素、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糖脂代谢紊乱、细胞因子、炎症机制和氧化应激等多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本文对DN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闫寒;马博清;付彩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北京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与呼吸系统疾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北京社区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 MCI)患病率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抽样调查北京城乡社区老年人1716例,比较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肺结核、尘肺、支气管扩张、肺栓塞等不同呼吸系统病的老年人MCI患病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分析MCI的危险因素。结果未患有COPD、支气管哮喘、OSAHS、肺栓塞的老年人MCI患病率分别为11.7%,12.0%,11.9%,11.7%,患有上述3种慢性病的老年人 MCI患病率显著升高(39.0%,20.3%,18.2%,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P=0.041,P=0.034,P=0.000);Logistic分析显示,COPD 和肺栓塞是 MCI 的独立危险因素( OR=3.115,95%CI 1.397~6.945,P=0.005;OR=2.250,95%CI为1.272~3.981,P=0.005)。结论加强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戈改真;汤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腰椎椎间孔韧带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腰腿痛在临床上十分常见,Golub等〔1,2〕提出韧带结构可能是椎间孔内的异常结构,并推断其在腰腿痛中的作用。随后人们逐渐意识到并肯定了椎间孔韧带在腰腿痛中的作用,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椎间孔韧带结构是椎间孔内正常结构。为能更好理解椎间孔韧带在腰腿痛中的作用,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研究资料,对腰椎间孔韧带相关知识作一综述。

    作者:胡琦;刘国民;张宇晨;张逸;付川;白云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慢性低氧及野百合碱对SD大鼠右心室功能及规范性瞬时感受器电位亚家族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低氧(CH)及野百合碱(MCT)对SD大鼠右心室功能及右心室心肌细胞上规范性瞬时感受器电位(TRPC)亚家族表达的变化。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 CON组)、CH组和MCT诱导右心室肥大模型组( MCT组),每组24只。 CH组将大鼠置于CH(10%O2)环境饲养3 w以诱导大鼠发生右心室肥厚,MCT组则是对 SD 大鼠进行腹腔注射诱导液,其剂量规定是2%MCT 60 mg/kg,设计MCT诱导大鼠出现右心室肥厚模型。之后对上述三组SD大鼠的右心室进行全面检查,研究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右心肥大指数( RVMI)、右心室心肌病理切片,实时定量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TRPC亚家族mRNA和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 CON组比较,CH组及 MCT组:SD大鼠的右心室功能相关指标收缩压(RVSP)、右心室内压力大上升速率(+dp/dtmax)、RVMI均显著增加(P<0.01),且 MCT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RVMI均显著高于CH组;心肌纤维组织呈病态状,纤维层变厚,胞核颜色加重、外形不规则,同时经检测发现,MCT组的病理改变较CH组更为显著;CH组右心室心肌组织TRPC1 mRNA表达升高;MCT组右心室心肌组织 TRPC6 mRNA表达升高;CH组大鼠右心室 TRPC1蛋白指数异常,其表达率增加, MCT组大鼠右心室TRPC6蛋白指数异常,其表达率增加( P<0.05)。结论在CH环境中生长3 w 能够顺利诱导大鼠出现右心室肥厚,同时也会提高其心肌细胞中的TRPC1 mRNA与蛋白的表达,MCT预处理3 w可成功诱导SD大鼠产生右心室心肌肥厚,且MCT预处理的诱导的右心室肥厚现象比较明显,同时也提高其心肌细胞中的TRPC6 mRNA与蛋白的表达,这两个亚型或许是诱导右心室肥厚出现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慧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降钙素原的表达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降钙素原(PC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5例ARDS患者作为观察组并留取晨起血清样本,53例正常成人晨起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血清中VEGF、TNF-α和PCT的表达。结果观察组血清中VEGF、TNF-α和PCT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中VEGF、TNF-α和PCT的表达与氧合状态分级具有相关性。观察组中VEGF和TNF-α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ARDS患者血清中VEGF、TNF-α和PCT的表达升高对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有重要意义。 TNF-α和PCT可能具有正向协同作用,共同促进疾病的进展。

    作者:马强;吴占庆;杨培雄;李琳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支气管镜下白蛋白泡沫定位顽固性气胸漏气支气管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顽固性气胸患者应用支气管镜下白蛋白泡沫定位漏气支气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呼吸科确诊的45例顽固性气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白蛋白泡沫定位漏气支气管,对照组20例,采用双腔球囊充液定位。比较两组患者的气胸定位情况,定位时间以及封堵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共定位出支气管漏气部位段、亚段、次亚段各18、5、2例,对照组各16、1、0例,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7、0.005、0.015);两组总定位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5);两组定位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两组患者的封堵成功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P=0.577);两组患者并发症支气管充血水肿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0.362),对照组患者的邻近气管受压和支气管变形扩张的发生率较观察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27)。结论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白蛋白泡沫定位漏气支气管是一种安全、更为准确的治疗方法,特别适合于顽固性气胸的定位治疗。

    作者:罗春娟;张琦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器植入与单纯自体颗粒骨植骨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微创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器植入或单纯自体颗粒骨植骨两种融合方式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该院骨科收治的拟接受经椎间孔入路的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4例,随机分为融合器组和植骨组各37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 w、1年、2年进行随访,比较数字分级法(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 ODI)评分、椎间孔和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融合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融合器组患者治疗费用明显高于植骨组( 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的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1年和术后2年的VAS评分、ODI评分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器组术后2年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植骨组( P<0.05);两组术后2年腰椎前凸角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融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老年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微创经椎间孔入路的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椎间融合器植骨能够更好地恢复椎间隙、椎间孔的高度;自体颗粒骨植骨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作者:丁国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老年女性乳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老年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127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Ki67表达,分析其与 ER、PR、Her-2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Ki67表达阳性率为73.2%;Ki67阳性表达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数无关;与ER、PR及Her-2的表达相关( P<0.05)。结论 Ki67与Her-2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作者:雷双根;余小芬;雷秋模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阿尔茨海默病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氏病( AD )又称老年性痴呆,是多因素引起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皮质、海马的神经元脱失是其主要的病理特征之一。痴呆在老年人的疾病谱和死亡谱中被列为仅次于心血管、肿瘤和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四位死亡杀手,全球估计有1500万人患此病且数目还在逐年上升〔1~3〕。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人口多、基数大,因此加强AD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现将近年来AD病因病机从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两个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李国徽;陈凌;麦凤香;贾孟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冠心病患者热休克蛋白60浓度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性化心脏病( CHD)患者热休克蛋白( HSP)60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 IR)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行冠脉造影术的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CHD组60例,测定其血清HSP60、空腹胰岛素( FINS)、空腹血糖( FBG)及血脂,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并分析CHD组HSP60与HOMA-IR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血清 HSP60及 FINS、HOMA-IR明显升高,且 HSP60与 HOMA-IR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SP60浓度的升高可能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AS)及IR的潜在因素。监测人群HSP60的水平对预测AS及IR有一定意义。

    作者:喻荷淋;吴艳;陈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老年2型糖尿病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与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53例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患者纳入观察组,45例T2DM未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纳入对照组,同期同龄正常体检者30例纳入正常组,比较三组血清IL-6、CRP、VEGF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CRP、IL-6及VEGF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仅FPG、2 h PBG、CRP、IL-6及VEGF水平显著升高(P<0.05)。 CRP及IL-6水平与TC、LDL、FPG、2 h PBG呈正相关,与HDL、TG无相关性;VEGF水平与TC、LDL、FPG、2 h PBG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与TG无相关性;CRP、IL-6及VEGF间相互呈正相关。结论 T2 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中CRP、IL-6及VEGF水平明显升高,CRP、IL-6及VEGF可能参与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对大血管病变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月华;周嘉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对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意义

    目的:探讨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早期预警作用及改善治疗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无创颅内压(NICP)监测技术对该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连续动态监护,根据颅脑CT检测结果分为血肿稳定组和血肿扩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NICP、颅脑灌注压(CPP)、血肿侧与健侧 NICP 差值(D 值)、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治疗预后情况。结果入选患者中血肿扩大57例(35.63%),其中12 h内发生血肿扩大52例(91.23%);血肿扩大组患者复测时NICP值、D值均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而CPP值以及血肿稳定组NICP值、CPP值、D值与入院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中D值>1.3 mmHg的病例情况统计显示,入院首测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测时血肿扩大组明显高于血肿稳定组(P<0.01)。 GOS评分血肿扩大组预后良好率明显低于血肿稳定组,植物生存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血肿稳定组(P<0.01);但两组中残率和重残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 NICP监测技术无创、连续监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早期了解血肿动态变化情况,对出现血肿扩大的患者及时干预,改善治疗预后,将D值作为评估指标能够使早期预警效果更敏感。

    作者:刘汶;刘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血清DNMT1、DNMT3 a、DNMT3 b和HDAC1蛋白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甲基化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和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1)蛋白在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于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肺癌患者104例,按其组织学分型分别为鳞癌35例,腺癌39例,其他类型30例,正常对照组选择100例健康志愿者。所有入选者均于清晨休息状态下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 DNMT1、DNMT3a、DNMT3b 和HDAC1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患者DNMT1、DNMT3a、DNMT3b和HDAC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肺癌分型中,患者的 DNMT1、DNMT3a、DNMT3b和HDAC1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小(P>0.05);通过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结论肺癌患者血清DNMT1、DNMT3a、DNMT3b和HDAC1蛋白表达升高,并随着肺癌的发生发展升高,对临床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海励;王静;魏海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NSCLC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G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 GP化疗方案联合静脉滴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 CD3+、CD3+CD4+、CD16+CD56+、CD4/CD8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67.2±16.6)分、情绪功能(73.8±17.2)分、社会功能(66.7±20.4)分、整体生活质量(83.5±25.7)分均高于对照组躯体功能(55.7±14.5)分、情绪功能(62.9±15.1)分、社会功能(54.6±19.2)分、整体生活质量(72.7±22.6)分(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下降、肝肾功能损伤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NSCLC,能够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化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

    作者:陈奕霖;杨卫兵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主动脉中膜钙化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讨SD大鼠在维生素D3联合高脂饲料处理下,90 d建立动脉粥样硬化( AS)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雄性 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AS组。对照组予以基础饲料饲养,AS组维生素D3以60万U/kg实验开始前4 d连续腹腔注射,之后以30万U? kg-1?30 d-1的剂量腹腔注射,并联合高脂饲料饲养90 d。检测0、45及90 d血清总胆固醇( TC)、钙离子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浓度。 HE 染色法检测 AS过程中主动脉动态病理变化。结果90 d AS组TC、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AI)及钙离子浓度显著高于0 d和90 d对照组(均P<0.05),90 d时出现主动脉中膜钙化型AS斑块。结论 SD大鼠在维生素D3联合高脂饲料处理下,90 d成功构建了主动脉中膜钙化型AS模型。

    作者:龚博君;李自成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欢迎订阅《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天麻多糖对H22荷瘤小鼠细胞周期及caspase蛋白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天麻多糖对H22荷瘤小鼠细胞周期及 caspase蛋白活性的影响。方法右侧腋窝接种 H22肿瘤细胞制造荷瘤小鼠模型。实验设模型组、高剂量天麻多糖组、中剂量天麻多糖组、低剂量天麻多糖组及环磷酰胺( CTX)组。造模后给予天麻多糖或环磷酰胺治疗。实验结束处死小鼠,比较各组瘤重、抑瘤率、caspase-3,8,9及细胞周期分布状况。结果天麻多糖可明显减轻瘤重,高剂量天麻多糖抑瘤率可达44.7%;与模型组比较,天麻多糖中、高剂量组可显著升高caspase-3,8,9水平及G0/G1期细胞百分数,降低G2/M期细胞百分数。结论天麻多糖对H 22荷瘤小鼠具有显著的抑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细胞周期分布,抑制细胞增殖并激活Caspase系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刘现辉;郭晓娜;展俊平;谢忠礼;王君明;张月藤;陈玉龙;李晓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