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国强
社区中老年人衰弱的发生率为6.9%~14.9%〔1~3〕,85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中衰弱的发生率更高,尤其是高龄老年女性衰弱占45.1%〔4〕。衰弱的老年人占用了大量卫生服务资源,且健康结局依旧难以改善,加重了家庭照护者的身心负担和社会养老与医疗的负担〔5〕。通过早期筛查衰弱老年人并及时给予预防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或延缓不良结局的发生〔6〕。本文介绍国外老年人群衰弱评估工具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作者:奚兴;郭桂芳;孙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调查徐州市区4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DM)及糖调节受损(IGR)患病率情况,分析 DM的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针对徐州市区4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1894人,对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空腹血糖(FPG)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量身高、体重、腰臀围、腰臀比(WHR)、血压,计算体质指数(BMI),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尿酸(UA)水平。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DM及IGR诊断标准,计算患病率。对DM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徐州市区40岁以上人群 DM 患病率为21.06%,标化率为19.72%,其中男性为20.94%女性为2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P>0.05)。 IGR 患病率为24.67%,标化率为22.83%,其中男性为24.91%女性为2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DM家族史、高LDL-C水平、高血压、运动量少为DM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徐州市DM及IGR人群患病率明显增高,中心性肥胖、超重(肥胖)、年龄增长及高LDL-C水平、血压增高可能是导致DM患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作者:凌宏威;应长江;赵猛;李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性格在心理学上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相关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本文就老年人性格进行综述。
作者:闵洋璐;陶琳瑾;蒋京川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洁悠神联合3M 无痛皮肤保护膜治疗老年刺激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患有刺激性皮炎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洁悠神联合3M 无痛皮肤保护膜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3M 无痛皮肤保护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愈合时间。结果两组对Ⅰ度刺激性布皮炎的治疗效果和愈合时间无统计意义(z=-0.699,P=0.608;t=-0.492,P=0.628),但对于Ⅱ度及以上的刺激性皮炎治疗效果和愈合时间有显著性差异(z=-2.833,P=0.005;t=-5.989,P=0.001)。结论洁悠神联合3M 无痛皮肤保护膜对Ⅱ度及以上的老年刺激性皮炎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杨君;刘欣彤;丁福;朱跃平;何锡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大鼠脑出血后JAK2-STAT3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及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08只,经尾动脉取血缓慢注射到尾状核区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根据出血时间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h、9h、1d、3d、5d和7d6组,每个组又分为3个亚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AG490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检测JAK2、p-JAK2、STAT3和p-STAT3的表达,并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与假手术组和AG490组相比,模型组中p-JAK2和p-STAT3大量表达,并于24 h时达到高峰;与模型组相比,AG490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在各时间点均较低。结论脑出血后能够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并导致脑组织水肿。
作者:王绪常;张振兴;宋晓峰;李树玲;周青青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 CTHRC)1对结直肠癌HT2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CTHRC1的表达情况。采用电穿孔转染法,将 pcDNA3.1-CTHRC1和 CTHRC1 siRNA 转染 HT29细胞中,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THRC1对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伤口愈合实验和Boyden小室检测CTHRC1对HT29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CTHRC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织。增殖、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转染CTHRC1和转染CTHRC1 siRNA的结直肠癌HT29细胞克隆形成数分别为(147.34±15.86)、(234.17±27.86)和(66.03±8.95);伤口宽度百分比分别为(1.00±0.00)、(0.37±0.12)和(1.48±0.35);发生侵袭的细胞数分别为(201.24±33.54)、(415.36±45.63)和(96.13±15.46);转染 CTHRC1可显著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而转染si-CTHRC1可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 CTHRC1可明显增加HT2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这可能是CTHRC1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
作者:王成;袁丽萍;殷麟;张成武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吉林省透析人群中的肿瘤发生情况。方法收集和整理吉林地区单中心的透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透析患者268例,男117例,女151例。年龄18~92岁,透析3 d~9年不等,透析后发生肿瘤的患者27例(10.1%),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10例,肾盂、输尿管尿路上皮癌8例,肝癌5例,子宫肌瘤3例,软组织肉瘤1例。统计分析显示肿瘤发生与尿量、血肌酐、尿素氮及血尿无显著相关性(P>0.05)。膀胱、肾盂及输尿管尿路上皮癌的发生与马兜铃酸肾病导致的终末期肾病显著相关(r=0.38,P<0.05)。结论对透析人群应该加强预防和筛查,采取综合措施提高透析病人的免疫力,预防和控制感染;并对长期透析患者定期进行尿脱落细胞和肿瘤标志物检测,早期发现,积极治疗,提高该群体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宋国巍;王磊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64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3 mg/ml)+瑞芬太尼(4.0 ng/ml)靶腔输注A组及异丙酚(3 mg/ml)+舒芬太尼B组(0.5 ng/ml),两组均为32例。输注舒芬太尼于术毕前20 min结束,且术毕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观察两组的异丙酚使用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复苏室停留时间、呼吸抑制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疼痛发生率。结果两组异丙酚使用量无统计学差异( P>0.05)。麻醉前的MAP基础值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而麻醉后舒芬太尼组MAP均高于瑞芬太尼组( 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舒芬太尼组( P<0.05),复苏室停留时间也显著长于舒芬太尼组( P<0.05)。瑞芬太尼组术后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舒芬太尼组( P<0.05)。结论两种阿片类药物均能达到快捷麻醉的效果,而舒芬太尼可以发挥较显著的镇痛效能,能降低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并能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疼痛发生率,使复苏室停留时间得以缩短。
作者:吴世健;窦艳伟;兰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Galectin-3是作为多功能性原癌蛋白,广泛参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血管生成以及凋亡调节,有可能作为一种新型肿瘤转移的诊断标志物及癌症治疗的靶向蛋白之一。但其基因的确切功能及在细胞内外信号传导的作用有待进一步阐明,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癌症演进和转移的机制,从而治疗临床治疗。
作者:李玲娣;袁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菟丝子总黄酮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方法菟丝子经溶剂提取,聚酰胺柱分离得黄酮提取物;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传代培养,实验分四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n 印迹法测定细胞 Bcl-2和 Bax蛋白表达及 RT-PCR测定C-myc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菟丝子总黄酮高剂量组能够增加活细胞数量,降低死亡细胞数,特别是降低早期凋亡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菟丝子总黄酮高剂量组能够下降Bax蛋白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菟丝子总黄酮低剂量组升高 Bcl-2蛋白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菟丝子总黄酮高剂量和低剂量组 C-myc mRNA 表达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无剂量依从效应。结论菟丝子总黄酮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凋亡,其可能是通过能够下降Bax蛋白和升高 Bcl-2蛋白表达,改善抗凋亡和促凋亡的蛋白失衡,增加细胞周期C-myc的基因的表达来发挥对心血管起保护作用。
作者:王晓敏;席晓甜;刘海云;谢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了解鄂西北地区老年人健康自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老年健康状况多维尺度分析( MDS)和相关因素调查量表》对1000例≥60岁以上的社区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健康自评情况、躯体健康状况、生活状况、生活方式等。结果健康自评为“很好”114人,占11.4%;健康自评为“好”的老年人501人,占50.1%;健康自评“一般”的为297人,占29.7%;健康自评为“差”的88人,占8.8%。居住地、生活满意度、生活态度、是否与子女同住、慢性病患病情况、慢性病患病数量、生活方式对老年人的健康自评有显著影响( P<0.05)。结论老年人健康自评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躯健康、生活状况及生活方式;丰富老年生活,加大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加强自我健康保健意识等有利于改善老年人健康自评。
作者:付文宁;柴云;刘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躯体形式障碍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4例躯体形式障碍老年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西酞普兰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乌灵胶囊治疗,治疗6 w。对比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因子分、治疗有效率、睡眠质量PSQI量表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后1 w、2 w、4 w、6 w HAMD评分分别为20.56±4.23、17.56±3.31、12.63±2.29、9.52±2.3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463,P<0.05;t=5.565,P<0.01;t=6.197,P<0.01;t=7.227,P<0.01);实验组治疗后1 w、2 w、4 w、6 w 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3.16±0.52、2.68±0.47、2.32±0.10、1.86±0.0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2.329,P<0.05;t=3.874,P<0.01;t=4.996,P<0.01;t=10.286,P<0.01);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χ2=4.730,P<0.05);实验组治疗后2 w、4 w、6 w睡眠质量PSQI量表评分分别为10.24±2.14、7.62±1.6.58±1.1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367,P<0.05;t=6.121, P<0.01;t=6.111,P<0.01)。结论乌灵胶囊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躯体形式障碍起效更快,且更有效改善患者睡眠、抑郁焦虑及躯体化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慧慧;蔡培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用FDA标记Mtb的佳浓度,观察不同化学试剂和温度对FDA标记率的影响及PMNs杀伤 Mtb的活性。方法用不同浓度荧光素二醋酸酯( FDA)标记Mtb,选取佳标记浓度,在0℃冰浴,37℃、65℃和95℃水浴中孵育30 min,或与不同百分比的乙醇、甲醛和多聚甲醛( PFA)试剂在室温下孵育30 min后洗涤,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标记率和荧光强度( MFI);Percoll分离获得 PMNs与FDA标记的 Mtb于37℃孵育7 min,洗涤,加入自体血清,置37℃孵育0~60 min,计算PMNs对Mtb的杀伤率。结果 Mtb用不同浓度FDA在PBS中标记的标记率分别从由85%增加到99%,MFI分别从45增加到1506;在0℃冰浴,37℃、65℃、95℃水浴作用30 min后,FDA-Mtb的标记率从0℃的99%下降至95℃的0.21%, MFI从0℃的2015下降至95℃时的87;FDA标记的Mtb与不同比例的常规化学试剂乙醇、甲醛、多聚甲醛分别作用30 min后,FDA-Mtb的MFI在各组均显著降低(P<0.01);FDA标记的 Mtb与分离 PMNs在37℃作用0 min、10 min、30 min和60 min,PMNs杀伤 Mtb的百分率分别是11.37%、12.02%、27.20%、58.44%。结论流式细胞术能快速准确地检测PMN对FDA标记Mtb的杀伤活性,且杀伤活性随时间延长而增强。
作者:贺文欣;姜丽娜;蔡辉;李柏青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 AS)斑块稳定性及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80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无药物干预常规超声造影组(A组),无药物干预超声微泡造影组(B组),阿托伐他汀干预超声常规造影组(C组),阿托伐他汀干预超声微泡造影组(D组),每组20只;建立AS模型后,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斑块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第8因子相关抗原( FVⅢRAg)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3的蛋白表达;利用超声造影技术对斑块进行常规超声及微泡造影检查,并采用 ACQ分析软件得到斑块的始增时间( AT)、到达时间( TTP)、峰值时间( PI)以及基础强度( BI),计算增强强度( EI);利用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及抗 CD34免疫组化染色法,算出微血管密度( MVD),并与造影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模型高脂喂养后,相对于A组+B 组,C组+D组的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减轻,且脂质沉积和泡沫细胞也减少;同时C组+D组AS斑块内VEGF,FVⅢRAg,MMP-3和CD40L的阳性染色面积以及MVB值也均明显低于A组+B组(均P<0.01);另外D组AS斑块EI值与MVD值呈正相关(r=0.665,P<0.01),高于C组AS的EI值与MVD值相关性(r=0.401,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稳定AS斑块的作用,抑制斑块内血管新生可能为其机制之一,而超声微泡造影剂有助于评价AS斑块新生血管情况。
作者:曹桂秋;刘立志;王贵鹏;宣晓岗;李玲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纤维结缔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高脂高糖喂养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 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肾病对照组( DN)、干细胞移植组( MSC)、前列地尔组(AL)。非糖尿病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 MSCs经体外培养、鉴定、标记后,经尾静脉注射到MSC大鼠体内(6×106 MSCs/ml),同时AL大鼠每日经尾静脉注射10μg? kg-1? d-1,连续注射21 d。于开始治疗后第7、14、21天测定大鼠血糖、24 h尿总蛋白、血肌酐、尿素氮,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CTG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造模鼠血糖、24 h 尿蛋白、肌酐、尿素氮均显著升高( P<0.05);与DN组比较,MSC组及AL组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与NC组比较,DN组肾组织CTGF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DN组比较,MSC组及AL组肾组织CTGF表达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NC组(P<0.05);与AL组比较,MSC组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肾组织CTGF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MSCs可以抑制CTGF蛋白的过度表达,进而减缓DN的病程进展。
作者:张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功能及对心肌Na+-K+-ATPase亚基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88只,按随机数字表达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高辛组(32μg/kg)、华法林组(0.25 mg),每组22只。除了正常对照大鼠外,其他三组大鼠行心力衰竭模型手术,正常组行假手术造模,于造模第3周起予以各组大鼠相应的药物进行灌胃治疗,1次/d ,连续灌胃4 w。末次灌胃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各组大鼠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动脉血清的脑钠肽(BNP)含量;采用Western印迹和RT-PCR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ase α1和α2亚基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VEF明显降低,而LVEDD、BNP明显升高( P<0.01);与模型组相比,地高辛组和华法林组大鼠 LVEF 明显升高,而 LVEDD、BNP 明显降低( P<0.05);②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ase α1和α2亚基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③与模型组相比,地高辛组和华法林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ase α1和α2亚基蛋白及 mRNA 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 P<0.05)。结论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ase亚基处于低表达水平,华法林能够通过升高Na+-K+-ATPase亚基表达,改善心衰大鼠心功能,降低脑钠肽含量,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园珍;李军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共表达基因疫苗 pcIL-18/MAGE-1对绒癌 JEG-3细胞株 HLA-G 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究 pcIL-18/MAGE-1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构建的共表达pc IL-18/MAGE-1 DNA疫苗免疫小鼠,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免疫后分别收集脾细胞,作用于靶细胞 JEG-3,应用FCM检测小鼠T细胞亚群情况及NK细胞活性,MTT法检测肿瘤特异性 CTL 对靶细胞的杀伤率,RT-PCR法检测 HLA-G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HLA-G基因表达降低,且对JEG-3细胞杀伤活性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免疫组 NK 细胞活性及 CD4+/CD8+、CD8+、CD4+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表达基因疫苗pcIL-18/MAGE-1通过降低HLA-G基因的表达,进而增加NK细胞活性以及诱导肿瘤特异性 CTL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齐亚灵;赵文杰;王伟群;杨广民;时阳;方艳秋;钟南田;洪灯;张彦慧;周雯;符皎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前,糖尿病肾病( D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其涉及遗传因素、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糖脂代谢紊乱、细胞因子、炎症机制和氧化应激等多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本文对DN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闫寒;马博清;付彩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早期预警作用及改善治疗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无创颅内压(NICP)监测技术对该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连续动态监护,根据颅脑CT检测结果分为血肿稳定组和血肿扩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NICP、颅脑灌注压(CPP)、血肿侧与健侧 NICP 差值(D 值)、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OS)治疗预后情况。结果入选患者中血肿扩大57例(35.63%),其中12 h内发生血肿扩大52例(91.23%);血肿扩大组患者复测时NICP值、D值均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而CPP值以及血肿稳定组NICP值、CPP值、D值与入院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中D值>1.3 mmHg的病例情况统计显示,入院首测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测时血肿扩大组明显高于血肿稳定组(P<0.01)。 GOS评分血肿扩大组预后良好率明显低于血肿稳定组,植物生存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血肿稳定组(P<0.01);但两组中残率和重残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 NICP监测技术无创、连续监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早期了解血肿动态变化情况,对出现血肿扩大的患者及时干预,改善治疗预后,将D值作为评估指标能够使早期预警效果更敏感。
作者:刘汶;刘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糖尿病(DM)尤其是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长期用药、严格饮食控制等问题常伴有较高的抑郁发生率,当抑郁与T2 DM 合并发生时,可增加患者DM并发症和功能性残疾的风险〔1~3〕。本研究旨在观察聚焦解决模式对社区老年T2DM伴发抑郁的干预效果。
作者:蔡艳芳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