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嘉元;陈惠英;李玉妹
目的 探讨适合老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佳的手术时机.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并随访资料完整的89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年龄62 ~ 87岁,符合膝关节置换术指征,术前及术后随访拍摄膝关节正侧位X片,并填写膝关节活动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量表和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量表),随访18个月.根据WOMAC量表评分分为轻型组(51例,评分<51分)和重型组(38例,评分>51分).比较不同程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结果 轻型组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达到116°,影像学上假体下沉、透亮带共有2例,WOMAC量表评分为15分,SF-36生理功能评分52分.重型组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达到113°,影像学上假体下沉、透亮带共有5例,WOMAC量表评分为35分,SF-36生理功能评分32分.结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佳的手术时机应该是反复发作疼痛、关节活动度开始逐渐减低、影像学表现明显的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增生,过晚手术影响关节置换效果.
作者:苑举辉;辛然;张强;陈伟;赵琪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Ⅰ、Ⅳ型胶原(Col Ⅰ、Col Ⅳ)、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高脂喂养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模型组、EGCG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EGCG给药组大鼠每周灌胃7d.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液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GHb)、糖化血清蛋白(GSP)和主动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ol Ⅰ、ColⅣ、FN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的血液GLU、GHb、GSP水平和主动脉氧化应激水平及主动脉Col Ⅰ、ColⅣ、FN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EGCG中、高剂量组血液GLU、GHb、GSP水平和主动脉氧化应激水平及主动脉Col Ⅰ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EGCG高剂量组主动脉Col Ⅳ、FN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EGCG对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胶原合成异常增加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机制可能与EGCG的降血糖、抗氧化及降低氧化应激下游与胶原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效应有关.
作者:侯改霞;赵功炎;习雪峰;肖国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肺栓塞临床表现和误诊的原因.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诊断的99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X线及心电图检查结果,总结误诊的主要疾病及误诊原因,了解肺栓塞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肺栓塞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呼吸困难、咳嗽,常见的临床体征是下肢肿痛和肺部湿啰音,但部分患者无阳性症状表现;肺栓塞在X线片上常见的表现是片状阴影、胸腔积液和肺实变影;在诊断过程中,有56例(56.6%)患者出现过误诊,误诊的主要疾病是肺炎、肺结核、左心衰竭;对肺栓塞认识不足和未作基本检查是导致肺栓塞误诊的主要原因;抗凝及溶栓治疗疗效显著.结论 肺栓塞易误诊为肺炎、肺结核和左心衰竭,应加强对肺栓塞的学习,了解相关检查及治疗方法,降低误诊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于海建;王灿良;蒋兰茂;梁伟烽;宋跃飞;戴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30例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糖尿病肾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糖尿病肾病的常规治疗,同时应用肾康注射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5.38%)(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 (5.82±1.01) mmol/L、餐后2h血糖(2 h PG) (9.14±1.4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GHB)(5.6±0.7)%低于对照组的FPG(6.84±1.50)mmol/L、2 h PG(10.85±1.73)mmol/L、GHB (6.6±1.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肌酐(Cr) (92.1±9.4) mmol/L、尿白蛋白排泄率(UAE)(172.7±20.8)mg/24 h、胱抑素(CYS)C(1.02±0.16) mg/L低于对照组的Cr(121.9±11.3) mmol/L、UAE(243.0±25.7) mg/24 h、CYSC(1.35±0.19) mg/L(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3+与CD4+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6(1.30±0.12) U/ml、TNF-α(2.37±0.31)U/ml低于对照组的IL-6(2.12±0.18)U/ml、TNF-α(2.85±0.39)U/ml(P<0.05).结论 肾康注射液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疗效确切,能够调节血糖水平,改善肾功能,同时还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抵抗能力.
作者:王昱;熊柱凤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转染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老年帕金森病(PD)大鼠的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重组GDNF腺病毒(Ad-GDNF)组、LacZ腺病毒(Ad-LacZ)组和磷酸缓冲液(PBS)组.将重组腺病毒及PBS定向注射至一侧黑质附近,1 w后于同侧纹状体注射6-羟基多巴胺(OHDA)诱发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进行变性.通过旋转行为观察和中脑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及纹状体单胺类递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仪(HPLC-ECD)检测评估其治疗效应;通过RT-PCR、ELISA检测Ad-GDNF脑内表达情况.结果 Ad-GDNF组大鼠的平均旋转次数显著少于Ad-LacZ组和PBS组(P<0.05),损毁侧/损毁对侧黑质的TH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Ad-LacZ组和PBS组(P<0.05),DA、高香草酸(HAV)、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损毁侧/损毁对侧百分比均显著高于Ad-LacZ组和PBS组(P<0.05),病毒注射后5 w的GDNF含量显著高于Ad-LacZ对照组和PBS对照组(P<0.05),病毒注射后9w的GDNF含量显著高于Ad-LacZ对照组(P<0.05).结论 人GDNF转染大鼠神经于细胞移植对老年PD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晓帆;韩鹏飞;臧兆萍;陈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的水平及全球急性冠脉注册事件(GRACE)评分在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的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稳定组(48例)和急性组(52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应用GRACE评分对分层进行评价,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入选者外周血vWF-CP水平.结果 对照组vWF-CP水平显著高于急性组和稳定组,且稳定组vWF-CP水平显著高于急性组(P<0.05);急性组GRACE评分显著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且稳定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RACE评分方面,低危组vWF-CP水平显著增高,高危组vWF-CP水平低(P<0.05).结论 vWF-CP水平及GRACE评分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作者:孟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变性行的床疗效和长期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玻璃体手术的老年糖尿病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变性患者120例(240眼)的住院病历资料,所有患者的治疗方法均采用传统的玻璃体手术治疗,并且所有纳入的患者均在术后坚持长期随访36个月,观察纳入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及长期预后情况,并对治疗的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1 w及第36个月随访时视力进行比较,视力水平呈上升趋势,83.3%的患者至随访36个月的时候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三个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眼压术后1d、术后1 w与术前相比差别显著(P<0.05);术后1 w、随访36个月时眼压和术后1d眼压比较差异显著(P<0.05);糖尿病病程、尿酮体、血肌酐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合并黄斑变性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老年糖尿病增生性视网膜病合并黄斑变性疗效显著,其中糖尿病病程、尿酮体、血肌酐是影响视力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徐浩;白宁艳;周杰;吕鹏;李治清;牟洁;颜学梅;杨豪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的老年患者心脏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钙化发病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48例老年腹透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瓣膜钙化情况同时搜集患者的生化结果以及透析相关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钙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入选的48例老年透析患者中,28例存在主动脉瓣或二尖瓣钙化,主动脉瓣钙化27例,二尖瓣钙化12例,其中包括主动脉和二尖瓣双瓣膜钙化1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钙磷乘积(OR=2.718,P=0.014)、前白蛋白(OR=0.809,P=0.006)与主动脉瓣钙化独立相关,年龄(OR=1.447,P=0.016)、钙磷乘积(OR=3.675,P=0.003)、高密度脂蛋白(OR=5.898,P=0.020)、糖尿病史(OR=3.830,P=0.017)与二尖瓣钙化独立相关.结论 老年腹透患者心脏瓣膜钙化发病率高,其中以主动脉瓣钙化更多见,钙磷乘积、低前白蛋白血症是主动脉瓣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钙磷乘积、高密度脂蛋白、糖尿病史是二尖瓣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姜山;王春元;沈华英;姜林森;冯胜;石永兵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西宁地区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后不同时点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血白细胞数(WBC)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其与脑损害、预后关系.方法 按入选标准连续入选世居西宁地区ACI患者40例为病例组,同期在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发病后不同时点血浆hs-CRP,FIB,血WBC水平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对所有ACI患者进行脑损害程度和预后判定,分析其与脑损害和预后关系.结果 病例组不同时点血浆hs-CRP,FIB,血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浆hs-CRP在发病后1 w达到高峰,血浆FIB,血WBC水平在发病后72 h达到高峰(P<0.05).ACI患者血浆hs-CRP、FIB和血WBC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FDS)及梗死体积呈正相关.显著进步组和进步组血浆hs-CRP,FIB,血WBC水平明显低于无变化组(P<0.05),即ACI患者预后与血浆hs-CRP、FIB和血WBC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hs-CRP,FIB和血WBC在ACI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患者脑损害及预后密切相关,其峰值出现在1 w内,说明ACI后存在一个急性并且快速的炎性反应过程,对其进行动态检测和在峰值点给予药物干预将为ACI新的急性期脑保护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兰桂;赵秀丽;杨春丽;马香莲;仲桂英;马丽萍;黄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通过检测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液流变学判断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服用阿托伐他汀后的冠心病患者血脂、hs-CRP显著下降,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提高冠心病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延迟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作者:何旭春;郑宗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好发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晕厥、心律失常、右室扩张、心衰、心源性猝死,在很多患者中也可以没有症状表现,因此,ARVC的严重程度多不与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呈正比[1].近年来人们对ARVC的分子遗传学进行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ARVC是一种桥粒蛋白编码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2].特别是对盘状球蛋白(PG)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对ARVC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有了新的见解.
作者:杨超君;杨俊;李松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腹内高压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清学指标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腹内高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乌司他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有效率,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10、腹内压(IAP)等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x2=5.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IL-10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相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AP、免疫球蛋白(Ig)A、二胺氧化酶(DAO)相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IAP、IgA、DAO相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腹内高压临床效果好,利于改善IAP以及肠黏膜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毛建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CAD)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血脂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0岁以上住院患者158例,其中CAD初诊患者95例(CAD组),冠脉无狭窄或狭窄小于50%的患者63例(对照组).检验患者的hs-CRP、UA、血脂,并应用Gemini评分法评价冠脉狭窄程度.结果 CAD组hs-CRP(P =0.003)、UA(P=0.048)、总胆固醇(TC,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01)、载脂蛋白B(apoB,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0.007)则显著低于对照组.CAD组的hs-CRP(P=0.033)、TC(P<0.001)、LDL-C(P<0.001)、apo B(P=0.009)与Gemini评分呈正相关,而载脂蛋白A1 (apo A1,P=0.049)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hs-CRP、TC、LDL-C、apo B与Gemini评分仍呈正相关.结论 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是影响冠脉病变的重要因素.
作者:蹇晓东;王冬;李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诊断老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枸橼酸莫沙必利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5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0例)和对照组(n=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胶囊内镜检测,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比较两组胶囊内镜胃内运转时间、小肠内运转时间、体内工作时间、图片评分、全小肠检测完成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胃内运转时间、小肠内运转时间、体内工作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O.05),两组图片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全小肠检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莫沙必利应用于胶囊内镜诊断老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能显著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缩短胶囊内镜于体内的运作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梁英;万晓强;石钢;李五四;吴荣深;李显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特征为腰椎多节段退变,起病缓慢,间歇性跛行是长伴有的症状,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低,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突出较少的椎间盘就能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而产生疼痛,所有患者的手术均安全完成.平均随访2.1年,根据JOA评分系统,将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合并内科疾病多,较长的病程,症状多体征少,多节段退变,积极治疗内科并发症,根据症状、体征、影像学,给予责任节段充分减压及固定融合责任节段,能获得较好手术疗效.
作者:方秀统;李洋;付胜良;宋洪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认知能力的评定.方法 选取2012 ~2013年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符合CSA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CSA组,同时选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无明显差异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应用MMSE和MoCA量表进行检测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SA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减退;两种量表对认知障碍的检出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CSA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检出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健康人.MoCA量表可用于早期认知功能减退的评定,MMSE可作为认知障碍的评定.
作者:贾少杰;李立冬;刘欣;贾晓静 刊期: 2015年第22期
老年痴呆症常见的类型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和帕金森病性痴呆.预计至2050年我国老年痴呆症患病人数将达到2 700万[1].痴呆症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及人格改变[2],随着病程加重,自理能力逐渐下降,终导致认知功能严重受损,四肢强直,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长期的照护[3].对老年痴呆症患者不恰当的照护不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同时也给医护人员和照护者造成沉重的负担.目前国内学者普遍提倡“以人为中心”的痴呆症照顾理念和服务模式,认为这是提升老年痴呆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所在[4].本文就以人为中心的老年痴呆症照护模式进行系统综述.
作者:王瑶;罗艳;王婧;王媛媛;何国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蛹虫草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p65(NF-κB p65)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蛹虫草低剂量治疗组(250 mg/kg)、蛹虫草高剂量治疗组(500 mg/kg),再灌注48 h后采用免疫印迹法测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组织中突触素阳性细胞,苏木素咿红染色(HE)法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0含量.结果 I/R组大鼠海马组织损伤明显,NF-κB p65蛋白、TNF-α的表达明显增多,突触素阳性细胞及IL-10表达明显下降,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蛹虫草高剂量治疗组其NF-κB p65蛋白、TNF-α的表达均下降,而突触素阳性细胞及IL-10表达明显升高,与I/R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与HE法观察海马组织结果相一致.结论 蛹虫草可抑制NF-κB p65表达的活化和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闫魏魏;蔡琦;逄利;徐大海;王少坤;张楠;吴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心脏超声参数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该院心内科住院并确诊为CHF的患者79例,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法,心功能Ⅱ级20例、Ⅲ级19例,Ⅳ级40例.心功能Ⅱ和Ⅲ级列为中度心衰组,心功能Ⅳ级为重度心衰组.结果 治疗前,与中度心衰组比,重度心衰组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明显偏低,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 T3)明显偏高,射血分数(EF)和二尖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明显偏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偏大(均P<0.05),治疗后,两组FT3明显升高,EF和E/A明显增高,rT3和LVESD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FT3、rT3和各超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HF伴随甲状腺功能异常,FT3和rT3与CHF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FT3和rT3可用于预测CHF的病理程度和评估预后.
作者:钱荟;陈润唯;刘璟璐;张明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功能性便秘(FC)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按入选患者的用药不同,分为乳果糖组、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并对老年患者(年龄≥60岁)进行亚组分析.对比三组临床显效率、总有效率、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累计FC患者1 069例,其中老年患者68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乳果糖组总有效率达79.2%,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OR=7.14,95% CI为2.93 ~17.38)(P<0.05).联合治疗组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乳果糖组(OR=2.45,95% CI为1.56~3.83;OR=6.38,95% CI为2.99~ 13.63),且复发率低(P<0.05).老年乳果糖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同样不及联合治疗组(P<0.05).乳果糖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老年患者中亦无增加趋势(P>0.05).结论 乳果糖口服液治疗FC的疗效较好且安全,以乳果糖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更优于单药治疗,尤其适合老年FC患者.
作者:张颖;保志军;张赣生;郭正扬;张自妍;于晓峰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