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白宁艳;周杰;吕鹏;李治清;牟洁;颜学梅;杨豪
目的 研究Bmi-1、P16和CyclinD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100例食管鳞癌和3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Bmi-1、P16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 ①在食管鳞癌和正常食管组织中,Bmi-1、P16、CyclinD1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②Bmi-1的表达程度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16的表达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CyclinD1的表达程度与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③Bmi-1和CyclinD1的表达与P16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Bmi-1、P16和CyclinD1的异常表达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Bmi-1、P16和CyclinD1的表达可作为食管鳞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参考指标.
作者:姚冬颖 刊期: 2015年第22期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好发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悸、晕厥、心律失常、右室扩张、心衰、心源性猝死,在很多患者中也可以没有症状表现,因此,ARVC的严重程度多不与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呈正比[1].近年来人们对ARVC的分子遗传学进行了大量研究,普遍认为ARVC是一种桥粒蛋白编码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2].特别是对盘状球蛋白(PG)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对ARVC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有了新的见解.
作者:杨超君;杨俊;李松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居家环境安全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干预组给予居家环境干预,运用台湾慈济大学郭钟隆等人的居家环境评估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对两组患者居家环境安全性进行评估,并分析结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居家环境跌倒危险因素明显少于干预前和对照组,但浴室(或马桶旁)未安装扶手、楼梯未安装双向扶手等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居家环境护理干预、适老性旧居改造和新房建设是预防社区老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跌倒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新辉;毛晓润;杜文娟;徐月贞;陈瑞明;巩存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心脏超声参数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该院心内科住院并确诊为CHF的患者79例,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法,心功能Ⅱ级20例、Ⅲ级19例,Ⅳ级40例.心功能Ⅱ和Ⅲ级列为中度心衰组,心功能Ⅳ级为重度心衰组.结果 治疗前,与中度心衰组比,重度心衰组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明显偏低,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 T3)明显偏高,射血分数(EF)和二尖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明显偏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偏大(均P<0.05),治疗后,两组FT3明显升高,EF和E/A明显增高,rT3和LVESD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FT3、rT3和各超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HF伴随甲状腺功能异常,FT3和rT3与CHF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FT3和rT3可用于预测CHF的病理程度和评估预后.
作者:钱荟;陈润唯;刘璟璐;张明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小鼠脑缺氧后P300在大脑海马结构中的表达.方法 随机将50只昆明系小鼠分成10组,颈部手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术后1、3、6、12 h、1、3、6、9、12 d处死,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P300在海马结构中表达变化,应用CMIAS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细胞内灰度值.结果 P300在脑缺氧3h后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P300可作为脑缺氧的早期指标,并很可能参与脑缺氧后海马功能改变.
作者:王树鹏;宋春来;于广池;胡光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通过运动训练等物理手段提高人体肺功能的方法较多,实验[1]证实深呼吸操训练、负荷呼吸训练、模拟大笑训练等对人体肺功能均能起到良好治疗效果.本文介绍改善老年人肺功能相关方法的治疗过程、机制和疗效.
作者:王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幸福指数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135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行脑血管药物常规治疗及日常功能训练,观察组(6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脑卒中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ESSS)以及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干预效果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l、3、6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不同程度的升高,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3、6个月MESSS评分较治疗前不同程度的降低,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6个月两组GWB评分较治疗前不同程度的升高,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心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有效缓解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的幸福指数.
作者:童运梅;申岳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性贫血(CRA)患者血清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与人重组EPO(rhEPO)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血红蛋白(Hb)水平<100 g/L的97例CRA患者进行血清EPO检测,与同期Hb正常肿瘤患者血清EPO水平进行对比,对CRA患者予规范化rhEPO治疗.结果 CRA患者平均EPO水平较同期Hb正常肿瘤患者高,内源性EPO水平>504 mIU/ml患者rhEPO治疗效果不佳.CRA患者治疗前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均低于同期Hb正常肿瘤患者,但不同疗效患者的以上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EPO水平检测可有效指导CRA患者抗贫血治疗药物选择.
作者:梁容瑞;李伟;赵晶;陶敏;李大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外周血浆中的水平及其对临床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18例IPF患者、22例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I-NSIP)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浆,通过比较蛋白质学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谱,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验证血浆该蛋白质谱的表达.结果 与I-NSIP患者以及健康对照者相比,IPF患者外周血浆中SP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I-NSIP患者与头痛患者SP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血浆浓度为40.85 ng/ml可作为鉴别诊断IPF和I-NSIP的cut-off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86.4%.结论 SPA在IPF患者外周血浆中表达上调,并且血浆SPA可作为IPF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宋磊;李丹;竭晶;赵丹;华树成;彭丽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南宁市社区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为发展南宁市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系统抽取南宁市5个社区的18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97.2%的老年人倾向选择居家养老;老年人对生活照料类服务需求多的是“协助购物、送货上门(23.8%)”和“上门做家务(23.3%)”.近七成社区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强劲,其中“康复治疗(51.1%)、医护人员上门看病(47.8%)、上门护理(37.8%)”需求率高.在精神文化方面,老年人需要的是“文化娱乐(50.0%)、聊天解闷(42.2%)、服务热线(35.6%)和法律援助(32.8%)”.社区老年人对上门医疗护理的心理价格主要集中在100 ~200元/次,对家政服务的心理价格主要集中在25~50元/次.结论 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社区老年人的选择,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日常生活照料等方面的服务有迫切需求.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着巨大需求量与供给严重不足的尖锐矛盾,亟需建立相应的配套政策、机制和资金来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
作者:王章安;杨龙;滕雪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证候的关系.方法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HP及其亚型抗体和相关基因检测,观察组进行证候分析.结果 痰阻证颈动脉粥样硬化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agA+ VacA+组优势更加明显,调整后OR及95% CI为3.27(2.48 ~5.82).结论 HP感染,尤其是CagA+ VacA+亚型,可能是痰阻证型老年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霞;于红霞;于秀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养麦花叶总黄酮(TFBFL)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心功能及miR133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Wistar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达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FBFL高剂量组(400mag/kg),TFBFL低剂量组(100 mg/kg)和卡托普利组(10 mg/kg),除了正常对照大鼠外,其他四组大鼠予以腹腔注射盐酸阿霉素建立心力衰竭模型,于造模第4周起予以各组大鼠相应的药物进行灌胃治疗,1次/d,连续灌胃3w.末次灌胃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各组大鼠的心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分数(FS);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动脉血清的脑钠肽(BNP)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心脏组织miR133a相对表达量.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大鼠心功能指标EF、FS及miR133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动脉血清中BNP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②经过卡托普利、TFBFL治疗后三组大鼠EF和FS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而三组动脉血清BN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三组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③经过卡托普利和TF-BFL治疗后的三组大鼠心脏组织miR133a mRNA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并以TFBFL低剂量组大鼠升高为显著;④TFBFL低剂量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及BNP含量改善程度较荞麦花叶总黄酮高剂量组好,但二者无差异(P>0.05).结论 荞麦花叶总黄酮能够明显提高阿霉素导致的心力衰竭模型大鼠的miR133a相对表达量,改善心功能,但心功能改善与养麦花叶总黄酮剂量未见明显的量效关系.
作者:闫晓红;安可英;毛艳华;宓宝斌;刘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与前列地尔联合应用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尼可地尔组,前列地尔组,尼可地尔加前列地尔全剂量给药(联合全剂量)组和尼可地尔半量加前列地尔半量给药(联合半剂量)组.在模型制备之前前列地尔经腹腔给药3d,药量0.036 ml/200 g,半剂量组给药0.018 ml/200 g.尼克地尔经口服给药3d,药量0.09 mg/200 g,半剂量组给药0.045 mg/200 g;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实验动物给予等体积的安慰剂(生理盐水);连续3d,模型制备前0.5h各组分别追加1d剂量的药物或安慰剂.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肌酸激酶(CK)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同时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CK和MDA含量减少,SOD和NO含量增加,与模型对照组及其他给药组相比,联合半剂量组CK和MDA含量明显减少,SOD和NO含量明显增加,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尼可地尔和前列地尔的联合用药半剂量组能够减少心肌组织氧自由基含量,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巴晓红;唐欣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功能性便秘(FC)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按入选患者的用药不同,分为乳果糖组、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并对老年患者(年龄≥60岁)进行亚组分析.对比三组临床显效率、总有效率、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累计FC患者1 069例,其中老年患者68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乳果糖组总有效率达79.2%,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OR=7.14,95% CI为2.93 ~17.38)(P<0.05).联合治疗组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乳果糖组(OR=2.45,95% CI为1.56~3.83;OR=6.38,95% CI为2.99~ 13.63),且复发率低(P<0.05).老年乳果糖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同样不及联合治疗组(P<0.05).乳果糖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老年患者中亦无增加趋势(P>0.05).结论 乳果糖口服液治疗FC的疗效较好且安全,以乳果糖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更优于单药治疗,尤其适合老年FC患者.
作者:张颖;保志军;张赣生;郭正扬;张自妍;于晓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0P)患者害怕跌倒心理状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修订版的跌倒效能量表(MFES)及简易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94例老年OP患者(OP组)和97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OP组跌倒效能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OP组的生活质量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跌倒效能得分越高的老年OP患者其生活质量得分越高(P<0.01).结论 老年人普遍存在害怕跌倒心理,且老年OP患者害怕跌倒心理更严重,一定程度影响了其生活质量,医务人员要重视害怕跌倒对老年OP患者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作者:熊芳芳;王雪 刊期: 2015年第22期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成年人心衰的患病率为0.9%,成年心衰患者超过400多万[”.心衰患者忍受严重身心折磨,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恶性肿瘤患者姑息治疗,可改善患者生命质量,节约医疗成本,现已将姑息治疗理念运用到非恶性肿瘤包括心衰的器官功能衰竭及生命晚期患者.国外心衰姑息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心衰姑息治疗也得到重视,已写入我国心衰治疗指南[2].本文介绍心衰的姑息治疗理念及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莫显刚;向凝;张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B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门诊前列腺科CABP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NIH-CPSI)评分、前列腺液(EPS)常规(白细胞计数、卵磷脂小体、EPS总积分)评分与前列腺质地、压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 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CABP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温针灸,前者显著改善症状程度、EPS液常规生化异常、前列腺质地与压痛程度.
作者:陈胜辉;姚文亮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可摘式恒久牙周夹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0例经过完善牙周治疗并伴有牙列缺损的患者,使用德国vitallium2000制作的可摘式恒久牙周夹板并修复其缺损牙列.在修复后1、3、6、12个月复诊,对临床修复效果进行评价,并检查患者菌斑控制情况和牙周情况,记录治疗前及每次复诊时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结果 PLI在治疗后1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3、6、12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5);GI在治疗后1、3、6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12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5);PD治疗后各次测量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在3个月对于可摘式恒久夹板的咀嚼功能、舒适度和发音均能达到7.5分,而对于其修复体的美观满意评分均在6分左右.结论 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病例采用可摘式恒久牙周夹板技术修复,既可有效固定松动牙,使其牙周袋变浅,又可恢复咀嚼功能和提供较为舒适的修复体;每隔3~6个月1次的牙周维护治疗,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段小龙;王丹;郭灿灿;黄勤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建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小鼠动物模型,观察血美安对ITP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血美安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阳性对照组(C组)、血美安(D组)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隔日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建立ITP小鼠模型.注射GP-APS6 d后,A组和B组灌服0.9%氯化钠溶液,C组醋酸泼尼松按5mg/kg灌胃,血美安胶囊按含药量为49.1 g/L灌胃.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连续给药14 d后处死小鼠;分离血清检测血小板、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水平.结果 与A组比较,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小板和IL-4水平显著下降(P<0.05),IFN-γ/IL4比值升高.与B组比较,D组IFN-γ水显著下降(P<0.05);血小板和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IFN-γ/IL-4比值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美安可通过影响Th1/Th2细胞因子水平而对ITP免疫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作者:朱飞跃;王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SHG-44胶质瘤细胞增殖抑制的分子机制.方法 在加入SHG-44胶质瘤细胞As2O3 48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WB)方法,检测BAX及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s2 O3对SHG-44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B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变化(P<0.05),BAX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As2O3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而抑制SHG-44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作者:张旭东;崔大勇;王新;郭云宝;鲁质成;张博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