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疆维、汉两民族≥50岁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

卡比努尔·克依木;帕立达·阿不力孜;周晓辉

关键词:高血压,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维吾尔族, 汉族
摘要:目的 比较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50岁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方法 使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式、以现场问卷调查与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共计调查7 214人(男性3 396人,女性3 818人);其中维吾尔族4 142人(男性2 074人,女性2 068人);汉族3 072人(男性1 322人,女性1 750人),进行血压、身高、体重的测量及一般社会情况的调查.结果 所调查的维、汉两民族≥50岁抽样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59.74%、31.58%、14.11%(标化率分别为59.56%、30.99%、14.02%);抽样人群中女性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63.74%、34.81%、14.49%,男性分别为54.66%、27.60%、13.65%,女性知晓率、治疗率高于男性(P值均<0.05);汉族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66.40%、33.00%、13.37%;维吾尔族为54.55%、30.47%、14.69%;汉族知晓率高于维吾尔族(P<0.05);不同年龄段间比较,60~70岁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较其他年龄段略高(P值均<0.05);控制率分析可见,不同年龄段间、不同受文化程度间、城乡户口间、是否吸烟、是否饮酒、不同体重指数间高血压控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为高血压病的高发区,维、汉两民族≥50岁人群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不高,汉族高血压知晓率高于维吾尔族,女性的知晓率和治疗率高于男性;文化程度高、城市户口、不吸烟、不饮酒、体重指数正常者控制率较高.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DHS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主要的髋部骨折类型,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1,2].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是我院探讨的热点问题.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创伤骨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动力髋螺钉(DHS)组50例,其中女21例,男29例,年龄61~88岁,平均(73.9±8.0)岁;AO分型:A1型18例,A2型21例,A3型11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诱发骨折22例,高空坠落伤诱发骨折24例,摔倒诱发骨折4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组50例,女24例,男26例,年龄62~89岁,平均(74.9±8.7)岁;AO分型:A1型16例,A2型24例,A3型10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诱发骨折24例,高空坠落伤诱发骨折25例,摔倒诱发骨折1例.

    作者:吴迪;张诗林;蔡楠;李静雯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9水平与老年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相关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是与脑血管病关系为密切的成员,动物试验模型研究显示,其血脑屏障破坏、血管性水肿形成及脑梗死出血转化(HT)均与MMP-2、9表达显著增加有关[1,2].本研究旨在观察血浆中MMP-2、9水平与老年HT的相关性.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2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全部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经头颅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

    作者:方建;陈文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甲泼尼松与泼尼松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后鼻黏膜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对比

    目的 探讨甲泼尼松与泼尼松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后鼻黏膜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86例慢性鼻窦炎伴多发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甲泼尼松组(45例)和泼尼松组(41例),两组均先行鼻内镜手术治疗,之后甲泼尼松组给予甲泼尼松,泼尼松组给予泼尼松,均治疗8 w后停药.观察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鼻内镜下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鼻腔鼻窦生活质量测量20条(SNOT-20)评分.结果 治疗开始后两组上述指标随疗程的延长均逐渐改善,但甲泼尼松组改善速度大于泼尼松组,从第2周开始两组上述指标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甲泼尼松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疗效优于泼尼松,有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恢复.

    作者:李达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低能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肩部慢性肌腱炎治疗作用荟萃分析

    目的 系统回顾当前已完成的应用低能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肩部慢性肌腱炎的临床研究并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进行荟萃分析,从而明确低能ESWT对肩部慢性肌腱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获取对照低能ES-WT与安慰剂治疗肩部慢性肌腱炎的RCTs 7项共778例.分析采用Mantel-Haenszel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标准化均数差(SMD).结果 低能ESWT组肩关节功能显著优于安慰剂组(SMD=0.78,95% CI:0.13~1.43,P=0.018),两组间疼痛评分差异不显著(SMD=0.91,95% CI:-0.01 ~0.83,P=0.053).结论 低能ESWT可改善肩部慢性肌腱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但该治疗方式是否能缓解患者肩部疼痛尚需进一步证实.各纳入研究在治疗策略以及纳入患者标准方面均存在异质性,且纳入研究的数量有限,以何种治疗策略在肩部慢性肌腱炎的哪个阶段进行低能ESWT治疗优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银蔓;马昆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美多巴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美多巴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老年帕金森病(PD)的临床治疗效及其对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老年PD患者138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和治疗组(69例),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美多巴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联合应用美多巴和盐酸普拉克索进行治疗.9w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分别应用UPDRS Ⅰ、UPDRSⅡ和UPDRSⅢ和UPDRSⅣ评估患者的精神情感、行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治疗后H-Y分级Ⅰ~Ⅱ级分别为81.16% (56/69)和86.96%(60/69),均高于对照组66.67% (46/69)和75.36% (52/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UPDRS、UPDRSⅠ、UPDRSⅡ、UPDRSⅢ和UPDRSⅣ分别为(36.82±6.08)分、(2.16±0.42)分、(13.89±0.97)分、(19.97±1.86)分和(1.21±0.52)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3.24±5.97)分、(3.59±0.39)分、(17.54±0.93)分、(22.34±2.02)分和(1.96±0.60)分,且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各项UPD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率[15.94% (11/69)]低于对照组[28.99%(20/69),P<0.05].结论 联合应用美多巴和盐酸普拉克索治疗老年PD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且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胡月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26例智力低下老年人染色体脆性位点的检查

    目的 探讨应用染色体技术和脆性位点检查诊断老年人智力低下(MR)病因的意义.方法 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G显带,镜下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和染色体脆性位点表达研究.结果 26例受检者中检出异常核型9例,检出率为34.62%.实验组染色体脆性位点的发生率为56.97%,对照组为19.47%,两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FISH确证1例染色体核型为46,XY,t(Y;15) (q12;p11).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MR发生的重要遗传学原因之一,MR与染色体畸变和脆性部位表达率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慕明涛;霍满鹏;张静;刘俊俊;蒲力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与结构的变化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老年急性肺栓塞(APE)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与结构变化中的评价.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住院治疗的老年APE患者(APE组)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1健康者(对照组)各34例.对比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常规超声心动图记录的心率、左右室舒张末内径(LVED/RVED)、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实时三维超声检测的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心搏量(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峰值排空率(PER).结果 APE组治疗前、后的心率、RVED/LVED、EDV及ESV值均高于对照组,LVEF和PER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APE组治疗后的心率、LVEF及PER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而RVED/LVED、PASP、EDV及ESV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PASP与PER、LVEF呈显著负相关(r=-0.760、-0.608,P<0.05);数据重复性分析发现,两组患者间的EDV、ESV、SV、LVEF和PER值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均P=0.000).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有效评估老年肺栓塞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与结构变化,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汪家坤;吴艳;惠复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老年人心理健康与运动处方干预

    人到老年,由于生理功能、社会角色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势必引起心理上的变化.有研究[1]表明上海60岁以上人口中70%有心理问题,27%有明显心理问题.国内外学者对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不良心理状态会引起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健康长寿.在倡导健康老龄化的今天,老年人健身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社会如何关注和对待老年人健身运动及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健身运动,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李幸;周乐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老年脑出血患者脑动脉硬化与血清胱抑素C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脑出血患者脑动脉硬化与血清胱抑素(Cys)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2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但经检查排除脑出血患者54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ysC、hs-CRP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CysC和hs-CRP差异显著(P<0.05).脑出血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清hs-CRP及CysC水平呈正相关(P<0.05).脑出血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脑出血患者脑动脉硬化与血清CysC和hs-CRP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临床检测中的重要依据.

    作者:马贺;李希芝;邱长云;陈宏亮;刘庆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脑梗死大鼠脑组织载脂蛋白A1、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和神经功能的变化

    目的 探究脑梗死大鼠脑组织载脂蛋白(Apo) A1、Apo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和神经功能变化.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梗死1d组、脑梗死3d组、脑梗死1 w组和脑梗死2w组.线栓法(MCAO)建立脑梗死动物模型.mNSS评分表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变化,取大鼠脑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后大脑组织损伤情况和计算梗死面积,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检测大鼠大脑组织ApoA1、ApoB和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 脑梗死大鼠存活率降低;大鼠神经功能mNSS评分随着梗死时间延长显著降低(P<0.05);HE染色显示随着梗死时间延长大鼠大脑细胞排列混乱、细胞核轮廓模糊、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脑梗死面积也越来越大;大鼠大脑组织ApoA1、ApoB和BDNF免疫组化显示,ApoA1的表达随着脑梗死时间延长显著降低(P<0.05),ApoB的表达随着脑梗死时间延长显著升高(P<0.05),BDNF的表达在脑梗死1d后显著升高(P<0.05),然后随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结论 脑梗死1d后BDNF表达显著增加是大脑一种自我代偿机制,脑梗死后ApoA1表达减少、ApoB表达增加、BDNF表达减少很可能是导致脑梗死后大脑组织损伤加重和梗死面积增加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晓斌;王晓雪;徐宏侠;刘欣欣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IKKε/TBK1信号通路调控与致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IKKε和TBK1是2个IκB激酶(IKK)相关激酶,他们之间形成异源二聚体,共同参与调控干扰素调节因子(IRF)与核因子(NF)-κB的信号级联,从而调控天然免疫和炎症代谢疾病,甚至肿瘤的形成.IKKε和TBK1在NF-κB信号通路活化过程中与经典的IKK(IKK α、IKKβ)都具有磷酸化靶点的作用,所以国外学者多把IKKε和TBK1称为NF-κB的额外活化激酶,或者叫非经典IKKs[1,2].但是,IKKε/TBK1与NF-κB及IRF的相互作用关系目前仍存在很多争议和未知.

    作者:唐人民;李俊明;邹秀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不同体质指数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指数(BMI)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OSAHS老年患者160例,根据BMI分为正常体重组33例(24.0 kg/m2>BMI>18.5 kg/m2),超重组87例(28.0 kg/m2 >BMI≥24.0 kg/m2),肥胖组40例(BMI≥28.0 kg/m2).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进行认知评分,采用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肥胖组夜间低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组与超重组(t=3.984,4.142,P<0.05),正常体重组与超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注意力及计算力与延迟记忆得分及MMSE总分均低于正常体重组与超重组(t=4.343,4.123,P<0.05),正常体重组与超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患者BMI值的增加,注意力及计算力与延迟记忆得分及MMSE总分明显降低,呈负相关关系(r=-0.543,-0.463,P<0.05).结论 随着患者BMI值的增加,OSAHS老年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在日常生活中不仅需要对OSAHS疾病本身引起重视,对该类患者的体重亦需要进行必要控制,以降低其认知功能下降程度.

    作者:邹新中;龚明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培美曲塞与厄洛替尼联合或序贯治疗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与厄洛替尼联合或序贯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人肺腺癌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培美曲塞与厄洛替尼单药、联合及不同序贯方法干预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及抑制情况,并计算联合指数(CI),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及磷酸化-ATK(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 培美曲塞序贯厄洛替尼组(P-E)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及凋亡率较高,明显高于培美曲塞(P)和厄洛替尼(E)单药组以及厄洛替尼联合(E+P)或序贯培美曲塞组(E-P)(P均<0.05).E组和E+P/E-P组的G1期细胞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P组和P-E组的S期细胞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均<0.05).各药物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P-E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P-E组A549细胞p-AKT及p-EGFR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培美曲塞可有效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作用,且与厄洛替尼序贯应用的协同效果更为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EGFR及p-AKT信号通路相关.

    作者:张小华;陈开杰;张海伟;刘静;贾毅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与静脉化疗治疗老年胃癌肝转移瘤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静脉化疗治疗老年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49例胃癌肝转移瘤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TACE组21例、静脉化疗组28例,两组均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差异.结果 TACE组缓解率(61.90%)显著高于静脉化疗组(21.43%)(P<0.05),TACE组总有效率(85.71%)高于静脉化疗组(78.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ACE组KPS评分[(84.5±3.7)分]显著高于静脉化疗组[(81.6±4.0)分](P<0.05).两组治疗后1、2、3年生存率3年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治疗老年胃癌肝转移患者较静脉化疗具有更好的近期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对患者的远期疗效优势不明显.

    作者:周春晓;金一琦;张金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α与糖尿病心肌病(DCM)发病的关系以及阿托伐他汀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DCM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阿托伐他汀组(30例),两组治疗过程中均严格控制血糖,常规治疗组予以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洋地黄及硝酸酯类等药物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另外选择4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24h内和治疗第8周测定血清MMP-2和TGF-α水平,并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 DCM患者血清MMP-2和TGF-α水平[(222.67±14.15)μg/L,(75.50±10.82) 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13.25±7.35) μg/L,(26.83±5.12)ng/L] (P<0.01);血清MMP-2和TGF-α水平随心功能程度的恶化而逐渐升高(P<0.05);经8 w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显著的改善,血清MMP-2和TG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但阿托伐他汀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血清MMP-2和TGF-α可以作为判断DCM严重程度的指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DCM患者血清MMP-2和TGF-α水平,改善心室重构及心功能.

    作者:于萍;于健;王杨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老年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改变及其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 老年慢性乙肝患者45例为观察组,另纳入健康体检的老年人群3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改变及外周血CD4/CD8与IgG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CD4+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外周血IgG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外周血CD4/CD8水平与IgG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r=0.856,P<0.001).结论 老年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发生明显改变,表现为免疫紊乱及免疫抑制.

    作者:汪铮;唐荣国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大豆异黄酮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作用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主要表现为记忆和认知障碍,主要病理学特征是老年斑(SP)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的形成及神经元细胞和神经突触的丢失.SP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Aβ),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导致NFTs形成.AD的形成和发展与Aβ毒性、氧化损伤、炎症反应等原因导致的神经元细胞变性、凋亡和坏死密切相关[1].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即大豆异黄酮(SI),可模拟雌激素激动雌激素受体产生弱的雌激素活性.SI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活性成分有染料木黄酮(GEN),大豆黄素(DAI),黄豆黄素(GLY)等.SI及其活性成分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抑制Aβ毒性、tau蛋白表达和磷酸化及抑制神经元细胞丢失,从而产生防治AD的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SI防治AD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龙梓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肿瘤标志检测联合胸腔镜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检测联合胸腔镜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恶性胸腔积液患者120例,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恶性胸腔积液,实验组采用肿瘤标志检测联合胸腔镜,比较两种方法的恶性胸腔积液阳性检出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胸腔镜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96.67%;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行联合检测,恶性胸腔积液的阳性检出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肿瘤标志检测联合胸腔镜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检出率高于单纯使用一种检测手段,对临床恶性胸腔积液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海洪;李冀;高芳蝶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脉造影示前降支靶病变为血栓负荷重的老年患者(125例),在血栓抽吸基础上分别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观察组,60例)或静脉滴注替罗非班(对照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PCI术后IRA血流≤TIMI 3级、PCI术后MBG分级<3级患者少于对照组,观察组PCI术后ST段完全回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严重出血事件,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CI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少于对照组,血清脑利钠肽前体(Pro-BNP)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在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无差别.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血栓负荷重的老年患者,在急诊PCI时术中血栓抽吸基础上,与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比较,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获得更好的心肌再灌注,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患者左心功能,并可减少严重出血事件.

    作者:刘大一;王智昊;李颖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支架术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支架术后1 w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颈动脉支架术前后不同时刻血清hs-CRP水平,对TIA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变化相对百分比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时间段TIA发生与血清hs-CRP变化的关系.结果 TIA发生率为12.6%.TIA组支架后24、48和72 h血清hs-CRP变化相对百分比分别为(248.7±36.5)%、(192.3±29.1)%和(150.4±32.4)%,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支架后24、48和72 hTIA患者血清hs-CRP变化相对百分比分别为(326.4±47.6)%、(289.3±52.7)%和(258.6±48.7)%,较未发生TIA患者比差异显著(P<0.01).术后1 w时TIA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支架术后TIA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TIA发生与血清hs-CRP升高存在相关性.

    作者:贾晓军;马利;陈思嘉;成晓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