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洪;李冀;高芳蝶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屏障功能和(或)色素上皮细胞连接受损,脉络膜毛细血管渗出液体通过RPE损害处渗漏到神经上皮和(或)色素上皮下,造成黄斑部水肿脱离,进而视功能受损.本文分析各种眼底影像学特征对诊断CSC的意义.1 流行病学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之后,CSC成为第4位常见的视网膜病变[1].男女CSC发病率比约为6∶1,主要为中年患者,儿童或老年患者也可能发病[2,3].CSC双眼患病率高达40%,其中慢性患者常双眼发病,对单眼发病患者建议检查对侧眼.
作者:陆人杰;唐风雷;朱珊梅;朱太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高频辐射后大鼠海马区血脑屏障(BBB)的变化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安多霖胶囊的防护效果.方法 鼠龄8周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安多霖低浓度组(C组)、安多霖高浓度组(D组).先饲养7d使其适应环境后,A组和B组用生理盐水灌胃,C组和D组给予不同浓度安多霖灌胃.于给药第10天,对B、C、D组大鼠进行高频辐射后24h,断头,取材.采用透射电镜技术检测海马组织中血脑屏障结构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海马组织中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C组硝酸镧颗粒主要沉积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TJ)处,少量镧颗粒穿过TJ处.星形胶质细胞周围亦见少量镧颗粒沉积.D组硝酸镧颗粒主要沉积在基膜外侧,未穿过TJ处.星形胶质细胞周围亦未见有镧颗粒沉积.caspase-3表达量C组低于B组(P<0.05),D组低于B组(P<0.05),D组较C组低(P<0.05).结论 安多霖胶囊可有效防护高频辐射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作者:李艳君;董丽华;刘大伟;李永明;宋巍巍;田国忠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再发心绞痛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15年2月选择该院收治行CABG后再发心绞痛患者56例,根据患者是否进行PCI,将其分为PCI组(30例)和优化药物治疗(ODT)组(26例).随访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心脏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疗效,并分析CHD患者CABG后再发心绞痛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3个月后,PCI组患者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AngⅡ)、醛固酮(ALD)、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脑钠肽(BNP)及左室舒张内径(LV)水平均显著低于ODT组患者(P<0.05);PCI组疗效明显优于ODT组(Z=6.054,P<0.05);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是胸痛的影响因素(OR=0.018,P<0.05).结论 CHD患者CABG后再发心绞痛与Hb水平有关,采用PCI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该患者心脏相关神经内分泌因子的水平,近期疗效优于ODT疗法.
作者:涂晓文;黄国明;王洪如;乔怀宇;苏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明确诊断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年龄>60岁)152例,调查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生情况(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下肢血管狭窄或闭塞等).全部患者根据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非大血管病变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病程、身高、体重、血压等)及生化指标(血糖、血脂、血尿酸、肌酐等),并分析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大血管病变组患者年龄高于非大血管病变组,收缩压、有吸烟史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大血管病变组(P<0.05).大血管病变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大血管病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OR 1.108,95% CI 1.037 ~1.182,P=0.004)、收缩压(OR1.315,95%CI 1.279~ 5.306,P=0.012)、吸烟史(OR2.102,95%CI 1.038 ~6.280,P=0.036).结论 年龄、血压、吸烟史是老年T2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高龄、高血压、有吸烟史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要警惕大血管病变,并积极控制血压,戒除不良嗜好.
作者:韩琼;严立;胡锐;王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40例,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术后进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随机分为DEX+罗哌卡因组(D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穿刺置管,接PCA电子泵经导管持续给药,D组泵内药物配方:0.125%罗哌卡因240 ml+DEX 4 μg/kg,R组泵内药物配方:0.125%罗哌卡因240 ml.两组均给予负荷剂量20ml(泵内抽取),然后按背景输注剂量4ml/h,PCA每次1ml,锁定时间15 min,持续镇痛48 h.记录病人术后4、8、12、24、48 h静息状态和持续被动运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肌力分级、Rasmay镇静评分、息肢膝关节主动屈曲的角度、不良反应、额外镇痛等情况.结果 术后8、12、24hD组患者静息状态下VAS评分(RVAS)和持续被动运动VAS评分(PVAS)明显低于R组(P<0.05).术后4、8、12hD组患者Rasm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R组(P<0.05).术后12、24、48 h D组患者主动关节屈曲角度均大于R组(P<0.05).R组术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大于D组(P<0.05).结论 DEX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可以产生有效的镇痛、镇静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大龙;张海山;程颖;郑观荣;徐伟民;葛维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百令胶囊治疗老年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来该院就诊的40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控制饮食,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症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Upr)、尿酸(U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百令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病能有效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减延缓慢性肾脏病的病情进展.
作者:谢晓元;罗朋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鉴定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中是否发生了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间质转分化.方法 STZ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12 w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指标,VG染色观察心肌组织胶原含量变化,免疫组化鉴定心肌组织中微血管内皮细胞间质转分化.结果 心脏超声提示实验组大鼠左室前后壁厚度(LV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大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心肌VG染色实验组粉红色胶原组织增多,而对照组仅有少许红色胶原组织表达.心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CD31、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均表达阳性,但实验组CD31表达减弱(P<0.05)、微血管壁α-SMA表达增强(P<0.05).免疫酶双染技术检测,对照组微血管内皮被染为棕黄色,实验组微血管内皮红色染色较强,而棕黄色较弱.结论 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过程中发生了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间质转分化.
作者:黄俊;张明霞;黄江燕;万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丹参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模型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抗肾间质纤维的机制.方法 应用UUO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丹参组(高、中、低剂量),吡格列酮组,每组20只,从模型建立前48 h开始灌胃,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1天,观察大鼠一般状态,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水平,留取梗阻侧肾脏行HE、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结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在各个时间点均出现一般状态减退,体质量下降,丹参干预后一般状态及体质量均有显著改善;在各个时间点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无明显差异,但UUO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值增高,在造模第7天时,其肾组织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变化,丹参各剂量组与UUO模型组大鼠相比较血肌酐值下降明显,肾脏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丹参高剂量组改善为明显.结论 丹参对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与降低血肌酐,改善大鼠一般状态,减轻肾脏病理损伤有关.
作者:钟丹;邹亦平;延卫东;黄宇清;陈小丽;王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我国老年性痴呆中血管性痴呆(VD)占第二位,在脑卒中患者中VD的患病率为12%~36.3%[1].间充质干细胞(MSCs)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人脐带MSCs(HUC-MSCs)成功克服了骨髓MSCs含量低、受年龄影响大等诸多限制,而且具有来源广泛、免疫原性低等优点.HUC-MSCs在组织工程、神经系统、肝脏疾病、心血管系统、免疫疾病、肿瘤疾病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已有多项研究表明,体外培养的HUC-MSCs可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2,3],且HUC-MSCs移植治疗脑卒中的动物实验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4].因此,HUC-MSCs有可能用于VD的治疗.
作者:何燕;王俊;魏云鸿;金醒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K(Cat K)、胱抑素C(Cys C)与冠心病(CHD)发病、冠脉狭窄程度以及CHD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52例CHD患者和135例对照组血清Cat K水平,同时测定Cys C、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肌酐(Cr)水平;所有受试者均行冠脉造影,以Syntax评分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结果 CHD组血清Cat K水平(130.8±24.5)ng/dl与对照组[(86.9±23.5) ng/dl]比较显著升高(P<0.001);CHD组血清Cys C水平[(0.79±0.13) mg/L]与对照组[(0.95±0.21) mg/L]比较显著降低(P<0.001);急性冠脉综合征(UAP-AMI)组血清CatK水平[(137.2±24.9)ng/dl]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00.8±12.8)ng/dl]比较显著升高(P<0.001);UAP-AMI组血清CysC水平[(0.78±0.13) mg/L]与SAP组[(0.87±0.13) mg/L]比较显著降低(P<0.001);CHD患者的血清CatK水平与冠脉狭窄的Syntax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236,P<0.01);血清Cys C水平与冠脉狭窄的Syntax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197,P<0.05).结论 Cat K、Cys C可能与CHD的发病独立相关,其血清水平可反映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可作为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新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袁琳;类延娜;李玉子;金基永;成宪武;李香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并探讨益气化瘀法与化疗联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晚期NSCLC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化瘀法治疗.均治疗2w.评价两组实体肿瘤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KPS评分和生活质量QLQ-C43评分及一年生存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生存期(MST).结果 观察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KPS评分和QLQ-C43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KPS评分、QLQ-C43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一年生存率、PFS和MS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NSCLC疗效较为显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作者:余旭舟;吴晓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微创置管持续滚动冲洗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该该院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微创置管持续滚动冲洗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3d后,观察组患者血淀粉酶、腹腔淀粉酶水平都高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计数、心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超声引导微创置管持续滚动冲洗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
作者:陈志量;刘玉琪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DNA免疫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对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炎患者免疫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34例SLE肾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接受DNA免疫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接受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IgA、IgG、IgM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补体C3和C4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NA免疫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有助于改善SLE肾炎患者肾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郑擎;周莉明;黄宇;郑玲;陈树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脑梗死大鼠脑组织载脂蛋白(Apo) A1、Apo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和神经功能变化.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梗死1d组、脑梗死3d组、脑梗死1 w组和脑梗死2w组.线栓法(MCAO)建立脑梗死动物模型.mNSS评分表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变化,取大鼠脑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后大脑组织损伤情况和计算梗死面积,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检测大鼠大脑组织ApoA1、ApoB和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 脑梗死大鼠存活率降低;大鼠神经功能mNSS评分随着梗死时间延长显著降低(P<0.05);HE染色显示随着梗死时间延长大鼠大脑细胞排列混乱、细胞核轮廓模糊、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脑梗死面积也越来越大;大鼠大脑组织ApoA1、ApoB和BDNF免疫组化显示,ApoA1的表达随着脑梗死时间延长显著降低(P<0.05),ApoB的表达随着脑梗死时间延长显著升高(P<0.05),BDNF的表达在脑梗死1d后显著升高(P<0.05),然后随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结论 脑梗死1d后BDNF表达显著增加是大脑一种自我代偿机制,脑梗死后ApoA1表达减少、ApoB表达增加、BDNF表达减少很可能是导致脑梗死后大脑组织损伤加重和梗死面积增加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晓斌;王晓雪;徐宏侠;刘欣欣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来氟米特(LEF)联合糖皮质激素(GCS)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8和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选择该院收治SLE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环磷酰胺(CTX),研究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LEF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尿蛋白(Uprc)、血清白蛋白(ALB)、肾功能(Scr)、白细胞(WBC)、IL-8及IL-10水平,治疗6个月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Uprc、Scr、IL-10及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ALB及IL-8水平均出现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研究组Uprc、Scr、IL-10及SLEDA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LB及IL-8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式在治疗SLE疾病上均具有明显的疗效,但LEF联合GCS较CTX联合GCS作用更为明显,更有利改善IL-8与IL-10水平且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饶慧;肖嫦娟;曾清华;谢硕珊;徐湘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血浆正五聚体蛋白(PTX)-3与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该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分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分组以及NIHSS<5分组,比较血浆PTX-3含量、血糖(Glu)和白细胞计数(WBC)的水平.另外分为PTX-3≥6.0 μg/L组和PTX-3 <6.0 μg/L组,比较NIHSS≥5分的患者比例、Glu含量、WBC计数及近期预后的效果.结果 NIHSS≥5分组中,血浆PTX-3含量、Glu含量以及WBC计数均高于NIHSS<5分者.PTX-3≥6.0 μg/L组中,NIHSS≥5分患者比例、Glu含量以及WBC计数高于PTX-3<6.0 μg/L组,近期预后良好率(mRS评分≤2分)低于PTX-3<6.0 μg/L组的患者.结论 血浆PTX-3与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及近期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林芹;何杨莉;符秀虹;黄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芬太尼与5-氟尿嘧啶(FU)联合应用对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内、外源性途径的调控机制.方法 作用48 h后通过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Annexin V-EGFP/PI染色的细胞凋亡情况,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Bcl-2、Bax、Fas表达情况.结果 单独应用芬太尼时1 μmol/L与10 μmol/L浓度组凋亡率均增加(P<0.05,P<0.01),Bcl-2表达减弱(P<0.05,P<0.01)、Bax表达增强(P<0.01)、Fas表达增强(P<0.01);单独应用500 mol/L 5-FU后凋亡率亦明显增加(P<0.01),Bcl-2表达减弱(P<0.01)、Bax、Fas表达增强(P<0.01);联合应用芬太尼与5-FU,协同作用在3组均显现(P<0.05,P<0.01).结论 芬太尼、5-FU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单独或联合应用可促进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并使Bcl-2表达下调,Bax、Fas表达上调.联合应用两类药物可能在内源性、外源性途径调控细胞凋亡上显示协同效应.
作者:王志学;张晓侠;雷燕;刘新伟;李汝泓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健脾散结方对Lewis肺癌小鼠细胞相关凋亡蛋白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用C57BL/6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建立动物模型,按实验分组分别干预21 d,观察肿瘤生长情况,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c-myc表达,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健脾散结方组、顺铂组、联合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2.36%、57.38%、69.7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组均可降低Survivin与c-myc表达(P<0.05或P<0.01),且联合组明显,健脾散结方与顺铂有协同作用;各药组端粒酶活性均低于模型组(P<0.05),且健脾散结方组、顺铂组与联合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健脾散结方抑制肿瘤作用可能与下调Survivin、c-myc表达,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活性有关.
作者:谭国柱;王秀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对老年糖尿病(DM)患者体力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为老年DM人群医学护理与生活质量改善等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问卷内容设计包括工作、交通行程、家务和娱乐休闲体力活动,调查323例60 ~ 79岁DM患者过去7d的体力活动情况.体力活动量(MET-minutes/w)=体力活动强度MET值×体力活动时间(min)/d×活动天数,并对总体力活动量进行分级统计分析.结果 (1)老年DM患者的体力活动以交通行程有关体力活动量为突出,男性平均为959.05 MET-minutes/w,女性平均为1 988.19 MET-minutes/w;其次为娱乐休闲有关体力活动量,男性平均为445.05 MET-minutes/w,女性平均为875.18 MET-minutes/w;第3为家务有关体力活动总量,男性平均为277.90 MET-minutes/w,女性平均为420.31 MET-minutes/w;与工作有关体力活动量小,男性平均为134.26 MET-minutes/w,女性平均为67.94 MET-minutes/w.总体力活动量男性平均为1 816.26 MET-minutes/w,女性平均为2 789.42 MET-minutes/w.(2)老年男性DM患者日常总体力活动量处于中等水平的为115例,占96.64%;而女性DM患者日常总体力活动量处于中等水平的为92例,占45.10%;高水平的为111例,占54.41%.结论 (1)老年DM患者的体力活动以交通行程有关体力活动量为突出,其次为娱乐休闲、家务和工作有关体力活动量;除工作有关体力活动量男性大于女性外,交通行程、家务、娱乐休闲和总体力活动量男性均小于女性.(2)体力活动作为DM患者的运动护理措施,老年男性DM患者体力活动处于中等水平,对DM风险的降低非常有益;而老年女性DM患者体力活动半数多处于高水平,应适当进行调整,以达到合理降低DM风险的运动护理效果.
作者:易容;张海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高果糖与高脂饮食对比诱导的小鼠肝脏内质网应激(ERS)的发生时程变化.方法 雄性C57BL/J6小鼠分为对照组、高果糖组及高脂组,分别在喂养3d、8w后测定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并测定各组小鼠肝脏ERS标志物——磷酸化胰腺内质网激酶(p-PERK)及磷酸化山梨醇要求激酶-1(p-IRE1/t-IRE1)的蛋白表达.结果 喂养3d后,与对照组相比,两组FPG、FINS无明显变化,而肝TG水平均显著增加;喂养8w后,与对照组相比,两组FPG、FINS、肝TG水平均显著增加;喂养3d后,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的肝内p-PERK、p-IRE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提示出现ERS,而高脂组GRP78、p-PERK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区别;喂养8 w后,高果糖、高脂组的肝内p-PERK、p-IRE1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结论 短期和长期高果糖和高脂喂养均可引起肝内脂质沉积,但高果糖喂养小鼠在脂肪肝发生早期即可出现肝ERS,而高脂喂养小鼠则在长期喂养后方出现肝ERS,提示ERS与高果糖、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发生发展均有关,但介导机制不同.
作者:任路平;于贤;宋光耀;孙文;李凡;陈树春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