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银蔓;马昆
目的 调查吉林省各市州各级医院医务人员对癌痛的认识及规范化诊疗知识掌握情况.方法 采用自制的癌痛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对吉林省各市州内95所医院2 378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1)对癌痛的认知:64.97%的医务人员经常接触癌痛病人,47.40%的医务人员认为癌痛病人占肿瘤病人比例较高.(2)79.51%的医务人员认为癌症患者会表现不同程度的疼痛,20.49%的医务人员认为癌症病人可以没有疼痛;46.41%的医务人员在治疗癌痛时无标准的癌痛评估手段.(3)不合理用药:16.67%的医务人员习惯选用盐酸哌替啶为强效癌痛药物.(4)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的应用:59.98%的医务人员在治疗癌痛患者时习惯遵循三阶段止痛治疗原则,81.82%的医务人员癌痛用药时首选给药途径是口服.(5)“成瘾恐惧”:51.68%的医务人员在癌痛治疗过程中对阿片类药物的顾虑是成瘾.(6)癌痛相关知识培训:45.10%的医务人员从未参加过癌痛规范化治疗培训.结论 吉林省在癌痛规范化诊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离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应加大宣传、培训的投入,普及癌痛知识,让患者和医务人员转变观念,深入贯彻实施癌痛的规范化治疗.
作者:释辉;杨吉利;郭怀宇;王军;景年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应用染色体技术和脆性位点检查诊断老年人智力低下(MR)病因的意义.方法 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G显带,镜下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和染色体脆性位点表达研究.结果 26例受检者中检出异常核型9例,检出率为34.62%.实验组染色体脆性位点的发生率为56.97%,对照组为19.47%,两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FISH确证1例染色体核型为46,XY,t(Y;15) (q12;p11).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MR发生的重要遗传学原因之一,MR与染色体畸变和脆性部位表达率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慕明涛;霍满鹏;张静;刘俊俊;蒲力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AC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各90例,常规治疗组用常规治疗方法(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等);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钙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 w.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 治疗1 w、2w后阿托伐他汀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巴特尔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CRP、IL-6、TNF-α、LDL-C、全血低切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及阻力指数(RI)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钙降低了脑梗死的复发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具有抗炎作用,能有效调整血脂代谢,改善ACI患者大脑血流供应,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作者:赵雪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南昌市良性前列腺增生及膀胱癌患者术后出现尿失禁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南昌市各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和膀胱癌患者500例.首先将术后出现尿失禁现象的12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术后未出现尿失禁现象的12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吸烟、饮酒、术前尿失禁、术后膀胱痉挛的比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将剩余的2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和膀胱癌患者分成未预防组和预防组各125例.预防组针对引起尿失禁现象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未预防组未接受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比两组术后尿失禁现象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吸烟比、饮酒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尿失禁、术后膀胱痉挛的比例,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且病程和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经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后,预防组的尿失禁现象的发生率低于未预防组(P<0.05).结论 术前尿失禁、术后膀胱痉挛、年龄高、病程长以及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过长是引起良性前列腺增生和膀胱癌患者术后出现尿失禁现象的高危因素,需要引起临床的重视.患者针对尿失禁现象出现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能够显著降低尿失禁现象的发生率.
作者:熊柱凤;陈炤;汤利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高果糖与高脂饮食对比诱导的小鼠肝脏内质网应激(ERS)的发生时程变化.方法 雄性C57BL/J6小鼠分为对照组、高果糖组及高脂组,分别在喂养3d、8w后测定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并测定各组小鼠肝脏ERS标志物——磷酸化胰腺内质网激酶(p-PERK)及磷酸化山梨醇要求激酶-1(p-IRE1/t-IRE1)的蛋白表达.结果 喂养3d后,与对照组相比,两组FPG、FINS无明显变化,而肝TG水平均显著增加;喂养8w后,与对照组相比,两组FPG、FINS、肝TG水平均显著增加;喂养3d后,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的肝内p-PERK、p-IRE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提示出现ERS,而高脂组GRP78、p-PERK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区别;喂养8 w后,高果糖、高脂组的肝内p-PERK、p-IRE1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结论 短期和长期高果糖和高脂喂养均可引起肝内脂质沉积,但高果糖喂养小鼠在脂肪肝发生早期即可出现肝ERS,而高脂喂养小鼠则在长期喂养后方出现肝ERS,提示ERS与高果糖、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发生发展均有关,但介导机制不同.
作者:任路平;于贤;宋光耀;孙文;李凡;陈树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种肺复张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确诊的6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仰卧位肺复张组和俯卧位肺复张组,分别采用仰卧位肺复张法和俯卧位肺复张法进行治疗,监测肺复张前、肺复张后5 min、1h血流动力学和氧合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肺复张前、肺复张后5min、1h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肺复张后5 min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明显低于肺复张前和肺复张后1h(均P<0.05).两组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肺复张后5 min、1h均明显高于肺复张前(P<0.05).俯卧位肺复张组复张后5 min、1h的PaO2/FiO2明显高于同时间仰卧位肺复张组(P<0.05).两组患者复张后5 min、1h的胃黏膜pH值与复张前比较、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仰卧位和俯卧位肺复张法均能有效改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血氧参数,俯卧位肺复张法效果优于仰卧位肺复张法.
作者:王琼娅;马雁;李莞婷;徐莉;韩家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独居老人是指身边没有子女或其他伙伴,因丧偶、分居等原因单独生活的老人[1].许多城市独居老人往往因子女不在身边、退休后社会角色发生转变、社交圈变小,经常感到空虚孤独,在精神慰藉需求满足上有缺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因为孤寂及其他心理问题,甚至自杀.因而关注城市独居老人,破解独居老人精神慰藉难题,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民生工程.
作者:谭英花;于洪帅;史健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活性氧自由基(ROS)在代谢或炎症过程中定期产生,它的产生与抗氧化防御不平衡形成了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导致DNA损伤和促进炎症反应[1,2].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作为DNA损伤的分子感受器,在氧化应激诱导DNA损伤时被激活,活化的PARP1介导碱基切除修复复合物参与受损DNA的修复.1 PARP1的结构及其功能1.1 PARP1的结构 PARP1基因位于染色体1q41-42区,有23个外显子.
作者:李炜娟;肖元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老年和非老年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住院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302例长期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4年间共566次住院原因.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及对照组(<65岁),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原因,同时分析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透析充分性和心血管系统状况等指标.结果 观察期间,老年组117例,296次住院.对照组185例,270次住院;年均住院1.1次/年.老年组入组时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4);3次及≥10次住院患者人数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低于对照组的年轻患者(P=0.04).住院原因中:心脑血管疾病在两组中均为再住院主要原因,其中心功能不全的再住院高于脑血管意外.感染相关疾病仅次之,老年组肺部感染高于腹膜炎发生,老年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感染性疾病以腹膜炎常见.老龄组营养不良导致的再住院也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的住院比例及住院时间、死亡率高于对照组.心脑血管意外及感染是两组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掌握合适的透析指征,加强透前教育,从而确保适时开始腹透,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及营养不良,是有利于改善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再住院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晓明;金刚;梁衍;高妍婷;鲁艳搏;孙小蕊;李振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闭环通气模式适应性支持通气(ASV)与指令分钟通气(MMV)两种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机撤离的效果.方法 6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ASV组(30例)和MMV组(30例)进行脱机,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入重症医学科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以及脱机前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等数据.两组患者除脱机时机械通气模式不同外,其他处理均相同,统计两组患者的脱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再插管率以及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住重症医学科病死率.脱机成功标准为脱机拔管48 h以上未再进行机械通气.结果 ASV组的脱机时间少于MMV组(P=0.000 1)、ASV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少于MMV组(P=0.029),但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ASV组与MM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脱机成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6),脱机48 h后接受无创通气比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再插管率两组间无差异(P=0.640).重症医学科住院病死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3).结论 通过闭环通气模式对COPD患者进行脱机,适应性支持通气与指令分钟通气相比,可以显著缩短脱机时间,但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作者:费东生;杨锁柱;潘道卓;于晓提;宋文雨;韩旭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DNA免疫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对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炎患者免疫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34例SLE肾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接受DNA免疫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接受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IgA、IgG、IgM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补体C3和C4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NA免疫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有助于改善SLE肾炎患者肾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郑擎;周莉明;黄宇;郑玲;陈树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丹参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模型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抗肾间质纤维的机制.方法 应用UUO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丹参组(高、中、低剂量),吡格列酮组,每组20只,从模型建立前48 h开始灌胃,分别于造模后第7、14、21天,观察大鼠一般状态,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水平,留取梗阻侧肾脏行HE、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结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在各个时间点均出现一般状态减退,体质量下降,丹参干预后一般状态及体质量均有显著改善;在各个时间点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无明显差异,但UUO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值增高,在造模第7天时,其肾组织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变化,丹参各剂量组与UUO模型组大鼠相比较血肌酐值下降明显,肾脏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丹参高剂量组改善为明显.结论 丹参对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与降低血肌酐,改善大鼠一般状态,减轻肾脏病理损伤有关.
作者:钟丹;邹亦平;延卫东;黄宇清;陈小丽;王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我国老年性痴呆中血管性痴呆(VD)占第二位,在脑卒中患者中VD的患病率为12%~36.3%[1].间充质干细胞(MSCs)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人脐带MSCs(HUC-MSCs)成功克服了骨髓MSCs含量低、受年龄影响大等诸多限制,而且具有来源广泛、免疫原性低等优点.HUC-MSCs在组织工程、神经系统、肝脏疾病、心血管系统、免疫疾病、肿瘤疾病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已有多项研究表明,体外培养的HUC-MSCs可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2,3],且HUC-MSCs移植治疗脑卒中的动物实验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4].因此,HUC-MSCs有可能用于VD的治疗.
作者:何燕;王俊;魏云鸿;金醒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水平变化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40)、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45)、稳定型心绞痛(SA)组(n=35)患者血清TGF-β1、HGF水平.结果 对照组TGF-β1水平显著高于SA组、UAP组和AMI组(P<0.05),且SA组TGF-β1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和AMI组;SA组、UAP组和AMI组H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SA组比较,AMI组、UAP组血清HGF显著高于SA组(P<0.05),与UAP组相比,AMI组血清HGF浓度明显升高(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与HGF呈负相关(r=-0.534).结论 血清TGF-β1和HGF可能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TGF-β1和HGF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互为影响.
作者:苗玉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与厄洛替尼联合或序贯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人肺腺癌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培美曲塞与厄洛替尼单药、联合及不同序贯方法干预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及抑制情况,并计算联合指数(CI),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及磷酸化-ATK(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 培美曲塞序贯厄洛替尼组(P-E)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及凋亡率较高,明显高于培美曲塞(P)和厄洛替尼(E)单药组以及厄洛替尼联合(E+P)或序贯培美曲塞组(E-P)(P均<0.05).E组和E+P/E-P组的G1期细胞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P组和P-E组的S期细胞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均<0.05).各药物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P-E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5).P-E组A549细胞p-AKT及p-EGFR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培美曲塞可有效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作用,且与厄洛替尼序贯应用的协同效果更为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EGFR及p-AKT信号通路相关.
作者:张小华;陈开杰;张海伟;刘静;贾毅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牙齿脱落作为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病因复杂,由于牙齿脱落会引发面容老化、咀嚼困难、发音不清、老年痴呆、癌症风险、误入气管窒息等问题[1,2],将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现对国内外老年人牙齿脱落病因学研究做以下综述,以期为临床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1 非疾病因素1.1 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牙齿脱落率逐渐增加,虽然其不是引起老年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却可作为预警信号.Fure等[3]研究显示,瑞典65~74岁老年人牙齿脱落率为80%.1999年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牙齿脱落率为83.3%,是中年人的11.2倍[4].2005年全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老年人牙齿脱落率已上升至86.1%,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组患病率高达89.4%[5].
作者:吕晴;侯日莹;王艳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K(Cat K)、胱抑素C(Cys C)与冠心病(CHD)发病、冠脉狭窄程度以及CHD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52例CHD患者和135例对照组血清Cat K水平,同时测定Cys C、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肌酐(Cr)水平;所有受试者均行冠脉造影,以Syntax评分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结果 CHD组血清Cat K水平(130.8±24.5)ng/dl与对照组[(86.9±23.5) ng/dl]比较显著升高(P<0.001);CHD组血清Cys C水平[(0.79±0.13) mg/L]与对照组[(0.95±0.21) mg/L]比较显著降低(P<0.001);急性冠脉综合征(UAP-AMI)组血清CatK水平[(137.2±24.9)ng/dl]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00.8±12.8)ng/dl]比较显著升高(P<0.001);UAP-AMI组血清CysC水平[(0.78±0.13) mg/L]与SAP组[(0.87±0.13) mg/L]比较显著降低(P<0.001);CHD患者的血清CatK水平与冠脉狭窄的Syntax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236,P<0.01);血清Cys C水平与冠脉狭窄的Syntax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197,P<0.05).结论 Cat K、Cys C可能与CHD的发病独立相关,其血清水平可反映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可作为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新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袁琳;类延娜;李玉子;金基永;成宪武;李香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节拍治疗维持与单药化疗维持治疗老年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观察组:经病理证实的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41例,接受4~6个疗程化疗达到大肿瘤控制效应后予以口服节拍化疗药物维持治疗,连服3w,休息1 w,作为1周期,至少连续服用2周期(2个月).对照组:经病理证实的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38例,接受4~6个疗程化疗达到大肿瘤控制效应后予以单药化疗维持治疗.根据RECIST标准评价疗效、WHO的毒性分级标准评价药物的不良反应;分别观察疾病进展时间(TTP)、生活质量(QOL)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41例患者中CR4例、PR 2例、SD 30例、PD 5例,有效率为14.6%,疾病控制87.8%.TTP为6.2个月,QOL改善稳定率为87.8%.对照组:38例患者中CR2例、PR 3例、SD 26例、PD7例,有效率为13.2%,疾病控制81.6%;TTP为5.6个月,QOL改善率68.4%.两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TT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率、总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降低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观察组Ⅰ~Ⅱ级、Ⅲ~Ⅳ级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节拍化疗用于维持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与单药化疗的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轻微,老年患者耐受性好,具有更高效价比.
作者:李晓琴;李进章;王丽娟;姬发祥;李欣;魏文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系统回顾当前已完成的应用低能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肩部慢性肌腱炎的临床研究并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进行荟萃分析,从而明确低能ESWT对肩部慢性肌腱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获取对照低能ES-WT与安慰剂治疗肩部慢性肌腱炎的RCTs 7项共778例.分析采用Mantel-Haenszel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标准化均数差(SMD).结果 低能ESWT组肩关节功能显著优于安慰剂组(SMD=0.78,95% CI:0.13~1.43,P=0.018),两组间疼痛评分差异不显著(SMD=0.91,95% CI:-0.01 ~0.83,P=0.053).结论 低能ESWT可改善肩部慢性肌腱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但该治疗方式是否能缓解患者肩部疼痛尚需进一步证实.各纳入研究在治疗策略以及纳入患者标准方面均存在异质性,且纳入研究的数量有限,以何种治疗策略在肩部慢性肌腱炎的哪个阶段进行低能ESWT治疗优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银蔓;马昆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从医疗费用的视角了解我国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Grossman模型为指导,基于2011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CLHLS),根据本次调查的医疗支出中位数和全国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将医疗支出划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并以衡量健康需求的自评健康为因变量,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和卫生服务利用为自变量,采用有序probit回归模型方法分析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获得调查老年人8 983例,其中低、中、高医疗支出者分别占53.90%,16.78%和29.32%.总体上,旅游、养老保险、医疗服务及时性、经济状况、体检以及由医保付费是中国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影响因素.不同支出水平下的老年人健康需求影响因素具有其相应的特点.结论 加强低医疗支出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可及性,提高医保覆盖率及报销比,很大程度上能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同时,倡导积极锻炼对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曾雁冰;欧龙;方亚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