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影;张敏;陈长香;王建辉;蔡洁琼;赵文;王立敏
目的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40例ACS患者,分为治疗1组48例,治疗2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PCI手术,治疗1组经导丝通过病变部位后即使用替罗非班静脉滴注,0.15 μg·kg-1·min-1,注射24h.治疗2组采用负荷量注射,以10 μg/kg,3 min内推射完毕,后同治疗2组.对照组不使用替罗非班治疗.结果 心肌肌酶(CK)-MB、出血分级(TIMI)、左室射血分数(LVEF)3种指标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反应蛋白(CRP)和肌钙蛋白(cTnⅠ)变化情况比较,治疗1组和2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cTnⅠ比较,3组差异均无统计意义;三组患者血小板凝集率(PAR)指标比较结果治疗1组和治疗2组与治疗前比较,用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用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ACS能够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且起效快,作用迅速,能防止血小板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文超;李平;林智海;梁祥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冬泳对老年人体质和骨健康的重要作用.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体质测试法.结果 冬泳运动能够降低老年人安静心率、提高肺活量,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冬泳运动可以提高老年人的柔韧、平衡和灵敏等身体素质,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结论 冬泳运动能够提高老年人的骨矿含量和骨密度值,对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赵春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及时治疗远期生存率较低,目前倡导多种不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1].本文主要探讨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与远期疗效.
作者:杨彩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好发于50~ 70岁的中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指数递增[1].研究[2]表明TIA患者中有三分之一会发生脑梗死,三分之一患者不断有新的发作;大约有5%的病人在TIA发病后2年死亡,发病后4年死亡率高达10%,所以TIA患者应当及早诊断和紧急干预治疗.大量研究[3]表明微栓子是引起TIA的主要的发病机制,本文采用经颅多普勒(TCD)微栓子信号(MES)监测法观察强化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老年TIA患者微栓子的影响.
作者:李全浩;代凤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术前虽然不易诊断,但根据其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切除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手术风险随肿瘤直径增大而升高.
作者:王鹏森;王艳波;李淼;王春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些年研究表明在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蛋白会出现明显变化,对于病变进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肌钙蛋白(cTn)属于一组cTn复合物中的多肽,在心肌梗死的演变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高敏cTnT是其中的一种,目前在临床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属于常见的炎症急性期的蛋白,由其介导的补体可以在激活人体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敏cTn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苗微微;程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CHF组111例老年患者和对照组30例(无心脏病及CHF老年人)非CHF老年患者的血清MPO、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超声心动图左室功能参数,同时分析CHF组的血清MPO与血清BNP、超敏-CRP、超声心动图左室功能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HF组血清MPO、BNP、超敏-CR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心衰程度呈正相关(P<0.01),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MPO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P<0.05),与超敏-CRP呈弱相关(P<0.05),与BNP呈极弱相关(P=0.001).结论 血清MPO浓度在老年CHF患者中升高,可能参与CHF的发生、发展过程,MPO的检测有助于CHF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
作者:胡坚;陈发秀;邱元芝;尹绢;曹平良;张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控制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T2DM)治疗的基础,2003、2004、2006年我国大中城市门诊的调查表明仅有1/4的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6.5%).本研究通过应用地特胰岛素(Det)联合阿卡波糖对比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HbA1c>9%的T2DM,旨在探讨地特胰岛素作为基础胰岛素治疗T2DM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患者更好的依从性.
作者:王淑平;赵秀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近年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相比降低了损伤,节省了手术时间.本研究分析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效果.
作者:张海洋;杨玉兵;王建锋;宋展;王耿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性脾栓塞术(PSE)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该院2005 ~ 2011年PSE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120例,其中86例行2次以上PSE.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及术后6个月内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PLT)水平,观察并发症.结果 PSE术后24、48、72 h、1、2、4w、3、6个月的WBC和PLT水平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P<0.05和P<0.01).发热、腹痛(120例,100%)是治疗后常见反应,并发症主要有胸腔积液(26例,21.7%),腹水(5例,4.2%),经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脾脓肿形成1例(0.8%),经积极抗菌素治疗及经皮穿刺脾脓肿引流治愈.结论 PSE安全有效,可作为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外科脾脏切除的首选替代疗法.
作者:王宁;阎英;郭占文;张海波;吴哲;吕东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贵阳客运段职工代谢综合征(MS)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贵阳市2 297名客运段职工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生化法检测其血糖、血脂,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其病史、工作和生活情况方面的信息,应用数据挖掘方法中的ID3方法分别从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找出影响MS的主要因素.结果 作息习惯中的主要因素为工作之余活动方式,信息增量为0.001 81,且工作之余串门、聊天的患病率低于上网、玩电脑的患病率;饮食习惯中的主要因素为饮酒情况,信息增量为0.002 930,且过度酗酒的患病率远高于其他饮酒情况的患病率.结论 工作之余从事像串门、聊天等有意义的活动能够降低MS发病风险,严重酗酒则增加MS的发病风险.
作者:石雁冰;邵勇;李树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难治性青光眼的眼部情况十分复杂,特别是老年患者,多数合并有眼部其他结构的病变,目前对青光眼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Ahmed青光眼阀(AGV)植入术因具有引流盘面积较大、引流管易插、早期低眼压及相关并发症较少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2];本研究旨在探讨何种膜材料能提高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
作者:李甲;李琴;王清;李常栋;周杨琳;郭乔茜;具尔提·哈地尔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老年人群由于机体功能退化,多伴有骨质疏松,是脊柱外伤事故的高发人群[1,2].脊柱毗邻解剖结构复杂,脊柱外伤常伴有神经血管的损伤,因而脊柱骨折不仅是骨科的急诊,也是重症[3].一经诊断,手术往往是有效的治疗方案[4].脊柱骨折的手术方式多样,传统的方法是采用沿棘突剥离骶棘肌椎弓根行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但这种手术方式损伤组织较大,术后并发症多[5].理论上经骶棘肌及腰方肌肌间隙入路这种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术中组织损伤,很大程度上保留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探讨经肌间隙入路后路复位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新华;胡家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96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存活组81例和死亡组15例的基本情况、肺功能状况、血气水平以及心脏超声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住院时间、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PaO2、肺动脉收缩压(PASP)存在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只有年龄、住院时间、FEV1/FVC、PASP是影响COPD病急性加重患者死亡的独立因素.结论 年龄、住院时间、FEV1/FVC、PASP是影响老年COPD急性加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对高风险患者做好防治工作,以减少死亡的发生.
作者:陈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层面影响巨大,是世界性范畴的热点问题,我国自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人口发展呈现两高(高速度、高龄)、两大(基数与差异)、两低(社会养老水平、社会养老意识),城乡倒置等特征.老龄化社会是高龄化社会的前奏,年龄增长、生理功能下降、自理能力降低或丧失、高龄老人病残率高、就将成为失能老人、靠依赖他人而生存、对照顾和护理的需求大幅增加,使老年人的社会服务与医疗护理服务问题日趋严峻.
作者:唐莹;张兴文;康丹 刊期: 2014年第01期
2型糖尿病(T2DM)为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并发心血管病变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观察动脉粥样硬化临床常用的指标之一,能反映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而且IMT的病变进展程度与患者心血管意外发生的风险性关系密切[2,3].血尿酸(UA)、尿微量白蛋白(mAlb)是检测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文献报道[4-7]显示UA、mAlb变化与IMT之间亦具有密切相关性,UA、mAlb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本文就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进行了UA、mAlb检测,并且观察了其IMT变化,旨在探讨血UA、mAlb与T2DM颈动脉内膜病变的相关性.
作者:沙依拉·海米提;热孜万古丽·乌斯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高及某些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等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文献报道[1,2],氧化应激(OS)参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肌损伤等多种心血管疾病.
作者:王全伟;凡文博;王智昊;吴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新膳食结构形势下老年高血压疾病的膳食危险因素及其相应的措施.方法 采用2d记录+24 h回顾法调查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膳食种类及营养素摄入量.结果 不同性别和年龄组平均每人每日热能、脂肪、钠盐摄入量均明显高于各自对照人群的推荐摄入量;而维生素C、Vit B2、钙、钾、镁、铁等摄入量明显低于各自对照人群的推荐摄入量(P<0.05).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锌的摄入量明显不足(P<0.05),同时三大营养紊供热比和三餐能量比也不甚合理.结论 新膳食结构形势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膳食结构不够合理,高血压与热能、脂肪、钠盐摄入量过多以及维生素C、钙、镁、钾、锌摄入量过低密切相关,合理调配膳食结构有助于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蒋相兵;瞿颖;胡健;陶丽丽;王慧铭;李咏;王慧庆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尿酸(UA)水平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象来自2006~2007年开滦集团公司员工健康查体数据库,选取符合T2DM诊断标准的研究对象作为观察队列,于2008~2009年进行第2次体检,纳入终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2 802例(男2 344例,女458例),年龄22~88岁.UA作为发生NAFLD的一个预测指标,根据2006 ~ 2007年的UA水平四分位数分组,比较不同基线UA水平人群2008 ~ 2009年进行第2次体检时NAFLD的发病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基线尿酸水平对T2DM患者第2次体检时发生NAFLD的影响.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尿酸水平对T2DM患者发生NAFLD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①2年观察队列中有813例(29.01%)发生NAFLD.②发生NAFLD患者基线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287 vs 268μmol/L,P<0.01).③按2006年UA水平四分位分组如下:<217,217.01 ~263,263.01 ~316,>316 μnol/L,2年后NAFLD的发病率随UA基线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分别为22.9%,28.7%,29.3%,35.3%,P<0.01).④UA>316 μmol/L发生NAFLD的风险是<217 μ.mol/L的1.83倍(95 %CI 1.45~2.31,P<0.01).对UA以男性420 μmol/L女性360 μmol/L为临界值及以第80百分位点为临界值分组后进行统计分析,UA与NAFLD相关性依然存在,OR值分别为1.75(95% CI1.25 ~2.46),1.49(95% CI1.23 ~1.81)(均P<0.01).结论 基线UA水平对NAFLD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UA水平较高者发生NAFLD的风险增加.
作者:张艳敏;蒋晓忠;常延河;张杰;段和力;张萌;佟博;王谦;王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检查脑血管的重要方法,可直观准确地判断脑血管病变部位、程度及其侧支循环情况,指导进一步的诊疗.本文对170例脑梗死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其颅内外血管情况,进一步评价DSA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意义.
作者:林小慧;刘开祥;曾爱源;齐立;唐永刚;蒋静子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