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6层螺旋CT低剂量平扫与静脉肾盂造影在肾及输尿管结石检测中的对比

吴玉辉;洪常华;郑树成;孙德国;王铁钢

关键词:螺旋CT, 静脉肾盂造影, 肾及输尿管结石
摘要:目的 比较16层螺旋CT低剂量平扫与静脉肾盂造影(IVU)在肾及输尿管结石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拟诊为肾及输尿管结石的46例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比较16层螺旋CT低剂量平扫与IVU在肾及输尿管结石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46例患者经16层螺旋CT低剂量平扫后,共发现结石40例,其中肾结石26例,输尿管结石30例,同时存在肾结石及输尿管结石16例,结石总数78个,结石大小2~40 mm.肾盂肾盏内铸型结石在16层螺旋CT平扫中表现为鹿角状、桑椹状;输尿管结石在16层螺旋CT平扫中表现的直接征象为高密度影,呈圆形、卵圆形,边界清晰,同时伴有“边框征”,结石伴有周边输尿管壁水肿、增厚,形成高密度影伴周围弧形软组织低密度影;间接征象包括肾积水、输尿管积水、肾周条索状表现.46例患者在IVU检查后,发现结石31例,其中肾结石20例,输尿管结石21例,同时存在肾结石及输尿管结石10例,结石总数51个,结石大小4~41 mm.16层螺旋CT低剂量平扫对肾及输尿管结石的检出明显高于IVU(x2=6.95、12.02,P<0.05).结论 16层螺旋CT低剂量平扫为诊断肾及输尿管结石提供了一种安全、快捷、准确的检查方法,在肾及输尿管结石的检出方面明显优于ⅣU,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屈曲度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病的疗效

    膝骨关节病是一种改变关节软骨面的继发性和退行性骨质增生,是慢性关节病[1].多发于中老年人,单、双膝皆可发病,好发于女性[2],多由慢性劳损、肥胖或者骨密度稀疏等原因使单、双侧膝关节损伤不易承重而导致[3],随着科技和医学的发展,对骨关节疾病的治疗也取得了长足进步[4],尤其是对于膝骨关节病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改善患者膝盖功能[5].为了满足患者高关节活动的要求,高屈曲度假体应运而生.我院特对采用高屈曲度假体治疗膝骨关节病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咸宝山;潘昊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在肝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日趋增高,也是治疗棘手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严重者危及生命.如早期采用彻底的抗病毒治疗,可使肝功能改善、脾脏缩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为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72例被确诊为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44 ~68[平均(52.21±10.78)]岁;病程2~ 15年,平均(6.99±3.34)年.对照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41 ~72[平均(53.37±11.13)]岁;病程3~17年,平均(7.32±4.16)年.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汪平莉;朱春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狼疮性肾炎治疗方案的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其临床表现多样,肾脏为常见的受累脏器,即为狼疮性肾炎(LN).LN是导致继发性肾脏损害的重要病因,是影响SLE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LN随病程的延长可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用于LN的治疗及治疗方案的改进及非药物疗法如免疫吸附、干细胞或肾脏移植等治疗手段的发展,LN患者的肾功能保护及生存质量均显著提高.

    作者:苑克晶;孙珉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胃癌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β2和β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预后因素和存活率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转化生长因子(TGF) β1、β2和β3的表达水平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110例胃癌患者术后胃癌样本,根据TNM分类标准,其中7例Ⅰ期,33例Ⅱ期,52例Ⅲ期,18例Ⅳ期.在石蜡切片标本中,使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方法利用抗体检测TGFβ蛋白水平.分析免疫组化的结果与临床病理学指标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所有患者的肿瘤标本均表达了TGFβ2和TGFβ3,71% (78/110)表达TGFβ1,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均表达TGFβ2和TGFβ3,但不表达TGFβ1.恶性程度低(Ⅰ~Ⅲ期)的胃癌患者标本的TGFβ1的表达水平较高(P=0.009),而晚期肿瘤患者标本的TGFβ2的表达水平提高(P=0.008),其与患者预后有明显相关(P<0.05).其中TGFβ1表达水平升高与无病存活率的提高有关(P<0.05),通过Cox分析发现肿瘤细胞内的TGFβ1表达是一种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 胃癌与TGFβ1、β2和β3表达水平的差异有关.由于肿瘤组织中有TGFβ1的表达,因此TGFβ1表达可能是一种肿瘤发病机制.TGFβ1表达与无病存活率和总体存活率的提高有关,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独立预后因素.在晚期肿瘤中,TGFβ2参与肿瘤的进展,并且会导致预后效果不佳.

    作者:牟卫平;苏世辉;曹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栓通联合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目的 评价血栓通联合纤溶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对照组)和血栓通联合纤溶酶治疗(观察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梗死面积与hs-CRP及IL-6水平.结果 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体积与hs-CRP、IL-6含量均呈显著的正向直线相关关系(r=0.695,P=0.000;r=0.603,P=0.000).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IL-6含量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均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3).结论 血栓通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降低患者hs-CRP及IL-6含量.

    作者:邵伟;李克;赵玉红;马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吉西他滨联合洛铂或顺铂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洛铂或顺铂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Ⅲ~Ⅳ度不良反应及近期疗效.方法 入组符合条件的110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吉西他滨联合洛铂组(L组,67例)及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D组,43例),具体治疗方案:L组:吉西他滨1 000 mg/m2 d1、d8,洛铂30 mg/m2 d2;D组:吉西他滨1 000 mg/m2 d1、d8,顺铂75 mg/m2 d2,两组方案均21d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每2个周期根据RECIST方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L组和D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8.4%和34.9%,控制率分别为64.2%和60.5%,有效率和控制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和D组的Ⅲ~Ⅳ度白细胞减少率分别为25.4%和9.3%,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率分别为31.3%和14.0%,Ⅲ~Ⅳ度血红蛋白减少率分别为13.4%和2.3%,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L组和D组的Ⅲ~Ⅳ度恶心、呕吐率分别为7.5%和48.8%,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中Ⅰ~Ⅱ度脱发、皮疹、肝损伤、肾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洛铂或顺铂一线治疗老年晚期NSCLC均有较好的有效率及控制率,但L组的Ⅲ~Ⅳ度骨髓抑制严重,D组的Ⅲ~Ⅳ度恶心、呕吐更严重.

    作者:全吉钟;冯燕;王冬旭;黄京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利奈唑胺治疗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脓肿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73岁,因间断咳嗽、咳痰2个月,头痛4d,言语不清4h于2012-1-6入院治疗.患者2个月前出现间断咳嗽、咳黄痰,伴有发热,偶有头痛,体温高为38.3℃,同时食欲减退,消瘦,患者自行口服抗生素(种类、剂量不详)治疗,上述症状迁延未愈.入院前4d患者头痛加重,以双侧颞部为主,无恶心呕吐.入院前4h患者突然出现反应迟钝,言语不清,不能理解他人问话,无肢体活动不灵和抽搐,无恶心呕吐.入院后第2天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右侧面部及肢体抽搐,右上肢屈曲,右下肢伸直,口吐白沫,牙关紧闭,无舌咬伤,症状持续约1 min,给予患者安定注射液10 mg静脉注射后患者抽搐停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高达180/100 mmHg,未系统服药.否认冠心病、糖尿病、中耳炎、鼻窦炎病史及手术外伤史.

    作者:陈晶;程立山;徐树军;宋宏杉;张立志;宋亚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Smad4在乳腺癌及癌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smad4在乳腺癌及癌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乳腺癌(其中61例伴有癌周组织)及52例乳腺纤维瘤组织中Smad4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Smad4表达明显降低,其阳性表达率(58.6%)显著低于乳腺纤维腺瘤(76.9%)及癌周组织(83.6%)(P<0.01;P<0.05).结论 乳腺增生是乳腺肿瘤的病理基础,不典型性导管增生与乳腺癌密切相关.Smad4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相关,可作为乳腺癌重要的生物学标记物.

    作者:姜晶;王彩芹;刘楠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手术期间持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该院行胃癌根治术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检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30 min后(T1)、气管导管拔管后(T2)及术后1d(T3)血糖浓度、血浆皮质醇浓度及并在T0~T2时间点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结果 与T0时间点相比,实验组仅在T2时间点时血浆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对照组T2~T3时血糖浓度及血浆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T2时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2~T3时血糖浓度及血浆皮质醇浓度、T2时心率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患者手术期间持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及血浆皮质醇浓度,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有效减轻了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

    作者:王静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脑卒中患者失语症研究进展

    据初步估算,西方发达国家失语症的年发病率和患病率分别为140/10万和180/10万[1],脑卒中急性期合并失语症者为26% ~ 38%[2,3],国内则约25%伴有言语障碍[4].另外,脑卒中患者中除了明显失语之外仍有60%患者在交流上存在问题[5].本文就脑卒中合并失语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彬;侯宇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解剖锁定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

    目的 评价微创下解剖锁定型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2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双侧切口微创下解剖锁定钢板治疗Pilon骨折47例,按照Ruedi等分型,Ⅰ型10例、Ⅱ型19例、Ⅲ型18例,观察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6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30 ml.随访12~ 36个月,按Mazur评价Ⅰ型优5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0%;Ⅱ型优9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4.2%;Ⅲ型优8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78.9%,三种分型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双侧切口微创下解剖锁定钢板治疗Pilon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解剖钢板贴合度好,临床效果满意,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康复,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玉楼;周毅;李兴海;裴梓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CT灌注成像预测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敏感性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CT灌注成像(CTP)参数特点对吉非替尼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NSCLC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前的CT容积灌注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RECIST标准将患者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病灶CT容积灌注参数.结果 缓解组19例患者,未缓解组10例患者,缓解组血容量(BV)值、血流量(BF)值、表面通透性(PS)值高于未缓解组,缓解组肿瘤组织的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较未缓解组缩短(P<0.05).结论 CTP可以量化反映肿瘤微血管的代谢功能,可以为预测吉非替尼治疗NSCLC的疗效提供参考.

    作者:杨照环;王林;刘海霞;陈红;任淑华;于锦萍;张瑞虹;杨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女性中心性肥胖低升糖指数饮食的减重作用

    目的 探讨和评估低升糖指数饮食(LGID)对老年女性单纯中心性肥胖减轻体重和降低肥胖相关性疾病风险的干预作用.方法 对台北市宏瑞社区≥60岁老年女性单纯中心性肥胖者45例进行LGID试验,随机分为3w组(6例)、4w组(7例)、6w组(8例)、8w组(4例)、12w组(20例).45例患者均统一执行制定的饮食计量,各组LGID试验前后观察记录体脂、体重、腰围和臀围变化.结果 45例老年女性单纯中心性肥胖者执行LGID试验3 w组与试验前比较体质指数、腰围、臀围和体重无明显变化,LGID试验4w组、6w组、8w组和12 w组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为降低体脂0.45% ~3.37%;减轻体重1.26~6.11 kg;减少臀围1.29~5.55 cm;减少腰围2.71~10.05 cm,其中以12 w组饮食计量减重效果佳.结论 LGID计量和执行时间具有相关性,≤3 w无明显减重作用,≥4 w对老年女性单纯中心性肥胖者具有降低体质指数,减轻体重,减少腰围及臀围的作用,LGID≥12 w减轻体重效果佳,对降低肥胖相关性疾病风险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作者:王家瑜;王桦;葛亮;曾尔亢;赵晟珣;吴晓玲;马春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邓铁涛冠心病方案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

    目的 评价邓铁涛教授中医治疗冠心病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前瞻队列研究的方式,选择2007年12月至2010年8月572例病例观察,其中剔除不合格病历35例,合格病例537例,分为邓老方案组333例,非邓老方案组204例.两组均接受标准的西医治疗.邓老方案组接受邓铁涛教授调脾护心法治疗;非邓老方案组接受其他类型中医治疗(非名老中医方案)或纯西医治疗方案.观察治疗后的心绞痛计分、西雅图心绞痛生存质量量表(SAQ),终点事件.结果 治疗后,两组心绞痛计分、SAQ值、因心肌缺血事件行血运重建率及因心血管事件急诊或入院率比较显著差异,邓老方案组优于非邓老方案组(P<0.05).结论 邓铁涛治疗冠心病方案能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徐丹苹;王侠;李晓庆;罗文杰;吴焕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自制骨盆带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修补术后的应用

    创口水肿、出血、血肿是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 h之内,严重时可引起阴囊水肿及血肿,尤其是老年患者,因其血管脆性大.为了减少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临床上一般采用创口局部沙袋压迫,但这种方法常会引起患者创口疼痛,压迫止血效果欠佳,舒适度下降及活动受限.本研究观察自行研制的骨盆带应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老年患者的效果.

    作者:李小琴;经琴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硫辛酸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硫辛酸(LA)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随机取6只大鼠作正常对照组,余24只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2型DN大鼠模型,入选DN造模成功鼠16只,按血糖水平随机分为DN组和LA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LA(50 mg·kg-1·d-1)1 ml腹腔注射4w,测定各组体重、随机血糖、24 h尿白蛋白、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凝血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提取三组大鼠肾脏总RNA,利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肾脏AGE(RAGE)基因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DN组和LA组大鼠血AGEs、GHbA1c、FPG、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C、TG、LDL-C、24h尿蛋白、MDA、SOD均升高;与DN组比较,LA组血AGEs、GHbA1c、FPG、FINS、HOMA-IR、TC、TG、LDL-C、24h尿蛋白、MDA 、SOD均下降;DN组和硫辛酸组肾脏均检测到RAGE表达.结论 LA可以通过减少氧化应激而抑制AGEs生成及下调RAGE表达,延缓DN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孙凤娟;刘亚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的抑郁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照顾者的抑郁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124例CHF患者照顾者为研究组,100例非CHF患者的照顾者为对照组,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被试者的抑郁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CHF患者照顾者的抑郁得分为(38.73±5.75),焦虑得分为(34.61±4.23),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单因素分析显示,照顾者抑郁评分与教育程度、工作情况、经济状况、自我感觉压力值有关,焦虑评分与工作情况、经济状况、自我感觉压力值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多因素分析显示,抑郁评分与自我感觉压力值呈正相关,与教育程度呈负相关;焦虑评分与自我感觉压力值呈正相关.结论 CRF患者照顾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作者:冯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自我感受负担(SPB)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4例老年癌症患者应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癌症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数据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老年癌症患者普遍存在轻度自我感受负担,平均(19.86±6.16)分,与社会支持总分、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250,-0.220,-0.304,均P<0.05);与应对方式中幻想维度呈正相关(r=0.266,P<0.01).结论 癌症患者SPB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应鼓励患者利用其社会支持,优化患者的应对方式,减轻患者的负担水平.

    作者:李惠萍;王德斌;杨娅娟;张庆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被喻为人体的“微生物器官”,参与、辅助宿主能量代谢,调节先天与获得性免疫,构成人体肠道的生物学屏障[1].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结构紊乱不仅与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肿瘤等疾病相关,而且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参与调解宿主胆固醇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从而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赵莹;付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人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 ~ 2011年收治的老年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和无复发患者共287例的临床资料,对脊柱结核术后复发的可能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其中脊柱结核术后复发患者6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血白蛋白水平、首次手术方式、化疗方案、病灶清除情况、术后病灶部位是否严格制动与术后复发有关.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清除情况、化疗方案、血白蛋白水平、术后病灶部位是否严格制动是脊柱结核术后复发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难度大,术前应详细分析病情,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强调标准化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及术后病灶部位严格制动.

    作者:陈剑平;周钰梅;钱锐;肖诗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