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晶;王彩芹;刘楠楠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核桃青皮提取物作用小鼠Lewis肺癌细胞后的氧化应激作用.方法 用0、1、2和4μg/L浓度核桃青皮提取物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鼠Lewis肺癌细胞,采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试剂盒分析药物对细胞的氧化应激作用.结果 核桃青皮提取物给药组细胞培养上清中GSH含量、SOD和CAT的活力都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4μg/L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核桃青皮提取物可通过提高GSH含量、SOD和CAT的活力而发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作者:王爽;于洪泉;王玮瑶;温娜;纪鹏艳;金宏;曹志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甲状腺癌廓清术,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手术作为一种创伤随着应激激素的释放和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的降低,使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IR).手术造成创伤后产生的IR可以保护大脑等重要脏器的血糖供应,是一种保护反应.如果发生严重的IR反映机体供能会从糖供能改变为脂肪供能,引起代谢紊乱,表现为高血糖、高胰岛素和高乳酸血症,本研究侧重于非糖尿病、体质指数正常患者、旨在了解甲状腺癌廓清术患者IR状态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
作者:娄望;周春燕;韩伟;麻海春;王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帕瑞昔布钠及曲马多镇痛时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n=30)、曲马多组(T组,n=30),P组患者于入院后2h肌注帕瑞昔布钠40mg,随后40 mg/12 h,持续24h;T组患者于入院后2h肌注曲马多2 mg/kg,随后2 mg/kg/12 h,持续24h.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首次用药后30 min、2、6、1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各种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及嗜睡等).结果 P组和T组患者用药后各时间点较用药前VAS降低(P<0.05);与T组相比,P组患者首次用药后48 h VAS降低(P<0.05);与P组相比,T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和曲马多用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效果相近,但帕瑞昔布钠镇痛持续时间更长,且有更好的安全性.
作者:吴彬;周泽军;刘小男;孙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84例符合标准的老年NSTEMI合并DM患者,随机按知情同意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急诊介入治疗(PCI)及规范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入院诊断明确后即静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并使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24 ~36 h,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组间术后再灌注指标、B型钠尿肽(BNP)、心功能指标、不良心脏事件、并发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PCI术时,观察组TIMI血流计帧低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较对照组更优(P<0.05).术后30 d观察组BNP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心绞痛的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NSTEMI合并DM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高,可改善病人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霖;黄创;郭鹏;陈艺钊;林文培;徐鸿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62例行起搏器治疗老年SSS患者,根据患者植入的起搏器是否具有频率适应功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分别考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运动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日常生活中,观察组平均起搏心率、大起搏心率以及6 min行走身体反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脏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E/A比值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试验中观察组患者的大心率、运动持续时间以及大心输出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大每搏量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社会、心理功能得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物质功能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能够明显改善老年SSS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运动耐受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奇峰;李斌;叶卓联;古献芳;张鹏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据初步估算,西方发达国家失语症的年发病率和患病率分别为140/10万和180/10万[1],脑卒中急性期合并失语症者为26% ~ 38%[2,3],国内则约25%伴有言语障碍[4].另外,脑卒中患者中除了明显失语之外仍有60%患者在交流上存在问题[5].本文就脑卒中合并失语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彬;侯宇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0)、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10)、PubMed (1966-2010)等,纳入有关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参照Jadad评分标准评估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12个研究,合计1 0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与对照组相比,麝香保心丸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缺血性心电图方面有更好的效果.结论 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但由于现有的研究质量较差,尚需要设计严格、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作者:张玉斗;袁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很高,尤其中老年患者的患病率及发病率占大多数,血管内栓塞治疗目前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1,2].但其远期效果存在一定复发率,如何避免或减少其复发率及复发后如何进一步处理已成为许多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
作者:武中成;徐宁;刘海玉;于金录;王柏;王宏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肝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 mRNA的表达水平及软肝升白颗粒治疗小鼠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选择100只雄性BABL/C小鼠,80只给予0.03%硫代乙酰胺(TAA)饮用水喂养,20只为正常对照组(E组).20w后造模成功,并随机分为A、B、C和D组,每组20只.A组小鼠给予软肝升白颗粒8g·kg-1·d-1,B组小鼠给予4g· kg-1·d-1,C组小鼠给予鳖甲软肝片0.8g·kg-1·d-1,D组和E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次/d.在治疗后4、8w分别处死小鼠各10只,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粘连蛋白(LN),同时应用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中HGF及其受体c-Met mRNA的表达量.结果 在给予软肝升白颗粒治疗后,治疗组小鼠转氨酶、HA和LN与模型对照组和鳖甲软肝片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组HGF/c-Met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软肝升白颗粒治疗小鼠肝硬化模型后,能够降低转氨酶和肝纤维化指标,而且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可能与其HGF/C-Met mRNA高表达有关.
作者:刘金霞;郭争荣;孙殿兴;吴松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为主,随着城市化和人员社会流动的加大、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出现的少子女化,导致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本研究旨在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整群抽垫江县及相邻一县4个居住在老年公寓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417人,男192例,女225例;年龄60~86[平均(71.28±8.68)]岁.
作者:孙林;何小平;蒋德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血管发生狭窄或阻塞造成动脉腔狭窄,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CHD的病因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的研究证实,许多细胞因子对CHD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其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可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参与细胞纤维化和免疫调节等各种生物过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于体外可促进心肌细胞分化和肥厚,保护缺血心肌细胞等.本研究旨在揭示血清中TGF-β1和IGF-1水平对CHD患者症状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黄波;胡珺;郑宏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病人血清中丙烯醛的含量与出血量、脑水肿面积、出血部位、再出血、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来自山东省交通医院急性脑出血患者68例及健康对照者50例,均于出现症状24h内入组.在发病第1、3、7、14天各留取血液标本1次,丙烯醛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发病当天及第3天检查头颅CT或MRI,根据头颅CT或MRI计算出血量和水肿面积.采血当天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发病后3个月随访,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改良的Rankin(mR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转归及残障水平.结果 脑出血组丙烯醛在发病第1天即明显升高,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丙烯醛含量与出血量成正相关,与出血部位无明显相关关系,与NDS评分及MRS评分具有相关关系.丙烯醛和脑水肿体积具有相关关系.第1天丙烯醛水平与血肿扩大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丙烯醛可以作为急性脑出血简单易行、廉价有效的血液预测指标,并且可以作为判断血肿扩大风险的血液指标.
作者:冯肖亚;吕涌涛;郇英;刘磊;孙良伟;赵修敏;陈兴旺;赵永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具有遗传易感性、多基因遗传的复杂疾病,目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生相关的基因还未完全阐明.一些与AS发生具有相关性的基因,如PI3K和PTEN基因,从基因水平调控AS发生的关键环节,AS的基因学研究已经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作者:王英波;李岩;郑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老年急性肾损伤(AKI)发病率逐年升高,尽管近年来血液净化治疗使AKI患者预后有了极大的改善,但老年AKI患者预后仍较差,病死率没有明显改善[1].本文观察老年AKI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疗效.
作者:辛光大;周广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减退,溃疡症状明显且不易愈合;同时,随着不规范Hp根除治疗的频繁出现,已造成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从而导致Hp根除失败.本研究在质子泵抑制剂(PPI)三联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荆花胃康胶丸进行根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郎轶萱;孙远杰;潘丽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由于生活及工作压力的增加、肥胖人群比例的升高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高血压患病人数上升迅速,但该疾病的知晓率、控制率和治疗率均相对偏低,致使患者血压难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2].目前认为,控制高血压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为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本研究旨在调查硝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磊;吕远;张小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自我感受负担(SPB)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4例老年癌症患者应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癌症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数据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老年癌症患者普遍存在轻度自我感受负担,平均(19.86±6.16)分,与社会支持总分、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250,-0.220,-0.304,均P<0.05);与应对方式中幻想维度呈正相关(r=0.266,P<0.01).结论 癌症患者SPB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应鼓励患者利用其社会支持,优化患者的应对方式,减轻患者的负担水平.
作者:李惠萍;王德斌;杨娅娟;张庆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乌鸡黑色素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小鼠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黑色素低剂量组,黑色素高剂量组.黑色素低、高剂量组每天分别按900 mg/kg、1 800 mg/kg剂量灌胃乌鸡黑色素,黑色素分散在0.1%琼脂液中,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0.1%琼脂液;模型组和黑色素组每天注射D-半乳糖150 mg/kg,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灭菌生理盐水.43 d后处死小鼠,分离血清、脑、肝、胸腺、脾、肾组织,测定小鼠脑、肝脏、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指数和脏器指数.结果 乌鸡黑色素能显著提高衰老模型小鼠大脑、肝脏、血清中的SOD、GSH-Px活性(P<0.01),显著降低其大脑、肝脏、血清中的MDA含量(P<0.01),显著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脑指数和脏器指数(P<0.01).结论 乌鸡黑色素能提高衰老模型小鼠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降低机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提示乌鸡黑色素具有延缓衰老的功能.
作者:蔡华珍;李冬雪;肖和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人慢性病比率升高以及家庭结构变迁,老年人对生活护理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外实践证明开展家庭护理是缓解老龄化社会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1],可以减少人们对长期护理机构的需求[2]、减少医疗费用[3].然而我国家庭护理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从服务提供者、服务内容、服务对象以及付费补偿机制等方面分析国内外家庭护理现状,从而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我国老年家庭护理快速发展的切实可行的对策.
作者:万霞;贺亚楠;周兰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煤工肺尘埃沉着病(CWP)是一种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疾病,以肺功能损伤为主.目前,肺功能测定依然是观察肺尘埃沉着病病情及判断预后的主要指标.研究认为,矽肺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肺功能具有一定影响[1].细胞免疫损伤可导致肺功能改变[2].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是一群表型和功能特异的T淋巴细胞,具有独特免疫抑制调节功能,它可通过对早期炎性细胞的抑制来调节矽尘引发的炎症[3].本研究探讨CWP患者外周血CD4+CD25+ Treg水平及CD4+CD25+Treg/CD4+比值改变与肺功能关系.
作者:李超;袁宝军;邹吉敏;王冬梅;张淑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