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益智方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内p75水平的影响

于涛;赖世隆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补肾益智方, p75
摘要:目的 探讨补肾益智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SM-DB区域中p75水平的影响.方法 通过D-半乳糖催老和无名质区损毁的方法制备AD大鼠模型,并设立石杉碱甲对照组和老年正常组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免疫组化对SM-DB区域(包括SM、vDB和hDB三个分区)中的p75阳性细胞进行分析.结果 补肾益智方高、低剂量组对SM-DB区域中的p75阳性细胞数目、平均截面积和平均灰度值均有十分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中低剂量组作用大,高剂量组次之,两者的作用均较石杉碱甲组为优,低剂量组在三个区域的阳性细胞数、hDB区的阳性细胞平均截面积以及SM区内阳性细胞的灰度值与石杉碱甲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补肾益智方可以明显提高该模型脑内的p75水平,其作用优于石杉碱甲,且作用大小与用药剂量有较明显的关系.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垂体脓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

    垂体脓肿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垂体疾病,约占鞍区肿瘤的0.3%~0.5%[1],且多发生于鞍内.因其与囊性垂体腺瘤、颅咽管瘤及Rathke囊肿在临床症状及影像学上没有特征性的鉴别标准,在临床工作中极易发生术前误诊.垂体脓肿患者若因误诊,缺少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术后易复发,甚者脓肿扩散至颅内可导致全颅感染,危及生命.因此,提高术前垂体脓肿的确诊率,合理使用抗生素,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决定垂体脓肿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王春朋;赵文博;崔振奋;赵海涛;李伟;张显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组织中丝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kazalⅠ型、CD147和E-cadherin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组织中丝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KazalⅠ型(SPINK1)、白细胞分化抗原(CD) 147和上皮型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确诊的10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组织作为观察组,选取76例病理证实切端为正常的支气管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两组中SPINK1、CD147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两组中SPINK1、CD147和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SPINK1、CD147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径、是否伴有坏死、胸膜累犯、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SPINK1和E-cadherin、CD147和E-cadherin的表达均具有负相关性.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组织SPINK1和CD147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进展,SPINK1和CD147在发挥作用过程中可能与对E-cadherin的调节有关.

    作者:何秀娟;黄庆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压力控制法肺复张预防老年患者腹部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作用

    目的 探讨压力控制法肺复张(RM)用于预防老年人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60例全麻腹部非腔镜手术术后进入ICU患者,随机分为NRM组(对照组,30例)和RM组(实验组,30例).NRM组常规机械通气,不施行肺复张,RM组行常规机械通气同时入ICU后每1h施行压力控制法肺复张.记录RM组首次肺复张前(T1)、肺复张过程(T2)、末次肺复张后(T3)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等指标变化,并记录拔气管导管时间,拔管后10min(T4)血气分析、氧合指数,术后24 h的改良临床肺部感染评分(mCPIS),术后1 w内低氧血症、肺不张、肺部感染等PPCs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1比较,RM组T2时HR、CVP升高,SBP、DBP有所下降;T3时氧分压、氧合指数升高(均P<0.05),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变不显著(P>0.05);与NRM组比较,RM组的T4时氧分压、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拔管时间、mCHS、术后PPCs的发生率下降(P<0.05);RM过程中未出现恶性低血压、气胸、皮下气肿等不良事件.结论 术后早期使用压力控制法肺复张可改善老年腹部术后患者的氧合、缩短拔管时间,减少低氧血症、肺不张、肺部感染等术后PPCs的发生.

    作者:房晓薇;吴利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

    目的 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多发性骨髓瘤(MM)染色体异常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初治MM患者24例,同时采用常规G显带技术与FISH技术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析染色体异常与MM的免疫学分型、临床分期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常规G显带技术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比FISH检出率低(P<0.01);常规G显带技术仅检出1例染色体异常者,MM患者的染色体异常以Ⅲ期和IgG型为主.结论 FISH技术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与特异性较高,临床分期、分型与染色体异常存在相关性,Ⅲ期和IgG型患者出现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更高.

    作者:辜学忠;史克倩;闻艳;杨同华;沈晓梅;陆智祥;赖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理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控制不良者疾病观念的影响

    目的 评估基于心理学的、家庭成员参与的干预对糖尿病控制不良者“疾病观念”的影响.方法 根据自愿的原则、选择60~75岁的社区糖尿病患者210例进行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150例血糖控制不良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6个月的随访.结果 干预组HbA1c、“疾病观念”较对照组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 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病情产生重要影响,家庭成员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可能对家中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治疗监督和指导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陆诗梵;张健;陈怡君;曹颖;王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抗柯萨奇病毒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复方提取物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抗柯萨奇病毒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K-CoxB-JN)复方提取物对于阿霉素(ADM)诱导小鼠心肌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复方提取物分为不同组别,观察其对心肌组织病理、小鼠心脾指数、小鼠血清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影响.结果 K-CoxB-JN复方总黄酮低、中、高三组、黄酮+皂苷及水提物组能够改善炎性和坏死病理改变,对于CK、CK-MB及cTnⅠ的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K-CoxB-JN复方提取物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林清;马会霞;高秀娟;谢飞;徐静;王巍;包巨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农村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比较

    目的 比较农村空巢和非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简易生活质量量表,对湖北省团风县5个乡镇22个行政村l 350例60岁及以上老人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 农村老人空巢率为72.23%;夫妻偶居的老人生活质量高于非空巢老人;独居老年人经济状况、与家人关系及与其他人关系评分低于非空巢老人.结论 空巢老人已成为我国农村普遍的现象,而且有增加的趋势.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可能比空巢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更为重要;独居、丧偶老年人可能是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和卫生服务关注的重点.

    作者:温小飘;管超萍;梁静;张佩佩;乔艳;赵连宜;梁渊;王志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参芍口服液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血清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芍口服液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血清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PCI术后患者1 023例,随机分为常规服药组(n=514)和参芍口服液组(n=509),观察PCI术后患者用药前、用药4w、用药12w时的血清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两组PCI术后患者用药治疗前血清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提高.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明显降低.用药12w时常规服药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低于用药前.参芍口服液组下降更明显,与常规服药组同期比较差异显著(P<0.05).用药12 w时两组血管活性物质均较用药前降低,参芍口服液组下降更明显,与常规服药组同期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参芍口服液对PCI术后患者的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有调节作用,从而减少PCI术后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

    作者:张琦;李映雪;尚小明;刘晓堃;薛忠文;韩全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腹内高压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对高龄重症胰腺炎患者腹内高压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72例高龄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内高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乳糖及二胺氧化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道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指数及血淀粉酶指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高龄重症胰腺炎患者不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能够改善患者腹内高压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作者:刘晓政;郭一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螺内酯和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符合入选要求的60例老年CHF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药物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阿司匹林、洋地黄、硝酸异山梨醇及利尿(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螺内酯与美托洛尔丸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12 w.观察比较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治疗疗效、左心室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疗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缩末期容积(LVESV)等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应用螺内酯和美托洛尔可以更好地抑制老年CHF患者左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作者:魏梅;刘永升;陈洁;马利祥;刘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心血管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心血管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对照组44例,DM组50例.采集临床指标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DM组空腹血糖(FPG)、HbA1c、24 h脉压(24 h PP)、左室重量(LVM)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较对照组升高,夜间收缩压下降率(SBPF)、左室舒张早期与晚期二尖瓣大血流速比值(E/A)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降低.②HbA1c升高组24 h PP、LVM和NT-proBNP较HbA1c正常组升高,SBPF和LVEF较HbA1c正常组降低.③所有入选者HbA1c与24 h PP、LVM、NT-proBNP呈正相关,与SBPF、E/A、LVEF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DM患者多表现心血管系统损害,在血糖控制欠佳时尤甚.HbA1c应该作为评价DM治疗效果、预测患者心脑血管损害及指导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喉癌组织中CD70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分化抗原簇70(CD70)在喉鳞状上皮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CD70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2例LSCC组织和22例正常声带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染色,探讨CD70在人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全部32例喉癌组织中CD均有表达,阳性率为100%;而在正常声带组织中仅有2例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率仅为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70在LSCC中高度表达,可能参与喉癌组织的抗肿瘤免疫活性.

    作者:张小芬;陶春;强欣;乌力吉白乙;张娟;孙晓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绞股蓝及提取物防治肝病的研究进展

    肝脏是人体代谢和解毒中心,致病因子直接作用于肝脏引起肝损害;其他系统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Wilson病等)也可导致肝损害;肝病可以引起消化、心血管、神经系统疾病.嗜肝病毒导致肝脏损害仍是肝病的主要原因.我国20岁以上成人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高达10%左右[1];我国丙肝患者的总量达3 800万人[2];加上其他类型的嗜肝病毒及非嗜肝病毒,病毒性肝炎是中国第一大肝病.

    作者:李敬会;桂程丽;谭华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体重干预的认知现况

    多项研究证实,肥胖是糖尿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我国糖尿病患者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而2型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全身或腹部肥胖[2].肥胖和糖尿病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和日常生活的教育指导.治疗成功的关键除了取决于医疗技术的精湛和治疗措施得力以外,还取决于日常生活中患者的自控能力,包括错误认知的改变和矫正适应不良性行为[2].本文分析2型糖尿病超重肥胖患者体重干预过程中存在的认知问题.

    作者:武晶晶;陈燕;汤琪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电针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CRP、IL-6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针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制造肥胖模型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肥胖大鼠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对照组不给予电针刺激,试验组给予足三里和三阴交电针针刺,连续治疗半个月.计算治疗前后两组的Lee指数,并测量两组血胆固醇(r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并测量脂肪组织中的CRP和IL-6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Lee指数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C、TG、HDL和L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RP和IL-6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能改善肥胖大鼠脂肪组织CPR和IL-6的基因表达,改善其炎症状态.

    作者:尹刚;申国明;方正清;许冠荪;王浩;戴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糖控制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不同阶段的血脂水平特点.方法 对361例T2DM住院患者(根据既往病史及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达标组、血糖控制较差组)及239例健康体检对照组分别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比较血糖控制达标组、血糖控制较差组及对照组间血脂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组TG、TCH、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降低;血糖控制达标组TCH、HDL-C和LDL-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糖控制较差组TCH和LDL-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HDL-C水平降低(P<0.05);所有DM组的TG水平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TG、TCH、HDL-C和LDL-C均与HbA1c具有平行关系(P<0.05),TG、TCH和LDL-C随HbA1c升高而升高,HDL-C则相反.结论 T2DM血糖控制情况与血脂水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血糖控制达标有助于TCH和LDL-C的降低及HDL-C的提高,对TG异常亦有所改善.

    作者:季方圆;逄曙光;田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6针法、10针法和12针法诊断前列腺癌的比较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6针、10针、12针法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初步诊断为前列腺癌的病人278例,其中126例接受6针法穿刺活检,102例接受10针法穿刺活检,50例接受12针法穿刺活检.对比研究6针、10针和12针穿刺法的阳性检出率,对三种穿刺方案在患者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穿刺数量、穿刺部位及直肠检查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统计不同穿刺部位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与6针法相比,10针法和12针法分别使总体阳性率提高15.9%、19.1%.10针法与6针法相比,在年龄<70岁、40ml≤前列腺体积<90 ml、PSA<40 ng/ml、直肠指诊(DRE)阴性的患者中,阳性率差异更为显著,而12针法与10针法相比,仅仅在前列腺体积≥90 ml时,阳性率才有明显的不同.三种方法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10针、12针穿刺法比6针穿刺法诊断前列腺癌的阳性率更高,10针与12针穿刺法诊断前列腺癌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穿刺方案,穿刺针数的增多并不会带来并发症的显著增加.

    作者:杨凌博;王鹏森;李法平;王艳波;侯宇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激发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老年脑梗死建立侧支循环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超声激发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声激发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1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仅出现轻微的出血症状.结论 超声激发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能够明显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游明瑶;刘琦;何珊;楚兰;江显萍;欧阳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0P)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河北省石家庄市某三甲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68例老年OP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健康教育组和多元化健康教育组各84例.常规健康教育组给予循证支持《骨质疏松健康知识手册》;多元化健康教育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组的基础上,每2 w给予包括OP健康知识教育、饮食护理、运动管理、用药指导、综合康复指导、心理疏导等多元化健康教育,干预时间共3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后康复总有效率、二次骨折率、生活质量、OP知识、健康信念及自我效能水平差异.结果 两组的康复总有效率、二次骨折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两组间各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OP知识、健康信念及自我效能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多元化健康教育组显著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均P<0.01).结论 多元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老年OP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再次骨折率,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从而提高老年OP骨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

    作者:马京华;薛娜娜;纪敬敏;陈金金;王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D-STI技术评价T2DM患者股总动脉弹性变化及管壁功能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股总动脉弹性变化及其与周围血管病(PVD)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常规超声及2D-STI技术测量并记录T2DM患者股总动脉收缩期内径(Dd)、舒张期内径(Ds)、血管壁运动度(△D)、阻力指数(RI)及股动脉的内中膜(IMT)厚度、僵硬度参数(β)、整体及六个节段的圆周应变(CS)、圆周应变率(CSR).结果 病例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整体CS、CSR及11~1点、7~9点CS、CSR明显降低(P<0.01),△D减低(P<0.05),β与IMT均增加(P<0.05),RI增加(P>0.05);PVD组较无PVD组整体CS、CSR及11~1点、5~7点、7~9点CS、CSR降低(P<0.05),β增加(P<0.05),△D、RI及IMT无明显差异(P>0.05).PVD症状与整体CS、CSR呈负相关、与β呈正相关(P<0.05).结论 应用2D-STI技术能评价T2DM患者下肢动脉的弹性变化,为其PVD症状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王超;曹霞;杨絮;金松;何其勇;张新艳;孙欣;荣蓉;王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