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外科病房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相应护理探讨

陈晓芳

关键词:脑外科, 肺部感染, 高危因素, 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脑外科病房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脑外科病房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吸窒息为肺部感染的极高危因素;有吸烟史、年龄≥60岁、营养状态为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侵入性操作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床空间面积不足造成交叉感染是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与结局有关.结论 加强病房管理和感染监测,保持工作环境洁净;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强化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患者的呼吸道管理,避免不必要的雾化吸入,合理吸痰;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是降低肺部感染行之有效的措施.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近年来,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抗精神病药品发展迅速,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由新药代替了经典的老药.尽管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对于传统的药品要少得多,但由于近年来临床使用率高,由其所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抗精神病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必将成为医务人员特别关注的问题.

    作者:孙凯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个体化联合序贯方案治疗IgA肾病14例

    IgA肾病是一组多病因引起的具有相同免疫病理学特征的慢性肾小球疾病,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终导致终末期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以青壮年多发,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病理改变多样[1].

    作者:张绍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咪唑斯汀联合健康教育防治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常见的皮肤疾病,多是由于激素水平生理性下降皮肤老化萎缩、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退化、皮肤缺水及皮质的滋润及环境因素等多种作用所致.表现为仅有皮肤瘙痒症状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老年性瘙痒症以寒冷季节多见,以躯干、下肢皮肤为主,且瘙痒剧烈,对患者睡眠形成严重影响,明显降低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宁旭;贾叙锋;卓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真武汤合春泽汤治疗肺心病40例

    目的:观察真武汤合春泽加减辨证治疗肺心病并心衰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85例肺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5例,2组均给予卧床休息、吸氧、限盐、口服利尿剂、强心武类药物,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合春泽加减煎剂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9,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治疗后心脏指数及心脏射血分数明显改善,且副反应低.

    作者:王友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纽,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定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以及抑郁情况.结果 护理后,康复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的HAMA以及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浅谈带教临床检验实习生的几点体会

    临床检验实习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将以往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今后从事检验工作的必经阶段.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激发他们对检验工作的热爱,使之成为既精通专业,又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合格检验技术人才是检验带教人员所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带教临床医学检验实习生进行一些探讨.

    作者:彭兰英;方海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关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疗效论述

    笔者结合临床实际经验,分析了达英-35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有效疗法,并筛选了符合临床、生化及B超三项诊断标准者进行跟踪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陈巧灵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浅析2型糖尿病临床诊治中须注意的事项

    2型糖尿病人在临床诊治中不能仅满足一两次血糖的检测,应该掌握动态的血糖变化和可能存在的并发症,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因为病情情况不明而延误必要的治疗.

    作者:江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不同护理模式在烧伤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在烧伤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43例和观察组(循证护理组)43例,后将2组患者的ASIA评分、治疗依从性、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率进行同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ASIA评分、治疗依从性.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佳者及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效果,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

    作者:王义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浅谈糖尿病临床治疗中易出现的几个误区

    糖尿病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多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治疗糖尿病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饮食,皮肤,足部,合理用药和低血糖的照顾与指导,以其达到控制及减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本文就糖尿病临床中易犯的错误进行扼要探讨.

    作者:周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2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4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28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对比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热消失、呼吸改善等均显著快于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症状,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晓凤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2600例术前和输血前4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患者术前和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指标的自身情况,从而预防因手术和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和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自身保护意识.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对2600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试验(TRUST)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9.03%、抗-HCV阳性率0.95%、抗-HIV阳性率0.076%、TP阳性率为0.70%.结论 对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能有效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以及减少医疗纠纷.所以对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关检测非常重要.

    作者:胡洁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与思考

    2010年4月,为提高医院临床护理的水平,确保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国家卫生部召开全国护理工作会议,提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各大医院积极响应,纷纷采取措施改善临床护理方法,努力提高患者及社会满意度.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0例患者临床资料,就如何加强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进行了简要分析.

    作者:赵巍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脑外科病房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相应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脑外科病房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脑外科病房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吸窒息为肺部感染的极高危因素;有吸烟史、年龄≥60岁、营养状态为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侵入性操作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床空间面积不足造成交叉感染是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与结局有关.结论 加强病房管理和感染监测,保持工作环境洁净;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强化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患者的呼吸道管理,避免不必要的雾化吸入,合理吸痰;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是降低肺部感染行之有效的措施.

    作者:陈晓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变与眼屈光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屈光不正患者血糖水平与眼屈光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80饲Ⅱ型糖尿病合并屈光不正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测定其双眼屈光度、空腹血糖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80例患者360只眼均为近视屈光不正,其中近视性屈光度为-0.75D-3.0D;180例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7.0~15.4mmol/L.患者血糖水平与屈光度改变呈正相关,Ⅱ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越高,屈光度改变越明显(r=0.61,P<0.05).结论 对年龄在50岁以上、突发屈光不正且无明显糖尿病症状患者,应进行常规空腹血糖测定,以提高Ⅱ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马瑞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防治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防止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按照术中解剖胆囊三角方式的不同即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处理胆囊三角时应用电刀分离组织,治疗组患者在术前明确病变性质使用钝性分离,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胆管损伤情况.结果 本组资料中治疗组患者1例患者并发胆总管损伤,对照组患者胆总管损伤3例,胆总管继发狭窄2例,胆囊管胆漏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胆总管发生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总管损伤是胆囊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术前严格检查和规范手术程序,避免胆总管损伤的关键,一旦发生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

    作者:杨华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新型微创去腐技术的应用

    目的:寻找一种临床适用的微创无痛的去腐技术.方法 应用一种新型化学去腐剂-sorisolv伢典产品配合专用手工器械对临床70饲深龋患者进行去腐备洞试验,比较传统高速涡轮手机与伢典去腐2种技术的临床差异.结果 采用伢典微创去腐技术的患者,术中及术后1周内的疼痛反应和意外露髓情况较高速手机去腐的患者明显减少(P<0.01).只在去尽黑色硬化牙本质方面,高速手机具明显优势.结论 伢典微创去腐技术适宜在临床工作中选择性使用,尤其适用于对磨牙恐惧及儿童患者的龋病治疗.

    作者:黄洪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使用黄葵胶囊;治疗纽64例,在对照纽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72%,对照组总有效率79.4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确切疗效.

    作者:鲍洪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自拟通络丹治疗输卵管阻塞65例

    目的:观察自拟通络丹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纽各65例,观察组采用自拟通络丹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及经后通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67.6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年内治疗组正常妊娠率69.23%,对照组正常妊娠率29.2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自拟通络丹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疗效明显,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初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护理干预对开胸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开胸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400例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二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干预的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的情况.结果 干预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开胸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晓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