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敏
目的 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在肺良性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科行肺良性疾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50例.其中辅助小切口2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48例,术中送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 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6%).手术平均时间10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9 ml;术后胸液平均268 ml;术后平均置管时间4.9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7天.术后病理:炎性假瘤11例,肺结核球13例,肺囊肿7例,错构瘤2例,支气管扩张5例,硬化性血管瘤3例,曲霉菌病2例,肺隔离症3例,肺脓肿2例,腺瘤2例.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可同时达到诊断和治疗肺良性疾病的目的,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
作者:徐广文;马冬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多种呼吸内镜,多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确诊肺癌632例.联合内科胸腔镜,荧光支气管镜,超细支气管镜及TBLB,TBNA和经皮肺穿刺技术获取病理组织细胞.结果 632例肺癌中胸水脱落细胞确诊48例(7.6%),荧光气管镜确诊肺癌253例(40%),超细支气管镜确诊35例(5.5%),经支气管针吸活检确诊158例(25%),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74例(11.7%),胸腔镜确诊32例(5.1%),外科手术确诊28例(4.4%),4例(0.6%)因肺外转移由其它方法确诊.所有检查均未发生大出血及窒息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多腔镜多途径联合方法诊断肺癌可以大大提高肺癌诊断的阳性率.
作者:殷文点;廉海容;蔡礼鸣;张芳;游庆军;齐晓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及误诊情况.方法 收集诊断为AD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及误诊情况.结果 ①突发胸、腹部剧烈、持续疼痛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②影像学MSCTA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佳方法.③误诊疾病复杂多样,以冠心病和急腹症居多,首诊误诊率为12.5%.结论 主动脉夹层首发症状主要为持续剧烈胸腹疼痛,早期诊断是治疗关键,MSCTA检查有助于确诊,同时AD的误诊率高,误诊的疾病种类繁多,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蔡远翔;李伟明;徐亚伟;李沅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肺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PMFH)的CT及MRI表现,探究完善的临床确诊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7例手术病理证实PMFH患者的CT及MRI表现,探讨该病的有效诊断方式.结果 肿瘤直径3.2~20.0 cm,平均(7.8±2.2) cm;肿瘤类型:中心型4例,周围型23例;CT、MRI及免疫组化检查均存在一定特异性.结论 对难以确诊的PMFH患者行CT及MRI影像学诊断,辅以免疫组化检查,对于诊断有着较明显的帮助,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加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增强多期扫描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GE的64排128层Light speed VCT对临床怀疑肝脏肿瘤的120例病人(225个病灶)进行了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平衡期扫描,分析比较三期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结果 64排128层螺旋CT肝脏增强多期扫描,肝脏血管增强后与增强前的密度差在91.9Hu以上,三期综合显示全部病灶(100%).100%显示肝动脉(120/120),门静脉显示为97.5%(117/120),肝静脉显示95.8%(115/120).结论 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明显优于单期和双期扫描,多期相设置及血管成像技术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美琼;李庆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长期吸入噻托溴铵及应用缓释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生存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96例确诊为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噻托溴铵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长期吸入噻托溴铵,缓释茶碱组为常规治疗加用茶碱缓释片,对两组的生存质量及肺功能进行对比,评价噻托溴铵与缓释茶碱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结果 噻托溴铵较缓释茶碱能提高生存质量及肺功能,有明显的差异性;噻托溴铵组用药1个月肺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3个月后能明显改善肺功能.结论 长期吸入噻托溴铵较缓释茶碱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肺功能.
作者:宋一雪;李国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脑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本院诊治的52例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52例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患者入院后,经过予以脑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止血、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病情完全缓解43例,占82.7%,明显好转6例,占11.5%,治疗无效2例,占3.8%,死亡1例,占1.9%.结论 脑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治愈率高,死亡率低.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芸芸;刘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依托红霉素对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改善疗效分析.方法 24例经过诱导痰液检测为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的急性发作患儿,按随机数据表分为依托红霉素组及非依托红霉素组,各12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正规阶梯治疗,包括规律性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和按需吸入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依托红霉素组在其基础之上加用小剂量依托红霉素3~5mg/(kg·d)口服,一天一次,共4周.两组患儿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 两组患儿缓解期肺功能较急性发作期改善明显,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01);且依托红霉素组的改善幅度(△PEFR%)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差异显著(Z=-3.35;P=0.001).结论 小剂量依托红霉素可明显改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
作者:涂国华;钱金强;易阳;熊建新;柳瑛;邓素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及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我院ICU收治的144例机械通气>48 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符合VAP的诊断标准.取得病原菌21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84.4%,革兰氏阳性菌6.6%,真菌9.0%;本组病原菌中前三位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患者的年龄,长时间机械通气,意识障碍,急慢性肺部疾病,镇静剂,抑酸剂,留置胃管为VAP的高危因素.结论 VAP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VAP的发生和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作者:赵志海;黄建安;华文良;姜健;赵秀华;朱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喷他佐辛与瑞芬太尼对无痛人流术中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术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喷他佐辛复合异丙酚组.B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苏醒时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 扩宫刮宫后2 min时,A组的SpO2、HR及RR值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扩宫刮宫后2 min VT、MV及PIFR均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喷他佐辛在无痛人流术中,联合异丙酚进行麻醉,呼吸抑制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爱华;韦薇;李邦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观察外源性瘦素对兔急性肺栓塞( APE)后IL-6及IL-8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在肺损伤时的保护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与瘦素预处理组,每组12只.两组分别采血离心后取上清液,用ELISA 方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结果 ①瘦素预处理组 IL-6及IL-8水平比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且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症状所见瘦素预处理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结论 外源性瘦素通过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后血清IL-6及IL-8的水平下调,从而对损伤的肺组织起到了保护作用.
作者:姚艳敏;王希柱;宋巧凤;胡万宁;徐彤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支气管镜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支气管镜引导下困难气管插管的36例临床资料.结果 36例均插管成功.结论 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建立人工道技术[1],值得推广.
作者:王保瑞;冯新燕;焦书文;孟凡哲;张立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一线化疗方案对于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收治78例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厄洛替尼化疗,对照组给予紫杉醇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分别为28.2%、76.9%、(168.3±21.4)d、(287.7±39.3)d,对照组患者为20.5%、74.4%(149.23±19.7)d、(243.7±12.6)d,实验组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厄洛替尼一线化疗方案对于不愿接受传统化疗的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黄大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原发性支气管癌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是预后极差的疾病.86%的患者确诊后5年内死亡[1].本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症状加重反复就诊,终通过影像学追踪观察,确诊为支气管癌.
作者:刘海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COPD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纤支镜BAL,对照组给予普通灌洗,比较两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在气道阻力、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及抗生素应用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O2、PaCO2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操作中有2例出现轻度的一过性低氧血症,1例发生窦性心动过速,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及血压明显下降等.结论 BAL技术操作较简单,创伤小,可反复进行,在COPD的诊疗中能明确病原菌并指导治疗,改善有效通气,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明霞;范春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当机体通过放射治疗胸部肿瘤、骨髓移植前进行预处理以及被核辐射过后,肺组织受到一定剂量照射通常会引发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损伤.若机体放射性肺损伤严重,会在一定程度对放射治疗的剂量产生限制,且往往不可逆转,而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大大降低.及时正确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但是临床上尚没有有效治疗措施,故其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笔者就国内外对放射性肺损伤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雪燕;刘美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以呼吸机流量时间曲线和传统方法判断保留自主呼吸的患者气管插管后导管位置的快捷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82例保留自主呼吸的急诊气管插管成年患者,随机分为流量时间曲线组和传统方法组,各41例,分别以呼吸机流量时间曲线和传统方法判断气管插管后导管位置,比较两种方法的判断时间和判断准确率.结果 判断时间:流量时间曲线组3.24±1.28 s,传统方法组12.81±9.21 s,P<0.0001.准确率:流量时间曲线组100%,传统方法组97.56%,P=0.314.结论 对于保留自主呼吸的气管插管患者,以呼吸机流量时间曲线判断气管插管后导管位置的快捷性优于传统方法,同时具有高度的准确性.
作者:尚云波;张留定;李嘉嘉;李华;李松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支气管动脉化疗联合氩等离子体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分析比较我院45例晚期中央型肺癌分别行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与支气管动脉化疗联合氩等离子体治疗疗效差别.结果 支气管动脉化疗联合氩等离子体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组实体瘤缓解率(87.5%)及气道狭窄再通改善率(91.7%)明显优于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组的57.1%及52.4%,且近期生存质量好.结论 应用支气管动脉化疗联合氩等离子体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近期疗效明显优于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梅芳;刘玉全;唐以军;熊畅;卢进昌;刘先军;刘为舜;雷怀定;罗国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难治性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中异烟肼的药物浓度.方法 对口服异烟肼、异烟肼直接注入包裹性胸腔积液中,检测胸腔积液和血液中异烟肼的浓度.结果 口服异烟肼后包裹性胸腔积液中异烟肼的浓度(0.29±0.34)远低于血液中异烟肼的浓度(3.04±1.75);异烟肼直接注入包裹性胸腔积液中异烟肼的浓度(1.62±0.95)远高于血液中异烟肼的浓度(0.25±0.17),以后随注药次数增加,胸腔积液内异烟肼浓度越来越高(3.97±0.94,8.11±2.4),血液中异烟肼浓度无显著增加(0.21±0.26,0.32±0.14).结论 异烟肼直接注入包裹性胸腔积液能明显提高胸腔积液内的药物浓度,是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手段.
作者:杨书华;王洁;朱文玉;周秋云;陆磊;马南兰;洪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癌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治疗老年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临床.方法 21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观察组(肺癌袖状切除术)和对照组(传统全肺切除术).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2%、33.9%(P<0.05),但术后死亡率无显著差异(χ2=0.67).两组术后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81.6%、56.1%、46.9%及63.4%、39.3%、31.3%(P<0.05).结论 肺癌袖状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生存率高.
作者:方寅;谢伟;沙正宏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