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癌报道1例

刘海红

关键词:原发性支气管癌, 男性恶性肿瘤, 慢性阻塞性, 追踪观察, 疾病患者, 影像学, 症状, 死亡, 极差
摘要:原发性支气管癌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是预后极差的疾病.86%的患者确诊后5年内死亡[1].本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症状加重反复就诊,终通过影像学追踪观察,确诊为支气管癌.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危重患者困难经皮扩张气管切开(PD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例患者全部为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在纤支镜引导下给予患者实行经皮扩张微创气管切开术(PDT).结果 6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11±3.5 min,术中出血量5~12 ml.结论 在纤支镜引导下给予患者行PDT,可以引导穿刺针和导丝准确进入气管,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作者:亢宏山;白艳;刘淑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监测早期肺癌动态进展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监测早期肺癌动态进展的价值.方法 对300例早期肺癌患者密切随访,分析其普通CT及低剂量CT图像特点.结果 (1)在直径小于5 mm,5~10 mm及大于10 mm的早期肺癌诊断中,普通CT与低剂量CT诊断符合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随访过程中,31例病灶无明显变化,90例病灶径线变大.其中12例病灶出现转移.结论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能够早期发现肺癌病灶,对受检者辐射损伤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邢雪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32例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佳治疗效果.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取内科常规治疗结合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治疗,合并呼吸衰竭者加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32例患者中,31例完全缓解,1例死亡,死亡率为3.125%,其中18例药物保守治疗完全缓解,机械通气14例,其中1例死亡.结论 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早期应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治疗联合内科常规治疗,如症状不能缓解应尽早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这种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治疗的成功率,保证佳治疗效果.

    作者:魏玉平;蒋国华;江雪红;陈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生活燃料与唐山农村女性COPD患者发病关系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唐山农村女性生活燃料与女性COPD发病的关系,为防治COP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唐山市10个县区农村随机抽取40岁以上女性常驻人口1948人进行入户调查,记录入选的研究对象使用生活燃料等情况,并进行肺功能检查,研究生活燃料与唐山农村女性COPD患者发病关系.结果 使用煤+生物燃料的女性COPD患病率明显高于使用液化气和电的女性COPD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活燃料使用习惯与农村女性COPD发病密切关系.

    作者:李秀荣;葛晓励;戈艳蕾;王红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肺部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分析

    肺部疾病以往临床主要依靠X线、CT等放射学检查.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普及应用,成为诊断肺部疾病的手段之一[1].本文分析2005年~2011年本院住院及门诊病人426例,均经临床证实.目的是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长隆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的疗效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的作用.方法 将56例患有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28例)和BiPAP治疗组(28例),观察分析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血压、BNP.结果 BiPAP通气治疗可迅速的改善患者的症状,24 h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心率减慢,呼吸频率减慢,收缩压下降,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明显的提高(P<0.05).BiPAP治疗组血清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BiPAP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可提高PaO2,降低PaCO2,改善心功能.

    作者:沈斌;戴莉莉;陈晓红;卢明;秦斌斌;金烨;冯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肺吸虫病18F-FDG PET-CT显像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肺吸虫病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全身显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对1例肺吸虫病例的临床资料、18F-FDG PET-CT全身影像及相关文献的复习研究,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及全身PET-CT表现.结果 PET-CT全身扫描发现双肺内多发云絮状、结节状病灶,FDG摄取明显增高,SUVmax(2.4~9.0),延迟扫描后进一步升高SUVmax(3.15~11.2),部分病灶内见空洞及附壁结节,双侧胸膜增厚粘连伴少量胸腔积液,两肺门及纵隔肿大淋巴结.此外还发现食管下段及胃壁FDG摄取增高,肝内多发斑片状FDG摄取增高灶,肝门部多发高代谢肿大淋巴结.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不仅很好地显示肺内病灶的分布、形态、密度及代谢特征,且能更好地发现肺外组织、器官的受累,为肺吸虫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有用信息.

    作者:冯菲;余仲飞;张建;左长京;程超;崔斌;刘庆华;董爱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36例支气管镜引导困难气管插管治疗体会

    目的 分析支气管镜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支气管镜引导下困难气管插管的36例临床资料.结果 36例均插管成功.结论 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建立人工道技术[1],值得推广.

    作者:王保瑞;冯新燕;焦书文;孟凡哲;张立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肺周围型占位性病变和弥漫性病变患者共120例,均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100%,诊断恶性病变102例,良性病变(慢性炎、结核、矽肺、隐球菌病)14例,病理不能确诊4例.术后出现气胸13例,咯血30例,胸痛5例,术后晕厥1例,未出现感染、血胸、DIC、空气栓塞、胸壁针道种植转移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安全可靠、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洪涛;洪原城;黄鑫成;黄种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在肺部及纵隔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TBNA)在肺部及纵隔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肺部及纵隔病变进行针吸活检,观察阳性率.结果 42例均针吸或活检成功,确诊率76.2%,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TBNA对肺部及纵隔疾病诊断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赵军;杨瑞青;郑法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直肠癌伴气管内转移1例病例报告

    肺是直肠癌常发的转移部位,但直肠癌发生气管内转移较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一例直肠癌伴气管内转移患者的病例资料,讨论该病的形成过程、临床表现、诊治方法以及预后情况.恶性肿瘤的基本特性是转移,转移是大多数患者治疗失败的原因.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根治性手术后仍有近50%会发生远处转移,肺是直肠癌主要的转移部位之一,但关于直肠癌的气管内转移却鲜有报道.现报告一例直肠癌气管转移病例并作文献分析.

    作者:王小艳;徐凌;史清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COPD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纤支镜BAL,对照组给予普通灌洗,比较两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在气道阻力、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及抗生素应用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O2、PaCO2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操作中有2例出现轻度的一过性低氧血症,1例发生窦性心动过速,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及血压明显下降等.结论 BAL技术操作较简单,创伤小,可反复进行,在COPD的诊疗中能明确病原菌并指导治疗,改善有效通气,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明霞;范春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骨折性肺栓塞的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骨折性肺栓塞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在我院诊疗的143例骨折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疗方法分为观察组(规范化诊疗组)60例及对照组(非规范化诊疗组)8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误诊率及确诊时间、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误诊率为15.0%、确诊时间平均为(3.2±1.5)天、治疗无效率为2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骨折性肺栓塞患者采用规范化的诊疗方法,提高了确诊率、缩短了确诊时间,对肺栓塞的诊疗起到推动作用.

    作者:杨岱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OSAHS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60例老年CHF患者的多导睡眠图监测将其分为CHF合并OSAHS组和CHF组,对比分析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miniSPO2)及氧减饱和度指数(ODI).结果 与老年CHF组相比,观察组的LVEF较低且随AHI指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两者呈负相关;miniSPO2以及ODI与AHI呈正相关.结论 OSAHS会加重老年CHF患者心功能的恶化,且会随其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加剧.

    作者:黄志坚;韩烨;张淑静;陈吉;周永强;沈栩;李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NT-ProBNP在呼吸困难患者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NT-ProBNP在呼吸困难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我院随机抽取68例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利用ELISA法进行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其中包括心源性的呼吸困难与非心源性的呼吸困难患者.结果 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NT-ProBNP的浓度明显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NT-ProBNP的浓度.结论 NT-ProBNP是一种作为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诊断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而且这种方法简单、快速、敏感性高和特异性高特点.

    作者:王继波;李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培美曲赛二钠与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培美曲塞二钠及多西紫杉醇加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63例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培美曲塞+奥沙利铂),对照组(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入组的63例可评价疗效.试验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40.63%及38.7%(P>0.05).发生在两组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乏力及皮疹,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晚期肺腺癌患者,使用培美曲塞与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进行化疗,疗效相似,但使用培美曲塞组不良反应较低.

    作者:雷莉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脑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脑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本院诊治的52例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52例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患者入院后,经过予以脑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止血、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病情完全缓解43例,占82.7%,明显好转6例,占11.5%,治疗无效2例,占3.8%,死亡1例,占1.9%.结论 脑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治愈率高,死亡率低.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芸芸;刘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或者红霉素两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本院诊治的8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红霉素治疗;实验组40例,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注射部位疼痛、恶心呕吐、腹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退热时间、喘憋缓解时间、咳嗽好转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胡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术前访视对肺癌手术患者的重要性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对肺癌手术患者焦虑恐惧心理及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术前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完善的术前访视并进行心理干预,通过心电监护及焦虑自评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恐惧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焦虑、恐惧程度及生命体征访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 术前访视可减轻手术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消除疑虑和担心,有助于保持基础生命体征的稳定,使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张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噻托溴铵联合信必可都保吸入剂治疗COPD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肺功能呈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四位,且有逐年增加之势.为延缓COPD的肺功能恶化,我科采用噻托溴铵联合吸入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治疗COPD稳定期的患者,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鹏珍;宋春钰;刘艳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