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监测早期肺癌动态进展的应用价值研究

邢雪莲

关键词:螺旋CT, 低剂量, 肺癌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监测早期肺癌动态进展的价值.方法 对300例早期肺癌患者密切随访,分析其普通CT及低剂量CT图像特点.结果 (1)在直径小于5 mm,5~10 mm及大于10 mm的早期肺癌诊断中,普通CT与低剂量CT诊断符合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随访过程中,31例病灶无明显变化,90例病灶径线变大.其中12例病灶出现转移.结论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能够早期发现肺癌病灶,对受检者辐射损伤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阳性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阳性,在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方法 选用35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正确诊断均按支气管哮喘进行规范治疗,并随访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患者中28例患者病情完全控制,5例患者病情部分控制,2例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结论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结果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提高了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控制率,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殷秀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胸部CT检查COPD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部CT在COPD中价值和必要性.方法 60例COPD患者,应用X线检查和胸部CT检查比较,记录气胸发现率,肺气肿评估.结果 60例COPD患者中,X线组发现气胸5例,占8.33%.CT组发现气胸18例,占30%.结论 COPD患者尽早行胸部CT检查是有必要的,且胸部CT检查是无创和安全的,是可行的.有效提高COPD诊疗水平和评估预后.

    作者:左美容;贺卫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噻托溴铵与缓释茶碱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及肺功能研究

    目的 观察长期吸入噻托溴铵及应用缓释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生存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96例确诊为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噻托溴铵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长期吸入噻托溴铵,缓释茶碱组为常规治疗加用茶碱缓释片,对两组的生存质量及肺功能进行对比,评价噻托溴铵与缓释茶碱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存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结果 噻托溴铵较缓释茶碱能提高生存质量及肺功能,有明显的差异性;噻托溴铵组用药1个月肺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3个月后能明显改善肺功能.结论 长期吸入噻托溴铵较缓释茶碱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肺功能.

    作者:宋一雪;李国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弥漫性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一种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独立性疾病.近年来,多有文献报道.常被误诊为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而贻误治疗.本文结合我院2012年以来收治的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病例进行总结,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陈刚;葛林阳;马小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重组人β-防御素3对多耐药细菌的抑菌活性分析

    目的 研究重组人β-防御素 3(rhBD-3)对临床多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比浊法测定不同浓度rhBD-3下4种细菌液OD值,确定低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rhBD-3对所测菌株菌均有抑菌活性,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rhBD-3的浓度增高抑菌活性增强.rhBD-3的MIC、MBC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hBD-3对临床多耐药细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给解决临床细菌耐药带来新希望.

    作者:丁克元;徐爱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的疗效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的作用.方法 将56例患有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28例)和BiPAP治疗组(28例),观察分析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血压、BNP.结果 BiPAP通气治疗可迅速的改善患者的症状,24 h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心率减慢,呼吸频率减慢,收缩压下降,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明显的提高(P<0.05).BiPAP治疗组血清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BiPAP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可提高PaO2,降低PaCO2,改善心功能.

    作者:沈斌;戴莉莉;陈晓红;卢明;秦斌斌;金烨;冯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NT-ProBNP在呼吸困难患者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NT-ProBNP在呼吸困难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我院随机抽取68例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利用ELISA法进行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其中包括心源性的呼吸困难与非心源性的呼吸困难患者.结果 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NT-ProBNP的浓度明显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NT-ProBNP的浓度.结论 NT-ProBNP是一种作为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诊断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而且这种方法简单、快速、敏感性高和特异性高特点.

    作者:王继波;李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脑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脑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本院诊治的52例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52例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患者入院后,经过予以脑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止血、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病情完全缓解43例,占82.7%,明显好转6例,占11.5%,治疗无效2例,占3.8%,死亡1例,占1.9%.结论 脑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治愈率高,死亡率低.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芸芸;刘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无创正压通气对AECOPD合并高乳酸血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AECOPD合并高乳酸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AECOPD诊断标准并且血乳酸>2mmol/L的患者44 例,随机分成NIPPV 组23例及常规治疗组21例.结果治疗3 d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呼吸频率、血乳酸、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 or P<0.01),但NIPPV组的血乳酸水平、PaO2及PaCO2的改善效果明显(P<0.05).结论 AECOPD患者早期使用NIPPV能迅速降低患者的CO2蓄积、改善缺氧、降低血乳酸水平,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刘春丽;程正跃;郑运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致康胶囊治疗肺结核空洞合并咳血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致康胶囊治疗肺结核空洞合并咳血的疗效.方法 将80名肺结核空洞合并咳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标准结核化疗方案联合口服致康胶囊;对照组采用标准结核化疗方案.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咳血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肺结核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咳血再发率7%;对照组再发咳血率2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再发咯血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致康胶囊治疗肺结核空洞并发咯血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再发咯血.

    作者:王隽;戈启萍;王庆枫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疆维吾尔族儿童肺结核16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儿童肺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临床确诊的167例肺结核患儿的临床资料,综合诊断方法.结果 农村病例远高于城镇.临床症状不典型,与感冒表现类似,容易误诊.影像学检查,PPD检查,血沉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结论 加强民族地区肺结核病传染性认知和预防知识普及,重视卡介苗接种和复种,应用综合手段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作者:古丽巴哈尔;接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是男性患者中致死率高的癌症,在女性患者中,仅次于乳腺癌及肠道肿瘤,排列第三.世界上每年死于肺癌的人数高达120万[1].与此同时肺结核亦是高发病率及死亡率的疾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结核杆菌.中国是肺结核高负担国家,每年约有130万人患肺结核,205000人死于肺结核[2].

    作者:黄麦玲;马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住院治疗的128例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无创呼吸机应用,观察组患者同时接受纳洛酮静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住院期间死亡率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2.4% vs 82.3%,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无显著差别;治疗后72 h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PaCO2、PH及PaO2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气分析指标.

    作者:蔡明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肺性脑病与动脉血气参数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肺性脑病的发生及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动脉血气参数的关系.方法 研究11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和其中53例发生有肺性脑病患者的血气参数及53例肺性脑病患者中按意识障碍严重程度分组的血气参数.结果 动脉血PaCO2>80 mmHg同时PaO2<50 mmHg,肺性脑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92.85%),动脉血PaCO2>80 mmHg同时pH<7.2,肺性脑病的发生率为100%.患者血气的PaCO2上升及pH、PaO2下降速度越快,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越重.结论 动态观察血气分析参数有助于防治肺性脑病和改善其临床预后.

    作者:郑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耐药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收集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检测出革兰阴性菌占71.8%,前三位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29.3%)、鲍曼不动杆菌(13.5%)、肺炎克雷伯菌(10.5%);真菌占24.4%,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中占3.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6%)为主;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菌中,亚胺培南耐药率低,其次为阿米卡星;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无耐药,发现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66.7%).结论 呼吸科细菌耐药现象严重,需要进一步规范抗生素的应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朱莹莹;贾冉;王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MMP-7与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病理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的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疾病.随着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认为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共同特征可能是体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和降解的代谢失衡,即ECM过多的沉积在肺组织内并逐渐演变成为肺间质纤维化.

    作者:向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放射性肺损伤防治的研究进展

    当机体通过放射治疗胸部肿瘤、骨髓移植前进行预处理以及被核辐射过后,肺组织受到一定剂量照射通常会引发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损伤.若机体放射性肺损伤严重,会在一定程度对放射治疗的剂量产生限制,且往往不可逆转,而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大大降低.及时正确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但是临床上尚没有有效治疗措施,故其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笔者就国内外对放射性肺损伤防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雪燕;刘美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电子支气管镜在5例婴儿支气管结核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0~14岁儿童结核感染率为9.0%.活动性结核病患病率为91.8/1万①.由于儿童免疫特点与成年人存在差异,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临床表现及预后与成年人不同更易误诊,因此儿童支气管结核少见报道,婴幼儿支气管结核的报道更是少之又少.现将本院诊断治疗的5例儿童支气管结核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以探讨支气管镜在婴儿支气管结核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丹宇;赵长安;黄冬平;唐远平;曾少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呼吸机流量时间曲线判断气管插管后导管位置

    目的 比较以呼吸机流量时间曲线和传统方法判断保留自主呼吸的患者气管插管后导管位置的快捷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82例保留自主呼吸的急诊气管插管成年患者,随机分为流量时间曲线组和传统方法组,各41例,分别以呼吸机流量时间曲线和传统方法判断气管插管后导管位置,比较两种方法的判断时间和判断准确率.结果 判断时间:流量时间曲线组3.24±1.28 s,传统方法组12.81±9.21 s,P<0.0001.准确率:流量时间曲线组100%,传统方法组97.56%,P=0.314.结论 对于保留自主呼吸的气管插管患者,以呼吸机流量时间曲线判断气管插管后导管位置的快捷性优于传统方法,同时具有高度的准确性.

    作者:尚云波;张留定;李嘉嘉;李华;李松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36例支气管镜引导困难气管插管治疗体会

    目的 分析支气管镜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支气管镜引导下困难气管插管的36例临床资料.结果 36例均插管成功.结论 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建立人工道技术[1],值得推广.

    作者:王保瑞;冯新燕;焦书文;孟凡哲;张立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