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陈刚;葛林阳;马小美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弥漫性, 泛细支气管炎, 报告,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 独立性疾病, 慢性炎症, 呼吸性, 治疗, 误诊, 文献, 特征, 区域, 病例
摘要: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弥漫性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一种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独立性疾病.近年来,多有文献报道.常被误诊为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而贻误治疗.本文结合我院2012年以来收治的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病例进行总结,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COPD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纤支镜BAL,对照组给予普通灌洗,比较两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在气道阻力、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及抗生素应用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O2、PaCO2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操作中有2例出现轻度的一过性低氧血症,1例发生窦性心动过速,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及血压明显下降等.结论 BAL技术操作较简单,创伤小,可反复进行,在COPD的诊疗中能明确病原菌并指导治疗,改善有效通气,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明霞;范春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CT定位下经皮肺活检诊断肺炎性假瘤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CT-LB)诊断肺炎性假瘤PIPT的价值.方法 对57例经CT-LB诊断或误诊的PIPT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CT-LB诊断PIPT的49例中,术后诊断PIPT 44例、鳞癌2例、结核球1例、错构瘤1例、腺癌1例;另8例术前CT-LB诊断结核球1例、鳞癌1例、腺癌1例、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但不能明确诊断5例,术后均诊断PIPT.结论 CT-LB诊断PIPT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对怀疑PIPT的肺周围型肿块患者可作为首选;为减少假阴性率,对CT-LB不能明确诊断但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者,需结合临床及其它辅检,综合诊断.

    作者:黄志文;张红艳;高雷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厄洛替尼一线对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一线化疗方案对于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收治78例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厄洛替尼化疗,对照组给予紫杉醇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分别为28.2%、76.9%、(168.3±21.4)d、(287.7±39.3)d,对照组患者为20.5%、74.4%(149.23±19.7)d、(243.7±12.6)d,实验组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厄洛替尼一线化疗方案对于不愿接受传统化疗的老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黄大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难治性结核性胸腔积液中异烟肼浓度的检测和对比

    目的 检测难治性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中异烟肼的药物浓度.方法 对口服异烟肼、异烟肼直接注入包裹性胸腔积液中,检测胸腔积液和血液中异烟肼的浓度.结果 口服异烟肼后包裹性胸腔积液中异烟肼的浓度(0.29±0.34)远低于血液中异烟肼的浓度(3.04±1.75);异烟肼直接注入包裹性胸腔积液中异烟肼的浓度(1.62±0.95)远高于血液中异烟肼的浓度(0.25±0.17),以后随注药次数增加,胸腔积液内异烟肼浓度越来越高(3.97±0.94,8.11±2.4),血液中异烟肼浓度无显著增加(0.21±0.26,0.32±0.14).结论 异烟肼直接注入包裹性胸腔积液能明显提高胸腔积液内的药物浓度,是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手段.

    作者:杨书华;王洁;朱文玉;周秋云;陆磊;马南兰;洪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年AECOPD并急性假性肠梗阻1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并急性假性肠梗阻的临床及治疗.方法 分析我院13例老年AECOPD急性假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 经过2~3周的治疗和护理,1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2周后复查钡餐/肠镜及腹部CT未见肠道新生物.结论 老年AECOPD有潜在的急性假性肠梗阻发生倾向,注意防范,及时治疗,预后多良好.

    作者:魏胜全;王惠霞;杨维嘉;高燕;赵双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主动脉夹层64例临床诊断及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及误诊情况.方法 收集诊断为AD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及误诊情况.结果 ①突发胸、腹部剧烈、持续疼痛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②影像学MSCTA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佳方法.③误诊疾病复杂多样,以冠心病和急腹症居多,首诊误诊率为12.5%.结论 主动脉夹层首发症状主要为持续剧烈胸腹疼痛,早期诊断是治疗关键,MSCTA检查有助于确诊,同时AD的误诊率高,误诊的疾病种类繁多,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蔡远翔;李伟明;徐亚伟;李沅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骨折性肺栓塞的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骨折性肺栓塞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在我院诊疗的143例骨折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疗方法分为观察组(规范化诊疗组)60例及对照组(非规范化诊疗组)8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误诊率及确诊时间、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误诊率为15.0%、确诊时间平均为(3.2±1.5)天、治疗无效率为2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骨折性肺栓塞患者采用规范化的诊疗方法,提高了确诊率、缩短了确诊时间,对肺栓塞的诊疗起到推动作用.

    作者:杨岱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监测早期肺癌动态进展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监测早期肺癌动态进展的价值.方法 对300例早期肺癌患者密切随访,分析其普通CT及低剂量CT图像特点.结果 (1)在直径小于5 mm,5~10 mm及大于10 mm的早期肺癌诊断中,普通CT与低剂量CT诊断符合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随访过程中,31例病灶无明显变化,90例病灶径线变大.其中12例病灶出现转移.结论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能够早期发现肺癌病灶,对受检者辐射损伤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邢雪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培美曲塞治疗非鳞癌局部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培美曲塞治疗非鳞癌局部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非鳞癌局部晚期肺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8)与观察组(n=28),所有患者均行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培美曲塞静脉滴注.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60.71%,控制率为82.1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5.71%和59.52%(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培美曲塞治疗非鳞癌局部晚期肺癌疗效显著,且未明显增加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妙严;郑贸根;赵艾君;刘小娟;李玉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肺癌患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肺癌患者血浆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ERK2)表达水平及探讨其与肺癌类型、临床分期、TNM分期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分别检测肺癌组(n=78),良性肺部疾病组(n=27),健康对照组(n=14)血浆中MAPK1/ERK2的水平含量.结果 肺癌患者血浆中MAPK1/ERK2的含量高于良性肺部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良性肺部疾病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肺癌患者血浆中MAPK1/ERK2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状况,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TNM分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APK1/ERK2对肺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一项新的肺癌生物标志物应用.

    作者:陈伟庄;吴宏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胸部CT检查COPD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部CT在COPD中价值和必要性.方法 60例COPD患者,应用X线检查和胸部CT检查比较,记录气胸发现率,肺气肿评估.结果 60例COPD患者中,X线组发现气胸5例,占8.33%.CT组发现气胸18例,占30%.结论 COPD患者尽早行胸部CT检查是有必要的,且胸部CT检查是无创和安全的,是可行的.有效提高COPD诊疗水平和评估预后.

    作者:左美容;贺卫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慢阻肺患者血清中MMP-9、TIMP-1及ICAM-1的相关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COP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抑制因子(TIMP-1)同细胞黏附因子-1(ICAM-1)、血管内皮黏附因子-1(VCAM-1)间的关系.方法 46例COPD患者和20例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MMP-9,TIMP-1,ICAM-1及VCAM-1.结果 COPD组的MMP-9,TIMP-1,ICAM-1,VCAM-1显著高于对照组;MMP-9及TIMP-1均同ICAM-1,VCAM-1浓度呈正相关趋势(P<0.05);同时血清MMP-9,TIMP-1,ICAM-1,VCAM-1浓度同FEV1%,FEV1/FVC%呈负相关,MMP-9/TIMP-1比值同FEV1%,FEV1/FVC%呈负相关.结论 MMP-9,TIMP-1是造成COPD患者气流阻塞的重要因素.

    作者:郝艳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血糖控制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化学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糖控制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化学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不同血糖水平初治肺结核患者65例作为研究组,血糖正常肺结核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2~3HREZ/9~10HRE方案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血糖控制.结果 两组X线胸片及痰菌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1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临床痊愈率明显高于研究2组,(P<0.05);结论 血糖水平与化学治疗疗效密切相关,对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作者:李剑鹏;周德玫;黄一明;伍桂雄;游达铭;邱雪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MMP-7与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发病原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病理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的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疾病.随着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认为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共同特征可能是体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和降解的代谢失衡,即ECM过多的沉积在肺组织内并逐渐演变成为肺间质纤维化.

    作者:向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婴幼儿细菌性肺炎血清降钙素原动态检测的指导意义

    目的 婴幼儿细菌性肺炎通过血清降钙素原 (PCT)的动态监测,分析感染程度以及预后评价.方法 收集240例婴幼儿细菌性肺炎患儿.分别在入院时,治疗72 h后进行两次PCT检查.结果 入院时患儿细菌感染程度血清随着PCT水平增高而增加,PCT四个等级水平重症肺炎比率分别为8.33%,21.7%,43.1%,55.6%.治疗72 h复查 PCT下降率<20%和PCT下降率>40%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0.3%,57.9%.(均P<0.05).结论 PCT水平的高低有助于诊断感染的程度,以及预测并发症发生几率.PCT连续监测在单位时间内下降的速度越慢婴幼儿预后效果越差.

    作者:庞新丰;乔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瘦素预处理对兔急性肺栓塞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外源性瘦素对兔急性肺栓塞( APE)后IL-6及IL-8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在肺损伤时的保护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与瘦素预处理组,每组12只.两组分别采血离心后取上清液,用ELISA 方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结果 ①瘦素预处理组 IL-6及IL-8水平比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且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症状所见瘦素预处理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结论 外源性瘦素通过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后血清IL-6及IL-8的水平下调,从而对损伤的肺组织起到了保护作用.

    作者:姚艳敏;王希柱;宋巧凤;胡万宁;徐彤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使用激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合并支气管哮喘使用激素的安全性.方法 对确诊的妊娠期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同意激素治疗的为治疗(A)组,不同意激素治疗的为对照(B)组.对照组(B组)给予吸氧、补液纠正水盐电解质稳乱、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有感染的给予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据病情轻重及妊娠的分期选择激素的给药方式).观察患者的症状缓解、母婴的肝肾功能、血糖及动脉血气,并发症的发生,及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随访至产后3个月.结果 随访81例,治疗组完全症状缓解快,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均明显改善,且均无早产、流产、胎儿畸形、肝肾功能血糖异常情况.仅1例重症哮喘母亲静脉点滴激素后血糖呈一过性偏高,但停药3天后复查血糖恢复正常.对照组完全症状缓解时间偏慢,且有发生早产5例、流产3例.结论 妊娠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或短期静滴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控制哮喘发作效果快,且没用药控制的哮喘患者远比药物的不良反应要危险得多.

    作者:刀惠;高永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弥漫性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一种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独立性疾病.近年来,多有文献报道.常被误诊为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而贻误治疗.本文结合我院2012年以来收治的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病例进行总结,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陈刚;葛林阳;马小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诊治肺良性疾病50例分析

    目的 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在肺良性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科行肺良性疾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50例.其中辅助小切口2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48例,术中送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 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6%).手术平均时间10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9 ml;术后胸液平均268 ml;术后平均置管时间4.9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7天.术后病理:炎性假瘤11例,肺结核球13例,肺囊肿7例,错构瘤2例,支气管扩张5例,硬化性血管瘤3例,曲霉菌病2例,肺隔离症3例,肺脓肿2例,腺瘤2例.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可同时达到诊断和治疗肺良性疾病的目的,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

    作者:徐广文;马冬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利福布汀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 评估利福布汀的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0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化疗方案为3BPaVEThAk/6BPaVETh/9BPaVE;对照组为3L2PaVEThAk/6L2PaVETh/9L2PaVE.结果 强化期末及满疗程时,两组的痰菌阴转率与胸部影像学结果的显效率、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以肝损害为主,两组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随访后,两组的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耐多药肺结核病的治疗中,利福布汀的疗效和耐受性可能与利福喷汀近似,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作者:赵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