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艳萍
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联合噻托溴胺 (思力华) 治疗中重度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吸入舒利迭(50 μg/250 μg)2次/d,吸入思力华(18 μg)1次/d;B组:吸入舒利迭(50 μg/250μg)2次/d,疗程3个月.以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肺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为观察指标.结果 A组的血气分析、肺功能、6MWT与B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与噻托溴胺联合治疗中重度COPD患者的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戴莉莉;秦斌斌;陈晓红;冯洁;金烨;沈斌;卢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分析长托宁和阿托品在COPD患者麻醉前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73例,分为观察组(长托宁组)共36例患者,对照组(阿托品组)37例患者,分析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 麻醉前腺体分泌无显著差异,麻醉后观察组的腺体分泌量以I级为主(35/36),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发生副反应发生率为27.8%,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托宁能够抑制腺体分泌,降低副反应发生率,是较为理想的麻醉前用药.
作者:王明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NT-ProBNP在呼吸困难患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我院随机抽取68例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利用ELISA法进行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其中包括心源性的呼吸困难与非心源性的呼吸困难患者.结果 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NT-ProBNP的浓度明显高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的NT-ProBNP的浓度.结论 NT-ProBNP是一种作为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诊断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而且这种方法简单、快速、敏感性高和特异性高特点.
作者:王继波;李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唐山农村女性生活燃料与女性COPD发病的关系,为防治COP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唐山市10个县区农村随机抽取40岁以上女性常驻人口1948人进行入户调查,记录入选的研究对象使用生活燃料等情况,并进行肺功能检查,研究生活燃料与唐山农村女性COPD患者发病关系.结果 使用煤+生物燃料的女性COPD患病率明显高于使用液化气和电的女性COPD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活燃料使用习惯与农村女性COPD发病密切关系.
作者:李秀荣;葛晓励;戈艳蕾;王红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ARDS、OSAHS和AECOPD患者的EBC中8-isoPG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选择江苏省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ARDS、OSAHS和AECOPD患者,收集ARDS患者入院第一天、OSAHS患者晨起、AECOPD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的EBC;采用ELISA法检测EBC中的8-isoPG浓度.结果 1.ARDS组、OSAHS组、AE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EBC中 8-isoPG浓度为[(52.19±11.51 ng/L)、(14.93±1.39 ng/L)、(6.74±3.38 ng/L)、(3.21±0.97 ng/L)];2.ARDS、OSAHS、AECOPD患者EBC中8-isoPG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三者EBC中8-isoPG浓度顺序排列为:ARDS组>OSAHS组>AECOPD组(P<0.01).结论 EBC中8-isoPG可以反应多种肺部疾病的炎症及氧化应激程度.
作者:杨猛;陶一江;陈建荣;朱杰;陈金亮;姚苏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多种呼吸内镜,多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确诊肺癌632例.联合内科胸腔镜,荧光支气管镜,超细支气管镜及TBLB,TBNA和经皮肺穿刺技术获取病理组织细胞.结果 632例肺癌中胸水脱落细胞确诊48例(7.6%),荧光气管镜确诊肺癌253例(40%),超细支气管镜确诊35例(5.5%),经支气管针吸活检确诊158例(25%),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74例(11.7%),胸腔镜确诊32例(5.1%),外科手术确诊28例(4.4%),4例(0.6%)因肺外转移由其它方法确诊.所有检查均未发生大出血及窒息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多腔镜多途径联合方法诊断肺癌可以大大提高肺癌诊断的阳性率.
作者:殷文点;廉海容;蔡礼鸣;张芳;游庆军;齐晓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COPD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纤支镜BAL,对照组给予普通灌洗,比较两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在气道阻力、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成功率及抗生素应用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O2、PaCO2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操作中有2例出现轻度的一过性低氧血症,1例发生窦性心动过速,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及血压明显下降等.结论 BAL技术操作较简单,创伤小,可反复进行,在COPD的诊疗中能明确病原菌并指导治疗,改善有效通气,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明霞;范春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在肺良性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科行肺良性疾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50例.其中辅助小切口2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48例,术中送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 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6%).手术平均时间10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9 ml;术后胸液平均268 ml;术后平均置管时间4.9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7天.术后病理:炎性假瘤11例,肺结核球13例,肺囊肿7例,错构瘤2例,支气管扩张5例,硬化性血管瘤3例,曲霉菌病2例,肺隔离症3例,肺脓肿2例,腺瘤2例.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可同时达到诊断和治疗肺良性疾病的目的,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
作者:徐广文;马冬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氨溴素、异烟肼分时雾化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例)在正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用异烟肼雾化治疗,观察组(n=40例)在正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素、异烟肼分时雾化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痰菌转阴率以及纤支镜下病灶改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各临床症状好转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痰菌阳性率(15.0%)明显低于对照组(32.5%)(P<0.05);观察组纤支镜下病灶改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结论 氨溴素、异烟肼分时雾化治疗支气管结核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痰菌转阴率.
作者:邹彦;陈森林;卢经伟;屈世林;陈礼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及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我院ICU收治的144例机械通气>48 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符合VAP的诊断标准.取得病原菌21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84.4%,革兰氏阳性菌6.6%,真菌9.0%;本组病原菌中前三位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患者的年龄,长时间机械通气,意识障碍,急慢性肺部疾病,镇静剂,抑酸剂,留置胃管为VAP的高危因素.结论 VAP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VAP的发生和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作者:赵志海;黄建安;华文良;姜健;赵秀华;朱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的作用.方法 将56例患有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28例)和BiPAP治疗组(28例),观察分析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血压、BNP.结果 BiPAP通气治疗可迅速的改善患者的症状,24 h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心率减慢,呼吸频率减慢,收缩压下降,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明显的提高(P<0.05).BiPAP治疗组血清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BiPAP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可提高PaO2,降低PaCO2,改善心功能.
作者:沈斌;戴莉莉;陈晓红;卢明;秦斌斌;金烨;冯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胸腔镜联合胸腔闭式引流结合的方法与传统胸腔穿刺抽液联合胸膜活检对大量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诊疗效果.方法 抽取100例大量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反复胸腔穿刺抽液联合胸膜活检(A组)与胸腔镜联合胸腔闭式引流(B组)联合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 B组患者的诊断率及临床好转率明显高于A组.经过治疗后的体温恢复正常和胸水控制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A组;治疗过程中的实际胸水抽放量明显多于A组;胸膜粘连包裹发生率及胸膜增厚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 胸腔镜与胸腔闭式引流结合的方法对胸腔积液的诊治是简单、快速、有效、安全.
作者:郑小虎;陈力舟;陈晓红;李学玲;翁丽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婴幼儿细菌性肺炎通过血清降钙素原 (PCT)的动态监测,分析感染程度以及预后评价.方法 收集240例婴幼儿细菌性肺炎患儿.分别在入院时,治疗72 h后进行两次PCT检查.结果 入院时患儿细菌感染程度血清随着PCT水平增高而增加,PCT四个等级水平重症肺炎比率分别为8.33%,21.7%,43.1%,55.6%.治疗72 h复查 PCT下降率<20%和PCT下降率>40%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0.3%,57.9%.(均P<0.05).结论 PCT水平的高低有助于诊断感染的程度,以及预测并发症发生几率.PCT连续监测在单位时间内下降的速度越慢婴幼儿预后效果越差.
作者:庞新丰;乔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TTF-1在肺腺癌胸水细胞块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26例肺腺癌胸水细胞块和20例间皮反应性增生中TTF-1的表达水平.结果 26例肺癌胸水中有19例TTF-1呈阳性表达,占73.08%,20例间皮反应性增生无一例呈阳性表达,两者TTF-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0,P<0.01).结论 TTF-1在胸水肺腺癌中表达具有较高特异性,有助于肺腺癌与胸水间皮反应性增生胸水的鉴别.
作者:高福平;魏谨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与单纯性结核病患者机体氧化还原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组(40例)及单纯肺结核组(40例).以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取静脉血,测血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NADPH 与NADP+,以GSH/GSSG、NADPH/NADP+ 比值表示患者机体氧化还原态,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与原发性肺结核患者机体氧化还原态进行比较.结果 无论是依据GSH浓度还是依据NADPH浓度计算机体氧化还原态,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与单纯性结核病患者氧化还原态均向氧化方向偏移,而且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较单纯结核病患者机体氧化还原态向氧化方向偏移更为明显.结论 机体的氧化还原态改变是AIDS 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与AIDS疾病进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韩晓群;殷继东;伍仕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脑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本院诊治的52例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52例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患者入院后,经过予以脑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止血、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病情完全缓解43例,占82.7%,明显好转6例,占11.5%,治疗无效2例,占3.8%,死亡1例,占1.9%.结论 脑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治愈率高,死亡率低.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芸芸;刘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血气分析是了解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反映机体的呼吸和代谢功能,可以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等.呼吸功能衰竭是矽肺的常见并发症,是矽肺病人晚期主要的死亡原因.本文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1例矽肺病患者的血气分析进行总结.
作者:李荣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弥漫性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一种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独立性疾病.近年来,多有文献报道.常被误诊为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而贻误治疗.本文结合我院2012年以来收治的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病例进行总结,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陈刚;葛林阳;马小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伴基础疾病及免疫低下的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收治的7例不伴基础疾病及免疫低下的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病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曾误诊为结核4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2例.经皮肺活检确诊3例,痰培养诊断2例.结论 不伴基础疾病及免疫低下的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无真菌感染危险因素,易误诊而延误治疗,确诊需要病理依据.
作者:王盛兰;杜润芬;杨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相关肿瘤基因选择个体化化疗方案并观察疗效.方法 将60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基因组和对照组,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全身化疗,并观察中位生存指标(MST)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基因组及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3月和9.1月,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组及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7.2月和5.3月,(P<0.05).结论 肿瘤基因检测指导下的个体化化疗能延长晚期NSCLC的生存周期.
作者:许文景;朱慕云;黄冬云;丁平;葛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