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兰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使用黄葵胶囊;治疗纽64例,在对照纽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72%,对照组总有效率79.4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确切疗效.
作者:鲍洪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肝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共312例妊娠合并乙肝孕妇结局.结果 乙肝病毒携带者合并肝功能异常组妊高征、产后出血、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妊娠组,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3个组的妊高征、妊娠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合并乙肝感染,易引起严重母婴合并症,故应加强对妊娠合并乙肝孕妇的孕期监测.
作者:卫金线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LA和120例OA的手术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LA组的腹腔内其他病变探查率、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止痛剂使用以及术后并发症与O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A与OA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容等优点.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可推荐患者行LA.
作者:杨华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7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HIE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联合参麦注射液,连续治疗10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意识状态恢复时间和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纳洛酮联合参麦注射液能提高HIE患儿的治愈率,缩短意识状态和原始反射恢复时间,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伍雄英;陈学锋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在构建良好护患关系过程中,清楚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改变护理工作中的缺陷,把患者的状态更好的调整到积极接受治疗的状态.而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护德教育,加强护理人员沟通交流技巧,是从主管上改变护患关系的有效措施.
作者:万本秀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腹外伤中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16例胰腺外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14例,死亡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8例,并发症发生率50%.治愈率87.5%,死亡率12.5%.结论 胰腺损伤的治疗应在关注患者全身情况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方式,必要时行分期手术.
作者:郑学洙;邓淑华;尤凤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医院信访工作是沟通医患关系的关键性窗口.本文选取50例医院信访事件,对其成因进行了详尽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医院信访工作质量的策略.
作者:邓文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特点、诊治及预防.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23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倒病例依据病史、临床表现、检查均能做出正确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吻合.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病史、典型临床表现与体征、B超检查等做出诊断,剖宫产是其发生的高危因素,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规范的剖宫产技术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作者:曾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自拟通络丹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纽各65例,观察组采用自拟通络丹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及经后通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67.6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年内治疗组正常妊娠率69.23%,对照组正常妊娠率29.2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自拟通络丹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疗效明显,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初梅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本院收治的第1例甲型H1N1流毒病人,在病情急剧恶化的情况下,经过积极抢救及精心护理,及时发现和治疗严重的并发症,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将患者转上一级医院.鉴于本院对疑难重症护理缺乏经验,通过这例对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护理,及时寻找不足、总结经验,以提高危重病护理质量.
作者:闫立杰;查海燕;袁君;陈宏伟;朱日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控制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预防并发症的探讨的影响.方法 39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两组一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95例,两组出院后,对照组未进行社区干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则进行持续的社区干预治疗与护理.结果 出院12-30个月后,治疗组的血压控制率为85%,对照组的血压控制率为58.9%,治疗组的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脑卒中,心功能不全或左心室增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社区干预能够提高血压控制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小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由于现行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与运行机制建立不久,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服务基础构建、人事与财务机制、物流机制是建设并完善服务模式与运行机制不可缺乏的部分.为确保服务与机制能够有效按照设计运行,应该在政府的指导下,分清权责,完善和改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作者:余炼红;唐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脑外科病房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脑外科病房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吸窒息为肺部感染的极高危因素;有吸烟史、年龄≥60岁、营养状态为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侵入性操作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床空间面积不足造成交叉感染是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与结局有关.结论 加强病房管理和感染监测,保持工作环境洁净;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强化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患者的呼吸道管理,避免不必要的雾化吸入,合理吸痰;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是降低肺部感染行之有效的措施.
作者:陈晓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由于吞咽功能障碍不仅造成患者水和其他营养成分摄入不足,还会因进食水时误吸、误咽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而危及生命,易导致不良预后;又由于患者发病突然或受文化水平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对疾病认知情况不足,其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低.因此,我们在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的同时,鼓励家属一同参与,把康复训练的目标人群扩大到其家庭成员,起到宣教和执行的双重作用,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作者:周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2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4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28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对比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热消失、呼吸改善等均显著快于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症状,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晓凤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奥美拉唑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止血剂、保肝药物、补液、输血等.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治疗,观察2组的止血有效率和止血时间.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止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
作者:王立群;栾卫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2010年4月,为提高医院临床护理的水平,确保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国家卫生部召开全国护理工作会议,提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各大医院积极响应,纷纷采取措施改善临床护理方法,努力提高患者及社会满意度.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0例患者临床资料,就如何加强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进行了简要分析.
作者:赵巍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临床检验实习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将以往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今后从事检验工作的必经阶段.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激发他们对检验工作的热爱,使之成为既精通专业,又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合格检验技术人才是检验带教人员所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带教临床医学检验实习生进行一些探讨.
作者:彭兰英;方海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纽,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定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以及抑郁情况.结果 护理后,康复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的HAMA以及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开始,为今后从事医疗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学生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际,进一步加深对理论授课内容的理解;同时,学生开始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方法,加强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另外,学生在接触患者,接触社会,同情心、责任心的职业素质逐渐形成.
作者:赵继先;张宏考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