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23例临床分析

曾玲

关键词:剖宫产, 壁切口子, 内膜异位症
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特点、诊治及预防.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23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倒病例依据病史、临床表现、检查均能做出正确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吻合.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根据病史、典型临床表现与体征、B超检查等做出诊断,剖宫产是其发生的高危因素,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规范的剖宫产技术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糖尿病临床治疗中易出现的几个误区

    糖尿病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多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治疗糖尿病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饮食,皮肤,足部,合理用药和低血糖的照顾与指导,以其达到控制及减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本文就糖尿病临床中易犯的错误进行扼要探讨.

    作者:周东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消风散加减在皮肤科临床的运用

    目的:探讨消风散治疗皮肤病的疗效.方法 主要用中草药煎剂口服,部分病例配合中草药煎汤外洗.结果 该方治疗某些瘙痒性皮肤病疗效良好.结论 消风散加减在皮肤科有较广泛的用处.

    作者:廖运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浅议如何构建良好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在构建良好护患关系过程中,清楚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改变护理工作中的缺陷,把患者的状态更好的调整到积极接受治疗的状态.而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护德教育,加强护理人员沟通交流技巧,是从主管上改变护患关系的有效措施.

    作者:万本秀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社区干预对控制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预防并发症的探讨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控制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预防并发症的探讨的影响.方法 39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两组一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95例,两组出院后,对照组未进行社区干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则进行持续的社区干预治疗与护理.结果 出院12-30个月后,治疗组的血压控制率为85%,对照组的血压控制率为58.9%,治疗组的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脑卒中,心功能不全或左心室增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社区干预能够提高血压控制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小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纽,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定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以及抑郁情况.结果 护理后,康复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的HAMA以及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实施及其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全麻手术患者圈手术期进行的舒适护理方法、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我院进行全麻手术患者共300例,随机平分为舒适护理组与普通护理组,每组150例,对2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舒适护理组生命体征优于普通护理组,在手术结束后苏醒期舒适护理组患者出现寒颤,躁动情况以及镇静剂使用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对全麻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舒适护理能有效稳定患者生命体征,降低苏醒期寒颤、躁动发生率、减少镇静剂的使用率.

    作者:王晶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脑外科病房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相应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脑外科病房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脑外科病房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吸窒息为肺部感染的极高危因素;有吸烟史、年龄≥60岁、营养状态为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侵入性操作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床空间面积不足造成交叉感染是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与结局有关.结论 加强病房管理和感染监测,保持工作环境洁净;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强化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患者的呼吸道管理,避免不必要的雾化吸入,合理吸痰;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是降低肺部感染行之有效的措施.

    作者:陈晓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钙蛋白酶与运动性骨骼肌损伤

    钙蛋白酶系统存在于大多数动物细胞中,主要成员为钙蛋白酶一、蛋白酶二和钙蛋白酶抑制蛋白;钙蛋白酶三为骨骼肌特异性蛋白,它们激活都需要一定浓度的钙离子存在.大量研究证明,钙蛋白酶参与骨骼肌纤维降解,与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和延迟性肌肉酸痛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作者:毕秋芸;谢宜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抗病毒治疗配合健康教育对艾滋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艾滋病抗病毒配合健康教育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80例确诊的艾滋病患者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和健康教育指导,分析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临床症状体征、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经抗病毒治疗和健康教育指导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病毒载量下降伴部分病例已检测不出病毒、各种机会感染发生率降低、生存率提供、生活质量改善.结论 抗病毒配合健康教育治疗艾滋病疗效显著,符合治疗条件的病人应早期进行规范化治疗.

    作者:杨显琴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

    临床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发病急速,病情严重的特点,但只要就医及时,医护人员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思维敏捷,及时诊治,精心护理,临床上成功的机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王淑贵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医源性胆道损伤诊治体会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不少外科医生在手术技巧上也得到了不断进步,操作也更为成熟,手术经验也在不断的增多,对于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认识也更为深入.但医源性胆道损伤仍时有发生.近年来随着LC的推广,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在0.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2.8%[1].国外文献统计开腹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概率为0.2%~0.3%[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概率为0.21%~2.35%[3].

    作者:张显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立体化教学在心内科见习中应用初探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开始,为今后从事医疗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学生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际,进一步加深对理论授课内容的理解;同时,学生开始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方法,加强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另外,学生在接触患者,接触社会,同情心、责任心的职业素质逐渐形成.

    作者:赵继先;张宏考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关于联合用药治疗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研究

    目的:寻求一种快速治疗非淋球菌性生殖道炎症(粘液脓性宫颈炎)和减少交叉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共320倒患者,第1组用阿奇霉素口服;第2组用阿齐霉素口服外加四环素外用;第3组阿奇霉素、加替沙星口服+四环素外用治疗.结果 第1组、第2组及第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1%、82%及94%.结论 阿奇霉素、加替沙星口服外加四环素外用治疗非淋菌性生殖道炎症,疗效很好、疗程也短.

    作者:邓弘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医院药学工作的发展探讨

    目的:应对医院药学面临的挑战,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院药学.方法 发挥自身优势,化解多方威胁,改变工作模式,调整工作任务,优化人才结构,建立核心价值观,强化核心竞争力.结果 全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注重人才培养和知识更新,从传统的药品供应型、经营型格局,向知识信息型、医药结合型转变.结论 医院药学的工作要由过去的单纯供应型向科技服务型转变.

    作者:薛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丹参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CRP、NO及PCT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丹参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CRP、NO及PC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3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17倒和观察组(加用丹参组)17倒,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RP、NO及PCT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CRP及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NO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丹参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CRPNO及PCT影响明显,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道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防治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防止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按照术中解剖胆囊三角方式的不同即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处理胆囊三角时应用电刀分离组织,治疗组患者在术前明确病变性质使用钝性分离,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胆管损伤情况.结果 本组资料中治疗组患者1例患者并发胆总管损伤,对照组患者胆总管损伤3例,胆总管继发狭窄2例,胆囊管胆漏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胆总管发生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总管损伤是胆囊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术前严格检查和规范手术程序,避免胆总管损伤的关键,一旦发生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

    作者:杨华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放射性核素显像评估重度肾积水患肾功能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核素90Tc-DTPA肾动态显像(RDI)评价重度肾积水患肾残余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均经B超或CT检查确诊病例30例.对术前患肾功能进行测定,得出定量的GFR值供临床医师参考,同期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比较这2种方法评价患肾残余功能的差异.对于单肾GFR<10mL/min,肾实质在120min内无明显放射性摄取的患者行单肾切除.结果 (1)在30只受检患肾中,有12只患肾IVP和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均显示有残余功能,RDI结果显示有残余功能肾脏多于IVP(P<0.05);(2)GFR定<10mL/min,RDI诊断为无功能的10例患者中,有6倒因肾实质在120min内无明显放射性摄取而行手术切除,在切除患肾的术后病理中均的提示肾积水、肾实质萎缩,部分合并间质慢性炎症.结论 (1)RDI用于评价重度肾积水患肾残余功能较IVP更为灵敏,且能定量分析肾小球滤过功能;(2)当RDI提示为无功能且肾实质在120min 内无明显放射性摄取且重度肾积水的患肾,应及时行肾切除术.

    作者:甄作武;程洲平;黄斌豪;伍日照;邹伟强;梁雪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小儿常见发热性疾病及其处理原则

    发热是儿科十分常见的症状之一,是身体与入侵的病原之间作战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它可使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白细胞内酶活力和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受累,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严重时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甚至导致死亡[1].

    作者:罗泓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关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疗效论述

    笔者结合临床实际经验,分析了达英-35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有效疗法,并筛选了符合临床、生化及B超三项诊断标准者进行跟踪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陈巧灵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6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33例和B组(普通常规雾化吸入组)33例,后将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A 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B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的效果要好于传统的雾化吸入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杜鸿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