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老年学杂志》郑重声明

关键词:中国, 老年学
摘要: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口超声龈下刮治两次法治疗老年轻中度慢性牙周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全口超声龈下刮治两次法治疗老年轻中度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该院就诊的112例轻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取全口超声龈下刮治两次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分区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方法治疗,分别对不同时期的出血指数(GBI)、探诊出血(BOP)阳性位点率、探诊深度(PD)及附着水平(AL)等指标进行评定,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时的GBI以及BOP阳性位点率相比于术前均明显减少;两组患者的PD及AL术后1、3个月相比于治疗前均逐渐降低(均P<0.05)。但GBI、BOP 阳性位点率、PD 及 AL 等指标在同一时期两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分别为(56.48±6.74)分、(56.44±6.69)分,与各组治疗前的(42.18±7.22)分、(42.21±7.31)分相比均明显提高(均P<0.05);但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口超声龈下刮治两次法治疗老年轻中度慢性牙周炎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并且具有方便、高效、治疗彻底的优势。

    作者:倪耀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特发性黄斑前膜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影响

    老年性白内障( CTR)已成为老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行晶体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老年性CTR的有效方法。 CTR手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视网膜情况,角膜瘢痕,翼状胬肉等。特发性黄斑前膜( IMEM)多见于老年人,但也有40岁以下的青年人,可因增生程度不同而呈不同的临床表现,病变晚期症状主要有视物变形、视物变小、闪光感及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1〕。由于大多数IMEM患者的视力预后良好,故一般无需治疗。目前,对于影响视力的IMEM主张行后入路玻璃体切除及膜玻璃术〔2〕。老年性白内障( CTR)已成为老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行晶体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老年性CTR的有效方法。 CTR手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视网膜情况,角膜瘢痕,翼状胬肉等。特发性黄斑前膜( IMEM)多见于老年人,但也有40岁以下的青年人,可因增生程度不同而呈不同的临床表现,病变晚期症状主要有视物变形、视物变小、闪光感及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1〕。由于大多数IMEM患者的视力预后良好,故一般无需治疗。目前,对于影响视力的IMEM主张行后入路玻璃体切除及膜玻璃术〔2〕。

    作者:赵晓静;刘苹苹;杨程成;李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银川市老年人整体幸福度现况及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人整体幸福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老年人整体幸福度的策略。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银川兴庆区、金凤区和西夏区238位老人进行测查。结果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2%,银川市老年人整体幸福度得分为(35.57±10.00)分,接近高幸福水平;老年人幸福度在文化程度、曾从事职业、现在职业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上等无统计学差异;在性别、民族、确诊有无疾病、健谈与否、婚姻状况、月收入水平、性格、应对方式、与子女关系、感受支持程度、自我满意度及支持利用度等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提高老年人的月收入水平,满足老年人情感需要,开展老年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建立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等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作者:史慧敏;任峥;张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脑脉泰胶囊与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

    目的:评价脑脉泰胶囊对脑卒中先兆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1∶1∶1对照、单中心探索性研究将108例病人分为脑脉泰组、脑脉泰+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组,每组36例,终完成103例,脱落5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的变化。结果脑脉泰组34例,临床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20.59%、8.82%、64.71%、5.88%,总有效率为94.12%;脑脉泰+阿司匹林组35例,临床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8.57%、37.14%、51.43%、2.86%,总有效率为97.14%;阿司匹林组34例,临床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11.76%、14.71%、50.00%、23.53%,总有效率为76.47%。3组有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439),符合方案集(PP)与意向性治疗原则(ITT)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脑脉泰胶囊用于治疗TIA,安全有效。

    作者:常华;何胜旭;刘立辉;王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职护生养老机构就业意向

    目的:调查高职护理专业护生毕业后进入养老机构的就业意愿。方法使用自制问卷对中国医科大学高职学院2010级三年制护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中的χ2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就业意向分析:已经开设并学习过老年护理学的高年级高职护生( B组)愿意选择养老机构内就业的比例高于未开设老年护理学的低年级高职护生(A组)。结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老年护理工作及事业的关注与热爱程度已大幅提升。

    作者:穆晓云;吴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 R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2~2013年收治于该院的 RA患者46例,口服给予甲氨蝶呤10 mg/次,1次/w,经皮下注射益赛普,25 mg/次,2次/w,经12个月治疗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RA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IL)-1、环氧合酶(COX)-2,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4和 IL-10的浓度。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 RA 患者血清中 IL-1、COX-2、TNF-α浓度显著下降,IL-4和IL-10的浓度增高。结论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的作用机制与下调IL-1、COX-2、TNF-α的表达量、上调IL-4和IL-10的水平有关。

    作者:张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芬太尼与5-氟尿嘧啶联合应用对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研究芬太尼与5-氟尿嘧啶( FU)联合应用对人乳腺癌细胞( MCF-7)增殖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药物作用24、48、72 h后噻唑蓝( MTT)法测定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选取48 h,通过流式细胞技术( FCM)检测细胞周期情况。结果增殖抑制情况:芬太尼单独应用时,与未处理组相比,均引起平均增殖抑制率(IR)增加(P<0.05);三种浓度的芬太尼与5-FU联合应用作用48、72 h时,均具有协同作用(P<0.05);平均IR随着其中芬太尼浓度增加依次增加。细胞周期影响:单独应用芬太尼处理时,G0/G1期细胞比例随着芬太尼浓度的增加依次增加(P<0.05),S期比例依次降低(P<0.05),增殖指数(PI)亦依次降低。联合用药时,G0/G1期细胞比例随其中芬太尼浓度的增加依次增加(P<0.05), S期、G2/M期细胞、PI随芬太尼浓度的增加依次降低(P<0.05);三种浓度芬太尼与5-FU联合应用,在对 G2/M期细胞比例和 PI减少方面均具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芬太尼、5-FU及联合应用对MCF-7乳腺癌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两药联合应用,既抑制了 G0/G1期到 S期的转化,又抑制了S期向G2/M期的转化,可显示出协同作用。并且对增殖抑制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也与芬太尼的浓度有一定的剂量-时间依赖关系。

    作者:王志学;雷燕;王利军;张晓侠;李汝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胱抑素C、IL-6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判定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 Cystatin) C、白介素( IL)-6水平变化及对远期预后的判定意义。方法将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24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65岁组和<65岁组,比较组间临床资料、CystatinC和 IL-6水平的差异。对>65岁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分别按Cystatin C 和IL-6分组,比较临床事件差异。结果>65岁组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比例(66.1%vs 51.7%, P=0.012)和随访期平均Cystatin C水平(1.17±0.31 vs 1.03±0.33,P=0.034)均显著高于<65岁组。在>65岁患者,Cystatin C≥1.17 mg/L者,非致死性心肌梗(8.2% vs 4.0%,P=0.027)和再血管化(22.4% vs 18.7%, P=0.022)发生比例明显高于Cystatin C<1.17 mg/L组;IL-6≥2.92 mg/L者,死亡(4.4%vs 0.0%, P=0.008)、非致死性心肌梗(11.1% vs 0.25%,P=0.000)、再血管化(33.3%vs 12.7%, P=0.001)和再次心源性入院(44.4%vs 22.8%, P=0.001)发生比例明显高于IL-6<2.92 mg/L组。结论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CystatinC、IL-6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临床事件的发生。

    作者:周俊;余意君;吴师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阴囊水肿临床治疗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阴囊水肿的有效方法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两组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将80例老年阴囊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均给予基础物理治疗,对照组口服呋塞米片20 mg,2次/d。治疗组采用口服呋塞米片20 mg,2次/d,加口服迈之灵300 mg,2次/d,共20 d。对比两组患者阴囊体积大小变化,阴囊溃疡愈合时间,疼痛与不适评分等。结果经过20 d治疗,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治疗组阴囊水肿程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减轻。阴囊溃疡愈合,疼痛与不适评分显著下降,生活质量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 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物理治疗、利尿药物均为治疗阴囊水肿的有效方法,迈之灵片与利尿剂同时使用有协同作用,能明显改善老年阴囊水肿患者的临床症状,消除水肿,促进阴囊溃疡创面的愈合,减轻疼痛及排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良好,无副作用。

    作者:朱海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舒利迭吸入对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慢性疾病,而COPD容易在某些诱因下发生急性发作,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1〕。而COPD的关键在于防止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下降,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舒利迭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丙酸氟替卡松和沙美特罗的复方吸入剂,二者联合吸入有助于改善气道痉挛状态,有利于减轻气道炎症,改善气道通气。本文选择我院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旨在观察舒利迭对此类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大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阿维A对正常人外周血树突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阿维A 对正常人外周血树突细胞( DCs)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 DCs。不同浓度阿维A(1 nmol/L和10 nmol/L)作用DCs 12 h,对照组只加培养基,流式细胞术(FCM)检测 DCs中 CD83及CD86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IL)-12表达水平。结果体外成功培养出 DCs,FCM 检测到1、10 nmol/L 阿维 A 作用 DCs 12 h 后, CD83表达率分别为(56.65±7.09)%、(63.82±5.81)%,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43.55±4.32)%〕(P<0.05);CD86表达率分别为(65.43±1.79)%、(73.73±2.10)%,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52.96±1.10)%〕(P<0.05)。 ELISA检测到1、10 nmol/L阿维A作用DCs 12 h后,DCs分泌到细胞培养液中的IL-12表达水平分别为(51.377±4.527)、(60.659±4.97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39.927±2.809)pg/ml〕(P<0.05)。结论阿维A可提高正常人外周血DCs表面标志CD83、CD86的表达率及细胞因子IL-12的分泌量,增强正常人外周血DCs的抗原提呈能力并可促进DCs向成熟方向分化,从而起到调控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刘丽娟;张国强;温洁新;于亮;宣晓梅;李英涛;李艳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城市居民冠心病数量化预测模型评价

    目的:探索简便实用的城市居民冠心病预测方法。方法根据病例对照研究及Logistic 回归分析法筛出的冠心病危险因素,采用Bayes逐步判别分析构建冠心病的多变量数量化预测模型,用交互验证法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城市居民冠心病与年龄、腹围、脂蛋白、载脂蛋白B、高血压史、劳累及某些饮食习惯等因素存在统计学关联( P<0.05)。所构建的预测模型分别采用训练样本和考核样本进行效果验证,结果显示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达90%以上,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理想,且预测结果的稳定性较好。结论冠心病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作者:黄涛;王雪樵;高红英;温永顺;李德栋;尹汉明;李梦军;王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连接子蛋白43、上皮型黏附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老年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的关系

    目的:检测老年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连接子蛋白(CX)43、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特征,关注三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98例老年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术后蜡块组织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以70例老年基底细胞乳头状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检测CX43、E-cadherin和MMP-9的表达,关注CX43、E-cadherin和MMP-9的关系及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别。结果观察组CX43和E-cadherin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MMP-9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X43、E-cadherin和 MMP-9表达与肿瘤大径、临床分期及Ki67表达密切相关。观察组CX43和E-cadherin、CX43和MMP-9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老年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CX43和E-cadherin低表达、MMP-9高表达可以有效促进肿瘤发生和进展。 CX43在抑制肿瘤进展中可能通过调节细胞间的连接、黏附和细胞外基质的作用发挥其功能。

    作者:云亚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全身振动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比较振动训练(VT)与力量训练及柔韧训练(对照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参与实验。评价基础状态下和每周3次训练,训练12 w后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股四头肌等长大转矩和耐力能力。结果训练后空腹血糖浓度不变。 VT组和力量训练组 OGTT曲线下面积和大葡萄糖浓度下降。 VT组的 HbA1c低于基础值,但其他两个干预组升高。结论 VT可能是2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有效和费时少的方法。

    作者:王成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清炎性指标和肺功能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病情分级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不同疾病时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CRP与外周白细胞计数(WBC)、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比106例COPD 患者治疗前后 CRP 水平及 WBC 和1 s 用力呼气容积( FEV1)、FEV1/用力肺活量( FVC )%。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CRP为(48.2±11.9)mg/L,缓解期为(13.3±5.9)mg/L。 CRP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结论 CRP可作为COPD急性期感染的敏感指标,也可反映COPD感染治疗效果评价指标,亦可对COPD严重程度分级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梁秋菊;王锦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

    慢性肾脏疾病( 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普遍较高,而动脉硬化是导致CKD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 TH)代谢异常在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2〕。同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KD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风险更大〔3〕。本文将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对CKD患者动脉硬化的影响进行综述。

    作者:郭鑫;杨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食管、管状胃侧侧吻合预防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和反流的效果

    随着管状吻合器的应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已显著降低。但随之而来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传统全胃代食管术后有60%~80%的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的主观症状〔1〕。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一种能同时减少吻合口狭窄及术后反流的吻合方法,而管状胃、食管侧侧吻合在减少上述两种并发症方面应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2〕。本文拟探讨食管癌切除术中减少吻合口狭窄及反流的新方法。

    作者:董新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补体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动态观察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入院2 w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补体3(C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老年ACI患者入院1、3、7、14 d的血清hs-CRP和C3水平,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不同梗死面积、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CI患者的血清hs-CRP和C3水平变化。结果 ACI组在入院1 d 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而 C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在入院3、7 d时血清hs-CRP、C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1),14 d时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62)。 ACI组中,不同病灶体积患者入院1、3、7 d的血清hs-CRP水平及入院3、7 d的补体C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灶体积的增大,血清hs-CRP及C3水平呈上升趋势(P<0.01)。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入院1、3、7 d的血清hs-CRP水平及入院3、7 d的补体 C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缺损程度越重,血清 hs-CRP、C3水平越高( P<0.01)。结论 hs-CRP及C3与ACI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有关,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及ACI患者应常规检测血清hs-CRP及C3水平。

    作者:李宁;郭芳;刘云;张玉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老年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生存质量(QOL)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消化内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老年患者100例进行一般资料及生存质量的横断面调查,应用中文IBgQ、SF-36、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IBD患者QOL的主要因素。结果100例老年IBD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 UC)者72例,克罗恩病( CD)者28例,其中两组参与研究入选者相比,人口学特征无显著差异;所有IBD患者的IBDQ总评分为148.85±26.31,肠道症状得分为48.85±8.69,全身症状得分为20.96±5.43,情感功能得分为54.46±10.29,社会功能得分为21.78±5.97,所有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UC 患者与 CD患者在各维度得分均比较接近,且都处于中等水平,两组患者的QOL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IB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QOL比较,结果显示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的IBD患者QOL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学历患者 SF-36的心理、社会领域的评分明显低于低学历患者( P<0.05);重型IBD患者在IBDQ和SF-36总分及其他各维度得分均低于轻型患者( P<0.05);积极应对、社会支持等得分与QOL得分呈正相关(P<0.05);焦虑、抑郁、消极应对得分与生存质量得分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焦虑、病情、文化程度、病期是影响IBD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论病情重的IBD患者的生存质量较低;焦虑、抑郁水平越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越低。 IBD患者主要在心理健康方面受到影响。

    作者:葛亮;林宾;田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益气化瘀化痰养阴中药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结构及PPARγ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益气化瘀化痰养阴方药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结构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肝纤维化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益气化瘀化痰养阴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皮下注射CCl4+低蛋白高脂饮食+酒精饮料”的造模方法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分别灌服秋水仙碱及不同剂量的益气化瘀化痰养阴中药煎剂。12 w后处死大鼠,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各组肝脏病理学变化,并采用 RT-PCR及 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 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 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肝组织内纤维化程度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秋水仙碱组、益气化瘀化痰养阴中剂量及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 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其中以益气化瘀化痰养阴中、高剂量组明显;益气化瘀化痰养阴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高剂量益气化瘀化痰养阴中药可以减轻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内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肝组织内PPARγ的表达有关。

    作者:陈文龙;曹文富;何英;高世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