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盐酸美金刚在改善帕金森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

李桂花;林晓静;杨建波;孙薇;邹全;张倩

关键词:盐酸美金刚, 帕金森痴呆,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美金刚在改善帕金森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帕金森病痴呆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多巴丝肼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加用盐酸美金刚片口服,对照组加用盐酸多奈哌齐片口服。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第4、8、16周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评估结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第16周的Bar-thel指数评估结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第4、8、16周的 MoCA 量表评分和 MMSE 量表评分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第16周的完全完成率为53.66%,基本完成率为29.27%,临床满意率为82.93%,对照组分别为36.59%,14.63%,51.22%。观察组的临床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美金刚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的早期干预及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新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急危重症〔1〕。早期再灌注、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是ACS治疗的重要策略。近年来对ACS的干预和治疗有了很大进展,相关指南推陈出新,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有所改善,但是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我们需要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探讨。1冠心病早期干预2012欧洲心脏病学会(ESC)STEMI指南〔2〕和2013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学会(AHA)STEM指南〔3〕推荐从首次接诊到再灌注策略实施之间的时间( First Medical Contact-Device,FMC-Device)不超过90 min(ACCF/AHA)或60 min( ESC)。近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显示缩短FMC-De-vice时间(从2005-2006年的平均83 min到2008-2009年是平均67 min)并未减少住院死亡率〔4〕。这项研究提示FMC-Device时间只是心肌缺血总时间的一小部分,心肌缺血的总时间是从出现临床症状到完成再灌注这一整个过程。只单纯减少FMC-Device时间,而不缩短心肌缺血的总时间,对患者的预后也是没有意义的。 Puymirat等〔5〕的研究认为ACS死亡率的降低主要归因于,缩短从症状发生到首次接诊的时间、充分进行再灌注治疗和使用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并未包括FMC-Device时间。近的研究显示,在心肌坏死不可逆转前将STEMI患者直接送至具备实行PCI条件的较远医院(而不是送到不能行PCI的就近医院),虽然延长了FMC-Device时间,但显著缩短了再灌注时间〔6〕、降低了死亡率〔7〕。对ACS早期干预中,注意及时识别临床症状以缩短从症状发生到首次接诊时间,而不仅仅是减少FMC-Device时间,对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杨超君;杨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缺氧对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Ghrelin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缺氧对人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MMP)的影响及Ghrelin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的人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和缺氧+Ghrelin组。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并测定标记的人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每秒钟 MMP值;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人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上液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1)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缺氧组 MMP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单纯缺氧组相比,缺氧+Ghrelin组内皮细胞MMP水平显著升高(P<0.05),缺氧+Ghrelin组与对照组内皮细胞MMP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单纯缺氧组上清液N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缺氧+Ghrelin组上清液NO含量明显高于单纯缺氧组(P<0.05)。单纯缺氧组上清液ET-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缺氧+Ghrelin组上清液ET-1含量明显低于单纯缺氧组( P<0.05)。结论缺氧引起人肺血管内皮细胞MMP降低,Ghrelin可抑制缺氧损伤所致MMP降低;同时Ghrelin还可以促进人肺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抑制缺氧引起的ET-1高释放。

    作者:孙相华;洪文娟;洪志鹏;周菊;祝艳翠;王亚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用药现状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用药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对患者临床资料、在院治疗期间和出院后的二级预防药物使用情况、心脏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出院随访患者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率均明显低于住院时(P<0.05),其中他汀类药物和β受体阻断剂使用率偏低;影响患者出院后服用二级预防药物的主要原因为病人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类型、是否独居是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显著因素;服药依次性良好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依从性差者( 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药物使用与指南存在差距,原因以自行停用和医师未按指南开处方为主;主要影响因素为病人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类型、是否独居。

    作者:陶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无症状二尖瓣反流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无症状二尖瓣反流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450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61±14)岁,男270例,女180例,射血分数(70±8)%,根据现行标准反流量(66±40)ml/次、反流口(40±27) mm2确定反流。结果估计5年全因死亡、心因死亡、心脏事件分别为(22±3)%,(14±3)%、(33±3)%。生存的独立决定因素为年龄增长、糖尿病、反流口增加(P<0.01);反流口≥40 mm2病人5年生存率低于预期值(P=0.04)。与反流口<20 mm2比较,反流口≥40 mm2患者全因死亡危险增加(校正危险比2.90,95%CI1.33~6.32;P<0.01),心因死亡危险增加(校正危险比5.21,95%CI1.~14.40;P<0.01),心血管事件亦增加(校正比5.66,95%CI3.07~10.56;P<0.01)。心脏手术可改善生存。结论二尖瓣反流定量分级可预测无症状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预后。有效反流口≥40 mm2是手术治疗的合理指标。

    作者:于红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人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及细胞载体复合物诱导培养

    目的:探讨人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以及对细胞载体复合物诱导成软骨分化的潜能。方法从人脂肪组织分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hADSCs),噻唑盐( 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hADSCs细胞表面分子标志,hADSCs成脂、成骨和成软骨的诱导及鉴定检测。 hAD-SCs与不同浓度胶原纤维蛋白溶液混合制成细胞载体复合物凝胶,14 d后进行细胞鉴定。结果体外分离、培养出高活性hADSCs,增值曲线呈S形。细胞CD29、CD90、CD105呈阳性表达,CD34、CD45呈阴性表达。 hADSCs成脂诱导后细胞呈类圆形,在细胞浆内有透亮的脂滴出现,油红 O染色脂滴呈鲜红色。成骨诱导后细胞呈为不规则形,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表达骨唾液酸蛋白、骨桥蛋白、骨连接蛋白。 hADSCs成软骨诱导后细胞形态变为铺路石样,甲苯胺蓝染色细胞基质呈蓝色,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蛋白染色呈阳性。阿利新蓝染色细胞载体复合物成蓝色,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蛋白结果显示,混合胶原蛋白组较单一胶原蛋白组更强阳性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培养出高度同源性 hADSCs,具有多分化潜能。复合胶原纤维蛋白载体诱导hADSCs成软骨细胞分化,可能作为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理想载体支架材料。

    作者:杨震;李波;周焯家;简月奎;赵伟峰;田晓滨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中药五积散对老年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五积散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R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维生素B、消炎痛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五积散治疗,疗程2个月,观察RA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 w后各指标的变化,包括触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患者痛觉、医生和患者对疾病活动的综合评价( VAS)、晨僵、血白细胞( WBC)、血红蛋白( Hb)、血小板( PLT)和C-反应蛋白( CRP)、血沉( ESR)、类风湿因子( RF)。根据触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和ESR计算出DAS28评分,记录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 w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RA活动性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RA活动性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ESR、CRP、RA等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ESR、CRP等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ESR、CRP、RA等实验室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 P<0.05);治疗组中无不良反应病例发生,对照组1例出现头晕,未经特殊处理,停药后自愈。结论中药五积散治疗老年RA疗效显著,副作用相对少。

    作者:何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四君子汤和理中汤对脾虚肠易激综合征大鼠一氧化氮信号通路及胃动素表达影响的差异

    目的:比较四君子汤和理中汤对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大鼠血清及小肠组织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NOS)、胃动态(MOT)表达差异的影响。方法受试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n=10)和模型组(n=60)。以番泻叶煎剂溶液(0.4 g/ml)按10 ml/kg剂量灌胃加粗制棉绳束缚大鼠两后肢的复合法建立D-IB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D-IBS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四君子汤组、理中汤组,每组10只,并分别经四君子汤和理中汤中药干预后,通过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及小肠组织 NO/NOS、MOT表达差异比较四君子汤和理中汤对 D-IBS 的干预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D-IBS模型大鼠血清及小肠组织NO/NOS水平显著降低(P<0.01),MOT水平显著升高(P<0.01);经中药干预后,四君子汤和理中汤均能升高血清及小肠组织NO/NOS水平(P<0.05),降低MOT水平(P<0.05),且四君子汤和理中汤组比较,以理中汤作用显著(P<0.05)。结论四君子汤和理中汤调节D-IBS血清及小肠组织NO/NOS、MOT作用相似,且理中汤调节小肠NO/NOS、MOT表达水平的作用优于四君子汤。

    作者:段永强;程卫东;李兰珍;成映霞;程容;杨晓轶;张晶;杜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电针联合高压氧对脑梗死后痴呆患者认知能力和Hcy水平的影响

    脑梗死为中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发病快,病程较长,致残率较高〔1〕。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如运动、语言、感觉、步态、平衡等会有不同程度损失,而且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异常等症状,容易发生梗死性痴呆〔2〕。对于脑梗死后痴呆患者临床上主要以康复治疗为主。近年来,已有研究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 )是独立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发生脑梗死后痴呆的可能致病因素之一〔3〕。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患者认知能力和血浆Hcy水平的变化来探讨电针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后痴呆患者的疗效。

    作者:张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武汉市失能老人照料方式选择的个人资本影响因素及对策

    目的:探讨失能老人个人资本情况及其个人资本对其照料需求和利用的影响。方法2011年2~6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岁及以上的失能老人。根据研究对象的六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对其失能情况进行分级。借鉴中国健康长寿纵向调查表(CLHLS2005)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失能老人个人资本信息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照料的情况。结果共获得合格调查对象1706人。①调查对象的个人人力资本状况:轻度失能355人(20.5%),中度失能653人(38.1%),重度失能698人(41.4%);调查对象中基本能够支持自身日常生活需要者1283人(75.2%),不能够满足者423人(24.8%)。②照料现状:调查对象中1496人主要为非正式照料,占87.7%,210人为正式照料,占11.2%。③个人资本和照料提供的相关分析:轻、中度失能老人在非正式支持方面所占的比重分别达89.1%和80.2%,比重度失能老人的65.8%高(χ2=33.569,P<0.05);④从收入情况上看,享有退休金的失能老人接受正式支持提供的照料比例(24.9%)高于不享有退休金的失能老人(8.6%)(χ2=20.649,P<0.05);拥有政府部门退休金的失能老人获取的正式支持(36.1%)高于拥有普通工人退休金的失能老人(24.4%)(χ2=10.245,P<0.05)。结论①失能老人失能程度影响其获得正式与非正式支持的比例;②失能老人获取正式照料与收入水平有关,也与收入性质有关。③建议政府应加快出台对老年人照料的有关政策。通过服务和政策的协调实现效率的提高,尽力扩大提供老年人照料服务的覆盖面。

    作者:周玉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该院泌尿科收治的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13例。根据患者使用药物的种类分为α受体阻断剂组29例、5α还原酶抑制剂组27例、联合组57例,对三组患者治疗前临床指标、治疗过程中用药情况、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α还原酶抑制剂组患者药物持有率、药物治疗依从性明显好于受体阻断剂组和联合组(P<0.05);服药依次性好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依次性差的患者,不良反应、急性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依次性差的患者( P<0.01)。结论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好,可能与药物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有关;服用5α还原酶抑制剂的依从性好于α受体阻断剂。

    作者:宋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抗精神病药合并党参口服液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

    研究表明党参能清除体内活性氧,减少膜脂质过氧化,减少丙二醛(MDA)的产生,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 CAT)的活力,可防止兴奋性氨基酸( EAA)的升高,增强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缓解其谷氨酸 N-思甲基-D-天冬氨酸( NMDA)受体功能减退状态〔1,2〕。这也与新一代抗精神病药5-羟色胺和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SDAs )治疗作用机制相似〔3~5〕。本研究观察老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合并党参口服液的疗效。

    作者:谭斌;向恩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测定对支气管哮喘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检测在支气管哮喘( AS)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非特异症状的哮喘患者131例,80例为患者,其中首次诊断的57例AS为Ⅰ组,而规律性应用糖皮质激素达4 w以上的AS 23例为Ⅱ组,其余非哮喘患者51例为对照组。使用NO测定仪测定 Fe-NO水平,以临床症状和支气管舒张试验为哮喘诊断的金标准。结果Ⅰ组为(73.11±49.90)ppb;Ⅱ组为(36.01±27.49)ppb;对照组为(17.68±9.80)ppb。 FeNO值Ⅰ组大于Ⅱ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FeNO对AS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辕;耿志辉;耿玮峥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冠心宁、葛根素和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大鼠心电活动的影响

    目的:研究临床常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三种活血化淤中药注射液(冠心宁、葛根素和灯盏花素)对麻醉大鼠的心脏电活动的影响,进一步确认此类中药注射液在正常剂量和较大剂量时对心电图(CG)的影响。方法采用 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大鼠Ⅱ导联 ECG,观察并计算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心电图P波、R波、ST段和T波及心率的变化。结果正常剂量的冠心宁等中药注射液的确可引起大鼠的心脏电活动异常改变。3种中药注射液在使用正常剂量和10倍正常剂量时可使心率不同程度减慢、偶发P波倒置(见于葛根素注射液)、R波幅度升高、ST段改变和T波幅度升高的改变及偶发室性早搏等变化,提示冠心宁等中药注射液可致心电异常改变,若长时间使用也有至心肌损伤的潜在可能。引起ECG异常与中药制剂的种类、给药的剂量及给药后不同时相有关。结论3种所研究的活血淤中药注射液导致心电图变化的特点因所用药物的种类、剂量及给药时程而不同。在应用中药制剂治疗过程中,应对心脏损害给予足够关注,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作者:王桂华;施真;孙秀梅;王月华;孙辉;杜冠华;马春蕾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分期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调节性和辅助性T细胞的表达

    目的:分析不同分期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 DN)患者外周血调节性和辅助性 T细胞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老年 DN 患者38例(早期DN23例和中、晚期DN15例),另择同期老年糖耐量异常( IGT)患者19例,同期健康老年人21例为对照组,入选对象均接受了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 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和辅助性T细胞( CD+3、CD+4、CD+8、CD+4/CD+8)检测。结果不同分期的老年 DN患者外周血 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水平均明显低于IGT组和对照组,而前两者的外周血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中、晚期DN患者的外周血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水平均明显低于早期DN组,而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早期DN组(P<0.05,P<0.01)。结论老年DN患者存在明确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 T细胞异常表达,并随病情分期升级而进一步失衡。

    作者:王丽;郭宏;王曦;韩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强化降脂治疗对老年脑梗死安全性的比较

    目的:评估两种强化降脂方案对老年期极高危型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一种是以1.8 mmol/L为低密度脂蛋白( LDL)达标值或以降低LDL 50%为目标的强化降脂方案,另一种是以2.1 mmol/L为LDL达标值或以降低LDL 40%为目标的强化降脂方案。方法将老年期极高危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40 mg/晚的阿托伐他汀治疗,以达1.8 mmol/L为LDL达标值或以降低LDL 50%为目标,称为40 mg组(n=30);一组接受20 mg/晚的阿托伐他汀治疗,以2.1 mmol/L为LDL达标值或以降低LDL 40%为目标,称为20 mg组( n=49)。随访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的LD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丙氨酸转氨酶( ALT)、肌酐( Cr)、心肌肌酶( CK)、血糖( BG)、血小板( PLT);用 SWI检测患者的脑微出血的数量;用HAMD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用ECG检测心脏情况;眼科会诊判断白内障情况;询问记录患者的心脏、消化道、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皮肤的主述。结果40 mg组降脂幅度大于20 mg组(P<0.05);治疗前后AST、ALT、Cr、CK、BG、PLT、脑微出血数量、HAMD评分、心肌缺血例数、心律失常例数、白内障例数、有心脏、消化道、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皮肤主述的例数40 mg组及20 mg组均无差异( P>0.05)。结论40 mg/晚的阿托伐他汀降脂效果优于20 mg/晚;两种强化降脂方案对老年期极高危型脑梗死患者均较安全。

    作者:钟静玫;白洁;丁里;翟明;武绍远;马莎;孟强;董曼丽;林岚;陈辉;赵乃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老年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疗效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老年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效果。方法老年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搭桥组)和颞肌、颞浅动脉贴敷术(贴敷组)。术后随访3个月、1年。术后复查测定脑血流改变,评价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的改善情况,记录患者神经影像学结果,并根据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有效和无效的判定,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搭桥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显著升高,血流阻力降低;搭桥组术后1年造影与术后3个月造影比较,颞浅动脉随时间推移出现逐渐增粗的现象,且颅内显影血管亦明显增粗、增多;搭桥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贴敷组,无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贴敷组( P<0.05)。结论颅内-外动脉搭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脑部血流,不良并发症较少,安全性好。

    作者:辛和平;陶胜忠;牛光明;刘展;张鹏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江西省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及卫生服务利用现状

    目的:探讨江西省农村留守老年人健康与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方法从江西省赣南、赣中、赣北地区选取7个自然村中550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结构式访谈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6.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效问卷544份,留守老年人228名,非留守老人316名,留守率为41.9%。留守老年人患慢性病高于非留守老年人( P<0.05)。两组一年住院率和两周就诊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老人慢性病患病率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喝酒、自评健康状况;2 w患病率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主要生活来源、自评健康状况、一年内有无住院;一年内住院率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自评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支付。结论农村留守老人作为社会新的弱势群体,其健康状况、卫生服务利用水平情况,应受到政府和全社会更多的关注。

    作者:蒋华;朱水华;刘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进展

    心肌炎分类方法颇多,病毒性心肌炎( VMC )是常见类型。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原位杂交法等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诊断VMC特定病原体的能力。 VMC临床表现可从无临床症状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猝死轻重不一,易于误诊。1发病机制VMC为病毒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展至扩张型心肌病〔1〕。在病毒感染的第一期,随着心肌细胞的溶解出现病毒血症,继而激活包括自然杀伤细胞、γ干扰素和一氧化氮等一系列固有免疫反应,随后抗原提呈细胞吞噬释放的病毒颗粒及心脏蛋白质,并将其移出到局部的淋巴结,大多数病人会在此阶段痊愈,仅有一小部分会进展到第二阶段-心肌损伤阶段,在此阶段,特异性T细胞和抗体指向病毒和肌球蛋白、β1受体(抗心肌抗体)等心脏表位物质,而导致一个强大的炎性反应〔2,3〕。对于其中大多数病人,病原体能够被清除及免疫反应下调,只有极少数患者病毒感染和炎症反应会持续存在,并进展到炎症性心肌病,它是扩张型心肌病的一种类型。通过长期随访VMC患者,发现近21%的患者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4〕,并且通过PCR技术检测到病毒基因组的心肌炎患者中有67%出现自发性的左心室功能减退〔5〕,可见扩张型心肌病是心肌感染后的晚期阶段。从急性心肌炎到扩张型心肌病,多种作用机制被提出,但自身免疫反应是公认导致心肌严重损伤的决定性因素。 Bowles等〔6〕通过对1988年到2000年间的624个感染心肌炎患者的活体组织切片分析,发现腺病毒成为常见病原体,尤其多见于儿童〔5〕。细小病毒B19是常见的病原体,通过损伤心肌内皮细胞常引起类心肌梗死样的心肌炎,表现为剧烈的胸痛,心电图ST-T段改变和血清肌钙蛋白I和T的明显升高。丙型肝炎病毒及甲型 H1 N1病毒引发的急性心肌炎也常有报道。

    作者:戴娜;卜丽梅;付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探讨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心律失常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入院的4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进行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律失常和左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40例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35例显示有效,其中15例(37.5%)有2级以上心功能改善,19例(47.5%)1级以上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可达85%。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显示,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舒张末期内径减小,且B型钠肽明显下降。血清内钠钾水平正常,减轻了心室负荷,心律失常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基础药物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律失常,降低B型脑钠肽。

    作者:陈永衡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过伸复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

    目的:观察结合过伸复位方法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随访行结合过伸复位法PKP治疗76例OVCF患者的98个椎体,行术前术后X线检查,记录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76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15(7~20)个月,VAS评分术前(9.2±0.21)分,术后1 w(3.12±0.16)分,术后6个月(2.02±0.19)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术前(42.00±1.01)分,术后1 w(20.00±1.16)分,术后6个月(12.02±1.19)分;骨折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的丢失:术前分别为(14.6±2.1)mm 和(9.5±1.2)mm,术后分别为(4.6±1.1)mm和(3.3±1.0) mm;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26.5±5.2)度矫正为(9.8±3.6)度,上述4个指标术后均与术前有显著差异( P<0.01);12个椎体发生无症状性的骨水泥渗漏,相邻椎体骨折3例,骨水泥反应2例,病椎再骨折1例,未发生有症状的肺栓塞病例。结论结合过伸复位方法的PKP对治疗OVCF效果良好,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满意;但在手术过程中骨水泥渗漏问题仍应尽量避免。

    作者:段显亮;程维;牛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