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强化降脂治疗对老年脑梗死安全性的比较

钟静玫;白洁;丁里;翟明;武绍远;马莎;孟强;董曼丽;林岚;陈辉;赵乃伟

关键词: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副作用, 脑微出血, 抑郁症
摘要:目的:评估两种强化降脂方案对老年期极高危型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一种是以1.8 mmol/L为低密度脂蛋白( LDL)达标值或以降低LDL 50%为目标的强化降脂方案,另一种是以2.1 mmol/L为LDL达标值或以降低LDL 40%为目标的强化降脂方案。方法将老年期极高危型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40 mg/晚的阿托伐他汀治疗,以达1.8 mmol/L为LDL达标值或以降低LDL 50%为目标,称为40 mg组(n=30);一组接受20 mg/晚的阿托伐他汀治疗,以2.1 mmol/L为LDL达标值或以降低LDL 40%为目标,称为20 mg组( n=49)。随访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的LD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丙氨酸转氨酶( ALT)、肌酐( Cr)、心肌肌酶( CK)、血糖( BG)、血小板( PLT);用 SWI检测患者的脑微出血的数量;用HAMD评价患者的抑郁程度;用ECG检测心脏情况;眼科会诊判断白内障情况;询问记录患者的心脏、消化道、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皮肤的主述。结果40 mg组降脂幅度大于20 mg组(P<0.05);治疗前后AST、ALT、Cr、CK、BG、PLT、脑微出血数量、HAMD评分、心肌缺血例数、心律失常例数、白内障例数、有心脏、消化道、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皮肤主述的例数40 mg组及20 mg组均无差异( P>0.05)。结论40 mg/晚的阿托伐他汀降脂效果优于20 mg/晚;两种强化降脂方案对老年期极高危型脑梗死患者均较安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分期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调节性和辅助性T细胞的表达

    目的:分析不同分期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 DN)患者外周血调节性和辅助性 T细胞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老年 DN 患者38例(早期DN23例和中、晚期DN15例),另择同期老年糖耐量异常( IGT)患者19例,同期健康老年人21例为对照组,入选对象均接受了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 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和辅助性T细胞( CD+3、CD+4、CD+8、CD+4/CD+8)检测。结果不同分期的老年 DN患者外周血 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水平均明显低于IGT组和对照组,而前两者的外周血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中、晚期DN患者的外周血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水平均明显低于早期DN组,而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早期DN组(P<0.05,P<0.01)。结论老年DN患者存在明确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 T细胞异常表达,并随病情分期升级而进一步失衡。

    作者:王丽;郭宏;王曦;韩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辛伐他汀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SMC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诱导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SMC)增殖的影响。方法人主动脉SMC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低、中、高剂量组,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 FCM )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MTT结果发现,与 ox-LDL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高、中、低剂量组细胞增殖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P<0.01);FCM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高、中剂量组S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降低(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抑制ox-LDL介导的人SMC S期DNA 合成,从而抑制SMC过度增殖。

    作者:刘凯;严梦彤;瑞塔;孙波;苗春生;李相军;任立群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武汉市失能老人照料方式选择的个人资本影响因素及对策

    目的:探讨失能老人个人资本情况及其个人资本对其照料需求和利用的影响。方法2011年2~6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岁及以上的失能老人。根据研究对象的六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对其失能情况进行分级。借鉴中国健康长寿纵向调查表(CLHLS2005)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失能老人个人资本信息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照料的情况。结果共获得合格调查对象1706人。①调查对象的个人人力资本状况:轻度失能355人(20.5%),中度失能653人(38.1%),重度失能698人(41.4%);调查对象中基本能够支持自身日常生活需要者1283人(75.2%),不能够满足者423人(24.8%)。②照料现状:调查对象中1496人主要为非正式照料,占87.7%,210人为正式照料,占11.2%。③个人资本和照料提供的相关分析:轻、中度失能老人在非正式支持方面所占的比重分别达89.1%和80.2%,比重度失能老人的65.8%高(χ2=33.569,P<0.05);④从收入情况上看,享有退休金的失能老人接受正式支持提供的照料比例(24.9%)高于不享有退休金的失能老人(8.6%)(χ2=20.649,P<0.05);拥有政府部门退休金的失能老人获取的正式支持(36.1%)高于拥有普通工人退休金的失能老人(24.4%)(χ2=10.245,P<0.05)。结论①失能老人失能程度影响其获得正式与非正式支持的比例;②失能老人获取正式照料与收入水平有关,也与收入性质有关。③建议政府应加快出台对老年人照料的有关政策。通过服务和政策的协调实现效率的提高,尽力扩大提供老年人照料服务的覆盖面。

    作者:周玉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肺结核抗痨中发生类赫反应的危险因素

    目的:研究肺结核抗痨过程中发生类赫反应( PR)的频率、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历资料的回顾性列队研究。结果符合条件的1310例肺结核患者抗痨后76例发生PR(5.8%),发生PR的时间是抗痨后(40±28)d。发热和咳嗽是PR的常见症状。76例PR患者中误诊为耐药结核24例,肺炎32例和肺癌6例。发生PR的危险因素是:体重指数低、低白蛋白血症、初始血淋巴细胞数低和发生PR时淋巴细胞数较大增加( P均<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抗痨中出现PR是常见现象,且易误诊;低蛋白血症、低体重指数、初始淋巴细胞数量较低以及初始与抗痨后淋巴细胞数的变化量较大的肺结核患者更易发生PR,这有助于区别是PR发生,或是肺炎或耐药而导致抗痨治疗失败。

    作者:胡良安;傅玉;罗永艾;黄习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血清 Cys-C、CRP水平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浆抗抑素C( Cys-C)、C反应蛋白( 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2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Cys-C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CRP水平,应用彩超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组血浆CRP水平(1.51±0.58)mg/dl、Cys-C水平(1.97±0.76)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血浆CRP、Cys-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作者:李明子;高宇;乔森;曹学民;王帅;李雅杰;王英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老年体位性血压改变对缺血性脑卒中影响的研究进展

    体位性血压改变包括体位性低血压( OH)和体位性高血压( OHT),两者是由不同因素导致的老年人血压调节异常的两种表现,严重地影响日常生活质量,长期血压随体位变化升高或降低,不但会损害压力感受器的敏感度,还会影响心、脑血管所供应组织器官缺血的危险性,增加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1〕。1体位性血压变化的定义与诊断标准1.1 OHT的定义目前尚无OHT确切的统一定义〔2〕。现在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是由Kario等〔3〕提出的,站立后收缩压升高至少20 mmHg,但这只用于研究领域。 Yoshinari等〔4〕将体位性高血压定义为,卧位血压<140/90 mmHg,且站立1 min 后血压≥140/90 mmHg;Streeten 等〔5〕将其定义为,卧位舒张压<90 mmHg,而站立10 min 后舒张压≥90 mmHg。虽然在研究OHT的不同实验中使用的方法稍有差异,但都重视其与临床终点事件的联系。因为Kario等〔3〕的诊断标准参照了OH的定义(站立后收缩压至少下降20 mmHg ),所以他对OHT的定义被普遍接受。

    作者:胡金娜;薛慎伍;张兆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瑞芬太尼用于抑制全麻拔管期呛咳反射的EC50值

    目的:探讨拔管期间瑞芬太尼抑制呛咳反射的有效浓度。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腮腺外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拔管刻按序贯法TCI给予瑞芬太尼,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呛咳反应,采用公式计算抑制呛咳的瑞芬太尼靶浓度EC50及95%置信区间。结果瑞芬太尼用于拔管期间抑制呛咳反射的EC50值为0.73 ng/ml,95%置信区间是0.69~0.78 ng/ml。结论拔管期间泵注瑞芬太尼可有效控制患者清醒吸痰拔管刺激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可有效抑制拔管刺激所引起的呛咳反射,有助于提高全麻手术病人拔管期的安全性。

    作者:李淑娟;王路平;边捷;毕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Castleman病2例

    Castleman病( CD)属淋巴增殖性疾病,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属原因未明的反应性淋巴结病之一。临床较为少见,术前诊断困难,我科收治2例Castleman病,手术切除病灶效果满意。现报告其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分析归纳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供临床借鉴。

    作者:王东昕;金洪永;姜新;刘选文;刘卓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每搏量变异指导液体复苏在老年脓毒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每搏量变异指导液体复苏在老年脓毒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进行,观察组实施每搏量变异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及血压情况,治疗后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及肺水指数和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30 d内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率慢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心脏指数高于对照组,外周血管阻力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3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每搏量变异指导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进行液体复苏,能更好地维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降低外周循环阻力,提高组织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广玉;刘晓枫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合并新月体坏死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 IMN)合并新月体坏死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思路及肾病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5例IMN合并新月体坏死性肾小球肾炎经肾病理确诊,分析实验室指标和肾病理特点。结果5例患者4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平均年龄65岁,均伴肾外症状,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阳性,呈重度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肾病理示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新月体形成和坏死病变;电镜显示1例为Ⅰ~Ⅱ期膜性肾病,3例为Ⅱ~Ⅲ期膜性肾病,1例为Ⅲ期膜性肾病。经免疫抑制治疗1例病情好转,其余4例无缓解。结论肾病理对于确诊具有重要意义,预后可能与新月体形成的程度和IMN的电镜分期相关,免疫抑制治疗仅对轻症患者有效。

    作者:金玲;周广宇;张文龙;张博;庄振起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短期内降脂疗效

    迅速、持续的降脂治疗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多项研究资料表明,依折麦布作为肠道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与他汀类降脂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更显著地降低血脂水平,提高降脂达标率。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 VYTORIN10/20)为依折麦布与辛伐他汀的合剂,含依折麦布10 mg及辛伐他汀20 mg,在降低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龙飞飞;王杨;姜明珠;李畅;王娜;崔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低下机制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老年人中致死性疾病上升速度快的疾病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COPD急性加重( AECOPD)是COPD患者病程中造成病情进展、肺功能恶化的非常重要的过程,是造成COPD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多种炎性细胞和肺部的结构细胞参与了 COPD 的发病,其中肺泡巨噬细胞( AM)因直接暴露于环境中的香烟烟雾、大气可吸入颗粒物( PM)及各种病原微生物等有毒有害物中,在COPD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AM吞噬功能低下可能是导致COPD患者病情反复恶化、出现AECOPD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王小虎;刘晓菊;包海荣;曾晓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胃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和Foxp3的表达意义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和Foxp3水平在胃癌患者体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4月至2013年8月40例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细胞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Foxp3+T细胞的表达水平,对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与胃癌Foxp3+T细胞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t=10.712,P=0.000);胃癌组织中的Foxp3+T细胞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t=20.046,P=0.000);胃癌 TNM 分期越高,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比和癌组织中的Foxp3+T细胞水平越高(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外周血中的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比和癌组织中的Foxp3+T细胞水平均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 P<0.05);胃癌分化程度越低,癌组织中的 Foxp3+T细胞水平越高(P<0.05)。胃癌外周血中的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比与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和肿瘤直径无关(P>0.05);癌组织中的Foxp3+T细胞水平与肿瘤部位和肿瘤直径无关( P>0.05)。胃癌外周血中的 CD4+CD25+Foxp3+T 细胞百分比和癌组织中的 Foxp3+T 细胞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850,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Foxp3+T细胞水平和癌组织中的 Foxp3+T细胞水平均有增高,与胃癌分期、分化程度及是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对胃癌的预测和诊治具有较大的临床指导作用。

    作者:卢芩;俞婷;张有珍;陈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依达拉奉对一氧化碳中毒后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对一氧化碳( CO)中毒后心肌损害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CO中毒合并心肌损害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通过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CO中毒合并心肌损害患者肌酸磷酸激酶(CK)、肌钙蛋白(cTnI)、乳酸脱氢酶(LDH)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呈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是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CO中毒合并心肌损害患者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中ST-T改变与心率异常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CO中毒后并发的心肌损害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于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恢复心功能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尤莉;刘志宁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锦州市某三甲医院康复科患者60例,随机将收治到康复一科的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康复二科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同时进行运动想想疗法。结果实验组 Berg平衡评分及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 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对于脑卒中康复方面有促进作用。

    作者:刘丽;黄菲;尹姣;张瑶;黄金涛;张会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越桔原花青素对SHG-44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目的:探讨越桔原花青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株SHG-44生长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脑胶质瘤 SHG-44细胞,加入5%基础培养液和越桔原花青素(浓度分别为5、10、20、40μg/L)含药血清培养24、48、72 h,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 MTT法)检测药物作用后SHG-44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越桔原花青素均可以抑制 SHG-44胶质瘤细胞的生长。10、20、40μg/L越桔原花青素浓度组在作用24、48、72 h时,细胞的生长均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而5μg/L浓度越桔原花青素浓度组在作用细胞72 h时,细胞的生长亦明显受到抑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越桔原花青素可以抑制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生长,为其开发为抗脑肿瘤新药提供初步理论依据。

    作者:钟越;齐玲;杨宁江;任旷;杨淑艳;赵东海;刘晓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复方甘草酸单铵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

    银屑病又称为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皮肤病,病程比较长,具有易复发的倾向。银屑病多见于青壮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红斑和鳞屑,多发于头皮和四肢,该病较难治愈,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很大的影响〔1〕。其中寻常型银屑病常见,表现为多发性。目前该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是适当的对症治疗可以控制病情〔2〕。本文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应用复方甘草酸单铵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观察其疗效,旨在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生;刘洋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消痔灵联合羟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防治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消痔灵联合羟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防治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行膀胱肿瘤部分切除术的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术后6 d内采用消痔灵联合羟喜树碱行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单用羟喜树碱行膀胱灌注化疗。每次化疗后记录患者全身反应,并定期进行膀胱镜复查,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86例患者术后随访2年,除对照组中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只用药1年外,其余患者均坚持用药。观察组(43例)中5例复发,复发率为11.6%,对照组(42例)中复发10例,复发率为23.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 KP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灌注化疗前相比,KPS评分均显著提高;两组术后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膀胱刺激症状、呕吐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对照组为38.1%,两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消痔灵联合羟喜树碱术后膀胱灌注可降低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率,且毒副作用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胡森;童占彪;张栋邦;刘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电针联合高压氧对脑梗死后痴呆患者认知能力和Hcy水平的影响

    脑梗死为中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发病快,病程较长,致残率较高〔1〕。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如运动、语言、感觉、步态、平衡等会有不同程度损失,而且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异常等症状,容易发生梗死性痴呆〔2〕。对于脑梗死后痴呆患者临床上主要以康复治疗为主。近年来,已有研究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 )是独立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发生脑梗死后痴呆的可能致病因素之一〔3〕。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患者认知能力和血浆Hcy水平的变化来探讨电针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后痴呆患者的疗效。

    作者:张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脂联素及丙二醛水平的影响

    目的:评价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脂联素及丙二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服用消心痛,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麝香保心丸。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0%)高于对照组(74.7%)(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TC、TG、LDL-C 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等水平降低,观察组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与丙二醛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二醛水平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上升,观察组患者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较好地改善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以及调节血脂,显著缓解症状、促进预后。

    作者:关素珍;李玲玲;周友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