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每搏量变异指导液体复苏在老年脓毒症中的应用

刘广玉;刘晓枫

关键词:每搏量变异, 液体复苏, 脓毒症
摘要:目的:探讨每搏量变异指导液体复苏在老年脓毒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进行,观察组实施每搏量变异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及血压情况,治疗后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及肺水指数和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30 d内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率慢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心脏指数高于对照组,外周血管阻力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3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每搏量变异指导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进行液体复苏,能更好地维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降低外周循环阻力,提高组织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四君子汤和理中汤对脾虚肠易激综合征大鼠一氧化氮信号通路及胃动素表达影响的差异

    目的:比较四君子汤和理中汤对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大鼠血清及小肠组织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NOS)、胃动态(MOT)表达差异的影响。方法受试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n=10)和模型组(n=60)。以番泻叶煎剂溶液(0.4 g/ml)按10 ml/kg剂量灌胃加粗制棉绳束缚大鼠两后肢的复合法建立D-IB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D-IBS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四君子汤组、理中汤组,每组10只,并分别经四君子汤和理中汤中药干预后,通过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及小肠组织 NO/NOS、MOT表达差异比较四君子汤和理中汤对 D-IBS 的干预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D-IBS模型大鼠血清及小肠组织NO/NOS水平显著降低(P<0.01),MOT水平显著升高(P<0.01);经中药干预后,四君子汤和理中汤均能升高血清及小肠组织NO/NOS水平(P<0.05),降低MOT水平(P<0.05),且四君子汤和理中汤组比较,以理中汤作用显著(P<0.05)。结论四君子汤和理中汤调节D-IBS血清及小肠组织NO/NOS、MOT作用相似,且理中汤调节小肠NO/NOS、MOT表达水平的作用优于四君子汤。

    作者:段永强;程卫东;李兰珍;成映霞;程容;杨晓轶;张晶;杜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锦州市某三甲医院康复科患者60例,随机将收治到康复一科的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康复二科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同时进行运动想想疗法。结果实验组 Berg平衡评分及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 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对于脑卒中康复方面有促进作用。

    作者:刘丽;黄菲;尹姣;张瑶;黄金涛;张会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每搏量变异指导液体复苏在老年脓毒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每搏量变异指导液体复苏在老年脓毒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进行,观察组实施每搏量变异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及血压情况,治疗后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及肺水指数和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30 d内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率慢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心脏指数高于对照组,外周血管阻力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3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每搏量变异指导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进行液体复苏,能更好地维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降低外周循环阻力,提高组织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广玉;刘晓枫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老年尿毒症患者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影响甲状旁腺激素及钙磷代谢的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激素( PTH)及钙磷代谢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20例老年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高通量透析(HFHD),对照组给予低通透量透析(LFHD)方法,治疗6个月后研究老年患者血钙、血 P、PTH及血红蛋白(HGB)、β2-微球蛋白(β2-MG)等主要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情况。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HGB、β2-MG与研究前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HGB与研究前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HGB、β2-M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全部指标与研究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除血Ca外,P、PTH 水平与研究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6个月后,观察组血P、PTH 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FHD能更好地清除血P和PTH,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纠正钙、磷代谢异常,延长生命周期和改善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淳;黄灿茂;陈俊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甲氧氯普胺的用药时机对联合用药预防老年患者铂类化疗药物恶心呕吐的效果

    顺铂是临床常用的抗肿瘤细胞毒药物,也是导致恶心呕吐作用强的药物。每次用药量超过30 mg/m2,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00%〔1〕。近年来,随着格拉司琼等5-羟色胺(5-HT3)受体拮抗剂的大量应用,使患者的恶心、呕吐反应有所控制。甲氧氯普胺是常用的止吐药物,格拉司琼联合甲氧氯普胺、地塞米松用于预防含顺铂方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疗效优于单用格拉司琼〔2〕。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院普通外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直肠癌术后的第1、2次化疗患者72例,年龄62~79岁。选择标准:Karnofsky评分≥70,预计生存期≥4个月。无心、肝、肾、血液学检查异常,并排除颅内压增高、精神疾病、肠梗阻或其他顽固性呕吐疾病。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8岁;其中高分化腺癌9例,中分化腺癌24例,低分化腺癌3例;Dukes分期B期14例,C期22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7.3岁;其中高分化腺癌11例,中分化腺癌20例,低分化腺癌5例;Dukes分期B期17例,C期19例。全部患者均为择期手术患者,行Dixon 手术,术后第3周开始化疗,选用5 d 疗法〔3〕,5d为1个疗程,休息3w后再次行第2次化疗。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作者:聂忠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山西省老年住院患者多重用药现况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本地区老年住院患者多重用药现状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7月在该院内科治疗的老年患者436例,利用自制的结构式问卷和EQ-5D生命质量量表对入选患者多重用药现状和生命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入选患者中平均日常服药数量(5.16±1.49)种,多17种;其中371例(85.09%)服用西药及其制剂;331例(75.92%)服用中药及其制剂;57例(13.07%)存在潜在性不适当用药。70岁及以上的患者疾病种类、服药种类、服药总数均明显高于65~69岁患者( P<0.05)。不同用药数量、服用潜在不适当药物数量、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间生命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用药数量、潜在性不适当用药数量和用药依从性是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患者用药数量是大影响因素。结论多病共存、消费能力增强造成了老年住院患者多重用药的广泛存在,且随着患者年龄增大用药数量明显增多;用药数量是影响老年住院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

    作者:高环成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过伸复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

    目的:观察结合过伸复位方法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随访行结合过伸复位法PKP治疗76例OVCF患者的98个椎体,行术前术后X线检查,记录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76例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15(7~20)个月,VAS评分术前(9.2±0.21)分,术后1 w(3.12±0.16)分,术后6个月(2.02±0.19)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术前(42.00±1.01)分,术后1 w(20.00±1.16)分,术后6个月(12.02±1.19)分;骨折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的丢失:术前分别为(14.6±2.1)mm 和(9.5±1.2)mm,术后分别为(4.6±1.1)mm和(3.3±1.0) mm;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26.5±5.2)度矫正为(9.8±3.6)度,上述4个指标术后均与术前有显著差异( P<0.01);12个椎体发生无症状性的骨水泥渗漏,相邻椎体骨折3例,骨水泥反应2例,病椎再骨折1例,未发生有症状的肺栓塞病例。结论结合过伸复位方法的PKP对治疗OVCF效果良好,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满意;但在手术过程中骨水泥渗漏问题仍应尽量避免。

    作者:段显亮;程维;牛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国际数家数据库、检索性期刊检索机构收录情况

    根据国际检索机构给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对外联络委员会发来的电子邮件及其附件统计整理,《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又被4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列为来源期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分期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调节性和辅助性T细胞的表达

    目的:分析不同分期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 DN)患者外周血调节性和辅助性 T细胞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老年 DN 患者38例(早期DN23例和中、晚期DN15例),另择同期老年糖耐量异常( IGT)患者19例,同期健康老年人21例为对照组,入选对象均接受了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 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和辅助性T细胞( CD+3、CD+4、CD+8、CD+4/CD+8)检测。结果不同分期的老年 DN患者外周血 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水平均明显低于IGT组和对照组,而前两者的外周血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中、晚期DN患者的外周血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水平均明显低于早期DN组,而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早期DN组(P<0.05,P<0.01)。结论老年DN患者存在明确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 T细胞异常表达,并随病情分期升级而进一步失衡。

    作者:王丽;郭宏;王曦;韩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重楼皂苷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重楼属(Paridis L)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其系统分类尚无定论,一般将其划归延龄草科,百合目〔1〕,在世界范围内共有26个种,我国20种〔2〕,主要分布于横断山脉南段的四川、云南两省〔3〕。重楼为该属植物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 ( Franch.) Hand.-Mazz.〕和七叶一枝花〔P.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sis ( Franch.) Hara〕的干燥根茎〔4〕。其味苦,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用于痈疮、癫疾、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打伤痛、凉风抽搐等症〔4,5〕。临床上常用作功能性子宫出血、神经性皮炎、外科炎症以及肿瘤等的治疗〔6〕。近年来,对于重楼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不断深入,现已从该属植物中分离鉴定了甾体皂苷、游离氨基酸、植物甾醇、植物蜕皮激素、黄酮等50多种化合物〔3〕。其中甾体皂苷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消炎、抑菌、止血等多种生理活性,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癌症的防治〔7〕。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重楼皂苷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作者:王飞;杨宇;范丽梅;张曦文;付潆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国外居家失能老年人主要照护者照护负担干预研究进展

    目前,世界已进入一个老龄化的时代,联合国人口署预测,到2050年,8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将增高4倍〔1〕,65岁以上的世界人口将从7.6%上升到16.2%,即增加10亿老龄人口〔2〕。随着老龄化人口快速的增长,与之相适应的依赖性照护也在增长〔3〕。家庭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佳地方,当老年人生理机能下降,逐渐出现功能性依赖,这就需要家庭成员给予相应的照护。因此居家照护作为传统的照护模式被许多国家失能老年人所采取〔4~6〕。目前居家失能老年人的照护者主要为配偶和子女,他们被看作是长期照护、以家庭为基础和以社区为基础照护系统的中流砥柱〔7〕。研究发现,居家照护者经常经历负面的生理、心理、情感、社会支持及经济的困扰〔8~9〕。这些负面困扰造成的结果主要包括与原有生活的隔离、责任感的急增、失业、抑郁、生体机能下降、经济紧张、沉重的负担与压力,如果任其发展,会降低照护者及被照护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增加家庭其他成员及社会的负担。因此关注居家照护者身心健康,给予及时技术和社会支持尤为必要。国外一项研究中发现:居家照护中85.6%的照护者为女性,平均年龄为56.5岁;90.3%为家庭成员照护,主要为配偶和子女,根据照护负担量表( Zarit ;Caregiver Burden Interview )得出她们的平均照护负担得分为27.8±17.5,表明大部分人存在轻度或中度负担〔10〕。一项关于失能老年人照护者调查研究显示:63%的照护人员出现严重的照护负担,47%的人出现精神障碍〔11〕。家庭照护需要照护者的功能性支持、心理性支持和经济支持。美国有研究表明:失能老年人生命后5年的平均消费为38688美元〔12〕,收入水平低或收入无保障的家庭,无法保障居家失能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满意度,经济负担过重会转移成生理、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形成疲乏、抑郁等症状。因此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者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经济水平比其他人普遍低。国外,许多国家在关注失能老年人照护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照护者的照护负担情况,并进行多方面的干预。

    作者:吴复琛;王玉环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四种抗癌药物对乳腺癌MDA-MB-435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目的:评价表柔比星、紫杉醇、奥沙利铂、羟基喜树碱对乳腺癌MDA-MB-435细胞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利用MTT比色法初步测定四种抗癌药物对MDA-MB-435细胞体外抑制活性;利用形态学观察考察四种药物对靶标细胞的形态学影响;利用甲瓒结晶生成分析四种药物对细胞的毒杀作用;利用乳酸脱氢酶活力测定评价四种药物对靶标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四种抗癌药物在1μmol/L和10μmol/L对乳腺癌MDA-MB-435细胞都显示出很好的体外抑制活性,其中表柔比星在10μmol/L或者紫杉醇、羟基喜树碱在1μmol/L和10μmol/L对乳腺癌 MDA-MB-435抑制率>94%,表柔比星在1μmol/L或者奥沙利铂在1μmol/L和10μmol/L抑制活性相对较低;形态学观察、甲瓒结晶生成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表明表柔比星在1μmol/L或奥沙利铂在1μmol/L 和10μmol/L毒性较小,而表柔比星在10μmol/L或者紫杉醇、羟基喜树碱在1μmol/L 和10μmol/L都显示出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结论紫杉醇、羟基喜树碱或高浓度表柔比星主要通过细胞毒性发挥抗肿瘤作用;奥沙利铂或低浓度表柔比星则是通过生理途径发挥体外抗癌活性。

    作者:黄银久;胡小梅;唐洁;刘浩;丁一博;何鮦鮦;刘培培;王雪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缺氧对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Ghrelin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缺氧对人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MMP)的影响及Ghrelin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的人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和缺氧+Ghrelin组。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并测定标记的人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每秒钟 MMP值;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人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上液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1)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缺氧组 MMP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单纯缺氧组相比,缺氧+Ghrelin组内皮细胞MMP水平显著升高(P<0.05),缺氧+Ghrelin组与对照组内皮细胞MMP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单纯缺氧组上清液N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缺氧+Ghrelin组上清液NO含量明显高于单纯缺氧组(P<0.05)。单纯缺氧组上清液ET-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缺氧+Ghrelin组上清液ET-1含量明显低于单纯缺氧组( P<0.05)。结论缺氧引起人肺血管内皮细胞MMP降低,Ghrelin可抑制缺氧损伤所致MMP降低;同时Ghrelin还可以促进人肺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抑制缺氧引起的ET-1高释放。

    作者:孙相华;洪文娟;洪志鹏;周菊;祝艳翠;王亚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缺血修饰性白蛋白指数结合FTIR技术评估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氧化应激损伤

    目的:探讨联用血清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MA)指数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评估2型糖尿病(T2DM)合并早期肾病(EDN)患者的氧化应激损伤。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入院治疗的T2DM患者110例,依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MAE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UMAER<20μg/min)、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20μg/min≤UMAER≤200μg/min)以及32例经体检确认的健康者(对照组)。应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ATR-FTIR)技术检测受试者血清,以A1650/A1550报告;应用 ELISA试剂盒测定受试者血清活性氧簇( ROS);同时检测血清白蛋白、肌酶激酶同工酶( CK-MB)、空腹血糖,应用白蛋白-钴结合( ACB)法检测IMA,计算 IMA指数报告。结果各组年龄、性别分布基本一致,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SDM组及EDN组患病年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EDN组收缩压增高,SDM 组及 EDN组腰臀比(WHR)、8-羟化脱氧乌苷(8-OHdG)、IMA指数及 A1650/A1550均增高,且 EDN 组更高。结论 DN的发生、发展基于氧化应激损伤,FTIR的A1650/A1550及IMA指数可作为新的指标应用于DN的氧化应激损伤评估。

    作者:孙华;郭玉珊;翟羽佳;郑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参松养心胶囊和佐匹克隆联用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和佐匹克隆联用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的效果。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失眠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佐匹克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分别以PSQI减分率、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42/45),高于对照组〔75.6%(34/45)〕(χ2=5.67,P<0.05)。两组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及 PSQI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TESS评分(3.5±2.2),对照组(6.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P<0.05)。观察组口苦、头晕和嗜睡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相比单独使用佐匹克隆,参松养心胶囊和佐匹克隆联用治疗老年慢性失眠可显著提高疗效,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减少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声萍;王声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地域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差异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脑卒中患者同时异地康复的疗效是否有差异。方法按气候划分法,收集秋冬季节哈尔滨市、海口市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发病的脑卒中患者各30例,分别为南方组( A组)和北方组( B组),均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1个月,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 Fugl-Meyer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BartheI指数),以评价不同地域脑卒中康复治疗效果。结果南方组、北方组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康复后组间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地域脑卒中患者秋冬季节康复治疗效果不受地域因素影响,受环境因素影响小。

    作者:张敬;刘景隆;郑俩燕;刘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抗精神病药合并党参口服液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

    研究表明党参能清除体内活性氧,减少膜脂质过氧化,减少丙二醛(MDA)的产生,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 CAT)的活力,可防止兴奋性氨基酸( EAA)的升高,增强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缓解其谷氨酸 N-思甲基-D-天冬氨酸( NMDA)受体功能减退状态〔1,2〕。这也与新一代抗精神病药5-羟色胺和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SDAs )治疗作用机制相似〔3~5〕。本研究观察老年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合并党参口服液的疗效。

    作者:谭斌;向恩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武汉市失能老人照料方式选择的个人资本影响因素及对策

    目的:探讨失能老人个人资本情况及其个人资本对其照料需求和利用的影响。方法2011年2~6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岁及以上的失能老人。根据研究对象的六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对其失能情况进行分级。借鉴中国健康长寿纵向调查表(CLHLS2005)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失能老人个人资本信息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照料的情况。结果共获得合格调查对象1706人。①调查对象的个人人力资本状况:轻度失能355人(20.5%),中度失能653人(38.1%),重度失能698人(41.4%);调查对象中基本能够支持自身日常生活需要者1283人(75.2%),不能够满足者423人(24.8%)。②照料现状:调查对象中1496人主要为非正式照料,占87.7%,210人为正式照料,占11.2%。③个人资本和照料提供的相关分析:轻、中度失能老人在非正式支持方面所占的比重分别达89.1%和80.2%,比重度失能老人的65.8%高(χ2=33.569,P<0.05);④从收入情况上看,享有退休金的失能老人接受正式支持提供的照料比例(24.9%)高于不享有退休金的失能老人(8.6%)(χ2=20.649,P<0.05);拥有政府部门退休金的失能老人获取的正式支持(36.1%)高于拥有普通工人退休金的失能老人(24.4%)(χ2=10.245,P<0.05)。结论①失能老人失能程度影响其获得正式与非正式支持的比例;②失能老人获取正式照料与收入水平有关,也与收入性质有关。③建议政府应加快出台对老年人照料的有关政策。通过服务和政策的协调实现效率的提高,尽力扩大提供老年人照料服务的覆盖面。

    作者:周玉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关节镜下单纯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术治疗老年肩关节盂唇撕裂损伤

    肩关节盂唇撕裂( SLAP )损伤是老年人常见的肩关节疾病〔1,2〕。随着关节镜技术的进展,对其病因、病理及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肩关节镜下盂唇缝合、铆钉固定术是国内外通行的手术方式。但是该术式术程长、术中风险高,术后恢复不理想,失败率高。我科采用肩关节镜下单纯肱二头肌长头腱切断术治疗老年SLAP损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李亮;李树里;门宏亮;张兆琦;张利恒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低下机制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老年人中致死性疾病上升速度快的疾病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COPD急性加重( AECOPD)是COPD患者病程中造成病情进展、肺功能恶化的非常重要的过程,是造成COPD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多种炎性细胞和肺部的结构细胞参与了 COPD 的发病,其中肺泡巨噬细胞( AM)因直接暴露于环境中的香烟烟雾、大气可吸入颗粒物( PM)及各种病原微生物等有毒有害物中,在COPD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AM吞噬功能低下可能是导致COPD患者病情反复恶化、出现AECOPD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王小虎;刘晓菊;包海荣;曾晓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