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种抗癌药物对乳腺癌MDA-MB-435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黄银久;胡小梅;唐洁;刘浩;丁一博;何鮦鮦;刘培培;王雪粉

关键词:表柔比星, 紫杉醇, 奥沙利铂, 羟基喜树碱, MDA-MB-435细胞
摘要:目的:评价表柔比星、紫杉醇、奥沙利铂、羟基喜树碱对乳腺癌MDA-MB-435细胞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利用MTT比色法初步测定四种抗癌药物对MDA-MB-435细胞体外抑制活性;利用形态学观察考察四种药物对靶标细胞的形态学影响;利用甲瓒结晶生成分析四种药物对细胞的毒杀作用;利用乳酸脱氢酶活力测定评价四种药物对靶标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四种抗癌药物在1μmol/L和10μmol/L对乳腺癌MDA-MB-435细胞都显示出很好的体外抑制活性,其中表柔比星在10μmol/L或者紫杉醇、羟基喜树碱在1μmol/L和10μmol/L对乳腺癌 MDA-MB-435抑制率>94%,表柔比星在1μmol/L或者奥沙利铂在1μmol/L和10μmol/L抑制活性相对较低;形态学观察、甲瓒结晶生成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表明表柔比星在1μmol/L或奥沙利铂在1μmol/L 和10μmol/L毒性较小,而表柔比星在10μmol/L或者紫杉醇、羟基喜树碱在1μmol/L 和10μmol/L都显示出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结论紫杉醇、羟基喜树碱或高浓度表柔比星主要通过细胞毒性发挥抗肿瘤作用;奥沙利铂或低浓度表柔比星则是通过生理途径发挥体外抗癌活性。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五积散对老年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五积散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RA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维生素B、消炎痛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五积散治疗,疗程2个月,观察RA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 w后各指标的变化,包括触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患者痛觉、医生和患者对疾病活动的综合评价( VAS)、晨僵、血白细胞( WBC)、血红蛋白( Hb)、血小板( PLT)和C-反应蛋白( CRP)、血沉( ESR)、类风湿因子( RF)。根据触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和ESR计算出DAS28评分,记录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 w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RA活动性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RA活动性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ESR、CRP、RA等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ESR、CRP等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ESR、CRP、RA等实验室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 P<0.05);治疗组中无不良反应病例发生,对照组1例出现头晕,未经特殊处理,停药后自愈。结论中药五积散治疗老年RA疗效显著,副作用相对少。

    作者:何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电针联合高压氧对脑梗死后痴呆患者认知能力和Hcy水平的影响

    脑梗死为中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发病快,病程较长,致残率较高〔1〕。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如运动、语言、感觉、步态、平衡等会有不同程度损失,而且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异常等症状,容易发生梗死性痴呆〔2〕。对于脑梗死后痴呆患者临床上主要以康复治疗为主。近年来,已有研究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 )是独立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发生脑梗死后痴呆的可能致病因素之一〔3〕。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患者认知能力和血浆Hcy水平的变化来探讨电针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后痴呆患者的疗效。

    作者:张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老年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转归

    肝脏是参与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当其功能受损时,会一定程度影响糖代谢,严重者甚至引发糖尿病〔1〕。尤其是老年肝硬化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均有所下降,加大了糖代谢异常的可能,给治疗带来较大的难度。本研究拟分析老年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转归。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内科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老年肝硬化患者50例,诊断均符合临床金标准〔2〕,肝硬化病程2~10年,平均(6±2.739)年,根据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分为肝硬化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病程0.5~5年,平均(2.583±1.744)年。两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P>0.05)。见表1。

    作者:祝小林;区健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被国际数家数据库、检索性期刊检索机构收录情况

    根据国际检索机构给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对外联络委员会发来的电子邮件及其附件统计整理,《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年又被4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列为来源期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胃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和Foxp3的表达意义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和Foxp3水平在胃癌患者体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4月至2013年8月40例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细胞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Foxp3+T细胞的表达水平,对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与胃癌Foxp3+T细胞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t=10.712,P=0.000);胃癌组织中的Foxp3+T细胞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t=20.046,P=0.000);胃癌 TNM 分期越高,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比和癌组织中的Foxp3+T细胞水平越高(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外周血中的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比和癌组织中的Foxp3+T细胞水平均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 P<0.05);胃癌分化程度越低,癌组织中的 Foxp3+T细胞水平越高(P<0.05)。胃癌外周血中的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比与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和肿瘤直径无关(P>0.05);癌组织中的Foxp3+T细胞水平与肿瘤部位和肿瘤直径无关( P>0.05)。胃癌外周血中的 CD4+CD25+Foxp3+T 细胞百分比和癌组织中的 Foxp3+T 细胞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850,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Foxp3+T细胞水平和癌组织中的 Foxp3+T细胞水平均有增高,与胃癌分期、分化程度及是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对胃癌的预测和诊治具有较大的临床指导作用。

    作者:卢芩;俞婷;张有珍;陈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中国老年学杂志》征订启事

    《中国老年学杂志》( ISSN1005-9202,CN22-1241/R)为中国老年学学会会刊,创刊于1981年,是中国创刊较早,唯一囊括老年医学、老年生物学、老年心理学和老年社会学的老年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老年医药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流行病学、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等)方面的新成果,并兼顾老年社会学(人口老化、健康老龄化、老年教育、养老及社区服务、老年保健等)、老年心理学、衰老生物学及抗衰老研究等方面的文章。辟有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综述与述评、学术动态等栏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低下机制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老年人中致死性疾病上升速度快的疾病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COPD急性加重( AECOPD)是COPD患者病程中造成病情进展、肺功能恶化的非常重要的过程,是造成COPD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多种炎性细胞和肺部的结构细胞参与了 COPD 的发病,其中肺泡巨噬细胞( AM)因直接暴露于环境中的香烟烟雾、大气可吸入颗粒物( PM)及各种病原微生物等有毒有害物中,在COPD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AM吞噬功能低下可能是导致COPD患者病情反复恶化、出现AECOPD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王小虎;刘晓菊;包海荣;曾晓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本刊启事

    《中国老年学杂志》现辟有述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调查研究、经验交流及综述等栏目。欢迎老年学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和医疗的科研人员、医务工作者及广大师生踊跃赐稿。为了提高稿件处理速度,保证编辑部与作者间的沟通更快捷、及时,希望广大作者在投稿的同时附电子版,告知电子邮箱、手机或其他联系电话,并欢迎直接通过E-mail投稿。地址:长春市建政路971号《中国老年学杂志》编辑部邮编:130061,电话:0431-88923384,0431-88940685,E-mail:okgood911@126.com。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手术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2 w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根据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 GCS>8分)与预后不良组( GCS≤8分)。筛选出影响术后预后的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预后良好组136例(85.0%),预后不良组24例(15.0%)。单因素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低血压、心律失常、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发生情况明显多于预后良好组,且不良组手术时间及入院空腹血糖(FBG)水平亦明显高于良好组(P<0.05);不良组入院GCS评分明显低于良好组(P<0.05)。多因素显示低血压、心律失常、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入院GCS评分及FBG是影响术后重型颅脑损伤老年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术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入院GCS评分及FBG高的患者及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情况的患者需要密切注意,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可能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许晖;赵冬;董江涛;刘祺;王洋;唐黎;王业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血清 Cys-C、CRP水平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浆抗抑素C( Cys-C)、C反应蛋白( 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2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Cys-C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CRP水平,应用彩超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组血浆CRP水平(1.51±0.58)mg/dl、Cys-C水平(1.97±0.76)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血浆CRP、Cys-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作者:李明子;高宇;乔森;曹学民;王帅;李雅杰;王英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冠心病的早期干预及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新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急危重症〔1〕。早期再灌注、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是ACS治疗的重要策略。近年来对ACS的干预和治疗有了很大进展,相关指南推陈出新,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有所改善,但是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我们需要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探讨。1冠心病早期干预2012欧洲心脏病学会(ESC)STEMI指南〔2〕和2013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学会(AHA)STEM指南〔3〕推荐从首次接诊到再灌注策略实施之间的时间( First Medical Contact-Device,FMC-Device)不超过90 min(ACCF/AHA)或60 min( ESC)。近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显示缩短FMC-De-vice时间(从2005-2006年的平均83 min到2008-2009年是平均67 min)并未减少住院死亡率〔4〕。这项研究提示FMC-Device时间只是心肌缺血总时间的一小部分,心肌缺血的总时间是从出现临床症状到完成再灌注这一整个过程。只单纯减少FMC-Device时间,而不缩短心肌缺血的总时间,对患者的预后也是没有意义的。 Puymirat等〔5〕的研究认为ACS死亡率的降低主要归因于,缩短从症状发生到首次接诊的时间、充分进行再灌注治疗和使用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并未包括FMC-Device时间。近的研究显示,在心肌坏死不可逆转前将STEMI患者直接送至具备实行PCI条件的较远医院(而不是送到不能行PCI的就近医院),虽然延长了FMC-Device时间,但显著缩短了再灌注时间〔6〕、降低了死亡率〔7〕。对ACS早期干预中,注意及时识别临床症状以缩短从症状发生到首次接诊时间,而不仅仅是减少FMC-Device时间,对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杨超君;杨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非稳性训练对老年人下肢平衡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非稳性训练对老年人下肢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从蚌埠市老年大学选取40名身体健康、适宜运动,并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老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作为实验组进行为期12 w的非稳性训练,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12 w 后用三维测力台对两组老人进行测试、对比分析。结果12 w的非稳性训练对提高或改善老年人的下肢平衡能力有非常显著的效果。结论非稳性练习对提高或改善老年人下肢平衡能力的效果好于一般性、常规性的体育锻炼,能改善老年人在身体失衡状态下的平衡控制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作者:韩来国;钟全宏;春潮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他汀类药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 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 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和CBM检索系统,检索时间截止2012年4月。纳入有关他汀类药物防治AD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预防性研究纳入0个RCT;治疗性研究纳入3个RCT,共计746例患者,均以英文发表,均为高质量研究。 Meta 分析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在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方面的疗效与安慰剂相当,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09,95%CI(-1.77,-3.94),P=0.46;MD=1.09,95%CI(-0.17,2.35),P=0.0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辛伐他汀在改善MMSE评分上疗效优于安慰剂〔MD=2.10,95%CI(0.16,4.04),P=0.03〕,阿托伐他汀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携带APE4 AD患者的ADAS-Cog评分〔MD=-3.66,95% CI(-6.15,-1.17),P=0.004〕。他汀类药物与安慰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3.31,95%CI(1.07,10.26),P=0.04〕。结论在防治AD的疗效方面,他汀类药物未能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但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药物。由于纳入研究的RCT数量及样本量较小,缺乏生活质量、经济学研究等终点指标,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作者:唐士婷;黄浩;蔺心敬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用药现状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用药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对患者临床资料、在院治疗期间和出院后的二级预防药物使用情况、心脏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出院随访患者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率均明显低于住院时(P<0.05),其中他汀类药物和β受体阻断剂使用率偏低;影响患者出院后服用二级预防药物的主要原因为病人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类型、是否独居是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显著因素;服药依次性良好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依从性差者( 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药物使用与指南存在差距,原因以自行停用和医师未按指南开处方为主;主要影响因素为病人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类型、是否独居。

    作者:陶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静脉血CD40、CD86和GSTO1变化及意义

    目的:分析CD40、CD86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O)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 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健康人作为对照,采集空腹静脉血,对CD40、CD86变化实施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对 GSTO1含量采用 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相比于非COPD(吸烟无COPD、健康无吸烟者)人群,COPD患者外周血中 CD40、CD86增高明显,GSTO1降低明显( P<0.05);COPD患者 CD40、CD86与肺功能呈负相关( P<0.05),而GSTO1与COPD患者肺功能呈正相关( P<0.05),GSTO1与 CD40、CD86呈负相关( P<0.05)。结论树突细胞在COPD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COPD患者体内存在氧化应激,并与病情密切相关;树突细胞成熟可能被氧化应激反应激发。

    作者:程友静;欧阳瑶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成都市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方法按照中国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中的内容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成都市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有效样本量为772人,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32.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城乡、居住小区是否有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睡眠时间等变量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城乡、居住小区是否有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睡眠时间、步行时间、在闲暇时间是否参加重家务劳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城乡、居住小区是否有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以居住小区没有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为对照,OR=1.768)、在闲暇时间是否参加重家务劳动(以在闲暇时间没有参加重家务劳动为对照,OR=0.364)。结论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加快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居住地体育锻炼设施、场所的建设,尤其是乡村地区的体育锻炼设施、场所的建设,利用大众传媒的方式,不断宣传经常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重点要增强男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需要保证老年人适宜运动负荷强度。

    作者:宫川;龚海英;沈丽琴;韩海军;陈希宁;杜喜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老年尿毒症患者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影响甲状旁腺激素及钙磷代谢的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激素( PTH)及钙磷代谢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20例老年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高通量透析(HFHD),对照组给予低通透量透析(LFHD)方法,治疗6个月后研究老年患者血钙、血 P、PTH及血红蛋白(HGB)、β2-微球蛋白(β2-MG)等主要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情况。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HGB、β2-MG与研究前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HGB与研究前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HGB、β2-M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全部指标与研究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除血Ca外,P、PTH 水平与研究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6个月后,观察组血P、PTH 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FHD能更好地清除血P和PTH,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纠正钙、磷代谢异常,延长生命周期和改善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淳;黄灿茂;陈俊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辛伐他汀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SMC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诱导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SMC)增殖的影响。方法人主动脉SMC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低、中、高剂量组,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 FCM )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MTT结果发现,与 ox-LDL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高、中、低剂量组细胞增殖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P<0.01);FCM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高、中剂量组S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降低(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抑制ox-LDL介导的人SMC S期DNA 合成,从而抑制SMC过度增殖。

    作者:刘凯;严梦彤;瑞塔;孙波;苗春生;李相军;任立群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针刺对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弓状核IRS1/PI3 K途径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弓状核IRS1/PI3K信号通路以及针刺对该通路的影响。方法高脂高糖喂养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针刺组和模型组,干预4 w 后,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和 Western 印迹测定下丘脑弓状核 INSR、ISR1、PI3K、GLUT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大鼠存在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下丘脑弓状核INSR、ISR1、PI3K、GLUT4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针刺组大鼠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比模型组明显下降,下丘脑弓状核INSR、ISR1、PI3K、GLUT4 mRNA和蛋白表达均比模型组明显增加。结论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存在中枢胰岛素抵抗,IRS1/PI3K是其重要的中枢信号通路,针刺对中枢IRS1/PI3K通路有着良性调节作用,从而改善了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中枢胰岛素抵抗状态。

    作者:袁爱红;鲍陶陶;倪英群;刘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运动疗法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延长,血糖血脂严重代谢紊乱,多存在不同器官的功能减退〔1〕。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作用。1老年糖尿病患病率与脂代谢现状根据中国卫生统计调查,2008年我国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以高血压为首,其次是糖尿病,占总人口的10.7‰,城市所占的比例较大为27.5‰,农村为4.8‰〔2〕。2007~2008年的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在20%以上,比20~30岁人群的患病率高10倍左右〔3〕。特别是大城市,2011年北京市老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8.76%,空腹血糖( FPG)受损率为6.54%,而且老年女性的 FPG 受损率(7.41%)高于男性(6.06%)〔4〕。日本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长也主要表现在60~70岁老年人群,而50岁以下的青壮年人群有减少发病的倾向。据日本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直线上升,60岁以上增加到10%~15%〔5〕。

    作者:郗昕;胡景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