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他汀类药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唐士婷;黄浩;蔺心敬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 阿尔茨海默病( AD), Meta分析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 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 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和CBM检索系统,检索时间截止2012年4月。纳入有关他汀类药物防治AD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预防性研究纳入0个RCT;治疗性研究纳入3个RCT,共计746例患者,均以英文发表,均为高质量研究。 Meta 分析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在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方面的疗效与安慰剂相当,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09,95%CI(-1.77,-3.94),P=0.46;MD=1.09,95%CI(-0.17,2.35),P=0.0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辛伐他汀在改善MMSE评分上疗效优于安慰剂〔MD=2.10,95%CI(0.16,4.04),P=0.03〕,阿托伐他汀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携带APE4 AD患者的ADAS-Cog评分〔MD=-3.66,95% CI(-6.15,-1.17),P=0.004〕。他汀类药物与安慰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3.31,95%CI(1.07,10.26),P=0.04〕。结论在防治AD的疗效方面,他汀类药物未能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但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药物。由于纳入研究的RCT数量及样本量较小,缺乏生活质量、经济学研究等终点指标,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探讨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心律失常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入院的4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进行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律失常和左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40例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35例显示有效,其中15例(37.5%)有2级以上心功能改善,19例(47.5%)1级以上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可达85%。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显示,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舒张末期内径减小,且B型钠肽明显下降。血清内钠钾水平正常,减轻了心室负荷,心律失常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基础药物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律失常,降低B型脑钠肽。

    作者:陈永衡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对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和直肠感觉的影响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疗效及对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和直肠感觉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CFC患者9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49)。研究组给予口服莫沙必利5 mg,3次/d,乳果糖10 ml,3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莫沙必利5 mg,3次/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直肠动力和直肠感觉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1.7%)显著高于对照组(49.0%)(P=0.000)。治疗前两组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直肠低敏感量、大耐受量、直肠顺应性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直肠静息压、肛门括约肌大收缩压、肛门括约肌静减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研究组轻度腹胀腹泻3例,对照组轻度腹胀1例,均未影响治疗。结论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治疗老年CFC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肛门直肠感觉,促进肛门直肠协调收缩,对老年CFC疗效确切。

    作者:王宏;田文玲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MMP-2和HBME-1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间皮瘤相关抗体-1(HBME-1)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MMP-2EY HBME-1左50例甲状腺癌(35例乳头状癌,15例滤泡状癌),15例腺瘤,15例多发结节,25例相临组织中的表达,通过甲醛固定及石蜡包埋。敏感性、特异性及精确性可以通过公式计算。结果 MMP-2及HBME-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64%、98%)(P<0.05),特别是HBME-1。但是HBME-1在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中的阳性率都很高,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反,MMP-2在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中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乳头状癌中有高表达(82.9%)。 MMP-2在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因肿瘤大小、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而不同(P<0.05)。结论 MMP-2和 HBME-1可成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特别是HBME-1。联合检测 MMP-2和HBME-1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的鉴别诊断。 MMP-2可以作为乳头状癌发生和转移的预后因子。

    作者:张笑男;曹万辉;张晓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老年高血糖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与术后认知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糖患者手术治疗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围术期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高血糖手术患者108例,根据术后1 d是否发生POCD分为对照组(60例)和POCD组(48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6 h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术后患者1 d的POCD发生率为44%(48/108)。 POCD组术后1、6 h的 IL-6、 IL-1β较术前明显增高,对照组仅IL-6水平较术前增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POCD组术后1 h的IL-1β〔(8.62±3.02)ng/L〕、术后6 h IL-6〔(127.30±34.21)ng/L〕明显增高(均P<0.05)。年龄、高血糖病程、IL-6、IL-1β是发生 POCD 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13,1.562,2.108,1.986;95%CI:1.345~3.013,1.023~2.385,1.084~4.099,1.203~3.279)。结论老年高血糖患者围术期IL-6、 IL-1β表达增强,年龄、高血糖病程与POCD发生有关。

    作者:张娇;陈立;王武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老年尿毒症患者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影响甲状旁腺激素及钙磷代谢的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激素( PTH)及钙磷代谢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20例老年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高通量透析(HFHD),对照组给予低通透量透析(LFHD)方法,治疗6个月后研究老年患者血钙、血 P、PTH及血红蛋白(HGB)、β2-微球蛋白(β2-MG)等主要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情况。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HGB、β2-MG与研究前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HGB与研究前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HGB、β2-M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全部指标与研究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除血Ca外,P、PTH 水平与研究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6个月后,观察组血P、PTH 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FHD能更好地清除血P和PTH,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纠正钙、磷代谢异常,延长生命周期和改善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淳;黄灿茂;陈俊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依达拉奉对一氧化碳中毒后心肌损害的保护作用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对一氧化碳( CO)中毒后心肌损害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CO中毒合并心肌损害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通过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CO中毒合并心肌损害患者肌酸磷酸激酶(CK)、肌钙蛋白(cTnI)、乳酸脱氢酶(LDH)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呈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是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CO中毒合并心肌损害患者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中ST-T改变与心率异常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CO中毒后并发的心肌损害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于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恢复心功能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尤莉;刘志宁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针刺对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弓状核IRS1/PI3 K途径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弓状核IRS1/PI3K信号通路以及针刺对该通路的影响。方法高脂高糖喂养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针刺组和模型组,干预4 w 后,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和 Western 印迹测定下丘脑弓状核 INSR、ISR1、PI3K、GLUT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大鼠存在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下丘脑弓状核INSR、ISR1、PI3K、GLUT4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针刺组大鼠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比模型组明显下降,下丘脑弓状核INSR、ISR1、PI3K、GLUT4 mRNA和蛋白表达均比模型组明显增加。结论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存在中枢胰岛素抵抗,IRS1/PI3K是其重要的中枢信号通路,针刺对中枢IRS1/PI3K通路有着良性调节作用,从而改善了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中枢胰岛素抵抗状态。

    作者:袁爱红;鲍陶陶;倪英群;刘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中药痰瘀清方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医痰瘀清方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栓前状态( PTS)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300例,均在入院时确定从未使用或者近1个月内未使用过任何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例,A组采用自拟中医痰瘀清方治疗,B组在A组中医痰瘀清方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苯磺酸氨氯地平,C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8周血压、中医证候及血浆PTS分子标志物水平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8 w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 B 组患者治疗8 w后收缩压、舒张压与C组治疗8 w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B组患者治疗8 w后收缩压、舒张压与A组治疗8 w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3组患者治疗8 w后中医证候变化情况均有所改善(P<0.05);A组和 B组患者治疗8 w 后中医证候改善程度与 C 组治疗8 w 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B组患者治疗8 w后中医证候改善程度与A组治疗8 w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3组患者治疗8 w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等血浆PTS分子标志物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A组和B组患者治疗8 w后 vWF、DD、FIB等血浆 PTS分子标志物水平与C组治疗8 w后比较差异显著( P<0.05);B组患者治疗8 w 后 vWF、DD、FIB 等血浆 PTS 分子标志物水平与 A 组治疗8 w 后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中医痰瘀清方治疗老年高血压效果显著,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PTS。

    作者:李秋生;周立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食管鳞癌组织β-catenin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β-catenin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食管鳞癌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状态,特异性淋巴管内皮标记物Podoplanin检测癌及正常黏膜组织的淋巴管密度( LVD),分析β-catenin异位表达和LVD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正常食管黏膜β-catenin均表达于细胞膜,而食管癌鳞组织中β-cate-nin主要呈细胞质/细胞核的异位表达,表达率为82.4%(56/68),且β-catenin 的异位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7.275,P=0.007)和外膜浸润(χ2=6.236,P=0.013)明显相关。②食管鳞癌组织中的LVD显著高于正常组织(t=2.946,P=0.002),淋巴结转移组的LVD也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7.521,P=0.001)。③β-catenin异位表达的食管鳞癌组织与β-catenin 仅表达于细胞膜的 LVD比较差异显著(t=2.926,P=0.008)。结论β-catenin异位表达可能是诱导食管癌淋巴管生成的重要原因。

    作者:李秀娟;李明霞;刘军超;金春亭;范婕;李玉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社区老年人孤独感、自我效能与家庭支持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人孤独感、自我效能感及家庭支持功能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孤独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及家庭关怀度量表对社区老人进行测评。结果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孤独感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不同性别老年人的孤独感及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人孤独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家庭功能呈显著负相关(P<0.01)。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家庭功能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和家庭支持度可减少孤独感的产生。

    作者:周晓丽;宋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人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及细胞载体复合物诱导培养

    目的:探讨人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以及对细胞载体复合物诱导成软骨分化的潜能。方法从人脂肪组织分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hADSCs),噻唑盐( 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hADSCs细胞表面分子标志,hADSCs成脂、成骨和成软骨的诱导及鉴定检测。 hAD-SCs与不同浓度胶原纤维蛋白溶液混合制成细胞载体复合物凝胶,14 d后进行细胞鉴定。结果体外分离、培养出高活性hADSCs,增值曲线呈S形。细胞CD29、CD90、CD105呈阳性表达,CD34、CD45呈阴性表达。 hADSCs成脂诱导后细胞呈类圆形,在细胞浆内有透亮的脂滴出现,油红 O染色脂滴呈鲜红色。成骨诱导后细胞呈为不规则形,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表达骨唾液酸蛋白、骨桥蛋白、骨连接蛋白。 hADSCs成软骨诱导后细胞形态变为铺路石样,甲苯胺蓝染色细胞基质呈蓝色,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蛋白染色呈阳性。阿利新蓝染色细胞载体复合物成蓝色,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蛋白结果显示,混合胶原蛋白组较单一胶原蛋白组更强阳性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培养出高度同源性 hADSCs,具有多分化潜能。复合胶原纤维蛋白载体诱导hADSCs成软骨细胞分化,可能作为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理想载体支架材料。

    作者:杨震;李波;周焯家;简月奎;赵伟峰;田晓滨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脂联素及丙二醛水平的影响

    目的:评价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脂联素及丙二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同时服用消心痛,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麝香保心丸。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0%)高于对照组(74.7%)(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TC、TG、LDL-C 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等水平降低,观察组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与丙二醛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二醛水平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上升,观察组患者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较好地改善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以及调节血脂,显著缓解症状、促进预后。

    作者:关素珍;李玲玲;周友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类型颈动脉狭窄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多数研究显示颈动脉狭窄( ACS)患者有认知功能受损,甚至有发生血管性痴呆( VD )的风险,而ACS是可干预和治疗的〔1,2〕。本文评价不同类型ACS患者的认知功能。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ACS患者79例为ACS组,年龄52~78岁,平均66.5岁。男45例,女34例,均经颈动脉超声及颈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ACS。有糖尿病史51例,高血压病史63例,高血脂病史42例,吸烟31例。①纳入标准:身体状态良好,能或者在协助下走动,视听力能够合作完成测试。②排除标准:意识障碍;先天性智力障碍;脑卒中再发;可能影响认知功能测定结果的因素(如抑郁症、服用抗抑郁药物、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的帕金森病等);严重视、听功能障碍和失语而不能参与调查者;年龄>80岁;有其他引起中枢神经损伤的疾病或病史,如肿瘤、感染、一氧化碳( CO)中毒、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和变性疾病等;严重脑外伤、颅脑肿瘤及神经外科手术史;有MRA禁忌证者。对照组74例,男42例,女32例,年龄48~77岁,平均64.8岁;为同期本院健康体检人员,有糖尿病病史15例,高血压史23例,高血脂病史18例,吸烟28例。2组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梁容仙;廖仁昊;田西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红花黄色素氯化钠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干预作用

    老年人心肌梗死( MI )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继发性出现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细胞持续性的缺血缺氧,变性坏死,严重者甚至引起患者死亡〔1〕。目前治疗MI主要依靠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药物联合吸氧溶栓治疗的综合疗法。本研究对老年MI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红花黄色素,对治疗前后老年MI患者的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观察,探讨红花黄色素在治疗老年MI患者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宋鲁萍;秦延讯;周立宇;李诗贤;刘勇;司福中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分期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调节性和辅助性T细胞的表达

    目的:分析不同分期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 DN)患者外周血调节性和辅助性 T细胞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老年 DN 患者38例(早期DN23例和中、晚期DN15例),另择同期老年糖耐量异常( IGT)患者19例,同期健康老年人21例为对照组,入选对象均接受了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 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和辅助性T细胞( CD+3、CD+4、CD+8、CD+4/CD+8)检测。结果不同分期的老年 DN患者外周血 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水平均明显低于IGT组和对照组,而前两者的外周血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中、晚期DN患者的外周血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水平均明显低于早期DN组,而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早期DN组(P<0.05,P<0.01)。结论老年DN患者存在明确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 T细胞异常表达,并随病情分期升级而进一步失衡。

    作者:王丽;郭宏;王曦;韩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电针联合高压氧对脑梗死后痴呆患者认知能力和Hcy水平的影响

    脑梗死为中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发病快,病程较长,致残率较高〔1〕。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如运动、语言、感觉、步态、平衡等会有不同程度损失,而且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异常等症状,容易发生梗死性痴呆〔2〕。对于脑梗死后痴呆患者临床上主要以康复治疗为主。近年来,已有研究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 )是独立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发生脑梗死后痴呆的可能致病因素之一〔3〕。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患者认知能力和血浆Hcy水平的变化来探讨电针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后痴呆患者的疗效。

    作者:张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高频超声评价老年血管源性急腹症

    老年患者血管多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及退行性改变,是引起老年患者血管源性急腹症的主要原因,且老年患者全身各系统功能低下,症状不典型,病情变化快,能否及时准确地诊断对患者预后乃至生命具有重大影响〔1〕。高频超声在全身血管性病变诊断中已广泛应用〔2~4〕。本文就其在老年血管源性急腹症的诊断方面加以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血管源性急腹症患者31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65~80〔平均(69.2±4.1)〕岁,均经临床证实为急腹症,均以不同程度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5例伴有大腿根部包块。其中10例有高血压病史,3例有糖尿病病史,8例有风湿性心脏病史。

    作者:关莹;张建辉;栾兰;万映;刘光清;陈开良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地域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差异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脑卒中患者同时异地康复的疗效是否有差异。方法按气候划分法,收集秋冬季节哈尔滨市、海口市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发病的脑卒中患者各30例,分别为南方组( A组)和北方组( B组),均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1个月,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 Fugl-Meyer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BartheI指数),以评价不同地域脑卒中康复治疗效果。结果南方组、北方组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康复后组间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地域脑卒中患者秋冬季节康复治疗效果不受地域因素影响,受环境因素影响小。

    作者:张敬;刘景隆;郑俩燕;刘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缺血修饰性白蛋白指数结合FTIR技术评估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氧化应激损伤

    目的:探讨联用血清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MA)指数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评估2型糖尿病(T2DM)合并早期肾病(EDN)患者的氧化应激损伤。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入院治疗的T2DM患者110例,依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MAE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UMAER<20μg/min)、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20μg/min≤UMAER≤200μg/min)以及32例经体检确认的健康者(对照组)。应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ATR-FTIR)技术检测受试者血清,以A1650/A1550报告;应用 ELISA试剂盒测定受试者血清活性氧簇( ROS);同时检测血清白蛋白、肌酶激酶同工酶( CK-MB)、空腹血糖,应用白蛋白-钴结合( ACB)法检测IMA,计算 IMA指数报告。结果各组年龄、性别分布基本一致,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SDM组及EDN组患病年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EDN组收缩压增高,SDM 组及 EDN组腰臀比(WHR)、8-羟化脱氧乌苷(8-OHdG)、IMA指数及 A1650/A1550均增高,且 EDN 组更高。结论 DN的发生、发展基于氧化应激损伤,FTIR的A1650/A1550及IMA指数可作为新的指标应用于DN的氧化应激损伤评估。

    作者:孙华;郭玉珊;翟羽佳;郑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复合辅酶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慢性心力衰竭( CHF)在并发多脏器功能受损及年老体弱者中的死亡率非常高〔1,2〕。本研究旨在探讨复合辅酶(贝科能)治疗老年CHF患者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我院住院老年CHF患者74例。入组标准:①年龄60~80岁;②心功能分级( HYHA)Ⅲ或Ⅳ级;③经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体检和病史等检查后确诊为CHF半年以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均>0.05)。见表1。

    作者:庞小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