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刘丽;黄菲;尹姣;张瑶;黄金涛;张会君

关键词:脑卒中, 运动想象, 平衡, 日常生活能力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锦州市某三甲医院康复科患者60例,随机将收治到康复一科的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康复二科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同时进行运动想想疗法。结果实验组 Berg平衡评分及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 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对于脑卒中康复方面有促进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每搏量变异指导液体复苏在老年脓毒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每搏量变异指导液体复苏在老年脓毒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进行,观察组实施每搏量变异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及血压情况,治疗后心脏指数、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及肺水指数和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30 d内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率慢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心脏指数高于对照组,外周血管阻力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3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每搏量变异指导下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进行液体复苏,能更好地维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降低外周循环阻力,提高组织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广玉;刘晓枫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电针联合高压氧对脑梗死后痴呆患者认知能力和Hcy水平的影响

    脑梗死为中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发病快,病程较长,致残率较高〔1〕。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如运动、语言、感觉、步态、平衡等会有不同程度损失,而且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异常等症状,容易发生梗死性痴呆〔2〕。对于脑梗死后痴呆患者临床上主要以康复治疗为主。近年来,已有研究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 )是独立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发生脑梗死后痴呆的可能致病因素之一〔3〕。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患者认知能力和血浆Hcy水平的变化来探讨电针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后痴呆患者的疗效。

    作者:张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的疗效

    老年人群中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常见,占该群体全身骨折的9.35%〔1〕。由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普遍存在中重度的骨质疏松,而术后必需的卧床造成粗隆间骨质疏松加重,造成了术后发生骨折再移位、髋内畸形等并发症较高的发生率〔2〕。因此,如何减少骨折侧股骨粗隆间的骨量丢失,提高骨量成为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康复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在促进术后病情康复中的效果。

    作者:扎西卓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及C-反应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高迁移率蛋白( HMGB)-1及C-反应蛋白( CRP)含量的变化。方法80例健康对照者与101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收集入院时、入院后3、5、9 h血液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MGB-1及CRP含量,比较不同病情(轻、中及重度)及不同时间段HMGB-1及CRP含量变化。运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标准评估神经缺损程度。结果不同程度脑出血组血清HMGB-1、CRP含量在入院后各时间点上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随脑出血程度加重,各时间点 HMGB-1、CRP 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5)。同组比较,入院后5、9 h高于入院时,入院后5 h高于入院后3、9 h(P<0.05)。不同程度脑出血组NI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脑出血程度加重,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升高(P<0.05)。同组比较,入院后5、9 h NIHSS高于入院时,入院后5 h高于入院后3、9 h(P<0.05)。结论HMGB-1及CRP在急性脑出血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揭示免疫因素与急性脑出血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作者:杨雪霞;邓霜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分期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调节性和辅助性T细胞的表达

    目的:分析不同分期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 DN)患者外周血调节性和辅助性 T细胞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老年 DN 患者38例(早期DN23例和中、晚期DN15例),另择同期老年糖耐量异常( IGT)患者19例,同期健康老年人21例为对照组,入选对象均接受了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 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和辅助性T细胞( CD+3、CD+4、CD+8、CD+4/CD+8)检测。结果不同分期的老年 DN患者外周血 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水平均明显低于IGT组和对照组,而前两者的外周血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中、晚期DN患者的外周血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水平均明显低于早期DN组,而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早期DN组(P<0.05,P<0.01)。结论老年DN患者存在明确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 T细胞异常表达,并随病情分期升级而进一步失衡。

    作者:王丽;郭宏;王曦;韩帅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帕金森病患者UA、IL-2、IL-6及TNF-α水平的表达及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血尿酸(UA)、白细胞介素(IL)-2、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73例PD患者为PD组,另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分别测定两组血浆UA、IL-2、IL-6及TNF-α水平,分析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 PD组UA水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低于健康组(P<0.01);IL-2、IL-6、TNF-α水平高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 PD患者 UA、IL-2、IL-6、TNF-α水平及MoC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1);UA、IL-6、TNF-α水平与 MoCA 评分有相关关系(r=0.63、0.47、0.48,均 P<0.05),IL-2与MoCA评分无相关关系(r=0.43,P=0.059)。结论 PD患者UA低表达及IL-6、TNF-α高表达与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关系,可通过检测这些指标以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

    作者:蔡江萍;李国前;洪全龙;魏晓兰;黄丹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复方甘草酸单铵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

    银屑病又称为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皮肤病,病程比较长,具有易复发的倾向。银屑病多见于青壮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红斑和鳞屑,多发于头皮和四肢,该病较难治愈,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很大的影响〔1〕。其中寻常型银屑病常见,表现为多发性。目前该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是适当的对症治疗可以控制病情〔2〕。本文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应用复方甘草酸单铵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观察其疗效,旨在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生;刘洋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越桔原花青素对SHG-44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目的:探讨越桔原花青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株SHG-44生长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脑胶质瘤 SHG-44细胞,加入5%基础培养液和越桔原花青素(浓度分别为5、10、20、40μg/L)含药血清培养24、48、72 h,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 MTT法)检测药物作用后SHG-44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越桔原花青素均可以抑制 SHG-44胶质瘤细胞的生长。10、20、40μg/L越桔原花青素浓度组在作用24、48、72 h时,细胞的生长均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而5μg/L浓度越桔原花青素浓度组在作用细胞72 h时,细胞的生长亦明显受到抑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越桔原花青素可以抑制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生长,为其开发为抗脑肿瘤新药提供初步理论依据。

    作者:钟越;齐玲;杨宁江;任旷;杨淑艳;赵东海;刘晓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RNAKL及其相关因子在中耳胆脂瘤患者瘤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临床常根据胆脂瘤发病位置分为颅内胆脂瘤、胆脂瘤型中耳炎及外耳道胆脂瘤等几类,系异位胚胎残余的外胚层组织的良性肿瘤〔1〕。虽然胆脂瘤是良性病变,但其具有恶性肿瘤生物行为,对中耳、颞骨等存在广泛损伤,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和骨保护素( OPG)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本文旨在探究胆脂瘤骨质破坏与RANKL、RANK和OPG之间的联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耳鼻喉科2010年4月至2013年8月中耳胆脂瘤患者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龄60~67岁,平均年龄(60.5±5.6)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11.2±5.4)个月。纳入标准:①胆脂瘤患者均经过术前高分辨率CT检查及术后病理学确诊;②均为第一次接受治疗。排除标准:胆脂瘤伴有耳道其他病变、手术前接受过相关药物治疗的患者。正常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61~68岁,平均年龄(61.7±5.8)岁;两组年龄、性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作者:杨琴;万明;蒋正举;王正龙;赵晓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探讨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心律失常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入院的4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进行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律失常和左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40例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35例显示有效,其中15例(37.5%)有2级以上心功能改善,19例(47.5%)1级以上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可达85%。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显示,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舒张末期内径减小,且B型钠肽明显下降。血清内钠钾水平正常,减轻了心室负荷,心律失常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基础药物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律失常,降低B型脑钠肽。

    作者:陈永衡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不同地域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差异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脑卒中患者同时异地康复的疗效是否有差异。方法按气候划分法,收集秋冬季节哈尔滨市、海口市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发病的脑卒中患者各30例,分别为南方组( A组)和北方组( B组),均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1个月,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定( Fugl-Meyer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BartheI指数),以评价不同地域脑卒中康复治疗效果。结果南方组、北方组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康复后组间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地域脑卒中患者秋冬季节康复治疗效果不受地域因素影响,受环境因素影响小。

    作者:张敬;刘景隆;郑俩燕;刘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该院泌尿科收治的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13例。根据患者使用药物的种类分为α受体阻断剂组29例、5α还原酶抑制剂组27例、联合组57例,对三组患者治疗前临床指标、治疗过程中用药情况、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大尿流率、前列腺体积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α还原酶抑制剂组患者药物持有率、药物治疗依从性明显好于受体阻断剂组和联合组(P<0.05);服药依次性好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依次性差的患者,不良反应、急性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依次性差的患者( P<0.01)。结论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好,可能与药物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有关;服用5α还原酶抑制剂的依从性好于α受体阻断剂。

    作者:宋辉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用药现状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用药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对患者临床资料、在院治疗期间和出院后的二级预防药物使用情况、心脏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出院随访患者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率均明显低于住院时(P<0.05),其中他汀类药物和β受体阻断剂使用率偏低;影响患者出院后服用二级预防药物的主要原因为病人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类型、是否独居是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显著因素;服药依次性良好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依从性差者( 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药物使用与指南存在差距,原因以自行停用和医师未按指南开处方为主;主要影响因素为病人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类型、是否独居。

    作者:陶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围麻醉期控制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在围麻醉期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控制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于该院进行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5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5例。其中右美托咪啶组采用0.4μg/kg 静脉泵注(10 min 注完);咪唑仑组采用静脉滴注咪达唑仑2 mg;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静注。观察记录三组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血压和心率,并比较三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收缩压下降,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基本不变;咪达唑仑组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收缩压和心率基本不变;对照组收缩压和心率升高(均 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不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麻醉期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控制血压,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有助于患者更加平稳地度过围麻醉期,值得推广。

    作者:杨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老年高血糖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与术后认知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糖患者手术治疗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围术期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高血糖手术患者108例,根据术后1 d是否发生POCD分为对照组(60例)和POCD组(48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6 h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术后患者1 d的POCD发生率为44%(48/108)。 POCD组术后1、6 h的 IL-6、 IL-1β较术前明显增高,对照组仅IL-6水平较术前增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POCD组术后1 h的IL-1β〔(8.62±3.02)ng/L〕、术后6 h IL-6〔(127.30±34.21)ng/L〕明显增高(均P<0.05)。年龄、高血糖病程、IL-6、IL-1β是发生 POCD 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13,1.562,2.108,1.986;95%CI:1.345~3.013,1.023~2.385,1.084~4.099,1.203~3.279)。结论老年高血糖患者围术期IL-6、 IL-1β表达增强,年龄、高血糖病程与POCD发生有关。

    作者:张娇;陈立;王武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方法

    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9240万人,其发病率高达9.7%,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多的国家〔1〕。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指因该病之慢性高血糖状态及其所致各种病理生理改变而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任何部分,这组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和复杂的并发症〔2〕。糖尿病患者有24.7%~81.6%可合并周围神经病变〔3〕。有调查显示:在西方国家糖尿病是导致非创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4〕。本文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史平平;傅松波;韦性丽;乔成栋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乳腺癌前病变临床分型标准化研究进展

    近年来,乳腺癌在全球女性的恶性肿瘤相关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一,且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统计的美国癌症监测、流行病学及终结局规划项目( SEER)数据库资料显示,女性60岁后乳腺癌发病率逐渐升高。虽然乳腺疾病发病年龄年轻化,但总体来说,中老年女性仍是患乳腺疾病的主要人群,且乳腺疾病恶性化程度高于其他人群。目前,乳腺癌的诊疗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一系列研究表明〔2,3〕,在乳腺癌发生前进行预防治疗,可有效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因此,对乳腺癌前病变的明确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关于乳腺癌前病变的诊断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本文参考2012年版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乳腺癌前病变作了分析。

    作者:陈瑞雪;廖锐;梁世杰;别凤杰;马凯敏;叶仲秋;马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中医院干部病区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

    目的:分析中医院干部病区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方法对该院干部病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4.86%,主要发生在呼吸道、泌尿道及血液感染,感染与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及住院天数有关,配合中医治疗可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在住院过程中除中西医结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外,应规范无菌操作,尽量避免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天数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新梅;陈鹿鸣;肖莹莹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老年尿毒症患者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影响甲状旁腺激素及钙磷代谢的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激素( PTH)及钙磷代谢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20例老年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高通量透析(HFHD),对照组给予低通透量透析(LFHD)方法,治疗6个月后研究老年患者血钙、血 P、PTH及血红蛋白(HGB)、β2-微球蛋白(β2-MG)等主要指标与治疗前的变化情况。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HGB、β2-MG与研究前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HGB与研究前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HGB、β2-M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全部指标与研究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除血Ca外,P、PTH 水平与研究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6个月后,观察组血P、PTH 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FHD能更好地清除血P和PTH,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纠正钙、磷代谢异常,延长生命周期和改善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淳;黄灿茂;陈俊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 民族医药对缺血性脑病的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民族医药卫生事业的崛起,使得我们更加注重对民族医药疗效、优势及特色的研究与开发,以便更好的发挥民族医药的优势,使这种宝贵的文化及医疗体制继续传承发展下去,在维护人类健康事业的领域中发挥其无与伦比的优势,下面的文章,笔者将从中国传统医学里的回、蒙、藏、苗等民族医药对缺血性脑系疾病的认识、诊治、用药特色、用药规律及优势做以比较总结,以便今后在临床应用上更好的发挥民族医药独到的优势。

    作者:李娟;刘敬霞;刘洋;刘会贤 刊期: 2014年第1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