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阻训练及营养干预对老龄大鼠肌组织衰老及MG29蛋白的影响

周波

关键词:MG29, 衰老, 肌肉功能, 抗阻训练, 营养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抗阻训练结合营养干预对衰老大鼠肌组织MG29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8只3月龄大鼠和32只20月龄大鼠。选择24只老龄大鼠随机分为五组,观察抗阻训练和抗阻训练结合乳清蛋白喂养等干预对大鼠肌组织MG29的影响。分别以8只3月龄和8只20月龄大鼠为成年和老年对照组。结果抗阻训练结合乳清蛋白喂养组大鼠肌组织MG29蛋白基因表达高,其次为抗阻训练租。与老龄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均<0.05)。结论适宜的抗阻训练及乳清蛋白喂样可以促进肌组织MG29蛋白表达量的增加,同时伴有肌组织抗氧化能力增强,表明肌组织衰老得到抑制。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血液肿瘤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肿瘤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120例,分为血液肿瘤组、非血液肿瘤组和正常组,空腹采集患者的外周非抗凝血样本,对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和血清EP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果血液肿瘤患者的平均血清EPO 水平(92.5±34.1)IU/L 较非血液肿瘤患者(35.1±11.2)IU/L 或正常组(18.4±9.1)IU/L高(P<0.01);各类血液肿瘤患者的血清EPO均较非血液肿瘤患者高,尤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0.01);血液肿瘤患者的平均血清血红蛋白(Hb)水平(69.7±21.2)g/L较非血液肿瘤患者(84.2±11.2)g/L或正常组(141.4±21.2)g/L低(P<0.01);各类血液肿瘤患者的血清Hb水平均较非血液肿瘤患者低,尤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0.01);血液肿瘤组患者EPO水平与Hb 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34,P<0.05),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EPO水平与H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25,-0.623,-0.426,-0.623,P<0.0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EPO水平与Hb水平呈较弱的负相关(r=-0.034,P<0.05)。结论过高水平的EPO可能与Hb的受抑相关,用EPO治疗血液肿瘤相关的贫血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纯斌;周燕;唐云龙;单学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肝细胞癌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热休克蛋白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组织芯片技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82例肝细胞癌和92例癌旁肝组织中GPC3、HSP70和GS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GPC3、HSP70和GS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P<0.05),GPC3表达与肝细胞癌分化程度、脉管内瘤栓、TNM分期与转移显著相关( P<0.05);HSP70和GS表达与肝细胞癌TNM分期、转移和术后复发显著相关( P<0.05)。结论 GPC3、HSP70和 GS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联合检测GPC3、HSP70和GS可能有助于判断肝细胞癌的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分析。

    作者:周新木;陈丽荣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桦褐孔菌多糖对微波辐射致大鼠免疫损伤的防护作用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多糖对高功率微波辐射致大鼠免疫损伤的影响。方法18只成年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微波辐射模型组和药物预防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微波辐射模型组采用微波辐射装置辐射6 min,照射平均功率密度为200 mW/cm2;药物预防组先用桦褐孔菌多糖溶液灌胃,每次2 ml(按400 mg/kg),1次/d,连续10 d,然后当天进行微波辐射,照射条件同微波辐射模型组。第11天全部动物乙醚麻醉,股动脉取血,检测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大鼠血清IgG含量,冰浴下立即取大鼠脾脏,观察各组脾脏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微波辐射模型组大鼠脾脏白髓和红髓结构紊乱,淋巴细胞坏死和凋亡;药物预防组与微波辐射模型组比较,大鼠脾脏形态结构上的损害较轻,大鼠红髓与白髓分界清晰,脾脏生发中心均可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微波辐射模型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都明显降低,血清中IgG含量也减少( P<0.05);与微波辐射模型组比较,药物预防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都明显升高,血清中IgG含量也增加( P<0.05)。结论桦褐孔菌多糖能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水平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对微波辐射致机体的免疫功能损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作者:孙艳美;钟秀宏;吕士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血清Hcy及UA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的关系

    动脉粥样型硬化有较多的危险因素。但近年国内外逐渐转而研究同型半胱氨酸( Hcy )与动脉粥样型硬化的关系,亦取得了一定成就〔1〕。研究〔2〕证实,Hcy浓度水平上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国外有个别文献提及血清尿酸( UA)水平的上升和颈动脉内膜的增厚有一定联系〔3〕,但对于Hcy、UA水平和动脉粥样型硬化及狭窄的关系研究较少,为对其加以分析,本文做出相应的研究,并从中得到了一些结论。

    作者:刘睦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与血清脑钠肽水平及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与血清脑钠肽( 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728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糖代谢情况分为糖代谢异常组(n=386例)和糖代谢正常组(n=342例)。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和 BNP情况。结果糖代谢异常组 FPG、HbA1c、TC、LDL-C、HDL-C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组(均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和左心室高峰充盈率(LVPER)均显著低于糖代谢正常组(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原发性患者的糖代谢异常程度〔FPG 的平均值为(7.8±0.07)mmol/L〕,与血 BNP 表达呈正相关(r=0.602,P<0.05),与LVEF和LVPER呈负相关(r=-0.613,r=-0.672,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程度越高,其BNP随之升高,患者左心功能不全的危险性大大提高,临床上应该对高血压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控制。

    作者:段霄燕;余建中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3-脱氧葡糖醛酮、甲基乙二醛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清3-脱氧葡糖醛酮(3-DG)和甲基乙二醛( MG)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86例糖尿病患者,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 MoCA)量表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检查;检测患者血清3-DG和MG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血清3-DG和 MG水平与认知功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3-DG和M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血糖与记忆力和总分显著负相关(P<0.05);患者糖化血红蛋白、3-DG和MG与认知功能呈显著负相关(P<0.05);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3-DG和 MG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与血清中3-DG和MG的积聚有密切关系。

    作者:黄小波;陈文强;陈文静;王宁群;陈玉静;刘妍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分级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记忆障碍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可导致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1〕,进而引起呼吸、循环、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受损,严重者可引起肺性脑病,表现为头疼,记忆力减退。长期缺氧可以引起氧自由基产生、神经元损害、炎性反应及神经胶质细胞活化等脑部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导致认知功能障碍〔2〕。记忆功能是认知功能的敏感指标,本研究分析缺氧状况对老年COPD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状况。

    作者:张新平;刘玉洁;温丽雅;冯芳;陈长香;李淑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两种尿道吊带手术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延迟可吸收吊带手术与永久非吸收吊带手术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间由于压力性尿失禁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老年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延迟可吸收吊带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永久非吸收吊带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残余尿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 IIQ-7评分和UDI-6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延迟可吸收吊带手术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张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中老年人室间隔厚度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岭回归分析

    目的:揭示我国中老年人室间隔厚度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71个市县3996例健康中老年人室间隔厚度参考值,应用SPSS19.0软件对其与17项地理指标进行相关分析,选取相关性显著的7项地理指标进行岭回归分析,使用克里格插值法探索我国中老年人室间隔参考值的空间趋势分布。结果我国中老年人室间隔厚度参考值与其中7项地理因素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为:?=10.91-0.01651X1+0.0003800X3-0.001090X9+0.01266X10-0.04100X14-0.004100X15+0.01830X16±1.55,并从空间趋势分布图得出我国中老年人室间隔厚度参考值的分布规律大致上从东往西逐渐升高。结论若知道中国某地区的地理要素,可通过上述模型估算该地区中老年人室间隔厚度参考值。

    作者:岑敏仪;葛淼;王聪霞;路春爱;何进伟;杨绍芳;许金辉;姜吉琳;张雯;刘新蕾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老年花式舞蹈联合肌力训练对老年人行走能力的影响

    身体功能衰退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困扰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1〕。造成其行走能力较差的因素,除因疾病困扰等病理原因外,多与老年人自身体质下降、身体功能衰退有重要关系〔2〕。由于缺乏肢体功能训练对其所致的协调能力减弱、肌肉萎缩、力量衰减等,是致使老年人步履蹒跚、行走能力下降的自身人为因素〔3〕。本研究观察老年花式舞蹈联合肌力训练对老年人行走能力的影响。

    作者:郭瑞青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南京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需求

    目的:探讨南京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需求。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部分社区1354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人口学资料、患病情况、社区卫生利用情况、老年人健康教育参与情况,借鉴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学学会的满意度调查工具( RACGP),了解老年人对社区的满意度情况。共回收有效问卷1222份,有效率为90.3%。结果南京社区老年人就诊时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占43.5%,对本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知晓率为95.9%;对服务态度的满意度高,为100%,对能否选择医生的满意度低,为70%;参加过慢性病防治讲座的占57.4%,而42.6%的老年人从未参加过;社区进行家庭服务的占29.0%,开设家庭病床的占7.4%。结论必须完善健康管理组织体系,注意老年人健康需求特点,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模式,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包思敏;张开金;汤士忠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老龄深静脉血栓大鼠下腔静脉的蠕变特性

    目的:比较正常动物下腔静脉和老龄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下腔静脉的蠕变特性。方法在日本岛津电子万能实验机上,对正常和病态各10个试样进行蠕变实验。蠕变实验应力增加速度为0.01 Mpa/s,设定时间为7200 s,采集100个数据,以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结果正常对照组试样7200 s蠕变量为7.04%,模型组试样7200 s蠕变量为4.94%,蠕变曲线是以指数关系变化的。结论老龄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对下腔静脉蠕变特性具有一定影响。

    作者:侯旭晖;杨松柏;尹健;张静菊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日常运动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记忆障碍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表现为低氧和(或)高二氧化碳〔1〕。长期患有COPD的患者脑皮质会出现慢性缺血缺氧,会引起海马回神经递质紊乱和神经元丢失,此障碍足以影响到患者认知过程,如注意、记忆、学习等与大脑相关功能区域和结构部位〔2〕。 COPD患者肺康复的核心是运动锻炼,运动能力的增强能够促进机体摄氧或氧弥散能力增强及二氧化碳呼出能力提高〔3〕。本研究主要探讨日常运动锻炼对COPD老年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

    作者:杜艳英;陈长香;冯芳;张新平;刘玉洁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中国人群白细胞介素-1α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索中国人群白细胞介素(IL)-1α基因第889位C→T突变(C889T)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AD患者1915例,对照1726例。基因模型T vs C、TT vs CC、TT +CT vs CC、TT vs CT+CC的OR值分别为1.13,1.95,1.11,1.85,95%CI=0.88~1.44,1.11~13.43,0.85~1.45,1.05~3.25。结论 IL-1αC889T多态性与AD的易感性相关。

    作者:熊文伶;孙爱平;李燕春;杨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vaspin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究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对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vasp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B组采用格列美脲治疗, C 组采用饮食运动疗法, D 组为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四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 ELISA )测定vaspin水平,同时分析其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2 h PG)、血脂等指标的关系,观察治疗前后A、B、C三组的vaspin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D组vaspin水平明显低于A组,男性患者的vaspin水平低于女性患者。治疗后, A组vaspin水平明显下降,B组无明显变化,C组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辛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能够有效控制血脂和胆固醇,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清vaspin水平。

    作者:虞建新;吴奇;周理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唐山市6年前后老年居家不出人群总体状况

    目的:了解居家不出( homebound)老年患者的6年前后的一般状况、躯体状况及心理状况,探讨老年人的自然转归情况。方法对唐山市5个社区确定为居家不出的老年人275例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基本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抑郁量表等测量该人群的身心状况等。结果与6年前比较,婚姻状况变化主要体现在丧偶,经济收入增高,对经济状况满意程度增高;同时日常生活能力、躯体变化、孤独感等呈恶化趋势(P<0.001)。结论在自然转归条件下,老年居家不出人群随年龄增长其日常生活能力、躯体状况恶化,心理状况在健康自评、孤独感方面恶化,应引起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乃至全社会的重视。

    作者:景丽伟;苏宇;邢凤梅;张超;吴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农村老年人对临终关怀认知及接受度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对临终关怀认知情况和接受度。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和临终关怀认知与接受度调查问卷,对开封市458名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认知情况较好的占2.6%,一般25.8%,较差71.6%;临终关怀接受度非常愿意1.8%,愿意10.0%,一般29.7%,不愿意41.9%,非常不愿意16.6%;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死亡态度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对临终关怀认知和接受度的主要因素( P<0.05)。结论农村老年人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接受度较低,发展农村临终关怀服务,广泛开展死亡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路雪芹;陈传波;魏艳艳;蔡芳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之间的相关。方法选择符合尿激酶溶栓适应证的ACI患者487例,均给予同样的尿激酶溶栓和基础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均进行血清MMP-9水平动态检测,30 d内有36例患者发生了溶栓后HT作为HT组;在未发生溶栓后HT的病例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非HT组;选择同期年龄和性别构成与两组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及临床预后。结果 HT组患者的男性、高龄、大面积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伴发因素显著高于非HT组( P<0.05);两组患者溶栓前的血清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 P<0.01);在溶栓前、溶栓后12 h及溶栓后第3、5、7、14天HT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和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HT组(P<0.01),HT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和 NIHSS 评分峰值在第3天;HT 组患者12个月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HT组(χ2=4.2197,P<0.05);HT组患者12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BI)明显低于非 HT组(t=6.0364,P<0.05)。结论血清MMP-9水平与脑梗死关系密切,溶栓前血清MMP-9高水平可有效预测溶栓后出血性转化,溶栓后中后期血清MMP-9高水平可以预测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常焕显;刘丽艳;王以翠;季晓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我国老年高血压特点及个体化治疗决策

    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1〕,我国≥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据此估计目前全国患病人数已达到2亿以上,其中老年人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病人数的60%~70%。高血压是导致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肾衰竭、主动脉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本文现就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临床特点及其流行特征和降压治疗的个体化作一综述。

    作者:徐艳;黄河浪;周建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亚硒酸钠预处理对Aβ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性作用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 Aβ)对 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以及亚硒酸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亚硒酸钠预处理组、亚硒酸钠预处理后损伤组、损伤组,观察细胞形态、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测定各组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率、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Aβ抑制 PC12细胞的分裂增殖,经过 Aβ作用24 h的 PC12细胞,其 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一定浓度亚硒酸钠预处理可有效地减轻Aβ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与Aβ损伤组相比亚硒酸钠预处理后 Aβ损伤组的细胞存活率增加、凋亡下降、GSH-Px活性增高、LDH漏出率、MDA含量下降。结论亚硒酸钠对Aβ引起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敏娟;李亚军;张蓓;石少亭;郭长江;折潇;张世俊;左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