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昶旭;川畑秀伸;王册
出血性转化( HT )是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常见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CT、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尤其是随着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广泛应用,能对HT进行早期诊断。 SWI能显示许多CT、常规MRI难以发现的微出血灶〔1〕。本研究探讨SWI在缺血性脑卒中HT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不同HT面积对临床转归的影响。
作者:陈莉;秦新月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不同年龄层次患者慢性泪囊炎进行鼻泪道逆行置管,手术效果存在差异。本研究观察鼻泪道逆行置管治疗老年患者慢性泪囊炎患者的疗效。
作者:杨卫华;方晖;韩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 ADR)发生率高,不仅降低其生活质量和增加医疗需求,而且增加死亡率。本研究探讨老年患者ADR危险因素。
作者:杨志伟;王琼;欧阳敏;蹇在金;刘幼硕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患病症状是否典型对于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方法选取锦州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符合条件的患者。用自制症状反应问卷调查,调查过程中有疑义选项由研究者负责解释,问卷当场收回。结果 AMI 患者的院前延误时间( PDT)平均时间是7.3 h,中位数时间是2.2 h。患者心肌受损时平均会出现4.55个症状。出现胸部压迫性疼痛或不适、大汗冒冷汗、呼吸困难症状时PDT会比出现其他症状明显缩短( P<0.05)。出现典型症状的 AMI 患者比不典型症状患者 PDT 明显缩短( P<0.05)。疼痛评分>6分的患者(75%)比评分≤6分的患者(25%)PDT明显缩短(P<0.05)。结论给予公众预防性干预,普及心脏病知识,提高对于AMI的认识,缩短患者延误时间,提高AMI救治率。
作者:高瑜;闫旭;张会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增殖活性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61例人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和29例正常腮腺组织中PCNA和 VEGF的表达。结果 VEGF、PCNA在正常腮腺组织与良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组中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良性组与恶性组间比较VEGF有显著差异(P<0.05),PC-NA则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在VEGF阳性表达病例中PCNA的表达随VEGF表达强度的升高而升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正常腮腺组织比较,VEGF及PCNA在良恶性腮腺多形性腺瘤中均呈高表达,恶性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良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相比 VEGF及 PCNA的阳性表达率更高。结论 VEGF和PCNA的表达可以作为腮腺判断腮腺多形性腺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杨重恒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五鹤续断多糖防治大鼠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和五鹤续断多糖组。复制DN大鼠模型,实验第8周统一处死大鼠,测定大鼠肾重/体重、血糖( BS)、血脂及肾功能。结果五鹤续断多糖能显著降低肾重/体重、血糖( BS)、血脂及改善肾功能。结论五鹤续断多糖具有防治DN的作用。
作者:王振富;钟灵;杨付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外科老年患者术后压力性溃疡( PU)的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普外科择期进行外科手术的2847例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生命体征指标,血液指标、血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等;采用修订版 Braden PU危险评估表对术前患者进行评分以及记录术中相关指标,采用单因素和逐步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对外科老年患者术后PU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干预措施。结果外科老年患者共有135例(4.98%)出现压疮,其中Ⅰ期104例(77.04%)、Ⅱ期30例(22.22%)、Ⅲ期1例(0.74%)。 PU组和非PU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空腹血糖、Braden评分、手术体位、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和住院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Braden评分、手术体位、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8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后标准化回归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Branden评分、手术体位、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是老年患者术后PU的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对策以降低术后PU的发生。
作者:鲁海蜃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糖尿病( DM)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25%~40%的DM患者终将发展成DM肾病( DN )。 DN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多数终末期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需要血液透析和肾移植。
作者:陈锐;聂海洋;陈锦英;朴春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 Aβ)对 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以及亚硒酸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亚硒酸钠预处理组、亚硒酸钠预处理后损伤组、损伤组,观察细胞形态、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测定各组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率、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Aβ抑制 PC12细胞的分裂增殖,经过 Aβ作用24 h的 PC12细胞,其 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一定浓度亚硒酸钠预处理可有效地减轻Aβ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与Aβ损伤组相比亚硒酸钠预处理后 Aβ损伤组的细胞存活率增加、凋亡下降、GSH-Px活性增高、LDH漏出率、MDA含量下降。结论亚硒酸钠对Aβ引起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敏娟;李亚军;张蓓;石少亭;郭长江;折潇;张世俊;左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患者嗅觉察觉和识别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制的“五味嗅觉测试液”对36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嗅觉察觉阈值和嗅觉识别阈值的检测,并与正常老年人对照,观察与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帕金森病患者均可出现嗅觉察觉阈值和识别阈值的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年龄、性别及病程不相关(P均>0.05),但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P<0.05),并随病情的加重而加重。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嗅觉功能有明显减退,嗅觉检测对于帕金森病的筛查和早期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霍丽涛;黄星会;吴庆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索转谷氨酰胺酶优化后老年豆奶粉对老年大鼠的衰老的影响。方法转谷氨酰胺酶对老年豆奶粉进行优化处理,然后测定优化后豆奶粉的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并对老年大鼠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浓度为200、40、8 mg/ml的市售老年豆奶粉,处理组给予200、40、8 mg/ml的转谷氨酰胺酶优化后老年豆奶粉。30 d后测全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及背部皮肤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结果改良后的老年豆奶粉在常规条件下溶解性增加,乳化性下降,乳化稳定性增加,改良后的老年豆奶粉可显著降低老年大鼠全血过氧化脂质含量,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并显著提高皮肤羟脯氨酸含量。结论转谷氨酰胺酶优化后的老年豆奶粉具有抗衰老作用。
作者:臧学丽;白羽;赵立飞;刘昊;张玉宇;陈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 CRC)组织中环氧化酶( COX)-2的表达。方法采用 RT-PCR 方法,从吉林省人民医院肛肠外科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 CRC手术标本50例中,分别测定伴淋巴结转移癌组织30例,未转移癌组织2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10例中 COX-2的表达水平。结果三组 COX-2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COX-2基因表达从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腺癌组织→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腺癌组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各个阶段两两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 COX-2在转移性CRC 中高表达,在其侵袭和转移的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可作为预测 CRC侵袭、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作者:孟韬;张大伟;刘林涛;吴娜;杨晓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逐年升高〔1〕,并有低龄化趋势。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是由血中过高的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髓质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管变性、萎缩、纤维化所致,它是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使其生活质量下降、丧失劳动能力和病死的主要环节。因此对尿酸性肾病更早期的诊断和早期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环节。本文探讨尿胱抑素( Cys-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肌酐( Scr)指标在高尿酸血症患者早期肾小管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艳霞;李晴;李布艳;谢志明;刘琳;高彩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评估经纤支镜或穿刺活检获得标本(小活检组织)中 Ki67的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该院68例因病情需要行纤支镜或穿刺活检并检测Ki67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阳性呈正相关(P<0.05),诊断灵敏度80%,特异度45.8%。结论小活检组织中Ki67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卢家奇;赵松;杨洋;齐宇;张春敭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城市老年人精神虚弱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某市65岁以上老年人349例,采用匿名自填式结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高龄、女性、受教育程度高、之前从事脑力劳动、离异或丧偶、对居住条件满意度低、子女照料时间少、对子女赡养满意度差、自评不健康、转一圈步数多可能是城市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水平与人口学、养老状况、躯体健康等因素关系密切。
作者:左群;刘辉;刘素平;陈首英;张宗光;李希良;张玉森;李胜博;朱越;李翠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对临终关怀认知情况和接受度。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和临终关怀认知与接受度调查问卷,对开封市458名农村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认知情况较好的占2.6%,一般25.8%,较差71.6%;临终关怀接受度非常愿意1.8%,愿意10.0%,一般29.7%,不愿意41.9%,非常不愿意16.6%;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死亡态度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对临终关怀认知和接受度的主要因素( P<0.05)。结论农村老年人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接受度较低,发展农村临终关怀服务,广泛开展死亡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路雪芹;陈传波;魏艳艳;蔡芳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动脉粥样型硬化有较多的危险因素。但近年国内外逐渐转而研究同型半胱氨酸( Hcy )与动脉粥样型硬化的关系,亦取得了一定成就〔1〕。研究〔2〕证实,Hcy浓度水平上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国外有个别文献提及血清尿酸( UA)水平的上升和颈动脉内膜的增厚有一定联系〔3〕,但对于Hcy、UA水平和动脉粥样型硬化及狭窄的关系研究较少,为对其加以分析,本文做出相应的研究,并从中得到了一些结论。
作者:刘睦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比较正常动物下腔静脉和老龄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下腔静脉的蠕变特性。方法在日本岛津电子万能实验机上,对正常和病态各10个试样进行蠕变实验。蠕变实验应力增加速度为0.01 Mpa/s,设定时间为7200 s,采集100个数据,以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结果正常对照组试样7200 s蠕变量为7.04%,模型组试样7200 s蠕变量为4.94%,蠕变曲线是以指数关系变化的。结论老龄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对下腔静脉蠕变特性具有一定影响。
作者:侯旭晖;杨松柏;尹健;张静菊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生物学特性、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肝星状细胞培养后分成空白对照组;罗格列酮组;GW9662阻断组;罗格列酮+GW9662组。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同时检测脂联素、PPARγm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罗格列酮组的肝星状细胞增殖率较其他组明显减弱( P<0.01),脂联素、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量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1);且脂联素、PPARγ表达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1)。结论 PPARγ能上调脂联素的表达,抑制 HSC 增殖,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
作者:车媛梅;张一;应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C-反应蛋白(CRP)、营养状态与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 MHD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 CRP、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体质量指数(BMI)、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以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分析CRP水平与营养不良及感染的关系。结果感染组患者CRP明显高于非感染组(t=18.40,P<0.05);感染组患者的 TSF、BMI、ALB、PA、TF、Hb 等指标均低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40、t=18.01、t=8.30、t=3.38、t=16.26、t=2.23、t=4.96、t=21.60,均P<0.05);感染者患者EPO用量高于非感染组(t=21.60,P<0.05);CRP水平与 TSF、BMI、ALB、PA、TF以及Hb呈负相关(r=-3.56、r=-3.12、r=-4.35、r=-5.16、r=-4.23、r=-4.06,均 P<0.05),CRP 白与 EPO 用量呈正相关(r=1.37,P<0.05)。结论尿毒症MHD患者CRP水平可反映患者营养不良及感染的状态,CRP与营养不良和贫血指标呈负相关。
作者:刘法芹;李述真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