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调节焦虑障碍免疫功能紊乱的机制

黄文琴;周奇志;余曙光;蔡定均;何薇;张潇丹

关键词:针刺, 焦虑障碍, 免疫功能
摘要: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 DSM-5)》诊断标准,焦虑障碍( AD)是指过度的恐惧和焦虑,及相关行为障碍为特点的病症,它的亚型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 GAD )、惊恐障碍( PD)等〔1〕。该病发病极为常见,据新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山东、浙江、青海、甘肃四省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为5.6%〔2〕。AD不仅可以削弱患者的工作效率、生活能力,而且可导致中度至严重伤残〔1〕。目前认为,情绪的紊乱还可导致免疫系统的损伤〔3〕。针刺已广泛地用于 AD的临床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效果〔4,5〕。研究证明,针刺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良好、整体调整作用〔6〕,且对AD免疫功能的损伤也体现出调整优势〔3〕。在以往报道中,针灸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文献颇丰,但在调节AD免疫功能紊乱方面报道零星,为此,本文就有关焦虑障碍的免疫功能紊乱、针灸调节机体免疫和AD免疫功能紊乱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探讨针刺对AD免疫功能紊乱的调节机制。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脏疾病的活检病理分析

    肝脏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较高,传统的诊断包括血清酶学、病毒标志物和超声、CT等影像学方法。近年来,随着介入超声技术的发展,肝脏穿刺组织活检已成为肝脏疾病病理诊断、评估疗效和预后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分析了肝穿刺病例的病理特点。

    作者:陈阳;陈京;张尉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齐墩果酸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 Caspase)-9、Smac/DIABLO、细胞色素C( Cyt-c)和线粒体凋亡诱导蛋白( Bid)表达及齐墩果酸( OA)对HL-60细胞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细胞分瓶培养,实验设空白对照组和12、24、48 h的OA用药组,收集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线粒体蛋白和去线粒体细胞浆蛋白,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Caspase-9、Bid、Smac/DIABLO和Cyt-c的表达。结果OA引起HL-60细胞质中Cyt-c和Smac/DIABLO含量增加,并引起Caspase-9的激活,线粒体Bid蛋白含量增加。结论 OA可以通过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诱导HL-60细胞凋亡。

    作者:杨玉;商宇;陈珏晓;徐鹏;卢晓潇;孙志博;张丽;邵文武;张鹏霞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超声胃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诊断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黏膜下肿物( SMT)是内镜检查中所见的常见疾病,虽然其性质、来源不同,但内镜下均为表面光滑的隆起性病变,常规内镜无法确定肿物的来源和性质。目前,超声胃镜是诊断SMT的首选方法,尤其对于<0.5 cm的肿瘤,超声内镜能够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的层次,显示消化道毗邻脏器和组织的情况,明确隆起性病变的起源层次,并根据其起源层次及回声特点,初步明确病变性质,鉴别病变来源〔1〕。本文主要探讨超声胃镜在上消化道SMT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中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丽;鲍晓蕾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鼻泪管逆行置管治疗老年慢性泪囊炎48例

    不同年龄层次患者慢性泪囊炎进行鼻泪道逆行置管,手术效果存在差异。本研究观察鼻泪道逆行置管治疗老年患者慢性泪囊炎患者的疗效。

    作者:杨卫华;方晖;韩伟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

    1病历摘要患者,男,50岁,因胸闷、气短、呼吸困难3年,加重2个月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查体:血压(BP)110/80 mmHg,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率10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额外心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浮肿。心电图示:左室肥厚, V4~V6 T 波倒置。心脏彩超示:左房径( LA )38.6 mm,左室径(LV)76.1 mm,射血分数(EF)30%,左心增大,二尖瓣轻度反流,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测值减低,心尖段窦状间隙明显增宽,但非致密化心肌与致密化心肌比值等于1。心脏( MR)灌注:左心房、左心室增大,亮血序列左心室前侧壁心肌变薄,心室肌可见粗大、紊乱的肌小梁结构,小梁间可见深陷的隐窝,呈“海绵样”改变,( CINE)隐窝内血液同心腔相同。 CINE运动分析示左心室前、侧及下后壁收缩期搏动略减弱。余各心腔形态大小正常,各心肌节段信号均匀,厚度未见异常。心肌灌注分析:首过灌注左心室壁未见灌注缺损区,且强化均匀;延迟强化左心室侧壁心肌内近中线部分可见斑片状高信号影,边缘模糊。余心肌未见异常灌注及延迟强化。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 NVM)。给予患者强心、利尿、减轻心脏负荷、延缓心室重构、抗凝、对症治疗。入院治疗15 d,患者胸闷、呼吸困难明显改善,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嘱咐患者长期口服延缓心室重构及抗凝药物(美托洛尔、依那普利、螺内酯、华法林)。

    作者:赵绮旎;姜红芳;马鸿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磁敏感成像在检测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中的应用

    出血性转化( HT )是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常见并发症之一,早期发现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CT、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尤其是随着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广泛应用,能对HT进行早期诊断。 SWI能显示许多CT、常规MRI难以发现的微出血灶〔1〕。本研究探讨SWI在缺血性脑卒中HT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不同HT面积对临床转归的影响。

    作者:陈莉;秦新月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老年人根面龋的病因及预防方法

    根面龋是导致失牙的主要病因之一。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1〕显示,全国65~74岁老年人患龋率为98.4%,根龋患病率为63.6%。本文探讨根面龋的病因及预防方法。

    作者:赵红征;马民;赵兵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乳腺钼靶X射线摄片联合血清CA15-3、CEA和OPN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片与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和骨桥蛋白(OPN)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比较4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研究组)及同期4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 CA15-3、CEA、OPN水平和乳腺钼靶X线征象检测结果,并比较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阳性率。结果研究组血清CA15-3、CEA、OP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乳腺钼靶X线片及血清CA15-3、CEA和OPN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CA15-3、CEA、OPN和钼靶X线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较单独检测有显著提高( 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血清 CA15-3、CEA、OPN 联合检测和钼靶 X线片检查可提高其阳性检出率,对早期诊断、治疗和监视、随访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新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Ki67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估经纤支镜或穿刺活检获得标本(小活检组织)中 Ki67的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该院68例因病情需要行纤支镜或穿刺活检并检测Ki67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阳性呈正相关(P<0.05),诊断灵敏度80%,特异度45.8%。结论小活检组织中Ki67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卢家奇;赵松;杨洋;齐宇;张春敭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老年性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临床研究进展

    随着降糖药物的广泛使用,低血糖已经成为糖尿病( DM)治疗过程中常见的、较为严重的不良事件〔1〕。老年DM患者由于机体的生理特点,更容易发生低血糖。陈名道等〔2〕调查显示年龄≥60岁的DM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60岁DM患者。若诊断不准确或诊断延迟,可诱发心脑血管意外,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伤,危及患者生命〔3〕。

    作者:戎小焕;谢晓娜;李菲;高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老年骨科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骨科手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有助于稳定生命体征、缓解应激反应。硬膜外麻醉是常用的麻醉方法,麻醉药物进入硬膜外间隙,具有术中仍能持续给药的优势。但是该麻醉方式存在阻滞效果不完全,且麻醉药物用量较大,在应用于老年患者的骨科手术时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蛛网膜下隙麻醉(腰麻)是另一类椎管内麻醉的方法,阻滞效果十分确切,与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能够发挥各自优势〔2〕。本文分析老年骨科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高喜文;段强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肠淋巴液在失血性休克后血液流变性异常中的作用

    各种原因引起的快速、大量失血,进而导致的失血性休克,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甚至多器官衰竭( MOF)的重要因素之一〔1〕。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休克后血液流变学事件,引起的组织低灌注、顽固性低血压是MOF发生的关键环节〔2〕,成为休克临床救治的关键靶点;失血性休克后血液流变性的异常主要表现在:早期降低、晚期升高的血黏度,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和聚集性增高及红细胞的结构损伤,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早期增强及随后的血液高凝和微血栓形成,白细胞的黏附性增加等〔3〕。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淋巴系统在失血性休克〔4〕、失血-脂多糖二次打击〔5〕、急性胰腺炎〔6〕、肠缺血再灌注损伤〔7〕等危重病理过程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肠淋巴液是重要器官损伤的关键因素〔8,9〕。鉴于血液流变性在休克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作用,本文重点阐述肠淋巴液在失血性休克后血液流变性异常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雷慧;蒋芙蓉;苑建兵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系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该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系统康复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8 w分别采用中文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MMSE)、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 FMA)和脑卒中影响量表( SIS)进行认知功能、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比较。结果两组治疗4、8 w时MMSE评分、FMA评分和S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4、8 w时观察组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系统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商敏;王玉凤;杨凤梅;刘雨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中等强度上坡运动对去势大鼠椎体骨质疏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等强度上坡运动对去势大鼠椎体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将48只3月龄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假手术组、、雌激素组和运动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附近一团脂肪,其余组均切除双侧卵巢。术后按不同要求灌胃给药或运动,于第12周末处死大鼠,对各组大鼠第3腰椎行生物力学性能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运动组结构力学指标和材料力学指标均明显提高( P<0.05或P<0.01),与雌激素组比较,运动组结构力学指标和材料力学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P>0.05)。结论中等强度上坡运动能减少去势大鼠椎体骨量丢失,减缓骨质量的降低速度,可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

    作者:余根秀;刘建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脑出血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脑出血( ICH)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约占所有脑卒中的10%~20%〔1〕,具有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等特点〔2〕,ICH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其次为脑动脉硬化、动-静脉畸形、淀粉样血管病、血液病、抗凝或溶栓治疗、梗死后ICH等。 ICH的治疗方法有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恢复期的康复治疗,治疗方案的正确选取与否对患者的预后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作者:霍春青;李芳芳;李爱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p73基因不同异构体模式对U2 OS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骨髓瘤细胞中p73不同异构体表达模式对该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化学合成的针对p53的siRNA序列转染至U2OS细胞,建立 U2OS-p53细胞,以 Western 印迹法检测转染效率。采用溶剂对照、5、10、20、6和40μmol/L 的顺铂处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U2OS-p53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U2OS-p53细胞的生长率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U2OS-p53细胞凋亡变化情况,采用 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U2OS-p53细胞中TAp73、DNp73、Bax和Bcl-2的蛋白水平。结果顺铂处理显著降低了U2OS-p53细胞生长率(P<0.01),促进了U2OS-p53细胞凋亡水平(P<0.01);TAp73和DNp7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 TAp73的升高趋势强于 DNp73,使得 TAp73/DNp73蛋白表达比显著升高(P<0.01);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但Bcl-2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P<0.01),使得 Bax/Bcl-2比值随之显著升高(P<0.01)。结论TAp73/DNp73比值的增加可显著提高U2OS-p53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p73不同异构体表达模式将有可能作为骨髓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刘军;肖军;张山锋;毛唯;杨钟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姜黄素联合奥沙利铂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作用

    目的:观察姜黄素联合奥沙利铂增强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抑制及杀伤作用,并探讨其与 Fas蛋白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姜黄素和奥沙利铂单独或联合作用于BGC-823胃癌细胞,分别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检测 BGC-823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Fas蛋白表达及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酶活性变化。结果姜黄素和奥沙利铂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联合作用组显著高于单独用药组;两药均可增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率,联合作用组显著高于单独用药组;两药均可增强 Fas蛋白表达。联合作用组显著高于单独用药组;两药均可增强Caspase-3酶活性,联合作用组显著高于单独用药组。结论姜黄素联合奥沙利铂可显著增强对BGC823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可增强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as蛋白的表达、增强Caspase-3活性有关。

    作者:韩金荣;罗强;刘华;孙黎;张林西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肝癌患者微创治疗前后血清AFP、SF、DCP水平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微创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血清铁蛋白(SF)和γ-羧基凝血酶原(DCP)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收录了43例HCC患者,其中包括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患者24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的患者19例,分别于术前2 d及术后7 d测定血清AFP、SF和DCP的值,用酶联免疫法检测DCP的值,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SF、AFP的值。将患者治疗前血清 AFP、SF和DCP的值作为基线,以变化50%作为分组标准,分为术后AFP、SF和DCP的值下降超过50%组( A1、B1和C1组),术后AFP、SF和DCP的值升高及降低变化在50%范围以内组( A2、B2和C2组),分别比较A1和A2、B1和B2、C1和C2之间的总生存时间( OS)。结果43例患者中,有22例术后血清AFP值下降超过50%,25例术后血清SF值下降超过50%,25例术后血清DCP值下降超过50%。平均随访(20.26±6.50)个月, A1组 OS明显长于A2组(P<0.05);C1组明显长于C2组(P<0.05);B1组和B2组的OS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HCC 患者微创治疗前后血清 AFP和DCP水平的变化对判断HCC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临床参考价值。作为影响HCC患者术后的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巍;温春阳;王爱平;董岚;陈倩;王瑶;孙亚臣;郝锐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日本急救直升机制度及启示

    关于日本急救直升机制度,国内学者已有较详细的介绍〔1〕。但过去的研究对于制度背景的介绍还留有余地。近日本地域医疗制度因为急救直升机的引入而发生了很大变动,在经历东北部大震灾之后,急救直升机制度在地域医疗体系中的定位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关于直升机与医疗救助的研究论文相继发表〔2〕,政府机构也在积极举办相关研讨会,持续引进国外的经验〔3〕。在医学界和医疗实务界,对于急救直升机的作用没有异议,但是在某些政策研究领域诸如急救直升机管辖权整合、是否会成为富人特权及急救直升机的费用如何支付等问题上仍存有较大的争议。本文将通过这些问题对比我国研究现状进行研究,以期在制度完善过程中得到一些启示。

    作者:霍昶旭;川畑秀伸;王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胸腔内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对老年恶性胸水患者胸腔积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胸腔内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对老年恶性胸水患者胸腔积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影响。方法84例肺癌合并恶性胸水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将胸腔积液排出,对照组采用胸腔注射顺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管内皮抑素治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评分( Karnofsky评分)及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ELISA法测定胸腔积液VEGF、EGFR水平。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95.24%)与对照组(76.19%),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EGF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血管内皮抑制素能有效抑制肺癌合并恶性胸水患者VEGF、EGFR水平,改善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燕;赵君慧;骆玉霜;李国元;李佳艺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