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涛;夏中元;苏娃婷;李维;唐玲华;吴洋;江莹
目前,血清癌抗原125( CA125)是应用多、广的卵巢恶性肿瘤的标志物,但是对于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敏感性不高,而在一些良性疾病如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中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人附睾蛋白(HE)4是一种新发现的肿瘤标记物,在卵巢恶性肿瘤中含量很高,但是在卵巢良性组织中含量很低,在绝经和未绝经女性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卵巢癌的早期也有很高的敏感性〔1〕。本研究旨在研究HE4、CA125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以及术前、术后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杨丽萍;李会影;任淑敏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体育活动对老年人身体功能的影响情况及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方法西安老年人480例随机分为两个年龄段组,分别男、女60~64岁,男、女65岁以上,每组120例。按中国老年人体质调研《检测细则》和《验收细则》的要求进行体质测试。结果①西安市老年人能经常性坚持体育锻炼的人接近1/3,偶尔参加一些锻炼的约为1/2。其中女性不参加体育健身近1/4;不参加体育健身的主要原因是社区健身设施匮乏(64.3%)、健身场所离住宅远、不方便(53.1%)。②西安市老年人每天参加锻炼的时间在30 min左右的占48.3%,60 min 28.8%,60 min以上18.7%,还有极少部分的老年人每天锻炼时间在15 min以内。锻炼频率每周1~2次的占22.7%,3~4次65.3%,5~6次10.7%。③知道并清楚健身意义的占83.2%,知道但是不是很了解的13.6%,不了解的3.2%,另外,女性不了解健身意义的比例高于男性;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不了解健身意义的比例高于60~64岁。④西安市老年人以散步、慢跑占主要形式。结论老年人的柔韧素质、平衡能力、神经肌肉系统的反应和动作的综合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女性承担的家务较多,早晨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作者:魏文;闫斌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树突细胞( TIDC) CD83和促凋亡蛋白Smac在食管鳞癌( 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78例ESCC石蜡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8例ESCC、24例正常食管黏膜中TIDC和Smac表达。结果 ESCC组织中CD83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的表达量(P<0.05);Smac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的表达量(P<0.01);CD83表达量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Smac表达量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1);CD83和 smac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ESCC组织中TIDC的CD83表达量反映ESCC局部免疫状态,CD83和促凋亡蛋白Smac在E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作者:王雷;单保恩;刘亮;孟宪利;王士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患者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长期疲劳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连续治疗的193例AMI患者,记录一般资料,均追踪随访1年以评价疲劳水平和焦虑、抑郁水平。结果119例(61.7%)有不同程度的疲劳,其中70例(36.3%)为轻度疲劳,35例(18.1%)中度,14例(7.3%)重度。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Killip分级和抑郁是影响 AMI患者疲劳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 AMI幸存者长期存在疲劳现象,女性患者、Killip分级较高的患者和抑郁水平较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中重度疲劳,这有助于识别中重度疲劳的高危人群和制定疲劳的干预策略。
作者:金枝;滕智敏;豆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了解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及其下肢平衡能力。方法随机调查石家庄市60~90岁1667例老年人过去一年中跌倒情况;并对82例老年女性和80例青年女性进行了闭眼单脚站立、身体活动幅度、足底压力测试。结果老年跌倒发生率为27.11%(452例);老年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身体活动幅度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老年组左足除第1跖骨外的其他9个区域峰值压力均显著小于青年组(P<0.05),右足除第2~5趾骨、第1跖骨外的其他8个区域峰值压力均显著小于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人因年龄的增加身体各器官、各系统功能逐步老化,肌肉力量也随之下降,下肢运动能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迅速降低,跌倒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作者:李长虹;李立;李壮志;陈玉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能否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起到对老龄脓毒症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 CLP)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72只雄性昆明小白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 sham 组)、脓毒症组( CLP组)、青蒿琥酯干预组( ART组)、HO-1抑制剂组( ZnPP组),各组按术后6 h、12 h、24 h 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上述时间点处死小鼠,分时项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采用Western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24 h亚组肝组织HO-1表达水平,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24 h亚组肝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CLP组小鼠血清 ALT、AST水平升高(P<0.05);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中HO-1水平表达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与 CLP组相比,ART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清TNF-α、IL-6水平下降(P<0.05);肝组织 HO-1水平表达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ZnPP组与ART组相比,血清ALT、AST水平升高(P<0.05);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中HO-1表达水平下降(P<0.05);肝脏病理损伤明显。结论青蒿琥酯可以通过上调HO-1减轻老龄脓毒症小鼠急性肝损伤。
作者:曹天辉;费东生;潘尚哈;廉志远;桂明国;赵鸣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 IL-6)在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87例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入院患者,年龄61~92岁,67例门诊骨密度(BMD)正常的健康人,年龄50~60岁,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10 ml,取血清检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 sIL-6)、骨钙素( BGP)、碱性磷酸酶(AKP)、钙(Ca)、磷(P)等指标,同时测定腰椎及股骨颈BMD。结果研究对象BMD随年龄增加逐年下降。 IL-6在 BMD正常人群中变化差异不明显,但均有随年龄增加和BMD值降低而上升的趋势,和BMD呈明显负相关。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BGP和AKP含量明显高于BMD正常的健康人,血钙、血磷水平各组变化不大。结论随着年龄增加,BMD逐年下降,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血清L-6R明显升高,并促进骨吸收增加,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
作者:方秀统;李洋;于方;陈国强;俞猛;王立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豫北太行山区老年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和分布情况。方法全部体检者均由专业的超声医师进行彩超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技术观察甲状腺内部回声、边界等,发现结节时,同时记录结节周边及内部血流等情况。结果25668例体检者中共检出甲状腺结节12494例,检出率为48.68%。男性患病率39.20%,女性患病率56.79%。全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教师患病率高(55.93%),其次为工人及职员52.86%,政府工作人员48.35%,私营业主41.20%,自由职业及其他36.51%。结论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定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与职业可能有相关性。
作者:李玲玲;杨建锋;王晓燕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厚朴酚对急性肺损伤( ALI)大鼠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1β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ALI组(10只)、厚朴酚低剂量组(4μg/kg,10只)和厚朴酚高剂量组(8μg/kg,10只)。腹腔注射脂多糖( LPS)10 mg/kg 2 ml建立ALI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组于制模前30 min 腹腔注射厚朴酚;每组于6、12、24 h 3个时间点取血,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于制模后24 h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并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行HE染色并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I组TNF-α、IL-1β含量6、12、24 h明显升高(P<0.01);与ALI组比较,厚朴酚组TNF-α、IL-1β含量6、12、24 h即明显下降(P<0.01),两治疗组间炎症介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HE染色提示,厚朴酚干预组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好转。结论厚朴酚可下调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对脓毒症ALI大鼠的肺组织有抗炎作用。
作者:王雪冰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前列腺癌在老年男性恶性肿瘤的发生率约30%〔1〕。临床上,对前列腺癌早期筛查主要依赖于直肠指诊( DRE)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测定,终确诊主要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CT和磁共振成像( MRI)在前列腺癌的定性诊断、定位诊断、确定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方面至关重要〔2,3〕。本文旨在发现在两种影像图像中,对前列腺癌征象的相对敏感度,进而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江晓勇;王德顺;林建军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检测CD24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Elivision法)检测66例喉癌组织中 CD2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24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24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CD24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型、组织学分级无关,而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正相关;CD24是影响喉癌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D24可能提示喉癌发展的恶性进程,其高表达提示喉癌患者预后不良,有望成为一个新的相对独立的预后预测指标。
作者:庄黎明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患者主要以外周血小板单系减少伴或不伴有出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1〕。糖皮质激素等一线治疗对多数患者可产生较好的疗效,但仍约有20%~40%的患者表现为对各种治疗无反应,因此难治/复发性ITP 是目前临床医师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孢素A(CsA)是近年来应用于治疗各种免疫性疾病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小剂量CsA 治疗难治/复发性ITP 具有一定的疗效〔2〕。本文分析小剂量CsA 治疗难治/复发性ITP 患者的临床资料。
作者:石雨薇;陈瑢;丁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SCAP)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6例SCAP患者分为激素组46例和非激素组50例,两组均根据痰液及血液病原学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情况、临床指标改善时间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抗生素使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血氧分压(PaO2)升高10 mmHg时间明显低于非激素组,住院时间明显高于非激素组( P<0.05);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减轻时间、气急减轻时间及啰音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二重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激素组(P<0.05);两组病死率及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CAP治疗中使用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改善患者氧合功能,但不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降低病死率,且增加了患者二重感染发生率。
作者:童国强;罗于琳;王熠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HDF)、腹膜透析(PD)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老年尿毒症皮肤瘙痒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HD组(33例)、联合组(33例)、PD组(34例),在初次透析前后、透析后1、2个月记录患者皮肤瘙痒评分,并检测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PTH)、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透析2个月后比较三组对皮肤瘙痒症的疗效。结果联合组和PD组透析2个月后β2-MG水平、iPTH水平、瘙痒症评分明显低于HD组(P<0.05)。 PD组透析2个月后β2-MG水平低于联合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D组透析2月后iPTH水平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 PD组透析2个月后评分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 PD组、联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HD组(P<0.05);PD组有效率高于联合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与腹膜透析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全段PTH、β2-MG水平,缓解患者瘙痒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燕林;安海文;刘琳娜;黄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在我国死于脑血管病患者多于心脏病及癌症,居三大死因首位〔1〕。现代医学治疗急性脑梗死局限于溶栓、抗血小板、抗凝等方法,对患者预后较差。中医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其独特见解,其认为痰瘀互结是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发病诱因,贯穿着疾病的始终。这为临床确立痰瘀同治的基本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近几年,化痰逐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在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在消除急性脑梗死发病诱因方面也取得一定进展〔2,3〕。笔者将从化痰逐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临床研究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刘抒雯;刘敬霞;任非非;李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双侧同期全膝关节置换和单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入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双侧组(58例)患者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单侧组(54例)患者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大小与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在两组美国特种处科医院膝关节评价( HSS)评分比较中,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与单膝关节置换病人相比,前者效果相对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在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观察指标对比方面,3 d 内体温变化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比总引流量、血红蛋白变化值(ΔHb)、红细胞压积变化值(ΔHct),双侧组指标均高于单侧组(P<0.05)。经手术治疗后,两组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1例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病人出现切口愈合状况不佳,1例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切口出现脂肪液化,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同期膝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优于单膝置换术,HSS评分好,并发症发病率相对较低,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徐飞;吕永明;宋莺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小鼠颅脑损伤后P53随时间的变化。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10组,采用手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分别于术后2、8、24 h、1、3、6、9、12、16 d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的表达变化,采用 CMIAS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神经细胞内平均灰度值。结果 P53在脑缺氧8 h后表达增高,且随时间延长表达持续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53在小鼠脑缺氧后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很可能对颅脑损伤后修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刚;李畅;曹雅东;任强;陈为龙;朱海超;卢英强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肿瘤出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C表达及与喉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观察60例苏木素-伊红( HE)染色喉癌组织中肿瘤出芽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相应喉癌组织中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喉癌组织中肿瘤出芽检出率58.33%,肿瘤出芽预测喉癌淋巴结转移灵敏度90.91%,VEGF-C在喉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68.33%,肿瘤出芽与喉鳞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肿瘤出芽及VEGF-C表达符合率73.33%。肿瘤出芽及 VEGF-C与喉癌组织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分型、有无吸烟史、肿瘤大小、性别及年龄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出芽及VEGF-C在喉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该检测及蛋白表达量水平可作为喉癌淋巴结转移的预判指标。
作者:高立生;高珊;霍峰;宋有鑫;齐志伟;毕静;徐勤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氯离子通道阻断剂5-硝基-2-(3-苯丙胺)-苯甲酸(NPPB)对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生长的影响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分析NPPB对C6细胞生长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Bax、Bcl-2及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0、80、160μmol/L NPPB作用12、24 h时,能明显促进C6细胞的生长(P<0.05),但40、80、160μmol/L NPPB作用48 h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且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80、160μmol/L NPPB 作用后 Bax 蛋白、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80、160μmol/L NPPB作用后Bcl-2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5);160μmol/L NPPB作用后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 NPPB可能是通过上调Bax水平,下调Bcl-2的水平,使Bax/Bcl-2比值升高后促使Caspase-3蛋白激活,进而诱导C6细胞凋亡发挥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作者:纪朋艳;田晶;任旷;王艳春;齐玲;刘晓阳 刊期: 2014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5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系统的早期康复指导,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的术后活动状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主观感受、心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不会对患者心绞痛发作及心脏功能的恢复造成影响,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梁欣;杨蓉;何翠竹;苏斐;王艳微 刊期: 2014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