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脂联素与老年抑郁症的关系

毛宁;徐聪;崔明湖;姜兴岳;刘新疆;狄宁宁;房俊芳;王滨

关键词:抑郁症, 脂联素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其与情绪指标及认知水平的关系。方法抑郁症组47例,对照组51例,采用 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严重程度,剑桥认知检查(CAMCOG)、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其认知情况。结果抑郁症组脂联素(55364.16±5385.24)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64260.97±4326.67)pg/ml(P<0.001);抑郁症组脂联素水平与HAMD评分(r=-0.59,P<0.001)及体重指数(BMI,r=-0.42,P<0.001)显著负相关,与 CAMCOG(r=0.34,P<0.01)、MMSE(r=0.20,P<0.05)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脂联素可能是反映抑郁症严重程度的新的生物标志,可能与抑郁症发病机制有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皮质激素在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SCAP)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6例SCAP患者分为激素组46例和非激素组50例,两组均根据痰液及血液病原学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情况、临床指标改善时间以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抗生素使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血氧分压(PaO2)升高10 mmHg时间明显低于非激素组,住院时间明显高于非激素组( P<0.05);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减轻时间、气急减轻时间及啰音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二重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激素组(P<0.05);两组病死率及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CAP治疗中使用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改善患者氧合功能,但不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降低病死率,且增加了患者二重感染发生率。

    作者:童国强;罗于琳;王熠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中频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肩痛的疗效

    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3〕。如未经干预治疗,疼痛可迅速加重,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使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相对于目前的治疗手段疗程长、见效慢,我科采用中频治疗仪配合治疗,疗效明显。

    作者:庞延红;王政医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糖化血红蛋白季节性变异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的季节性变异。方法收集济南市中心医院2008~2011年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血清HbA1c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HbA1c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异(P<0.01),冬季(12、1、2月)高,夏季(6、7、8月)低;2008年,12、2月高,8月低,2009、2010年,1、2月高,8、9月低,2011年,2、1月高,8月低。除了老年人,中青年人 HbA1c无显著性别差异(P>0.05)。在老年人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各年龄段HbA1c白进行比较,老年人明显低于中青年人(P<0.05);青年与中年人之间HbA1c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HbA1c与季节、年龄、性别均有关(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050,-0.068,-0.040;P均为0.000)。结论 HbA1c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异,在寒冷的季节高,温暖的季节低。季节、年龄、性别成为影响HbA1 c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梅;逄曙光;曲志萍;段光兰;孙咏梅;马静静;李友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血管紧张素原基因T704 C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T704C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AGT基因T704C基因型检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携带野生TT基因型的ACI患病率为7.92%,突变纯合子CC基因型的ACI患病率为32.95%,其患病风险增加了5.15倍(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患病率不同(P<0.05);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按性别分层后,男性人群中,与携带野生TT基因型的人群相比,携带突变CC基因型的ACI患病风险增高了3.46倍;而女性人群中,患病风险增高了15.94倍;按年龄分层后,在<65岁的人群中,与携带野生 TT基因型的人群相比,携带突变 CC基因型人群 ACI患病风险增高了3.34倍;而在≥65岁人群中其风险增加6.49倍。结论 AGT基因T704C多态性可能与ACI的发病风险有关,AGT基因多态性对ACI发病的影响随年龄、性别的不同而不同。

    作者:李宏芬;沈志霞;王颖杰;顔秉政;刘子洪;安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 MVD)治疗老年面肌痉挛( HFS)患者的疗效与临床评价。方法选取老年 HFS患者47例,非老年 HFS患者256例,均进行MV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2年复发患者。结果老年组患者 MVD 总有效率(45例,95.74%)、住院时间〔(10.24±3.18)d〕和并发症发生率(6例,12.77%)与非老年组总有效率(248例,96.88%)、住院时间〔(9.64±2.57)d〕和并发症发生率(28例,10.9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2年复发率(复发8例,17.78%)与非老年组(复发49例,20.0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D对老年HFS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与年轻人并没有差异,可作为老年HFS的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刘增良;于海明;王军;伊超;李泗安;刘洋;刘兴权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 NTX)的表达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35例骨转移乳腺癌患者,33例非骨转移晚期乳腺癌患者,30例健康人,分别应用ELISA法测定尿液中 NTX含量,骨转移患者治疗后再次收集尿液标本测定NTX含量。结果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尿NTX含量明显升高,通过有效治疗后下降治疗前尿NTX含量与骨转移负荷、疼痛程度相关,治疗有效的患者骨相关不良事件( SREs)的发生率为20.7%,而治疗无效的患者SREs的发生率高达66.7%,治疗前尿NTX高水平是骨相关不良事件及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结论采用尿NTX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疗效监测,骨相关不良事件及生存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晶;柳影;吴春娇;程颖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小剂量环孢素治疗难治/复发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获得性出血性疾病,患者主要以外周血小板单系减少伴或不伴有出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1〕。糖皮质激素等一线治疗对多数患者可产生较好的疗效,但仍约有20%~40%的患者表现为对各种治疗无反应,因此难治/复发性ITP 是目前临床医师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孢素A(CsA)是近年来应用于治疗各种免疫性疾病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小剂量CsA 治疗难治/复发性ITP 具有一定的疗效〔2〕。本文分析小剂量CsA 治疗难治/复发性ITP 患者的临床资料。

    作者:石雨薇;陈瑢;丁莉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慢性疾病与住院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偏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疾病对住院老年人餐后低血压( PPH)的影响。方法餐前15 min测1次血压为餐前血压,进第1口饭开始计时,20、40、60、90、120 min各测血压1次,以餐后血压变化大值为餐后血压,将患者分高血压组与无高血压组;餐前高血压〔收缩压( SBP)≥140和(或)舒张压( DBP)≥90 mmHg〕者与餐前血压正常者;服用降压药者与未用降压药者。并将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心功能、脑卒中、肾脏疾病、下肢静脉曲张、营养不良、服用降压药、年龄等因素对餐后血压变化情况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早、中、晚餐发生PPH的人数分别为82、61、54例,3组差异显著(P=0.005);餐后20、40、60、90、120 min发生PPH的人数分别为74、95、112、103、99例,5组差异显著(P=0.001);餐前高血压者与餐前血压正常者早中晚餐餐后 SBP变化大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早餐SBP变化大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6);偏相关分析显示:早餐后SBP变化大值与肾功能、服用降压药相关(r=0.189、-0.180,P=0.035、0.044),晚餐后 SBP变化大值与冠心病相关(r=0.185,P=0.039);早餐DBP变化大值与年龄相关(r=0.580,P=0.000);晚餐后 SBP变化大值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r=0.194,P=0.030)。结论早餐及餐后60~90 min易发生PPH,餐前高血压患者餐后血压下降幅度较大,PPH与冠心病、肾功能、原发性高血压、服用降压药物及年龄有关。

    作者:刘学员;唐伟雄;黄心元;唐慧明;周锦池;卢水焕;赵蕾;李水晴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对重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重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收治的7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血浆置换术;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煎剂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 w 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疗效比较,并与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正常组)比较。结果治疗前对照、观察两组CD+3、CD+4、CD+8比较无显著差异,且较正常组降低;治疗后对照、观察两组CD+3、CD+4、CD+8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显著升高,其中观察组 CD+3、CD+4与C组接近;总有效率观察组80.6%,对照组5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大黄灌肠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覃雪英;陆启峰;覃后继;黄美金;陆春雷;丘海先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及恩度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及恩度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调强放疗加紫杉醇加恩度组(调强+紫+恩组)37例,采用6 MV-X射线调强放疗,照射剂量60~70 Gy,1.8~2.0 Gy/次,1次/d,5 d/w;每周给予紫杉醇60 mg静点,第1周期化疗第1天开始,恩度15 mg/d,连续静点14 d。适形放疗组(适形组)38例,采用6 MV-X射线照射,照射剂量60~66 Gy,1.8~2.0 Gy/次,1次/d,5 d/w。结果调强+紫+恩组完全缓解(CR)11例(29.73%),部分缓解(PR)20例(54.05%),稳定(NC)5例(13.51%),进展(PD)1例(2.71%),总有效率83.78%;适形组CR 5例(13.16%),PR 15例(39.47%),NC 16例(42.11%),PD 2例(5.26%),总有效率52.63%。两组比较,调强+紫+恩组疗效明显高于适形组(P<0.05)。毒副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调强+紫+恩组与适形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调强+紫+恩组分别为70.3%和51.4%,适形组分别为42.1%和28.9%,调强+紫+恩组均明显高于适形组( P<0.05)。结论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及恩度治疗老年局部晚期NSCLC有很好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轻,且能为老年患者耐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王岚;刘畅;巩传凤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双向干预睡眠障碍与疼痛对妇科手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向干预睡眠障碍与疼痛对妇科手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妇科手术后患者4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疼痛干预组(对照组)和双向干预组(干预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硬膜外持续镇痛,干预组术后采取硬膜外持续镇痛联合镇静催眠药。主要评估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睡眠状况、免疫和营养状况等指标。结果干预组第1、3天手术患者疼痛评分分别为1.82±0.09和1.74±0.12,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平均睡眠时间为(6.09±0.12)h,多于对照组(4.35±0.17)h (P<0.05);干预组术后第7天PSQI为7.05±0.13,低于对照组8.96±0.11(P<0.05);干预组术后3 d和术后7 d免疫球蛋白(Ig)M分别为(509.71±10.64)mg/L和(342.41±8.49)mg/L,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3 d和术后7 d CD4+/CD8+分别为1.33±0.03和1.48±0.02,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3 d和术后7 d白蛋白分别为(47.16±0.11)g/L和(51.04±0.07)g/L,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科手术后患者进行双向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障碍,减轻疼痛,提高机体状况。

    作者:郑晓彬;胡碎钗;张海群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MDR1 C3435 T基因多态性对胃溃疡患者抗Hp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耐药基因(MDR)1 C3435T多态性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溃疡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80例非HP阳性胃溃疡患者及正常体检者为对照1组及对照2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测定三组 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观察组患者给予三联疗法(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分析不同基因型 HP 阳性胃溃疡患者治疗后 HP阳性率及耐药率。结果与对照1组及对照2组相比,观察组患者 TT 型 MDR1 C3435T 基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T 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 P<0.05)。与对照2组相比,对照1组患者CT型、TT型MDR1 C3435T基因比例及T等位基因频率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中TT基因型患者经三联疗法治疗后HP阳性率及耐药率较高(P<0.05)。结论 MDR1 C3435T基因型可影响 HP阳性胃溃疡患者三联疗法治疗效果,其中 TT型基因的HP阳性胃溃疡患者HP根治率较低,耐药性较高。

    作者:施纯礼;吴丽贤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一氧化氮在糖尿病脑病发病机制中的相关作用

    一氧化氮(NO)被认为是连接糖尿病(DM)神经病变血管学说与代谢学说的桥梁,在DM 中枢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DM 脑病(DE)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增加,NO 水平升高,NOS mRNA 表达显著升高,过多的NO 导致神经元损害〔1,2〕。NO 的代谢失衡可导致DE 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本文就NO 代谢失常在DE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汪娟;陈艳瑜;杨刚毅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超声介入方法在老年肝脓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老年细菌性肝脓肿的首优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组(观察组)和传统开腹手术脓肿切开引流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比较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愈情况及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100%,且无并发症发生,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减少。结论超声介入治疗具有视野清晰、脓肿清除彻底、创伤小等优点,是老年肝脓肿患者的一种理想治疗术式。

    作者:李彬;刘沫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三伏天外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老年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

    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是导致老年人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1〕,不仅损害了患者身体健康,还带来了诸多精神、心理及社会领域的不利影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效治疗老年CVA已成为了内科临床热门话题〔2〕。本文就于三伏天外用中药穴位贴敷干预老年CVA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作者:李淑玲;杨丽华;马春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青蒿琥酯上调HO-1对老龄脓毒症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能否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O-1)起到对老龄脓毒症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 CLP)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72只雄性昆明小白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假手术组( sham 组)、脓毒症组( CLP组)、青蒿琥酯干预组( ART组)、HO-1抑制剂组( ZnPP组),各组按术后6 h、12 h、24 h 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上述时间点处死小鼠,分时项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采用Western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24 h亚组肝组织HO-1表达水平,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24 h亚组肝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CLP组小鼠血清 ALT、AST水平升高(P<0.05);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中HO-1水平表达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与 CLP组相比,ART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下降(P<0.05);血清TNF-α、IL-6水平下降(P<0.05);肝组织 HO-1水平表达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ZnPP组与ART组相比,血清ALT、AST水平升高(P<0.05);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中HO-1表达水平下降(P<0.05);肝脏病理损伤明显。结论青蒿琥酯可以通过上调HO-1减轻老龄脓毒症小鼠急性肝损伤。

    作者:曹天辉;费东生;潘尚哈;廉志远;桂明国;赵鸣雁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程度的影响因素

    研究显示教育程度低、女性、吸烟、重度饮酒、基底节梗死、肥胖、载脂蛋白( ApoE )ε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 )缺失型( DD)等位基因等因素可导致脑梗死患者的执行功能障碍〔1,2〕。本研究探讨脑梗死患者执行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尤其是疾病因素(颈动脉狭窄与否、血流速度减慢与否、病灶部位等)。

    作者:李丹;邢琰;陈长香;郝习君;王静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疗效

    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高,我国城乡发病率达200/10万〔1〕。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达60%~80%〔2〕,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此类患者患病后有明显的心理障碍,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此文探讨在脑卒中发病急性期、恢复早期及恢复中期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康复疗效的影响。

    作者:黄金莲;谭巧;周永生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蚌埠市老年人慢性病预防知识和行为抽样调查

    目的:了解蚌埠市居民预防慢性病知识和行为的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按比例整群抽取蚌埠市禹会区和淮上区的60岁以上老年人2431名进行预防慢性病知识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蚌埠市禹会区和淮上区老年人预防慢性病知识和行为的正确率从6.18%~34.13%不等;492人(20.24%)具备预防慢性病知识和行为;城市社区老年人具备预防慢性病知识和行为高于和农村社区,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具备预防慢性病的知识和行为的比例差异显著( P<0.01)。结论应针对老年人开展个性化的慢性病预防健康教育。

    作者:杨秀木;申正付;齐玉龙;金桂荣;黄清成;赵磊 刊期: 2014年第24期

  • 钙网蛋白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钙网蛋白( CRT)在大肠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二维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检测20例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CRT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二维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对大肠癌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分析,对有差异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发现CRT在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中表达升高,并通过免疫印迹进一步验证了其准确性。结论 CRT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王彭;宋丽娜;师庆红;李玲霞;李洪军;印璞;赵海丰;郭宏华;何成彦 刊期: 2014年第24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